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工作回顾

关键词

项目建设

创新和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实施亿元以上项目938个,同比增加156个,完成投资1265亿元,同比增长27%,南方农机装备产业园、万华秸秆综合利用、弘润特种汽车玻璃原片、雷一重工等38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金泉新材料二区一期、百杰瑞锂电材料一期、泰富重装等339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

新兴产业

工业经济总量继续领跑全省同类城市,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8%,初步形成了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全产业链条,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20亿元。20个特色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被省委、省政府推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荆门国际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启动建设。

现代农业

农业现代化水平监测得分76.6分,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3.7:1。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总面积突破135万亩。建成国家级农民“双创”园区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5个、田园综合体5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1210个。土地按户连片耕种连续两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荣登首届中国“三农”创新榜。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国有林场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城市建设

我市跻身国家卫生城市行列,被确定为国家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和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7%。实施中心城区重大城建项目399个,荆门剧院等“十大公用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绿色生态科技产业城会展中心、双喜停车场及生态修复工程、白云大道(中段)综合改造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竣工,荆门城市大数据中心投入运营,荆门主城区三环线建成通车。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得到有力整改。

改革突破

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关停小煤矿、小磷矿、小石膏矿19家,完成企业兼并重组项目30个,消化库存商品住房283.6万平方米,化解金融机构不良贷款19.5亿元。在全省率先成立项目服务局,编制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监管清单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三办”清单,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审批、多评合一、联审联验,集中兑现惠企资金,在荆门高新区开展一般工业项目“零审批”试点工作。

社会事业

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0.2%。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亿元,扶持创业6050人,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1.3%、28.2%,长期护理保险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9980套,建成15623套,分配入住13230套。新建和改扩建25所幼儿园,完成39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改造。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部取消,分级诊疗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统一城乡医保制度。改造城乡农贸市场39家,中心城区实现“白条禽”上市。“平安荆门”建设和警务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积分制管理模式全面推广。

2018年工作安排

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遵循生态立市、产业强市、资本兴市、创新活市路径,更加注重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注重提升城市能级,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为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建设湖北区域性增长极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

·出口总额增长9%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5.5‰左右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扩大有效投资

以更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50个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200亿元以上。

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扎实做好襄荆宜高铁、冷水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荆荆客专,加快推进蒙华铁路、枣潜高速公路、沙洋汉江二桥建设及G207等15条国省道改造升级工程,确保中心城区汽车客运南北站、钟祥汉江二桥等项目竣工运行;大力推进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

以更大力度创优营商环境。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支持荆门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以上。

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推进大健康产业园建设,新建1—2家中高端医养结合体。实施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提升行动,举办2018荆门爱飞客飞行大会,推进圣境山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推进“三乡工程”。实施能人回乡工程;实施企业兴乡工程;实施市民下乡工程,鼓励引导市民下乡过田园生活,长期租用农村空闲农房和农地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四化同步”示范带建设。加快建设漳河爱飞客小镇、石牌豆腐小镇、大柴湖花卉小镇、孙桥对节白蜡艺术小镇、太子森林小镇等特色小镇。

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建设现代化精致城市

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水平。

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大老城区“双修”力度,着力实施“两山”改造工程,推动竹皮河实现水清、水美、水生态及景观步道连通;加快推进阳光大道、荆东大道等道路改造项目,完成白云大道(南段)综合整治和三条高速公路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建设。积极拓展新城区,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加快绿色生态科技产业城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动长宁新城、温泉新城及未来科技城建设,加快打通荆山大道、龙井大道、华科路等主次干道。

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巩固和扩大创卫成果,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坚持精细管理,抓好深度保洁,打造干净城市。配套完善停车设施,打通城市“微循环”,加快天龙公共人防工程等项目建设。

打造美丽荆门

着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大力开展生态市、县、镇、村“四级同创”,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漳河新区等生态环境优良区域,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确保中心城区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控制在86、55.7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8%以上。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强力推进汉江、天门河、竹皮河、长湖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确保天门河稳定在四类水质,并逐步达到三类水质。

着力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投入模式,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推进改革开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确保全市商品住房平均去化周期保持在合理区间。

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

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

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机制,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以实战实用实效为重点,全域推广交巡特警一体化改革。

持续推进对外开放。

保障和改善民生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深度贫困村提升工程,实现34个贫困村、24632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做好淘汰落后产能中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返乡就业。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承接转换,引导城乡居民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大力开展医保支付改革,实现医保支付网络连通到村。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特困供养水平。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健全分级诊疗和综合监管制度。着力建设书香荆门,加快中国农谷博物馆、屈家岭遗址博物馆建设,完成市博物馆新馆和市图书馆新馆主体工程。

创新社会治理。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积分制和“小微权力”清单管理。

较旧一篇:2018年三明市三元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莱芜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