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十三届县人民政府的开局之年。新一届政府按照州委、州政府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省委十届历次全会、省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及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紧扣“脱贫攻坚”这个大局,紧紧围绕全州“1236”总体工作格局和全县“一一三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发展、民生、稳定”关系,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有序,各项事业全面稳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质量和项目建设并重,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9.03亿元(下同),增长6.8%;工业增加值完成1445万元,增长8.1%;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亿元,增长4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7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2185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550元,增长)12%;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始终坚持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发展,2017年实施各类项目104个,总投资22.55亿元。续建项目24个,新开工项目80个,涵盖基础设施、生态治理、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严格落实“项目年”要求,狠抓项目监管,严查项目进度和质量;抓牢对口帮扶项目工作,金牛区投入2519万元实施完成项目20个,深圳市投入1292万元实施项目7个,中粮集团投入200万元实施完成项目6个,中石油川庆钻探投入336万元实施完成项目2个;恒丰银行投入144万元实施完成项目2个;编制完成深度贫困县规划,申报全县“三区三州”重大基础设施项目45个,并组建专班到省委农工委、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扶贫办等部门专题汇报工作,争取项目支持。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和重难点突破并举,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建设扎实有序。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落实“三证一书”建设审批制度,深化“四区”管理、“五线”控制;严格按照“七管齐下”“四态合一”要求,切实做好县城风貌提升、洛须唐蕃风情小镇规划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切实“做强县城”,投入1.08亿元完成后山路和胜康沟棚户区改造、供排水管网建设、尼呷镇农贸市场等7个项目;切实“做优乡镇”,投入0.95亿元完成色须、洛须市政道路改扩建、瓦须基层政权建设等8个项目;切实“做美村寨”,投入500万元完成阿日扎帮充村、蒙宜科龙村2个项目,投入2846万元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阿日扎撤乡建镇已获省批,全县已达1县7镇,位于全州前列,新建芒科乡工作有序推进;完成700套干部周转房建设,并进行公开、公平、公正分配,进一步减轻干部职工工作生活压力;投入2200万元完成藏区新居建设1100户;投入493万元对乡镇办公用房维修加固。市政设施更加完善,城乡形象进一步提升。
交通建设全面*。制定“五个一”推进措施,投入9353万元建成通乡通畅油路56.8公里;投入502万元完成9个乡镇客运站主体及26个村级招呼站建设;投入264万元完成长须贡玛翁西河、长须干玛俄曲河危桥改造;建成西区麻木河大桥;g345石渠至青海达日段、s457石渠至洛须段开工建设,国省道交通网络骨架向“一横四纵”迈进。
水利建设稳步提升。投入1200万元实施温波三村、四村草原节水移动灌溉工程,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继续实施包虫病综合防治村级安全饮水工程,投入1.15亿元解决118个村、2272户、1.3万余人安全饮水问题;投入2046万元完成包虫病综合防治色须镇供水工程;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管理体系,对全县146条河流分级分段设立河长247名;金沙江洛须镇河段防洪工程完成初设工作,雅砻江干流扎麦片区中心镇防洪治理工程进入招投标阶段。
电力建设不断强化。完成“十三五”电网规划编制工作,计划总投资1.95亿元;投入1824万元完成石渠县“中心村”农网工程,国家电网进一步覆盖;落实汛期、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的保电工作,电力供给平稳运行。
通讯建设逐步改善。全面优化基站布局,新增基站69个,治理基站17个,公路沿线、乡村定居点通讯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7个移动便民服务站,完成2018年移动普遍服务前期工作;新增7个电信营业厅并成立洛须、色须支局,宽带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基本保障和全面提升并行,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持续*推进“五大扶贫工程”“二十二个专项”,顺利完成今年33个贫困村“摘帽”和1314户、5358人脱贫,完成年初制定的1307户5071人脱贫任务;**清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制定贫困村退出“一村一品”及贫困户脱贫“一户一策”规划方案;完成色须、起坞等12个乡镇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完成宜牛、新荣等11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施设备采购;投入1.78亿元完成788户2763人易地扶贫搬迁;低保兜底9928人,向家庭年收入低于国定扶贫线的农村低保对象发放特殊生活补贴;在教育扶贫基金库中为417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资助学费476万元;向742户贫困户发放小的信贷基金3680万元;对贫困户落实“十免四补助”,实现贫困患者在县内住院治疗个人支出费用控制在10%以内;投入8.06亿元建成贫困村、示范村通畅工程1151公里;投入2850万元新建、改造贫困村安全饮水241处,惠及726户2829名脱贫群众;引导贫困村组建专业合作社113个,将“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取暖”,多渠道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投入1120万元实施垃圾转运设备、厕所等藏区新居配套设施建设;投入1645万元打捆建设33个“摘帽”村村级文化室、卫生室和活动室,筑牢基层政权堡垒;启动“新牧民养成计划”,村集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投入1400万元完成“摘帽”村通信基站建设;强化教育宣传,通过农牧民夜校、马背宣讲等形式,积极引导群众思想观念逐步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包虫病防治巩固深化。自2015年11月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防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创新**索出“两抓四管六结合”的包虫病防治“石渠模式”,得到国家和省州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藏区推广。投入1080万元完成石渠县城市包虫病综合防治管网建设;完成89个定居点56.7万亩鼠害治理;以购买社会服务方式招录基层专业人员、驱虫员等249人,发放流水洗手器9000套,牛粪铲、胶手套1.4万套,包虫病防治摩托车309辆,同时配备166套太阳能电视和69套健康教育设备;犬只登记限养、无害化处理和驱虫等工作有序推进,家犬“身份证”管理工作持续*,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强化人群查治,全县人群筛查达到93254人,现有病人5891人,免费药物治疗5888人,实施手术596例,临床治愈551人;6-12岁儿童新发现病人检出率仅为0.28%;全力营造包虫病防治良好氛围,包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提高到87.94%,群众总体支持率达98.33%,群众防病意识明显提高,健康习惯逐步养成,综合防治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中期验收评估。
教育事业持续推进。严抓控辍保学,与各乡镇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全县在校学生13955人,比去年增加1836人;注重教育均衡发展,投入4085万元实施“三免一补”政策,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投入810万元用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投入2.12亿元实施第二完全寄宿制小学、村小教学及辅助用房等18个项目;选送142名学生到内地就读“9+3”、定专定向;2017年升入大中专学生374名,资助666名大中专学生学费142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54人,贷款金额42.7万元;制定《石渠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年攻坚计划》,招录专职教师251人、村级幼儿园双语辅导员158人,有效缓解教师紧缺问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全省包虫病流行县中小学校包虫病防治宣传教育现场集中培训会。
卫计服务得以提升。全年诊治病人9.63万人次;建立健康电子档案9.2万份,建档率达95%;投入卫生扶贫基金20.3万元救助189人次;县人民医院得到州人民医院托管,并成功实施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外科微创手术水平迈上新台阶;大力开展疫苗查漏补种及重大传染病监测等工作;藏医院成功取得藏药制剂许可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完成23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计生“三项制度”,加大孕检和婚检力度,计划生育率达到85.04%,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68‰内,自然增长率为5.12‰;建成县城包虫病防治干部周转房和藏医院、洛须中心卫生院干部周转房,包虫病防控中心和国家级鼠疫站监测点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县妇计中心综合业务用房完成总工程量的30%。
社会保障日趋有力。稳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全年招录工作人员264人;依托贫困村专业合作社解决牧农民就业5058人,结合国家过渡性安置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89个,发放资金60.2万元,开发公益类岗位165个,发放资金59.4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7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投入184万元对688人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在牧农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狠抓底线民生,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五险一金”工作持续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0263人,发放养老保险823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8491人,参保率达99.9%,支付医疗保险1674万元,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有序推进;狠抓劳动权益保障,成功调解农民工工资纠纷12起,追回89万元,全县劳务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全年发放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孤儿生活保障金等785万元,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300万元、救济粮41万斤;投入430万元完成温波镇敬老院建设项目,对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文旅事业持续推进。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强化打造“世界最美湿地、千年唐蕃古道、石刻艺术王国、吉祥太阳部落”石渠名片,全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成功申报普公坝、色须等4个省级湿地公园,积极推动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工作;投入1250万元完成巴格嘛呢景区游客中心广场建设;完成真达至德荣玛、色须至巴格嘛呢68.6公里旅游路建设;巴格嘛呢、邓玛湿地等4个景区通过省级创a资源评审,相关配套工作有序推进;投入2274万元完成s456沿线风貌改造;完成s457线旅游标识标牌、观景台、停车休息区前期设计。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完成建设,“两馆一站”正常运行;*推进送文化下乡、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积极申报三座寺庙为省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序推进邓玛宫廷舞和真达锅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申报工作;积极配合省州卫视完成“欢乐藏区行”节目录制,上级卫视采纳信息140余条,外宣工作取得成效;石渠县游牧部落服饰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真达锅庄参加“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成功举办第二届石渠“太阳部落”帐篷节,广大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扫黄打非”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投入124万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整理规范档案1300余卷;县志、年鉴撰写有序推进。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夯实基础和长远布局并力,着力推进产业培育速度
畜牧业持续发展。全年各类牲畜存栏44.83万头(只、匹),总增8.05万头(只、匹);出栏牲畜8.05万头(只),出栏率18%;出售肉用畜6.26万头(只),商品率14%;肉产量达0.55万吨,奶产量达1.88万吨。稳步推进“一江一路”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藏系绵羊”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并亮相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色须达龙合作社肉牛、日扎合作社肉羊获得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按照“全面保护、重点建设、有效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针,严格执行《石渠县人民政府草原管理暂行规则》,促进草原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放2017年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1.4亿元;推进现代家庭牧场建设,配备多功能牲畜巷道圈、暖棚、敞圈等;投入1250万元完成包虫病畜间防控中心项目;投入1050万元建成牲畜集中屠宰场5个;改良天然草地10.3万亩,建设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和优质牧草基地3000亩;畜种改良2287头(只),牲畜参保7100头(只);强化动物生物免疫,切实提高防病抗病能力;加大龙头企业培育,石渠县太阳部落农畜土特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新《食品安全法》颁布后全州首个获国家sc认证的乳制品企业。
农业产业稳步开展。全年农作物播种4.78万亩,良种推广3.47万亩,粮食总产量8041吨,蔬菜总产量2371吨,油菜总产量481吨,中藏药材产量1.5吨,产值达1亿元;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阶段目标任务;科学安排部署春耕备耕工作,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机耕面积3.3万亩,机械化率70%;落实农业惠民政策,全年发放惠民资金296万元;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完成洛须片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粮油、经济作物结构;发放农户科学储粮“小粮仓”2万套。
生态建设切实加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实地调研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区首个以地球为主题的野外科考基地成功挂牌;开展生态红线保护区划定工作,落实环保督查各项措施,整改县城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整治砂场18个、关闭11个,取消保护区内矿场探矿权1宗,在全县推广使用车载垃圾箱;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投入1136万元完成乡村垃圾池建设并配备垃圾转运设备;进一步加大草原“三化”治理力度,全面完成2015年、2016年退牧还草90万亩围栏建设,投入6950万元完成草地补播、鼠虫害治理5.4万亩;投入2126万元完成防护林建设项目3个;对2011年—2016年实施的沙化治理、湿地恢复项目进行巩固提升;大力实施“山植树、路种花(草)、河变湖(湿地)”工程,组建森林草原防火专业扑火队,切实发挥生态护林员作用,有效管护森林262.2万亩;实施整地栽植、人工造林、义务植树26万余株,完成s456线绿化151.25公里,实施色须俄通河“河变湖”项目。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维护稳定和创新服务并进,着力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社会管理持续加力。推进土地整治,开展土地定级、基准地价重新核定及洛须片区“十三五”土地整治,投入780万元完成真达乡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786.6亩;完成县城、蒙宜土地使用证调查登记876户,完成巴格嘛呢石经墙保护维修项目、国家级鼠疫站监测点建设项目等56宗土地预审,抵押登记87宗;完成尼呷、虾扎、色须、温波、洛须5镇不动产数据整合;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九乱”现象全面整治;化解社会矛盾230余起,成功调处3起历史遗留问题;投入1500余万元推进藏区依法常态化建设,对全县服务行业、特种行业进行地网改造;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缉枪治爆专项行动,破获刑事案件29起,受理治安案件130余起,收缴枪支291支、子弹2147发、雷管400枚,有效消除社会治安隐患;在维稳**时段整合力量、全力稳控,在国庆和“十九大”安保期间,涌现出了以王志刚同志为代表的敬业奉献的典范;扎实推进“一标三实”和户口登记清理整顿工作,完善重点人员信息录入,加强跟踪管控;建立4个片区中心司法所,大力开展“七五普法”,*推进“法律七进”活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起,排查调解案件927起,开展法治培训430余场,覆盖群众4.7万余人次。
宗教领域工作有序推进。深化“五二三”学教活动,推进寺庙管理常态化机制建设。巩固38座寺庙上档升级工作,建立“一寺一台帐”“一寺一方案”,加强寺庙管理针对性和精准性;完成全县寺庙志撰写;开展法治教育宣传212场次,覆盖僧尼1.58万人次,健全寺庙法制联系点,培养法律“明白人”130名;完成7150名僧尼信息采集和“两证”颁证工作;依法清退未成年僧尼205人;建立僧尼健康档案5893份,完善2574名低保贫困僧尼档案信息;加强人员管理,落实重点人员管控措施,安排100万元解决86名色达喇荣寺劝退人员安置和临时生活问题;严控寺庙规模,规范用地审批手续,完成寺庙打桩定界;严格执行佛事活动只减不增原则,规范申报审批程序;投入1722万元实施寺庙“五通”工程。
公共安全不断加强。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强化安全监管,切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排查重点隐患25处。加强成品油管控,取缔无证经营加油站点4家;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排查整治道路安全隐患95处,安装减速带31处、防护栏32公里,处理违法行为700余起,全年未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进一步强化消防安全,整改隐患1600余处,行政处罚28起;*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检查,责令整改经营户177家,取缔1处非法行医窝点,集中销毁过期药品,全年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持续开展“明厨亮灶”工作,营造安全放心食品环境;积极进行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内资企业87户、个体工商户465户,商标注册107个大类1070个小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金融监管和服务,风险防范能力稳步提高;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新建、改造自动气象站4处,配备乡镇气象信息员、协理员214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视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县、工委、乡、村”四级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监测网络,应急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排查1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投入331万元实施洛须镇白马山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投入539万元实施真达乡则热寺后山滑坡治理工程和洞古村泥石流治理工程;疏通汛期隐患点河道8.7公里、修筑堡坎3.8公里。
群众工作持续*。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常态化,全年开展结对认亲910次,累计走访群众2.7万余户15.6万人次,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540件,发放慰问金500余万元;开展支部共建宣讲8800余场(次),覆盖16.5万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6.9万份,干群关系更加亲密。
依法行政日益规范。始终坚持“三重一大”民主决策,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6次,向县政协通报工作2次,并及时按照审议意见整改回复;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意见123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和意见81件,办复率100%;深化财税体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二上二下”的科学预算编制体系;*推进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对行权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实行编码管理,清理行政权力5609项、认领审核6364项,清理公共服务363项,认领审核358项;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范行政执法,年审执法证件79个、新办107个;坚持政务信息公开,全年政务公开2478条,政府信息公开3561条,同时加大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切实推进“阳光政府、透明政府”建设。
廉政建设不断强化。从严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开展监督检查46次,发现问题26个,督促整改问题17个,政纪处分10人,行政降级1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预警作用,建立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重大项目审计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成效,完成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30个。
国防建设有效巩固。加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和民兵应急分队建设,做好征兵、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和优抚工作,*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发放伤残军人定补、优抚对象抚恤金、退役士兵自主就业补助等239万元。
工青妇、邮政、残联、工商联工作取得新进步,国税、地税、农行、联社对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充分发扬“缺氧不缺信念、缺氧不缺智慧、缺氧不缺**”的石渠精神,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小,财税收入少,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经济增长困难,消费拉动作用有限,多点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尚未形成;二是贫困问题面广度深,群众增收难度大,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三是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发展“软环境”仍需优化,社会管理仍未完善,维稳形势依然严峻;四是干部作风仍需转变,市场经济意识还需增强,抓发展的能力尚需提升;五是社会事业发展内生动力不强,社会保障能力较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省、州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离不开县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对口帮扶单位的无私援助,更离不开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广大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调任的老同志、老领导,向驻县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石渠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石渠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8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扣全州“1236”总体工作格局,坚定不移*实施全县“一一三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增长12%。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以自加压力、跳起**高的责任意识,以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的务实作风,奋力做好2018年各项工作。
一、夯实产业基础,着力增强产业支撑
努力壮大现代农牧业。抓住农牧民经营性、工资性、转移性、财产性“四大核心”收入,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以“支部+协会”“农户+合作社+企业+市场”等形式,依托石渠县太阳部落农畜土特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启动邓玛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环境恢复,加大人工种草力度;综合施策,提高出栏率及商品率;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建设现代家庭生态牧场、牧民专业合作社,努力培育壮大畜牧龙头企业,围绕“太阳部落”打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实现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大力探索畜牧集约化发展机制,运用现代畜牧业科技成果和管理方式,带动全县畜牧业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
加快发展旅游业。突出“全域旅游”带动作用,加大市场化培育力度,持续深化打造“四张名片”,着力建构“一环两带三区”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推介“神鹿谷野生动物观赏基地游、一日游三省、极地自驾游、唐蕃民族风情体验游”等一批旅游线路;开通巴格嘛呢石经墙、松格嘛呢石经城、真达野生动物观赏园区、邓玛湿地观赏园区、色须寺等旅游景区“直通车”;打造地域特色旅游产品,努力将巴格嘛呢、松格嘛呢打造**旅游圣地,逐步将洛须镇打造成金沙江畔最美唐蕃风情小镇和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的游客集散中心,实现让游客“游在牧区、住在洛须”的完美享受,突出旅游产业多极化、创新性发展,切实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持续开展送文化下乡,*实施村文化活动室和“户户通”“村村响”“阅报栏”建设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做好真达锅庄、山歌等人文艺术传承推广和非遗数据库录入,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建设。
二、强抓设施改善,着力破解发展瓶颈
倾力构建交通骨架。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启动建设s457石渠洛须段、g215石渠洛须至青海玉树段、石渠洛须至柯洛洞段和g345阿日扎至马崩山段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继续推进贫困村交通扶贫道路建设,努力构建“一横四纵”的国省道、“四横五纵”的乡道和百条呈树状村道布局,形成横跨两江流域和纵贯县域“一核四心”的环线式大交通网络骨架。
*实施城乡提升。严格按照“四态合一”“七管齐下”要求,做好“七个提升”,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九乱”现象专项整治。着力抓好城区主干道、s456沿线乡村、寺庙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全面完成县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推动城镇化建设,做好重点乡镇、“摘帽”村的基础设施及风貌改造,努力抓好色须、洛须市政广场、农贸市场建设,开工8个乡镇综合服务设施项目;启动洛须唐蕃风情小镇建设,推动城乡形象再上台阶。
狠抓生态建设。把生态保护作为各项工作前置条件,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强化重点领域环境综合整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严格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积极推进2017年度退牧还草、草原植被恢复、生态奖补、饮用水源地保护等项目。
三、筑牢民生保障,着力增进群众福祉
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脱贫攻坚、经济发展为统揽,总结经验,对2018年46个“摘帽”村进行全覆盖、无死角**底,**清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项目需求,部门分工负责、强力联动,推动“五大扶贫工程”和“二十二个专项”落实落地,做好1069户3822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顺利“摘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做好困难群体再就业指导服务,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提高劳务收入,努力实现群众“有事做、有钱挣”的愿望;加强劳动监察执法,积极构建和谐劳务关系;拓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健全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慈善募捐和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做好农牧区“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抓好特殊困难群体救助管理;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逐步消除群众生活的后顾之忧。
不断提升卫计服务。以“健康石渠2020”为总揽,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卫生应急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做好鼠疫监测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医疗保障、疾病防控等,推动中藏药传承与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
深化包虫病综合防治。继续发扬包虫病防治“三千”精神。深化综合防治大格局,与脱贫攻坚等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党政抓”有新高度;持续实施病人管理和治疗,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做到“管人”有新成效;加强犬只规范化管理,严防异地染疫犬只流入,做到“管犬”有新进展;深化健康教育,培育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行为,做到“管社会”有新举措;实施饮水安全和草原生态治理,做好89个定居点鼠害防治项目,做到“管环境”有新突破。
强化项目落实落地。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加大项目申报、跟踪、衔接力度,重点衔接“十三五”规划建设项目及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重大水利交通、城镇公共服务等项目;进一步加大村级办公场所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农畜产品基地建设等16个已开工但未下达投资计划的项目争取力度,加强国省干线公路、远程诊疗、巴格嘛呢石经墙保护维修等28个新开工项目争取力度,积极开展2019年、2020年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与省州部门对接,争取将我县编制的深度贫困县规划项目更多地纳入到省州规划“盘子”,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补齐短板,为脱贫攻坚精准发力,为实现再战再胜提供项目支撑。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化评估验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完成第二完全寄宿制小学综合大楼、教学楼及附属设施建设,加快乡镇教师周转房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推动各级教育协调发展;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强化队伍建设,全力提升教育服务能力。
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强发展动力
继续深化改革。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财税体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及科技机制改革。健全改善城乡统筹发展、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加快教育领域改革,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严格执行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各项制度;积极探索文艺单位市场化运作路子。
不断扩大开放。主动“走出去”,赴外开展文化交流、旅游推介等文旅活动;坚持“请进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合作,推动签约成果转化。
五、加大法治石渠建设,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深化民主法治建设。完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确保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权利。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以法治思维履行职能职责,*开展“七五”普法,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促进全民守法。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推进寺庙法治化、民主化、社会化管理,巩固寺庙达标升级工作,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引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国防动员、民兵应急和后备力量建设,*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民、军政团结。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拓宽和畅通诉求渠道,依法解决群众诉求。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制度,压实责任,健全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建设公共应急平台,抓好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加大食品药品及农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各位代表,要做好2018年的各项工作,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是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把法治建设作为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抓手。坚决贯彻县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民主监督,更加重视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着力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管理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推进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行,为提供无差异、均等化政务服务奠定基础,确保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追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努力建设民生政府。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为抓手,更加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实事,着力解决群众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民生难题。
三是努力建设廉洁政府。把作风建设作为打造廉洁政府的关键举措。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以求真务实之风取信于民;注重勤俭节约,力戒奢靡之风,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艰苦奋斗之风取信于民;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廉洁从政,以清风正气取信于民;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4526米的海拔高度,是扎溪卡儿女用信念坚守的高度;25191平方公里的广度,是扎溪卡儿女用智慧呵护的广度;10.1万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热度,是扎溪卡儿女用**燃烧的热度。我们坚信,乘着党的十九大的东风,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监督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拼搏的精神、更加优良的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恒心和毅力,下足“绣花”功夫,为全力推进石渠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石渠华丽转身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全州“1236”总体工作格局:指“一个目标、两个关键、三件大事、六大战略”,即: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目标,脱贫奔康和长治久安两个关键,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扶贫攻坚、依法治州、产业富民、交通先行、城乡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战略。
“一一三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指以脱贫奔康为统揽,以生态保护、建设与利用构建生态大县为主线,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个重点,做好扶贫脱贫、法治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包虫病综合防治四篇文章,着力发展绿色牧农业、清洁能源业、中藏药业、民族文化产业、高寒特色旅游业五大产业。
“三区三州”:指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三区”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
“三证一书”建设审批制度: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四区”管理:指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
“五线”控制:指用地红线、水体蓝线、绿地绿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基础设施黄线。
“七管齐下”:指风貌改造、设施提升、违建拆除、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文化特色、亮化绿化美化等七个方面。
“四态合一”:指环境生态、功能业态、历史文态、空间形态。
“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指州委提出的“这里风景美如画、这里不再脏乱差”年度目标任务,强力推动城乡提升战略项目实施的三个项目。
棚户区:指简易房屋和棚厦房屋集中区,结构简陋,抗灾性差,居住拥挤,功能差、居住环境差、无道路、无绿化、无公共活动场地、采光通风差的房屋集中的地方。
交通“五个一”推进措施:指一套机制(县级领导、县级相关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受益乡村四级整合力量,形成一套管理督查机制),一个节点(全县所有通村通畅工程要求在9月30日前全面完工),一张图纸(坚持一张图纸管到底),一把尺子(按《四川省公路建设规范要求》,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一份清单(即:针对发现的问题统一建立问题台账,统一管理,及时整改,销号管理)。
“一横四纵”国省道:“一横”指g345线石渠宜牛至青海达日段;“四纵”指g215线德格柯洛洞经洛须至青海玉树、s457线县城至洛须段、s456线石渠安卜拉山至马尼干戈段、呷长路(呷依至长须干玛段)。
河长制:指将河流分级分段,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五大扶贫工程”:指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扶贫工程、产业扶贫工程、新村扶贫工程、生态扶贫工程、能力扶贫工程。
“二十二个专项”:指脱贫攻坚中的易地扶贫搬迁、交通扶贫、电力扶贫、水利扶贫、农业产业扶贫、工业产业扶贫、生态建设扶贫、社会保障扶贫、财政扶贫、金融扶贫、文化惠民扶贫、医疗卫生计生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社会扶贫、新村建设扶贫、商务扶贫、农村土地整治扶贫。
“一村一品”:指脱贫攻坚中以村为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域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品牌化架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以及更大的区域范围,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稿的主导产品或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一户一策”:指脱贫攻坚中针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分别对贫困户制定相关脱贫政策,做到应户施策。从根本上找出致贫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十免四补助”:“十免”指对贫困人口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院内会诊费,免费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和抗结核一线药物治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健康服务、巡回医疗服务,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免费提供基本医保个人缴费,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四补助”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符合治疗救助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人、重症大骨节病贫困患者以及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的0-6岁贫困残疾儿童给予对症治疗补助。
“新牧民养成计划”:指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包虫病防治知识、“五洗一扫”等活动,做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村内无酗酒滋事、无涉黄涉毒等恶习,养成个人卫生健康整洁、家庭成员互敬互爱、邻里关系融洽和睦的好风气。
“两抓四管六结合”:指我县在包虫病防治中的方法。“两抓”指党政齐抓、全员共抓;“四管”指突出“管人”,抓实人群查治;突出“管犬”,抓住源头管理;突出“管社会”,抓细健康教育;突出“管环境”,抓好综合治理。“六结合”指与思想观念转变相结合,与凝聚民心相结合,与依法治理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三免一补”:指免教科书费、免学杂费、免作业本费,补助寄宿制学生生活费。
“9+3”免费职业教育:指省委、省政府在藏区实施的在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免费进行3年中等职业教育。
“定专定向”:指录取时就确定将来的就业单位和专业、并由考生与招生单位、定向单位分别签订合同书、毕业后到合同规定的单位工作。
计生“三项制度”:指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制度。
“五险一金”: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
“全域旅游”: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两馆一站”:指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
“一江一路”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一江”指金沙江,“一路”指川青路,即:沿金沙江种养结合产业+沿川青路藏系绵羊加特色种植产业示范带。
sc认证:指《食品生产许可证》。2015年10月1日起,国家实行新的食品生产许可制度,规定在2018年9月30日以前,所有的食品生产厂家必须更换认证为“sc”认证,“qs”认证标志全面废除。
草原“三化”:指草原鼠虫害化、沙化、板结化。
“九乱”现象:指土地乱象、垃圾乱倒、乱搭乱建、污水乱排、摊位乱摆、车辆乱停、施工乱象、经幡乱挂、广告乱贴。
“一标三实”:指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单位、实有房屋
“七五”普法:指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法律七进”:指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单位,法律进寺庙。
“五二三”学教活动:指“五热爱二遵守三负责”,即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民族团结、热爱佛教,遵守法律、遵守戒律,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佛教负责。
宗教“两证”:指藏传佛教教职人员证和活佛证。
寺庙“五通”工程:指寺庙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广播电视。
“明厨亮灶”:指餐饮企业顾客可以直观地看到后厨员工的操作是否规范,卫生是否合格,是否有一些不应该出现的物品。
“三重一大”:指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
“二上二下”:“二上”指各部门按财政预算控制数重新调整本部门预算草案,上报财政部门审核;“二下”指财政部门内部有关业务处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审核汇总部门预算,提出意见报财政预算主管处。财政预算主管处汇总本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上报同级政府批准,并提请同级人代会审议。部门预算草案经人代会通过后,财政部门直接将预算批复给部门,再由部门逐级批复给基层单位。
“三公”经费: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双拥”工作:指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
“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一环两带三区”:“一环”指依托玉树巴塘、甘孜格萨尔机场,打造环石渠“一日游三省”精品旅游环线。“两带”指雅砻江流域草原生态文化带和金沙江大峡谷生态文化带。“三区”指扎溪卡太阳部落文化生态旅游区、巴颜喀拉山南麓野生动物生态旅游区和金沙江生态文化综合旅游区。
“户户通”:指为尽快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群众长期无法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实施的直播卫星广播电视新服务。
“村村响”:指采用调频技术恢复农村广播,使农村广播的发展水平满足于农村基层的需要,满足广播电视协调发展的需要。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推动文化大发展的文化载体工程。
“四横五纵”:“四横”指真达经德荣玛、色须至长沙贡玛,洛须经虾扎至长沙干玛,起坞至麻呷,国营牧场经瓦须至长须干玛;“五纵”指呷依经格孟至宜牛,阿日扎经长沙干玛、温波镇、长须贡玛至长须干玛,温波经长须贡玛至长须干玛,新荣夺呷新村至瓦须,奔达至真达。
“一核四心”:“一核”指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县政府驻地尼呷镇。“四心”指洛须镇、色须镇、虾扎镇和温波镇。
“七个提升”:指提升规划水平、提升配套能力、提升承载能力、提升吸附能力、提升风貌特色、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文明素养。
农牧区“五保”:指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孤儿为保教)。
城镇“三无”人员:指城市居民中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的人员。
包虫病防治“三千”精神:指历尽千辛万苦组织群众、道尽千言万语动员群众、想尽千方百计宣传群众。
“四个意识”: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较旧一篇:2018年新源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鄂州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