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侯卫东官场笔记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克难攻坚任务繁重的工作总体形势,全区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婺城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保持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良好精神风貌,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是婺城“调结构、促转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7亿元,年均增长8.6%;财政总收入37.7亿元,年均增长9.7%,其中区级财政收入8.2亿元,年均增长11.3%;固定资产投资98.3亿元,年均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亿元,年均增长20.7%。工业经济量质并举,开展“四破”攻坚,着力扶优扶强,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312.8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产值164.5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3.7%和4.8%。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业两区建设有序推进,2015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3亿元,年均增长2.4%。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浙中信息产业园交易额突破60亿元,年均增长25%。全区接待境内外游客355.9万人次,年均增幅17.2%,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7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69.2%,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时期,是婺城“筑基础、强功能”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的五年。主城区配套日益完善,城区规划更趋合理,背街小巷雨污分流改造扎实推进,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区复评。婺城新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宾虹西路拓宽改造全面完工,西二环全线通车,BRT2号线投入运营;荣光国际学校、婺城小学北扩、公安应急中心相继建成;伟达雷迪森酒店、浙中信息产业园科创大厦等项目投入使用,累计开工建设房地产项目12个。仙源湖度假区稳步发展,成功引进金华乐园、南山双子湖等项目,金华动物园投入营业,仙源湖实验学校建成招生,区域优势进一步凸显。乡镇工业功能区亮点纷呈,成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完成市区管理体制调整。
“十二五”时期,是婺城“克难关、优环境”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全力推进“五水共治”,打响长湖治理攻坚战,长湖成为全省“五水共治”现场会参观点。实施“一河一策”整治,累计清理河道1100公里,完成截污干管114.9公里,治水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点赞。“三改一拆”工作扎实推进,举全区之力启动二七区块改造。森林覆盖率达到58.6%。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建成美丽乡村风景线3条,精品村13个。实施扶贫项目40个,实现不把贫困带入“十三五”目标。城乡交通快速发展,蒋罗公路、琴南公路建成通车,新建农村联网公路93.2公里,全区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14.4公里,农村客运通达率达93%,城乡居民出行日益便捷。
“十二五”时期,是婺城“惠民生、增福祉”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2015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1510元、17921元,年均增长10.8%和11.7%。教文卫体事业稳步发展,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校安工程全面完成,环城二小等一批学校建成投用,改造薄弱学校13所,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民办教育协调发展,“阳光招生”全面推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体育创强蓬勃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卫生计生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发放低保、重残、医疗等各类救助款1.4亿元。社会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累计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54家。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连续十年成功创建平安区,捧回省平安银鼎。
“十二五”时期,是婺城“重改革,转职能”政府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批“四风”突出问题有效解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更加规范。建立健全执法案件信息公开、法律文书网上公开等系统,政务公开更加到位。顺利通过“六五”普法验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初步建成。认真落实人大和政协监督视察决议,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一批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开展“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5年,全区各项工作可圈可点、亮点纷呈,圆满完成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企稳回暖。工业经济难中求进。继续开展“双千”活动,收集化解企业难题101件,扎实推进“四换三名”、“两化融合”,新增省级“三名”企业2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积极应对“两链”风险,共办理应急周转金4.5亿元。“四破”专项整治取得实效,盘活用地1195亩,消化批而未供960亩,处置低小散企业101家。各项指标止跌回升,规上工业产值、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增幅在全市排名靠前。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1个,建成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4个,*开展畜牧业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养殖场生态达标验收708家,新增配套消纳土地12.3万亩。积极开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完成东方红国有林场改革,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完成率达96.2%,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三产发展势头喜人。旅游业持续增长,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40%和43%。金华网络经济集聚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基本完成,新增浙江科贸学院文创电商园等多个基地。
(二)转型步伐坚实有力。产业集聚势头明显。婺城新城区主战场地位日益凸显,浙中皮革城一条街投入营业,尚格酒店招商顺利推进,新建、续建商品房项目7个、工业项目30个,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3亿元,完成工业投入16.9亿元。仙源湖度假区建设取得新突破,40.57平方公里扩建可研报告通过省级审批,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9.6万人次,同比增长14.2%。浙中信息产业园入园企业增至278家,“合丰”项目主体工程结顶。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6.1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投资比重达75.6%。获批各级科技立项37项,其中国家级4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1项,市级科学技术奖6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孵化企业1家,成功创建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扎实开展“扩大有效投资月”、“百日攻坚”等活动,全面落实项目警长制等工作措施,省“411”重大项目及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100%,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累计引进区外内资项目70个,总投资65.3亿元,实际到位20亿元,引进外资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1030万美元。*推进商事登记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一岗综合受理”、“五证合一”全程电子化登记,大众创业更加便捷。
(三)城乡发展趋向协调。全力打造精品城市。二七区块改造打响房屋征收“句号工程”,完成规划编制,启动首期三宗地块的招商和开发。22天内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下沿区块的入户调查、评估、签约工作。迎宾大道、金罗公路、高铁站周边环境整治等一批历时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快速高效解决,创造征迁“婺城速度”。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建成精品村5个、秀美村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蒋堂移民新村首期安置房主体结顶,乾西移民新村四期安置房开工建设。基本完成164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开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五水共治”,整治黑臭河8条95.4公里,排污口277个,全面消灭黑臭河。开展截污纳管大会战,完成人民西路延伸段、金兰中线等污水干管工程,启动琅琊、蒋堂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温室甲鱼等养殖业污染整治、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拆除全面完成。开展“降尘削霾”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PM2.5平均浓度下降12.3%。“三改一拆”成效明显,完成百事达石材市场等重大违法整治,全年共拆除违法建筑156.5万平米,综合排名全市第二。“两路两侧”“四边三化”整治工作成效初显。稳步提升基础建设。竹马馆货场、市第二水厂政策处理全面完成,并进场施工。杭金衢拓宽改造、330国道改建、衢江航运、汤莘公路等工程进展顺利。建成全市首个县级综合智能应急措施指挥平台。重点水利工程有序推进,完成水库除险加固2座,整治山塘9座,新增节水灌溉1.1万亩。
(四)民生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婺州外国语学校顺利结顶,东市街小学扩建工程顺利开工,省级标准化学校创建稳步推进。完善全区教师流动制度。*推进校园安全工作,“阳光食堂、透明厨房”工程顺利实施。文体事业成效显著,建成文化礼堂22个,小康体育村50个,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1个,市级文化示范村3个。卫计事业有序推进,区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顺利结顶,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和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积极做好计生服务。启动第二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各类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实施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金融扶贫、结对帮扶成效明显,发放小额贴息贷款559万元,到位帮扶资金1124.2万元。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强化,完成相关保险缴费,开展各项参保人员资格认证,建成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养老体系日益完善,完成区福利中心二期建设,成立首家民办养老院。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建成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完成全区423个村(居)《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修订,妥善处理各类矛盾隐患,平安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实“法治信访、阳光信访、精准信访”,实现全区信访“一无三降”目标。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形势平稳可控。
(五)依法履职日益常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完
善学法制度,坚持用法治理念和方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1件、政协委员提案274件,满意率分别达98.8%和99.6%。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提升依法决策水平。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阳光公正执法。围绕重点,公开政府信息5871条,依申请公开及时答复率达100%,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减少33.5%。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重点领域专项巡查制度,努力营造良好政风。
此外,人民武装、文物保护、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关心下一代、红十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喜人,2015年工作成绩令人鼓舞。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对政府工作依法监督,政协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婺城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外来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婺城发展的上级领导、驻婺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发展成绩卓著,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在发展定位上,必须毫不动摇地明确主城地位,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精品城市的相关部署,在精品城市建设过程中实现婺城崛起争先。二是在发展路径上,必须毫不动摇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打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组合拳。三是在发展方式上,必须毫不动摇地紧抓“赶超”与“协调”不松劲,振奋精神始终保持追赶态势,多措并举加快城乡发展,统筹推进“两富”、“两美”婺城建设。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婺城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主要是:缺乏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经济发展后劲动力不足;城区、集镇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区域交通网建设滞后,推进新型城镇化任务艰巨;财政增收压力较大,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有待加强;社会维稳事项日益复杂,综合协调处理能力需要提升;政府职能转变跟不上发展要求,少数干部作风不实问题仍然存在。但是我们认为,越是短板就越能形成后发优势,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正视短板,认真补齐,努力解决好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问题,不断增强婺城后发优势。
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二号首长
各位代表,根据《中共金华市婺城区委关于制定金华市婺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制定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已经提请大会审议。纲要(草案)全面提出我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请与会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审议,区政府将认真吸收各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对纲要(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并作为施政的依据,认真付诸实施。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纵观婺城发展,外有国家、省、市层面改革红利的不断**;内有“十二五”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全区上下通过不断克难攻坚形成的精气神和比学赶超氛围,“十三五”时期婺城必将迎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步伐、推进城乡统筹、提升幸福指数和法治水平新的春天。
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十三五”时期我们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抓牢“八八战略”这一总纲,紧紧抓牢“引领新常态、共建都市区”战略主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扣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心任务,*实施“工业强区、商旅兴区、生态立区、城乡统筹”四大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两富、两美”婺城打下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五年努力,将婺城建设成为“实力更加雄厚、发展更具活力、生态更加优良、文化更加繁荣、生活更加幸福”的“都市核心、生态之区、人文之城、宜居福地”。“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保持7.5%的年均增速;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保持8%和9%的年均增速,提前完成到2020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任务。
要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四个全面”布局,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
(一)用创新构筑发展平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平台就是谋未来。根据“一带,两城,三区,多点”的空间总体布局,做优做强新城区,实施45省道改造、建设龙乾大桥,完善基础配套,提升拓展新城区栅川分区;继续以“四破”整治为主抓手,盘活临江区块、龙蟠区块存量资源,筑好工业发展主平台。打造二环路网络经济产业带,做优婺星产业基地,完善金华电子商务创业园,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依托区位优势,挖掘潜在资源,把握交通路网及衢江航运开发机遇,谋划打造综合物流园区、高铁经济组团区和以郭力垄水库或清塘水库为中心的休闲区;努力培育一批特色小镇,为实现“十三五”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以协调加快城乡融合。协调既是发展手段也是发展目标。借势精品城市建设,推进江北老城区改造,以二七区块、高铁站周边等为重点,启动实施旧城改造。全力推动双溪西路、人民西路和婺江西路西延工程,加快新城区与市区主城区无缝对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抓手,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改造一批城中村、景中村、校中村。积极谋划实施金武快速路、南山大道等重点交通项目,打造更加便捷的交通网,为区域、城乡协同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三)将绿色作为前进路径。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毫不动摇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绿色发展新优势。继续以“五水共治”为主抓手,扎实推进河流整治,*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加强生态承载能力建设,加快老城区及集镇截污纳管、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垃圾分类、畜禽养殖管理等各项长效机制,切实巩固工作成果,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充分利用仙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西南山区生态经济示范区资源,扶持发展“旅游+”美丽经济模式的相关产业,为婺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四)把开放贯穿发展始终。提高把握发展大局的自觉和能力,不断提高开放质量水平。加强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华山旅游经济区的沟通协调,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为契机,明确丝路重要节点城市定位;把握我省建设金华—义乌第四大都市圈的机遇,努力打造城市群“一小时通勤圈”中心枢纽;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地位,创新招商方式,实施精准招商,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增强发展后劲;充分利用好金义跨境电商园、综合保税区资源优势,积极扶持外贸发展;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打造良好环境。
(五)立共享为奋斗目标。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宗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止步于思想。以“两美”建设为统领,持续实施精准扶贫开发,整合山区发展资源,改善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完善创业就业扶持机制,营造良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加快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有效保障城乡居民全面发展;牢牢把握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一关键问题,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健全完善符合婺城实际的共建机制,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三、2016年主要工作静州往事
今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从总体上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同时面临的形势也十分复杂,做大总量、做优存量,确保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水平在省内、市内进位争先的压力依然较大。
综合考虑外部发展环境和现实基础,根据区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历届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以开展“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保障”三大提质赶超行动为载体,全面落实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确保今年我区各项工作在全市进位争先,为“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建议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5%;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一步坚定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市委、市政府对婺城发展寄予厚望,没有婺城的崛起、赶超、“两富”和“两美”就没有金华市区的崛起、赶超、“两富”和“两美”;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渴望日益迫切,上级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吹响了加快发展的冲锋号,必须始终牢固树立中心城区主战场、主阵地定位,进一步增强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咬定目标不放松,发扬蛮拼精神,夙兴夜寐谋发展、重实干,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动力;甩开膀子攻碉堡、克难关,打好新一年各项攻坚战,确保目标任务全面高效完成。
(二)要把提振信心作为第一要求。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在当前“三期叠加”的特定发展阶段,先发地区增速普遍放缓,正是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中央阶段性适当提高财政赤字、国家证券发行注册制等举措的落实,为我们对接资本市场带来重大利好;浙中城市群建设的*推进,特别是与兰溪的对接融通,婺城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婺城新城区等重点平台可用土地资源依然比较丰富,二七改造腾出的发展空间,随时都可以承接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要认清上述形势和区情,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三)要把狠抓落实作为第一保障。狠抓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工作要求,需要我们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及二七区块征迁、下沿区块改造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坚持严字当头、实字为要、干字为先,把思想凝聚到干工作上来,把精力集中到抓落实上来,?以最硬的作风、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推进发展举措落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使改革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围绕上述目标和认识,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开展经济发展提质赶超行动,加快经济发展转型步伐
夯实创新发展基础。发挥现有平台作用,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多层次孵化体系,谋划建设婺城科技园,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平台建设。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积极推动引导金融资本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贯彻落实“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力争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发挥中小企业在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创新券宣传推广,扩大创新券使用范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以信息经济为抓手,鼓励发展“互联网+实体经济”模式,实现规模以上企业触网100%,努力在推动创新发展上有新突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婺城名家”工程,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团队,“国千”、“省千”等科技人才。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天使投资,为创新人才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充分利用“金华购”地方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营销优势,打造“三分田”农村电子商务园。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以“亩产论英雄”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制度,严格执行企业评级效果运用政策,促进生产要素配置向优质企业倾斜。大力实施“四破”攻坚,继续开展闲置、低效用地清理,鼓励企业进行工业用地二次开发,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设企业监测平台,完善全区企业信息库,对企业发展进行精准评价。继续抓好“两化融合”、“四换三名”工程,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创建一批“名企、名品、名家”,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强化政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发挥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浙江地区(金华)孵化基地作用,年内帮助1-3家企业挂牌上市。全面完成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奠定基础。
抓好项目增强后劲。发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树立“虎口夺食”的信心和勇气,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与国企、央企、世界(国内)500强等大企业及婺商的对接联系,扩大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按照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生态影响等标准,实施精准招商。当好“店小二”,狠抓入园项目跟踪服务,督促企业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力争引进内资16亿元,浙(婺)商回归6亿元,外资1100万美元。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用好出口退税、信用保险等政策,打造我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力争全年自营出口总额突破6亿美元。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实施四大百亿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信息网络经济、商贸文化旅游四大产业为龙头,打造婺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升级版。继续开展“双千”、“走亲连心”活动,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健全应急周转金制度,帮助企业应对“两链”风险,确保全年限额以上工业投资达到23.1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62.5亿元。抓好粮食生产,完成播种面积18.1万亩,实现总产量7.1万吨;扎实推进两区建设,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5个、面积1.4万亩,基本完成琅琊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2个。深化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完善金华电子商务创业园“一站式”服务体系,加快金华网络经济集聚区建设;完善基础配套,提升接待能力,促进乡村旅游差异化、品牌化发展,加快琅峰山风景旅游区等项目建设,运用“互联网+”模式大力推介大南山旅游;加快竹马馆货运站建设,引导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发展。
(二)开展城乡建设提质赶超行动,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着力提升平台建设水平。打造品质效益新城,按照“提升临江分区、整合栅川分区、完善洞溪分区”总体思路,完成三大工业分区规划提升。加快环中轴景观商业核心圈建设,力争尚格酒店投入营业,金华银行、凯得商务大厦等项目投入使用。不断完善基础配套,确保公安应急指挥中心、城北特教中心投入使用,婺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全面建成,金华广播电视站、婺城消防站开工建设。谋划双溪西路西延工程,加快完成临江东路、紫金南街、华龙南街和金江南街交通闭合圈建设。更加重视仙源湖度假区开发,加快度假区扩建控规编制和安地老镇区改造,推进金华水上运动中心二期、桂花山庄、仙草苑养生文化园项目建设,确保年内投入营业,启动后山公园建设,进一步完善首期区块及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坚持规划引领,杜绝“千镇一面”,加快乾西环保小镇等特色小镇培育创建。
加大城乡基础建设投入。选商引资,推动二七区块开发建设;持续发力完成下沿改造,有序推进重点区域城中村改造,改善8个社区市政设施;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提升城管数字化水平,不断做优做强主城区。启动实施马海路跨白沙溪桥建设工程,完成蒋堂、琅琊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进雅畈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加快集镇截污纳管进度,发挥中心镇城镇化节点作用。建设秀美南山风景线,新建精品村5个、秀美村1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加快蒋堂、乾西移民安置房建设,以地质灾害隐患村为重点,完成搬迁安置500人;实施农村“两乱”整治,努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稳步推进杭金衢高速拓宽改造,330国道、汤莘公路改建,衢江航运开发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45省道、莘畈至武义白姆公路,加快330国道跨宾虹西路立交桥、金武快速路、南山大道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实施白门线、湖大线、虹戴公路等美丽公路建设,不断优化区域交通条件。乘势而上,扎实推进非法“一户多宅”整治和无违建创建,对新增违章保持零容忍,提高拆后土地利用率,强势推进“三改一拆”。
切实优化区域生态环境。以全流域水质达到“可游泳”为目标,“不歇气、不松劲”,持续发力做好“五水共治”,全面完成9条县级以上河流治理,消除全流域的劣V类断面,打造长湖、白沙溪、漪溪、桐溪、梅溪等治水亮点工程。完成金华江北岸、黄湖路等共30.3公里污水干管建设,继续开展江北背街小巷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垃圾分类水平,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79个村,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全面关停低小散畜禽养殖场(户),实现全区畜禽养殖场“零排放”。*实施“两路两侧”“四边三化”整治。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山塘整治10座,金华江干堤加固5.1公里,中小流域治理3.9公里。加大水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求质变”总要求,持续开展控煤减煤、治气减排、控车禁烟等行动,扎实实施“气尘合治”。巩固生态创建成果,*推进省级生态区创建。
(三)开展民生保障提质赶超行动,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水平
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和省级标准化学校创建,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在二七区块规划建设1所高标准小学,确保东市街小学及婺州外国语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强化校园文化和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推进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改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挖掘繁荣白沙文化,继续组织开展民俗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做好送文化下乡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举办第四届婺城区运动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贯彻落实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为契机,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机构软硬件水平。积极做好生育政策调整后的计生服务。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保障民生、服务发展”理念,抓好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主体的民生保障工作。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工程,完善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形成参保信息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阳光医保”提档升级。加强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继续做好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力争年内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不断完善综合防灾救灾体系,实现避灾安置场所城乡全覆盖。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家院互融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基本全覆盖,机构养老床位达每千老人33床,市区全面开展8890虚拟养老院建设。继续实施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做好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力争发放贷款1000万元以上。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3200人。
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面构建大维稳工作格局,全力确保G20峰会等重大**时期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保社会安定有序。深化领导接访工作制度,重视初信初访办理,畅通信访渠道,加大积案化解力度,着力减少重复信访、越级信访。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法律援助惠民工程,营造学法用法守法良好社会氛围。加快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开展农村社区实验区建设试点。推进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标准化,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各类应急预案,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社会群治机制,不断提升全社会安全感。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十三五”宏伟蓝图,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全区人民共同奋斗,更需要政府各级各部门勤奋工作、履职尽责、狠抓落实。我们将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健全区政府常务会议、政府部门学法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行政复议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大行政问责力度,提高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二)深化政府职能改革。继续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建立投资项目跨部门协同审批机制,推进第二批行政审批扁平化工作,促进权力下沉,提高审批效率。实施“政务服务网”延伸工程,实现省、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五级政务服务联动,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整合完善“微政务”平台,切实提升应用、服务水平。全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三)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始终保持婺城发展“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始终保持重点项目克难攻坚中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热情;始终保持亲力亲为的“一线工作”方法,积极倡导立说立行、一抓到底,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坚决破除部门主义和本位主义,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工作不落实、配合不协调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对政府各项主要工作,都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强督查与调度,做到逐项抓落实,件件出实效。
(四)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巩固深化《准则》、《条例》学习成果,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坚持把从严治党与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有机结合,建立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继续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等廉政制度,持之以恒反对“四风”。严格落实反腐倡廉“一岗双责”,重点加强对项目投资、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厉行节约,实现“三公经费”零增长。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新的一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关注民生,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办好十个方面惠民实事,请各位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各位代表!“十三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婺城赶超发展迈上新的征程。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为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开创婺城发展新局面和婺城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较旧一篇:2016年嘉兴嘉善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金华市金东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