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4日在庐江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县长 许华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6年,面对经济下行巨大压力,面对六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转型升级步伐,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0亿元,增长10%;财政收入26.79亿元,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增长15%,入围省“大新专”项目68个,市“大新专”项目91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5亿元,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1.35亿美元。较好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工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户,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户,培育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户,建成省级、市级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3个。完成工业投资16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55个,完成投资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5亿元、增长12.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1亿元,增长35%。龙桥铁矿二期、大地熊年产4000吨永磁材料、纽斯康年产1万吨高效天然植物提取、江汽年产10万辆卡车车厢、巨龙桥梁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神皖电厂、沙溪铜矿、金鼎矿业、辰航铝业、景福机械等项目加快建设;星源材质电池隔膜项目即将投产,国轩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实现税收5500万元。全年兑现产业发展扶持资金3933万元。
(二)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坚持按照合肥南部副中心标准,实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大建设成绩再创新高。全年完成拆迁125万平方米,征地1.15万亩,开工项目116个,完成投资57.5亿元。新、续建安置房项目20个,共220万平方米,其中洗塘新村一期、白岗景苑一期、磙桥家园、黄庄家园等8个安置房小区,共80万平方米已建成,分配64万平方米。项目开工率、竣工率、投资额及征地拆迁完成量、安置房回迁量均创大建设以来最高纪录。体育中心、城东小学、城北二小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出让商住用地1213亩,成交价款35.2亿元,新建商品房70万平方米,销售130万平方米。碧桂园、佳源、恒大等知名房地产企业入驻庐江。投入7900万元实施绿化大会战,新增绿化面积110万平方米,顺利通过省级森林城市验收。全面提升绿化养护标准,实现城区绿化养护全覆盖。“四河”整治加快推进,县河水质明显改善,26公里沿河生态景观长廊初步形成。新、改建公园8座,其中环碧公园已于元旦正式开园。精品工程显著增加,城东新区绿化提升效果明显。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建设合铜路二期、环湖大道庐城连接线、花泥路、S316盛桥连接线等6条干线公路共115公里。强力推进847公里县乡畅通工程,完成投资12.6亿元。新、续建市政道路44条、50公里。二军东路、内环北路、内环东路拓宽改造、移湖北路等27条道路加快建设;二军西路、文明南路、黄山南路等9条道路建成通车;北外环、东外环通车,南外环建成,西外环即将完工,30公里大外环全线贯通,50平方公里城区新围合形成。顺利推进庐铜铁路、龙桥工业园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国开行项目实施有力。环巢湖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投资4.6亿元,建成城西及13个镇污水处理厂。完工庐北大圩、兆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快白石天河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庐南分干渠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投入7138万元,用于178个中心村建设和集镇整治项目。扎实推进合铜路和白果路两条美丽乡村示范带、9个美丽乡镇、8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果树、虎洞、大化三个中心村获批3A景区,罗埠新村等20个中心村通过省级验收。白湖镇、乐桥镇获批省级生态镇。争取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汤池、泥河特色小城镇建设, 4920万元用于矾山镇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
(三)现代农业再上新水平。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获批首批“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高分通过省级验收。金融支农取得明显成效,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5160个,新增新型经营主体308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2万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加快,新增蔬菜等特色基地3.5万亩,建设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37.7万亩。积极开展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5303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31万亩,完成土地“占补平衡”指标1000亩。新增绿色食品等“三品”认证20个,“白云春毫”茶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顺利通过评审。大力实施“粮安工程”,新、扩建仓容5万吨。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个。全县农产品规模以上企业产值97亿元、增长9.6%。台创园实施各类项目72个,完成投资30亿元,璞宝科技、昊东食品、青岛昌盛、安农大产学研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万丰油脂、兰之洲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扩挖塘坝802口,实施小型泵站更新改造,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0座,改造灌区末级渠系5万亩,水利建设首次荣获省“江淮杯”金奖。大力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解决7.2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四)现代服务业增添新活力。全域旅游持续推进。组建旅投公司,旅游景点、文化场馆等实行公司化运营,提升管理水平。旅游项目加快建设,三食六巷建成营业,四个特色文化场馆全面开馆,天鸣花海一期对外开放,金汤水街主体完工,中国钻石中心项目通过规划评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庐江人家”农家乐品牌,先后创建同大灵台、盛桥大丁、冶父山铺岗、万山长冲等乡村旅游示范村。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荣获“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省旅游强县等称号。第六届中国合肥(庐江)摩托艇联赛、中国“化氏”垂钓电视直播精英赛、全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成功举办,第八届茶文化节、第八届温泉养生节、第三届周瑜文化节、第二届富硒蓝莓节如期开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450万人次、增长12%,旅游总收入37亿元、增长15.6%。市场建设成效显著。总投资13亿元的中国供销(庐江)农产品物流园基本建成,晨光综合市场建成运营,中心城特色街区通过验收,金街一号、安德利广场主体完工,世纪华联、城北家居市场、五里路农贸市场加快建设。商贸流通迸发活力。出台扶持政策,培育外贸出口主体,新增外贸进出口自营权备案企业5家、外贸出口实绩企业1家。电子商务产业园二期全面启动,实现线上线下双线运营。规划建设“邮乐购”站点240个,建成县电商运营中心1个、镇电商运营中心6个。建成商贸中心21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金融服务保障有力。安德利成功上市,实现本土企业主板上市零突破。引进民生银行入驻,全县银行机构达到13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能力提升到10亿元,累计为256户企业担保贷款7.3亿元。设立6500万元中小企业“续贷过桥资金”,累计为163户企业提供续贷周转金8.19亿元。积极置换高利率短期债务,到2016年底,平均贷款利率降到5%以内,平均贷款年限达6年以上,债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年节约融资成本1.2亿元。
(五)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增注册企业1131户,个体工商户4243户,同比增长均超过20%。完善县镇(园区)财政体制,实行新一轮县镇分税制管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4856户纳税户实现新旧税制平稳转换。率先推行不动产登记权改革,颁发了合肥各县市首本 “不动产登记权证”。*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府外网和“一库四平台”建设,推行网上审批。公车改革圆满完成,参改车辆508辆,取消211辆,机关公务用车调度平台运营顺畅。深化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实行部分路段停车泊位收费管理,创新庐城环卫保洁、绿化管养方式,全面推行市场化、全覆盖管理。实行招商方式改革。扎实开展县干大招商活动,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1亿元,工业项目到位资金139亿元、增长12.2%,外商直接投资7611万美元、增长16%。
(六)社会民生获得新改善。大力实施省市县民生工程,支出资金22.09亿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3.72亿元。脱贫攻坚稳步推进。出台“1+17”脱贫攻坚政策,建设道路99条,解决1.85万贫困人口饮用水问题,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2504户,全年脱贫2.85万人,2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并全部通过省级验收。社会保障扎实有力。积极推进创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00元和15960元,分别增长9.7%和11.5%。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大病保险、被征地农民保障等实现全覆盖,高龄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全面实施,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月人均483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600元。大力实施保障房建设,改造棚户区住房1096套。投入3800万元高标准改造绣溪新村、工行巷、柳树埂等3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900多户。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面落实教育布局调整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撤并农村小学11所、初中1所,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投入1500万元在矾山中学首创公办寄宿制学校,首期招生485人。县医院、中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投入使用,城东医院建成使用,城乡居民医保县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0%。二孩政策全面实施,人口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日臻完善。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连续8年全市优秀,食品药品重大安全事件“零发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打击传销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信访工作连续5年全市优秀。“六五”普法全市先进,“七五”普法全面启动,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县“三连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统计、调查、机构编制、广电、气象、防灾减灾、档案、地方志、武装、人防、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文联等群团作用都有新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实现新进步。
今年汛期,我们遭受了60年一遇特大暴雨袭击,73万群众受到洪水直接威胁。大灾面前,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加强领导,超前谋划,科学决策,快速行动,高效调度。投入抢险机械1.2万台班,调运石料10万多方,铺设抢险通道137公里,拆除岸堤违章建筑20多万平方米。累计安全转移群众6.2万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1325人。实现了大灾之后无疫情和“两个确保”“两个绝不”目标。在这场家园保卫战中,各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广大党员、干部、军民共赴一线,全县上下团结奋斗,夺取了抗洪抢险全面胜利,形成了“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甘于奉献、敢于胜利”的新时期庐江抗洪精神。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本届政府的完美收官画上了圆满句号。五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奋力抢抓区划调整、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庐江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更高起点。
这五年,我们着力争先进位、创新发展,综合实力取得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均实现翻番,在全省位次不断前移。地区生产总值由131.7亿元增长到240亿元,年均增长11%,全省排名由第21位提升到第15位;财政收入由15亿元增长到26.79亿元,年均增长12.2%,全省排名由第19位提升到第15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86.2亿元增长到340亿元,年均增长31.6%,全省排名由第23位提升到第1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9.4亿元增长到91亿元,年均增长13%,居全省第10位。2012年荣获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2014年跻身中部百强县、安徽省综合竞争力十强县、第三届全省文明县城。
这五年,我们狠抓“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实现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提高5.2和1.9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14.2个百分点,实现税收占全县税收比重提高21.9个百分点。发展方式持续转变,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6.5个百分点;全社会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达24%,年均下降5.3%;税收收入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园区集聚度显著提高,县经开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比重提高14.3个百分点,投资占全县投资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
这五年,我们持续实施城市大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组建大建设、大交通指挥部和城市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大建设、大交通工作机制20多项。五年来,我们按照“优化服务保障大环境、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拉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总体思路,还欠账、补短板,加快综合交通、市政路网、水环境治理及公用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实施大建设项目580个,完成各类建设投资220多亿元。全县交通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城区环境焕然一新,城东新区、城西新区拔地而起,庐城规划区由20平方公里拓展至50平方公里,建成区由16平方公里增加至2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38%提升到49.5%。城市形态实现单中心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合肥南部副中心、南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地位初步确立,城市功能实现县城向中等城市跨越。
这五年,我们自觉把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目的,民生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五年来,累计投入68.9亿元,实施65项民生工程。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8%和12.4%,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救助、农村低保五保、防灾减灾、优抚安置等补助类项目资金按时打卡发放,共发放补助资金26.47亿元。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额显著提高。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改造农村危房和水毁倒塌房屋有序推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布局调整各类学校150所,新开通校车74辆。大力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公司化改造农村客运班车,获评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宝贵。五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动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发展道路上的体制机制障碍,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提升发展水平;必须把统筹发展作为第一途径,依托自身优势,狠抓工业带动,做强特色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五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发展;必须把生态环保作为第一底线,不以环境换发展,筑牢绿色发展理念,让发展更可持续、家园更加美丽;必须把民生福祉作为第一目的,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善于问计问政问需于民,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必须把依法行政作为第一准则,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构建法治政府体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成绩,我们倍感自豪!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庐江不懈奋斗的所有老领导、老同志,向在各行各业辛勤工作的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庐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是:综合实力仍然不够强,产业层次不够高;工业支柱型企业不够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不够充分;城乡居民收入还有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均衡,社会管理难度加大;经济转型不快,镇域经济实力不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任务繁重;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升还存在薄弱环节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总揽,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跨越、进十强、争百强”为目标,大力实施“两新突破、大美庐江、全域旅游”三大战略,加快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全力打造合肥南部副中心,努力把庐江建成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的新典范。
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实施“两新突破”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南部副中心建设。坚持“工业立县”不动摇,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合肥市“1331”战略布局,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以县经开区、龙桥工业园为工业主战场,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和高端制造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矿业及其深加工、机械制造及汽配、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改造提升轻纺业和建材业等传统产业,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大量涌现。
二是实施“大美庐江”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城乡统筹新典范。等高对接合肥中心城区,以争创全国文明县城为目标,建设秀甲皖中、康居和谐、富丽精美的中等城市。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县域对外交通“75211”规划,统筹推进公路、水运、铁路一体化发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合肥南部综合交通枢纽。围绕公共基础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建设高效电子政务平台、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和基本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庐江”建设。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要求和“三宜三美”中心村标准,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是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力建设合肥生态大花园。以“周瑜故里”为文化根基,以汤池温泉度假区和“两山一湖”旅游区为核心,以美丽乡村民俗体验为拓展,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形成黄陂湖、汤池、冶父山等重点景区之间的路网体系,开通合肥主城区至县城、汤池等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提升旅游公共资源质量。
三、2017年工作目标和主要工作
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财政收入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以内;节能减排达到市控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发展,提升经济质量效益。
坚持把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在保持经济稳中求进的同时,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快工业立县进程。完善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继续推进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在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上谋求突破。强化项目支撑和引领,力争实施县重点项目不少于100个,进入市“大新专”项目不少于85个,进入省“大新专”项目不少于65 个。加快工业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神皖庐江电厂2×660兆瓦发电机组、国轩电池材料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合肥星源年产5亿平方米动力锂电池隔膜、年产1万吨碳酸锂提纯、万磁电子年产1万吨汽车用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罗河铁矿二期、沙溪铜矿年产330万吨采选、国投高科报废汽车综合利用、新中远公司资产重组和扩能升级、市产投集团资源循环利用及生态处置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园区载体建设。县经开区围绕“一心四园”总体发展规划,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抢抓合安高铁和引江济淮建设机遇,精心谋划高铁综合服务区和综合物流园建设。龙桥工业园围绕基础功能配套,加快建设纬一路二期、经三路和滨河路,开工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220千伏变电站、园区防洪排涝及泵站改造工程。探索台创园—同大工业园区融合发展,加快台创园食品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市工投同大工业园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谋划现代物流、高端农产品加工、现代旅游、电子商务等一批项目。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落实帮扶重点工业企业(项目)制度,全面梳理县域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完善问题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着力解决企业在降低融资成本、生产成本、要素成本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放权,动态完善权责清单、涉企收费清单,编制实施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试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减政便民”专项行动。
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扶持力度。运用农村土地确权成果,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全年新增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60个、新增土地流转平台交易6万亩。落实耕地保护各项措施,新增耕地10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29万亩,争创“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种、管、收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20个以上,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服务社会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四沿”经济带建设,打造一批以大棚蔬菜、水生蔬菜、山果林茶和生态高效养殖为代表的特色农业,新增各类高效特色农业基地3万亩、标准园30个。稳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农业产业品牌战略,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拓展农业功能,发展都市型农业和休闲农业。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围绕庐江农业主导产业,以台创园为核心,深化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争创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做精全域旅游。围绕市确定的创建环巢湖旅游休闲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县两大任务,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开发战略,形成大旅游格局。力争皖新传媒百花仙谷景区对外开放,完成金孔雀爱情公园、体育公园二期建设,打造金汤水街特色商业街,启动中国钻石中心、南山二期、国轩养老养生中心等项目,拓展提升冶父山旅游景区,完善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出祈福之旅、养生之旅、人文之旅、研学之旅等四条旅游精品线路,开发自驾自助游产品。推进冶父山景区和汤池金孔雀创建5A景区,支持汤池镇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牛王寨景区、国轩温泉宫、台创园、三食六巷争创4A景区。启动黄陂湖风景区规划设计,谋划引江济淮河道沿线旅游观光带项目。持续办好茶文化节、开湖节、温泉养生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推进农庄、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积极发展民宿经济,规范农家乐发展。力争全年接待游客54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6亿元。加快市场建设。安德利广场、金街一号商业街区尽快运营,城北家居市场、世纪华联、岗湾老街等项目加快建设,推进五里路农贸市场、迎松路农贸市场和花鸟虫鱼市场扩建,力争中农批二期、美食广场、城南商贸城早日开工。做活商贸流通。加快推进城东商业综合体、香榭丽舍酒店等项目建设,继续扶持百大、万佳商贸、鑫隆超市等重点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新网工程”建设水平,实现网络扩张,力争新增网点镇村全覆盖。发展电子商务。全面落实电子商务三年发展规划,加大电商服务网络建设,完善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村级电商服务站全覆盖。支持庐城镇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引进知名电商,形成电子商务集聚区,引导传统商业线上线下融合,开辟营销新模式。
(二)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城乡统筹进程。
大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形成主城区、城市新区、新市镇、美丽乡镇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格局。
推进城市大建设。按照合肥南部副中心标准,全面提升规划建设水平,全年实施大建设项目223个,计划投资122亿元,其中177个项目开工建设,46个项目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完善市政路网。按照“贯通大外环,畅通内环,打通断头路,实现城区道路互联互通”的思路,建成西外环、内环北路、二军东路等道路。开工五里北路、沙溪东路、世纪大道西延等道路。新改建文昌路,谋划庐巢路改造、越城路南延、黄山北路改造等项目。推动产城融合。加强与省投资集团合作,推动环移湖产城融合项目建设。优化环移湖片区控规和移湖流域综合整治设计方案,整体谋划移湖综合整治项目。开工亚行移湖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国开行移湖水库水源保护项目,建设临湖路、望湖路、浮山路等道路,实施环移湖综合开发。强化住房保障。开工建设21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成黄庄家园、朱墩花园二期、滨河新村三期安置房,续建滨河新村四期、城西新村二三期等安置房,新建申山绿苑、高建新村、附城新村等安置房,谋划朱墩家园三期、余月湖畔二期安置房项目,计划年竣工安置房80万平方米,实现回迁8000户,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3900套。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0亿元,建设商品房8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6000万元,实施绿都花园、晨光家园等6个老旧小区和小乔巷等后街小巷改造。优化配套设施。新建第二自来水厂,建设原水管网27公里,供水管网25公里;开展城区易涝点整治,改造城西二站、城东站,新改建雨水管道4.2公里。增加城市绿量。树立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理念,不断丰富城市内涵和品味。建成26公里长的县河、东大河、苏家河、中塘河景观带,谋划建设黄陂湖湿地公园、余月湖生态公园、东顾山森林公园,新增绿化150万平方米,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中等城市。提升城市管理。落实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六项行动”,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常态化水平。建立庐城规范停车协作机制,强化城区车辆秩序整治,落实网格看管责任,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偷倒建筑垃圾等违法违规行为。
实施交通大会战。以打造合肥南部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大力开展“交通建设会战年”活动,统筹推进铁路、水运、公路为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2017年计划实施项目20个,续建项目7个,新建项目13个,总投资79.77 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48.65亿元。庐铜铁路建成通车,合安高铁开工建设,谋划高铁新区建设。启动引江济淮工程征地拆迁,建设先行施工段。开工合安高速“四改八”、郭河道口及其连接线,启动岳武高速东延前期工作。建成合铜路二期、环巢湖旅游大道庐城连接线二期、花泥路,开工建设二军东路改线段、小砂路(S316延伸线)、巢庐路等重点国省干道项目,启动盛同路(新)项目前期工作。建成石头至长岗和金牛至郭河路、庐柯路、龙矾路等骨干县道112公里,开工建设金石路、泥砖路、环巢湖旅游大道汤池连接线和龙桥连接线等12条161公里县级畅通工程项目。实施农村畅通工程1656公里,初步形成 “五纵六横一环” 城乡交通干线路网体系。精心规划镇村公交线路,谋划客运站、停保场、公交首末站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逐步实现与合肥市区公交联网。
建设美丽新乡村。打造特色小镇。提升汤池温泉小镇品位,使之成为合肥周边休闲、养生、度假首选目的地。按照合肥南部产业发展支撑点和承接皖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基地的要求,培育龙桥工矿小镇,重点发展矿业及其深加工、硫基化工、精细化工、循环经济和特色物流,推进产城融合。打造泥河食品酿造小镇,推进庐南循环经济示范区综合服务区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全域旅游开发,启动6个美丽乡镇和12个省市级中心村建设,加快道路、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加大集镇建成区、镇政府驻地“脏乱差”整治力度。确保三冲、晴岚、灵台等28个省级中心村和9个集镇建成区整治通过验收。实施“美丽庭院”创建。探索长效投入机制,建立日常保洁、绿化养护、动态督查等办法,确保美丽乡村持久发挥示范作用。
(三)坚持绿色发展,全力打造美丽庐江。
持续推进水利建设。加快国开行项目建设,完成环巢湖生态治理一、二期项目扫尾,加快推进三、四期项目,谋划准备五、六期项目。重点实施黄陂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着力推进黄陂湖风景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区、美丽乡村示范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区建设。调整城镇排水防洪体制,完善中小圩口提标改造、山洪防治、地热水开发与保护、泵站更新改造等水利工程专项规划。二号首长启动舒庐干渠庐城段改造和龙桥工业园、同大工业园防洪达标工程,确保马槽河、白石天河等工程通过验收。完成第6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和水毁修复任务,推进小型泵站更新改造,提升改造庐北分干渠,加快罗昌河、柯坦河防洪治理,继续实施“八小水利”工程,进一步提高防洪减灾水平。出台农村小水厂整合意见,加快整合步伐。完善河、湖、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探索河道生态调水。
深化环境污染防治。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合肥市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和《庐江县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管理联动机制。加强水污染防治。完善“河长制”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水十条”要求,推进城市黑臭水体和重点河流治理,严控工业集聚区废水排放,确保县内主要河流国省市考达标。积极防控巢湖蓝藻。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工业废气治理,淘汰燃煤锅炉,集中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整治餐饮油烟污染,推进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严格实行“三全”秸秆禁烧。加强机动车路检、抽检和遥感监测,全面淘汰黄标车。加强道路交通、建筑工地、建材料场、**地面等扬尘污染控制。
争创国家园林县城。*推进森林长廊建设,完成合铜路、S316、环湖大道庐城连接线等省级森林长廊创建任务,推进花泥路、桠罗路沿线林带建设,统筹推进农村道路、河渠、水库、塘坝、庭院等增绿工程。新建森林长廊及林带53公里,道路绿化100公里,完成成片造林2.12万亩。突出抓好城区园林绿化品质提升,加强公园游园道路绿化,*推进省城镇园林绿化精品工程和市“一园一路”精品绿化项目建设。提高城市绿化养护标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强管护养护,不断提升园林绿化管养精细化水平。
(四)坚持开放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政府“五项清单”制度和在线平台审批制度。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实施环保监测监察执法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落实“营改增”改革措施,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市场化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试行编制三年滚动预算,推行全过程预算绩效评价,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不断增强预算科学性和执行有效性。理顺国、地税征管职责,实现办税便利化和涉税信息共享。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系统,确保不动产登记“四统一”有序正常运行。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融资模式向企业主导、“借用还”一体化转型,探索有效的创业投资基金模式,建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扩大融资成果。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模式,力争全年融资15亿元,用于庐城基础设施、安全饮用水工程、冶父山旅游、台创园—同大工业园区等建设。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进大地熊主板上市和庐江农商行、金鼎矿业、天宇磁业等一批优质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继续放大“政银担”“政保贷”“农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税融通”等金融产品创新效应,完善转贷过桥资金业务流程,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资金支持力度。防范金融风险,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社会领域改革。深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信用体系等社会领域改革,充分**社会发展活力,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和供销体制改革。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培育外贸出口主体,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发挥省级磁性材料基地和石头镇“中国渔网出口龙头镇”优势,扩大外贸出口规模。提高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创建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推进都市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县镇两级创业园区的创业孵化能力,带动全县掀起“双创”热潮。建设蓝领公寓、人才公寓,吸引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安家落户。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建立开放招商机制。完善项目信息采集、研判、谈判、分析会商、服务调度机制,推进招商工作规范化和精准化,提高招商服务水平。突出重点区域领域。抓住区域合作发展机遇,积极与国家级开发区加强合作。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积极招商,明确责任主体,确保项目落地。加强与央企、500强企业、知名民企对接。注重招大引强,承接产业转移。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加快项目审批,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建立县干联系服务重点项目机制。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0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利用外资8200万美元。
(五)坚持共享发展,增进群众民生福祉。
坚持把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保障改善民生。严格落实民生工程“五制”工作机制,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惠农补贴资金按时足额打卡发放。规范临时救助制度,强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兜底,加大“第三方”核查力度,确保城乡低保公平、公正、公开。扩大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施范围,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工作,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力争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探索“公办民营”养老服务新模式,推进敬老院“特护区”和助浴工程建设。提升殡葬服务水平,抓好镇公益性公墓建设。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力争2—3年内彻底解决全县人民饮用水安全问题。
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完成下剩1.5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制定落实精准帮扶措施清单,核实贫困户收支情况,健全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持续加大对贫困家庭教育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扎实推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资助全覆盖,拓宽贫困家庭学生就读重点高校升学通道。完善社保托底政策,加大农村养老、医保政策保障力度,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给予基本保障。
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消除大班额,启动新二中、惠民小学、盛桥中心小学等10所学校建设,新建龙桥、矾山中心幼儿园。继续推进“全面改薄”项目,力争提前完成五年规划全部建设内容。*开展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加强校园特色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和校长、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着力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中小学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建设公办寄宿制学校。推进学生营养午餐工程。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职教中心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打造健康庐江。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落实公立医院药品分类采购和运营管理自主权,建立政府投入机制,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开工建设县三院二期住院楼、同大中心卫生院。全面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分级诊疗有序开展。统筹推进县、镇、村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稳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推进医养结合,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开展全民体育运动。争创省综合医改示范县。
繁荣文化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高标准建设博物馆、档案馆,谋划科技馆建设,提升已建成场馆使用率。推进镇、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和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组织开展各类传统节日和群众文化活动,唱响节庆文化品牌。加强文保工作,开展千年矾文化保护,加快姚氏围楼、郑家庄园保护性修复。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探索新媒体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本地自然人文历史资源,鼓励文学艺术创新。
创新社会治理。*推进“七五”普法,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健全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天网”工程体系建设和应用,积极构建“大巡控”工作格局。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等工作机制,解决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加强应急实战演练,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严厉打击矿山非法盗采。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巩固全省双拥模范县工作成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残联、关工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武装、人防民防、防震减灾、机构编制、老干部、地方志、统计、新闻、档案、保密等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侯卫东官场笔记
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按照学习型政府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大力提升行政效能,进一步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意识,严格依法履职,实行政府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提交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实行一般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
坚持为民执政。巩固“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成果,*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深化执政为民意识。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将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拓宽人民群众参与渠道,使政府的重大决策,特别是利民、惠民行动,更多地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热点问题,切实办理好涉及人民群众的各项实事好事。
坚持高效理政。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以职能转变为核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规范清理行政职权。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进执法重心下移,逐步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推行“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不断提高行政效能。运用电子信息等技术,推行网上审批,建设“智慧政府”。
坚持清廉从政。认真学习“一则一例”,严格落实党风廉洁建设主体责任,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守纪律底线,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持续不懈反对“四风”。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述职述廉、社会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化纠风和专项治理,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行政许可、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形成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良好发展局面。
各位代表!
实干托起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庐江奋力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较旧一篇:2017年徐闻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7年武宣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