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23日在莲都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莲都区人民政府区长杨秀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和2015年工作回顾侯卫东官场笔记

五年来,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二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从176.89亿元增长到283.19亿元,年均增长7.7%;人均生产总值从39693元增长到60928元,年均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由6.9∶41.4∶51.7调整为6.2∶36.4∶57.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66.32亿元增长到146.56亿元,年均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00.22亿元增长到176.68亿元,年均增长1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5.34亿元增长到12.47亿元,年均增长17.7%;外贸出口总额从4804万美元增长到14847万美元,年均增长2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1712元增长到3503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278元增长到19327元,年均分别增长10.0%和13.5%。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一)这是生态优势不断凸显的五年。以治污为突破口,开展“五水共治”,大力实施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丽阳坑、好溪堰等黑臭河整治成效显著,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超过93%。持续开展“洁净村居”创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强化生态建设,被评为全省平原绿化行动先进集体,市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1年在全省设区市的市区排名第一,公众环境满意度稳定在全省前10位。

(二)这是产业经济提质增效的五年。争取并实施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完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累计建成省级粮食功能区4万亩。水果、蔬菜等传统农业主导产业稳步发展,“两白一皇一草”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成型,农业标准化、组织化、精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处州白莲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证明商标,新增“三品”认证农产品111个。农旅融合成为农业转型发展新趋势,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不断呈现。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由1.80平方公里扩展到2.62平方公里。莲都—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20.81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家,规上工业产值占比由57.7%提高到62.6%。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创成全市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古堰画乡景区创成国家4**旅游景区。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基地、通济堰养生文化园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相继落地。乡村旅游、民宿经济蓬勃发展,被评为全省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旅游总收入从9.30亿元增长到42.86亿元,游客接待总人数从173.29万人次增长到712.77万人次,年均分别增长33.9%和30.9%。

(三)这是城乡统筹阔步迈进的五年。市区合力推进“六城联创”,先后创成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环保模范城市、省示范文明城区。以高效征迁服务市区大建设、大发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32.31平方公里扩展到34.38平方公里。实施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项目20个,改造面积530.2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75万户。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和村规模调整,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城镇化率由65.1%提高到72.0%,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5.6个百分点。古堰画乡小镇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省首批特色小镇、全省首批服务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碧湖镇列入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培育试点(参照)。统筹推进“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六边三化三美”、中心村培育等一揽子工作,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连续9年获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金丽温高铁、丽武公路、新50省道建成通车,新开通农村公交线路19条。

(四)这是全面改革*推进的五年。开展“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政府部门权力事项精简率达51.9%。推行项目审批“局长代办制”,比法定时限提速96%。农民建房审批等30多项管理和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落实“非禁即入”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承接环境卫生、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和安置等职能下放,成立城管处州分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经合办(招商局),完成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区质监局体制划转,完成区农场、区林场改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208个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被列入全省整县制推进试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组建建信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完成莲都农商银行改制,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235个,实现“三权”抵押贷款余额10.53亿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南山互通至丽新公路、天网工程3期等PPP项目开工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公路综合财产保险。被农业部列入政府向经营**组织购买农业公益**机制创新试点。

“平安银鼎”,有望实现省平安区创建“十连冠”。

同时,物价、统计、档案、慈善、老龄、妇女、儿童、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侨台、外事、史志、保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民武装、国防教育、拥军优属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新加强。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们坚持“三美融合、主客共享”工作主线,努力肩负“示范引领、争创一流”新使命,在前四年基础上,积极研究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人均生产总值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和9.8%。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打造美丽环境取得新成效。美化城乡环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加大城市管理与执法力度,打造“一个捡不到烟头的城市”,国卫巩固省级暗访综合考评获全省第一,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全省第二。开展“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完成农房立面改造224万平方米,“两路两侧”省、市交办点位全部完成整改,高铁站周边及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获全市年度考核一等奖。推进“三改一拆”。坚持法治思维,精准发力,43天就完成了大港头镇154家低小散木制品企业(加工点)的搬迁整治工作。全年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07.72万平方米,十八都砂场、九和老年公寓等一批热点违建问题得到妥善处置。深化“五水共治”。健全“河长制”,加快瓯江大溪治理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完成中央财政小型水利重点县建设,开展砂石资源开发利用专项整治、企业环保大排查、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等行动,完成75个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新增城镇污水管网45.92公里。狠抓项目征迁。以服务市区为己任,理顺体制机制,开展“打霸拔钉”,推行阳光征收,开展重点项目政策处理攻坚大会战,完成征收项目107个,征收土地4005亩、房屋30余万平方米。加强生态建设。完善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的五张报表考核体系。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等环保系列专项行动,关停整治非法排污单位414家。新增平原绿化面积2031亩,括苍森林古道被评为“浙江十大经典古道”“浙江最美森林古道”。

(二)发展美丽经济呈现新态势。发力养生农业。倡导不使用化肥农药,创成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通过验收。新发展设施蔬菜、高山放心菜近1000亩,处州白莲600亩,三叶青500亩,皇菊164亩,铁皮石斛110亩。参加第六届国际社会生态农业大会,成功举办“社会生态农业在莲都的实践”主题分论坛。提质生态工业。继续深化“四换三名”工程,完成技改投资6.57亿元,清理整顿低小散企业301家,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18亩。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科技型企业9家、省级名牌和省著名商标2件,新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个。落实企业帮扶措施,提供应急转贷服务65次、累计金额3.46亿元。提升旅游产业。与法国巴比松市缔结友好城市。成立古堰画乡小镇和创5A景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小镇党工委和指挥部,“景镇合一”推进古堰画乡建设。注册古堰画乡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引入省金融控股公司共同投资开发。完成渡南路、丽云路、江滨路等改造美化提升,扎实推进游客接待中心、文化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通过5A景观质量省级评审。利山村创成国家3**旅游景区。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项目投入运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打造“一个‘零投诉’的旅游城市”。培育民宿经济。启动首批12个主题村落建设,利山、港口、沙溪3个民宿特色村整体开业,承办全市民宿经济推进现场会。全区新增民宿(农家乐)123家,达到304家;新增床位1784张,达到3311张;民宿(农家乐)接待游客194.96万人次,营业总收入1.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1%和50.3%。发展电子商务。成立区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区电商办,依托绿谷信息产业园,建立区电子商务产业园,举办全区首届电子商务创业大赛,新增电子商务进万村网点162家,累计242家。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17.1亿元。

(三)创造美好生活实现新提升。推进扶贫攻坚。*实施农民异地搬迁工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成立31个村级资金互助会。构建精准扶贫工作体系,开展“个十百千万”结对帮扶活动,全面消除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加强社会保障。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12元、459元,新增城乡居民低保人数153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提高到每人每月120元。完成省民政厅“救急难”试点工作。新增机构养老床位295张,新建城乡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34个。发展民生事业。投入4000万元实施专用校车工程,白云小学、厦河幼儿园开工建设。区文化中心投入使用,建成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完成5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修缮)项目,创成市级卫生强乡9个。争取到国家科技项目1个、省级3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实现零突破。创新社会治理。区曙光服务管理救助中心被列为“吸毒人员社会化管理”省级创新试点。完成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修订工作。开展“百日维稳攻坚大会战”“区领导督百案”等专项行动,信访总量、进京访批次同比分别下降10.7%、10.1%。开展市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打造“一个不会吃到地沟油的城市”。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局面持续向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28条办法”,“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0.0%。盘活结余、沉淀资金1.67亿元,财审核减项目资金1.13亿元,试行公款竞争性存放。完善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开展“行政调解工作机制”省级试点。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配合做好省委巡视组对莲都区巡视工作。

尤其是面对“11·13”里东山体滑坡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军地军民心手相连,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顺利完成抢险救援,平稳推进善后处置,积极开展灾后重建,里东大救援精神蕴含的正能量,已成为莲都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就,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的实践,为继续前进积累了宝贵财富。所有亲身经历这一切并作出贡献的人们,所有关心支持莲都改革发展的人们,都会为我们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继往开来、接力奋斗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开拓进取、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海外华侨、社会各界人士和驻莲部队倾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没有理由懈怠。受宏观形势等因素影响,市区人均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未能达到“十二五”预期目标。同时,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有:生态特色优势的充分发挥仍有一个较长过程,绿色生态发展潜力有待充分**;土地、资金、人才、体制等制约仍然突出,要素保障长期面临短缺局面;产业低小散、创新动力不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突出,供给侧改革尚未真正破题,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历史欠账较多,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管理虚拟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有待提升,保持社会稳定的压力始终存在;干部“庸、懒、散、疲”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将保持清醒头脑,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二号首长

“十三五”时期,是冲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落地生根的五年,也是充满机遇、充满挑战的五年。根据区委《关于制定丽水市莲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制定了《丽水市莲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经本次大会批准后,区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

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以“三美融合、主客共享”为工作主线,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区建设,大力弘扬里东大救援精神,全面建设“中国莲都”,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主要经济指标预期年均增幅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游客接待人数增长20%,旅游总收入增长25%。同时,守牢生态良好、百姓增收、社会平安“三条底线”。努力使区域品牌更鲜明,经济实力更雄厚,城乡发展更协调,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治理体系更完善。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十三五”时期,我们要重点完成五个方面的任务。

(一)转型发展,着力提升美丽经济新能级。

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动绿色经济成型成势。

把生态旅游业打造成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把全区作为一个旅游景区来打造,全域化推进景区景点和旅游支撑体系建设,到2020年,累计建成5**景区1个、4**景区5个、3**景区8个,着力构建“山水林田湖城镇村”和谐共生的区域风貌,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古堰画乡景区2017年完成国家5**旅游景区创建。力争古堰画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升格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东西岩景区为核心,以宣平溪为轴线,凸显畲乡风情魅力,推进老竹丽新区块旅游联动发展。围绕“高山避暑休闲”主题,加快峰源、天堂山等山区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梦里水乡欢乐谷等项目建设。以民宿经济引领乡村旅游转型发展,争取创建主题村落30个以上,民宿床位达到1万张以上。推进通景公路、慢行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营销体系,积极开发智慧旅游应用。

以养生农业为方向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传承传统农耕的理念和技艺,完善养生农业组织、监管、技术、销售体系,全域推进养生农业发展。实施养生农业“1238”战略,创新养生农产品营销体系,推广“两门农业”“互联网+”“旅游+”“社区+”等模式,聚力将养生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提升农业传统主导产业,实施老果园改造,鼓励发展“两白一皇一草”、小水果、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生态精品农产品产值占比达到60%以上。推进绿色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循环农业先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养生旅游区创建。新增一批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名牌农产品和“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在碧湖平原集成创建“一区一镇一园”,打造农业园区升级版。实施“中国赏莲品莲胜地”提升工程,推动“莲”全产业链发展。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提升生态工业和信息经济发展水平。以丽水工业园区为主平台,推进莲都-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聚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制造产业,打造生态制造业基地。科学谋划推进高溪低丘缓坡区块开发利用。深化“四换三名”工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力争到2020年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8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0%,工业园区规上企业亩均税收达到10万元。依托中心城区带动,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制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应用和电子商务发展,培育一批互联网创业主体,推动传统产业“互联网+”和“+互联网”,信息经济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二)统筹协调,着力构建美丽城乡新格局。

把协调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增强城乡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平衡性。

以共建生态旅游名城为抓手提升城市竞争力。推进特色服务业街区和城市旅游综合体建设,依托高铁枢纽建设综合性旅游集散中心,整合市区休闲旅游资源,共建生态旅游名城。挖掘处州历史文化底蕴,推动处州府城、瓯江文苑民间博物馆、美术馆等项目落地,增设一批城市“莲”景观,使“中国莲都”品牌具象化。巩固“六城联创”成果,提升城市精细化、法治化、智慧化、人文化管理水平,实施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计划,塑造市区城市品牌,持续打造“一个捡不到烟头的城市”“一个不会吃到地沟油的城市”和“一个‘零投诉’的旅游城市”,确保2020年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

以建设特色小镇为抓手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完善城镇规划体系,统筹推进城镇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投入,完善城镇功能。推动偏远山区人口异地搬迁和地质灾害点避险搬迁,实施“万人异地搬迁计划”,推进联城、碧湖等安置小区建设。深化扩权强镇改革,提高经营城镇能力,提升城乡规划、综合执法、环卫保洁水平。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平台,促进城镇集约集聚发展。碧湖镇以“高溪台地小镇”“水墨田园小镇”为平台,实施“农业为基、旅游带动、工业支撑”三产融合发展战略,建设中心城市特色旅游副中心。古堰画乡小镇按照“古堰农耕文化中心、油画创作生产中心、生态养老度假中心”定位,着力打造全省首个5**景区特色小镇。老竹镇以建设“畲乡风情小镇”为抓手,发展畲乡体验、山地旅游、农事体验等特色产业,与丽新组团打造“中国畲族风情园”。雅溪镇整合岱后县委旧址、西溪村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巨溪三岩寺等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文旅小镇”。

以打造主题村落为龙头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纵深推进“六边三化三美”“洁净村居”“美丽田园”等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按照植入一个主题、导入一个工商资本、建立一个盈利模式、形成一个共享机制、健全一个服务体系“五个一”要求,建设一批有故事、有内涵、能富民的主题村落。推动美丽乡村串点成线,打造若干精品主题村落旅游线路。*实施历史文化村落(街区)保护工程。加快南山互通至丽新公路、大大线莲都段改建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农村公路建设水平,打造“城乡半小时交通圈”,力争全区所有乡镇公交通达。完成大溪治理工程莲都段、中小河流重点县建设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推进碧湖灌区综合治理、河湖库塘清污(淤)等项目,构筑水利安全网。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和城镇天然气管网工程,推进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构建绿色能源保障网。

(三)绿色引领,着力提升美丽生态新优势。

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区建设,努力让莲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治气除霾、治固净土、治山护绿五大行动,确保不把违法建筑、不把污泥浊水、不把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继续实施城市旧住宅区、城中村、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建制村全覆盖。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耕地保有量24万亩。实施美丽林相建设,创建猕猴峡自然保护区。

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供给。全面贯彻落实“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方案,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制度创新,完善生态保护预警监管机制、生态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健全生态文明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实施绿色GDP绩效考核。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研究公益林分类补偿机制。

不断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施节能降耗“双控工程”,推进园区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提高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提高城乡公共自行车、电动汽车覆盖面。抓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闲置土地清理力度,提高土地产出强度和产出效率。

(四)改革创新,着力培育美丽发展新动力。

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充分**改革红利,增强创新驱动力和开放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实力。

深化各领域改革。优化市区职能职权配置。完善区级管理体制。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实行企业“零土地”技改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企业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进一步拓展农村产权抵押物范围。强化用地保障,建立用地指标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倾斜机制,建立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PPP等形式进入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成政府向经营**组织购买农业公益**机制创新试点。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发展“雁形梯队”。完善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深化“基地+市场+企业”等模式,构筑“众创空间”,推广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型孵化模式。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政策体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选派好科技特派员、农村指导员。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助推丽水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

强化区域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浙闽赣皖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发展体系,强化瓯江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的共同打造,优化旅游集散功能。积极参与瓯江生态经济带联动发展,推动与瓯江上下游产业协作、设施互联、生态共保。创新莲都-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共建机制,借助“义新欧”对外通道,不断深化与义乌市的合作。提高外贸发展水平,加强外贸出口主体和出口品牌建设。深化“浙商回归”工程,对接省万亿产业发展规划,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五)民生为本,着力推动美好生活新提升。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感、幸福感。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力发展来料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农家乐民宿等富民产业,促进城乡居民持续稳定增收。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快于全区平均增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和覆盖面。完善社会福利和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确保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应急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健全“五保”“三无”对象、失独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统筹推进护理型、助养型、居家型养老机构建设。

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以“全市一流,全省中上”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建成东港小学、碧湖幼儿园等教育项目,实施“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7年基本达到省教育现代化区水平,到2020年省等级幼儿园比例、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均达到90%。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数字化水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图书馆、博物馆、非遗展示馆、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等建设,实施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构建环城文化休闲健身带、市区“10分钟文体圈”和乡村“30分钟文体圈”。围绕打造健康莲都,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区公共卫生中心新建、丽云中心卫生院迁建等项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心理卫生健康工程,完成省卫生强区创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全面加快法治莲都建设,推进行政执法过程、结果公正公开。积极推进平安莲都建设,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健全防灾减灾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社会稳定“三色”预警工作,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化大调解体制建设。推进质量强区,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创新食品和餐饮安全治理体制。积极推动民主监督、基层自治和行业自律,加快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增强社区自治功能,提升“96345”市民服务中心服务水平。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化、社会化、常态化、专业化发展水平。

Page: 1 2较旧一篇:2016年台州市三门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丽水龙泉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