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主要工作和“十二五”发展成就侯卫东官场笔记

2015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宏观环境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区政府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格执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抓重点出亮点、抓难题求突破、抓改革促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精准发力,克难攻坚,用心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坚持赶超发展,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

落实“工业强区”战略,抓项目、抓技改、抓创新、抓服务、抓转型。*推进项目建设,45个重点工业项目和45个重点技改项目分别竣工投产36个和39个。*实施“四换三名”和“两化融合”,培育“机器换人”示范试点企业10家、“两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20家、名企名品名家9家。*实施“四破攻坚”,破除僵尸企业17家,盘活工业用地3964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279亩。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3家、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实现“小上规”39家、“个转企”62家。30名博士来我区“入企、联企、办企”。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1项、科技企业(研发中心)56家,新增专利授权量642件。创新科技金融,专利权质押全省第二。开展“走企业、解难题”服务月活动,兑现各类工业政策扶持资金2943万元,落实应急转贷资金9.6亿元,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难题95个,有效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增强了企业转型动力。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以阿里巴巴菜鸟、移动信息产业园等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金东信息软件创业园共入驻企业206家,年营业额38.7亿元,实现税收3500万元。加快推进专业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六大专业市场总成交额236亿元,同比增长6.2%。农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主导产业优势更加明显,融合发展趋势更加突出。

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9亿元,同比增长8.1%;规上工业产值184.6亿元,同比增长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3亿元,同比增长13.8%;外贸出口额10.6亿美元,同比增长10.6%;财政总收入24.3亿元,区级财政收入9.8亿元,分别增长21%和20.8%。财政收入增幅连续三年列全市第一。

(二)推进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发展质量

金义都市新区围绕打造“田园智城”目标,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和产业集聚,跨境电商通关平台、中通、邮政速递等项目正式投运,金义综合保税区开工建设,菜鸟电子商务新城等现代服务业项目顺利推进,意大利维龙、传化物流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多湖中央商务区围绕打造精品城市标杆区目标,完成李渔路以南1800亩征地任务,保障了丹溪路、电大街、武义江截污干管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浙中总部经济中心、市人民医院、横塘沿城中村改造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金东新城区围绕提升目标,完成控规和产业布局规划修编。完成农批市场等区块1600亩土地征迁,妥善解决下王老村、王坦市场、周村二期安置等遗留问题。金瓯路、李渔路、两公园一广场完成提档改造,康济街延伸至环城南路,泉源集聚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二期开工。创新实施网格化、等级化城市管理模式,精品城市建设管理考核8个月名列市区第一。江东区块围绕打造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园目标,加快园区配套建设和项目落地,引进项目32个,投产企业17家。

(三)扩大有效投资,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全区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个,实际到位内资61亿元,增长11.9%;外资5858万美元,增长12.7%;浙商回归51.3亿元,增长40%。*开展扩大有效投资月和百日攻坚活动,助推重点项目建设。11个省重点、16个省“411”、35个市重点、49个市扩大有效投资项目开工率和完成率均列全市前列。多湖中央商务区叶宅、林头、黄泥山三个社区的征迁十天百分百完成672户签约,创造金东征迁新速度。南站高铁经济新组团1164亩土地征收和243户房屋拆迁全部完成,货场及其周边道路建设进展顺利,站前广场全面开工,新火车南站正式启用,金温高铁顺利通车。

(四)注重城乡统筹,着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启动特色小镇建设,金义宝电商小镇、移动小镇、多湖众创小镇、曹宅花木盆景小镇列入全市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南线绿道完成提升,北线绿道全线开工。完成精品村建设8个、秀美村32个、洁美村54个。创建美丽家庭2.35万户,其中美丽家庭示范户2020户。扩大农村电子商务覆盖面,建成E邮站(点)43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170个,花木购、日福莱、农产品展销中心等农村电商平台快速发展。农旅融合步伐加快,新创建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省级精品园3个。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多湖万景现代农业观光园、曹宅盆景精品文化园建成开园,寨春青蛙乐园、大佛寺景区分别通过国家4**和3**景区评审。成功举办“海外名校走进琐园古村落”、金华山大佛寺旅游文化周、乡村绿道马拉松等活动,金东旅游品牌形象和对外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五)深化“美丽金东”三大行动,着力扩大生态环境优势

继续深化“五水共治”。完善治水长效机制,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关停拆除养殖场1114家,提升改造243家,被列入全省整区域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试点区;148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完成5座集镇污水处理厂(站)提标改造,金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开工建设,新建污水管网39.5公里;完成东阳江干堤加固5.6公里、水库除险加固2座、中小河流治理3个项目区建设,东阳江、武义江及全区21条主要支流水质持续好转,劣V类交接断面减少一半,III类水质以上水库占52.9%。继续深化“无违建区”创建。拆除违法建筑136.3万平方米,清理建筑垃圾65万方,完成复垦复绿560亩,拆后土地利用率达70%,全区111个村通过区级“无违建”合格村验收。继续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八无”村创建,建立并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六项制度,筹集美丽家园共建基金700余万元。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在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头条推送点击量超过1600万,浙江电视台连续专题报道,全国各地300多个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开展烟花爆竹禁限燃行动,完成384家“六小”服务行业专项整治,淘汰黄标车2313辆、燃煤锅炉269台,空气平均优良率为75.8%,同比提高22.1%。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加强就业保障工作,全区城镇新增就业0.3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和医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8.2%和97.6%,完成省级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创建。解决被征地农民保障历年遗留问题7266人。扎实推进省教育现代化区创建,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市中考状元花落金东,鞋塘初中迁建工程主体结顶,鞋塘小学等5所学校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区实验幼儿园投入使用,全面消除无证幼儿园。扎实开展省级卫生强区创建,*推进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孝顺、曹宅等7个乡镇成功创建为市级卫生强镇。做好省级深化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整合运行,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居全市前列。*开展文化“四进”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施光南音乐节、“同吟艾青诗”主题宣传等文化活动。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取缔各类非法食品加工作坊(点)57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开展“百日维稳攻坚大会战”和“百件信访化解”专项督查行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7%。全年安全生产总体平稳。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人民武装、双拥优抚、工青妇、工商联、文联、残联、红十字会、机关事务、地方志、老龄、档案、气象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落实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总体部署的五年,是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开拓创新的五年,是实现赶超发展和富民强区的五年。

“十二五”时期,是金东综合实力提升幅度最大的五年。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综合排名实现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财政总收入、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4%和24.3%,总量实现三年翻番;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

“十二五”时期,是金东产业结构调整最快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十一五”末的10.4︰57.2︰32.4优化为8.9︰47.4︰43.7。金东信息软件创业园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4.4%。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工业亩均税收增长65.7%。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累计建成标准农田14.4万亩;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达728家,是“十一五”末的3倍。锦林佛手文化园、源东桃花源景区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基本建成,年接待游客从“十一五”末的112.8万人次增加到403.5万人次,旅游收入从“十一五”末的1.3亿元增加到30.3亿元。

“十二五”时期,是金东新型城镇化步伐最快的五年。城镇化率从46.8%提高到56%。累计完成征地近6万亩,7.25万农民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其中4.32万人转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义都市新区全面开发建设,10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块拉开框架。新城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日益**,多湖中央商务区、南站高铁经济新组团等板块开发建设全面启动。曹宅、澧浦、岭下等集镇面貌明显改善。

“十二五”时期,是金东城乡面貌变化最显著的五年。累计完成国家省市重点项目74个,投资276.9亿元。完成农田水利设施投入11.8亿元,是“十一五”的1.5倍。实现农村公路全覆盖,建成农村港湾式停靠站232个。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区,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持续*推进“美丽金东”三大行动,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基本消灭黑臭河、垃圾河。强势推进“三改一拆”,累计拆除违法建筑7298宗337.5万平方米,被评为省级“无违建”创建工作先进区。开展农村“三权”改革,基本完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

“十二五”时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43.3%和90.7%,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全面消除。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95家,“居家养老金东模式”被评为中国养老模式创新十佳典型、中国民生示范工程。成功创建省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全区标准化中小学校比例达到90.2%,名列全市前茅;卫生强区创建*推进,公办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各类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累计建成文化礼堂60家,实现村邮站、农家书屋全覆盖。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防控体系和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实现“平安区”九连冠。

“十二五”时期,是政府效能提高最大的五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践行“三严三实”,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健全完善重大事项民主科学决策机制,行政决策日益规范。持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成“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加强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顺利通过市“六五”普法验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厉行节约,“三公”经费年均降幅15%以上,其中公务招待费年均降幅30%以上。

各位代表,“十二五”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区干部群众,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金东发展的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主导产业不明显,增长质量不高,内生动力不强问题依然突出;招商氛围不浓,民间投资意愿和占比不高,扩大有效投资压力加大;社会事业建设和管理的任务较重,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不强;部分干部抓落实的干劲、韧劲、方法有待提升,组织意识、纪律观念有待加强。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二号首长

“十三五”是金东全面深化改革、赶超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五年。根据区委《关于制定金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制定了《金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经本次大会批准后,区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

“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把握新常态、共建都市区”为战略主线,围绕“聚合黄金主轴、打造宜居新城、建设美丽乡村、加快金东崛起”战略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紧扣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开创“两富”“两美”金东建设新局面。

“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确保实现“四翻番”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赶超发展的排头兵、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城乡一体的先行区、开放发展的引领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领跑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提前两年实现翻一番目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和9%,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100%,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5%。使金东综合实力更强,城乡发展更协调,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治理体系更健全。

推进“十三五”发展、实现“十三五”目标,必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发挥优势、补齐短板,集中精力抓好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

(一)坚持创新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加快形成以创新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争当赶超发展的排头兵。加速各类创新资源集聚,积极打造“浙中硅谷”;推动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实现发明专利授权量280项以上;实施“四大百亿”产业培育行动,力争总产值突破750亿元;鼓励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企业股改、兼并重组和挂牌上市。力争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推进招才引智平台建设,完善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和人才成长的政策体系。力争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分别创建1家和3家以上;实施“三博”工程,吸引100名以上博士(教授)来金东“入企、联企、办企”。

(二)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理顺发展关系,进一步拓展空间、提升效能,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协调、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新格局,建设城乡一体的先行区。合力推进金义都市新区、多湖中央商务区、金华山旅游经济区等市级平台开发建设,不断提升平台的集聚效应与辐射能力;加强金东新城区产城融合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重点道路和公园绿地建设,完成17个村的城中村改造,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加快美丽城镇建设,通过城镇体系规划修编,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功能完善,培育城镇特色主导产业,强化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机制,全面构建“一轴、两线、六带”的美丽乡村新格局,继续实施农村环境“双治”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区。构建“六纵七横”公路交通网络,打造全市综合交通枢纽;依托南站高铁经济新组团、金华国际物流园区两大物流产业集聚平台,打造全国货运枢纽节点;统筹推进城乡公交、给排水、电力燃气能源、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共建共享。

(三)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发展新引擎。加快“走出去”战略,强化区域联动合作,提升经济开放程度,着力增强开放竞争优势。围绕长江经济带开发,主动参与“金义甬舟”、“义新欧”大通道建设,以新建浙中公铁水联运港、金义综合保税区为契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商贸交流,积极推动企业跨国并购、跨国经营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打造浙中投资新高地、长三角城市经济合作新热点。主动参与浙闽赣皖四省九市经济区合作交流,积极推进科技、文化、旅游等多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完善跨境通电子口岸建设,拓展电商网络辐射面;加快生产型和流通型外贸企业培育,提高企业自主品牌出口比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服务模式,打造安商稳商发展环境,力争引进超亿元投资项目50个以上,其中浙(婺)商回归项目30个以上。加强政府自身改革,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加快农村“三权”和户籍管理改革,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方式,提升行政效能;完善现代财政制度,设立政府产业基金,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规范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

(四)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继续*推进“美丽金东”三大行动,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全区21条主要支流达到III类水质交接断面占80%,全流域基本达到IV类及以上水质,68座小(二)型以上水库水质全部达到III类以上;推广污水处理厂“一厂一湿地”深度处理模式,污水排放达到金华标准。持续深化“三改一拆”,保持拆旧控新高压态势,创建省级“无违建区”;进一步健全拆改结合、拆用结合长效管理机制,以“三无一稳一利用”为目标,构建基层农民建房规范化监管体系。持续深化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打造成为全国标杆。加快推进“气尘合治”,PM2.5浓度下降到43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到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5.4%。持续发展美丽经济,加快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推广“家+”模式,提升发展一批民宿特色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五)坚持共享发展,提升群众获得感。突出均衡普惠,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推动民生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综合社会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支持民办教育,打响“学在金东”品牌。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统筹做好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法治金东”、“平安金东”建设。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网络体系建设,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推进“110”社会联动向基层延伸,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加强信访工作,强化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我们坚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十三五”发展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实现!

Page: 1 2较旧一篇:2016年金华市婺城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金华兰溪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