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2日在嘉兴市南湖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南湖区代区长朱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回顾侯卫东官场笔记

201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实施“四大行动”,着力推进经济、城乡、社会“三转型”,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4.81亿元(小口径,下同),可比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9.21亿元,增长14.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71亿元,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813元、25812元,分别增长8.2%、8.8%。

一年来,我们重转型稳增长,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工业经济转型提升。电子信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与机电装备、特钢制品共同形成三大百亿产业,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66.3亿元,进出口总额29.5亿美元,新增亿元企业11家,成功创建省级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9.93亿元,增长9.1%;服务业税收22.64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5.6%。楼宇经济扩容提质,已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商务楼宇97幢,千万元税收楼宇达到12幢。嘉兴电子商务产业园被列入全省首批电商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嘉兴地区唯一的省级电商产业示范园区。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实现农业总产值32.86亿元,新增现代农业园区5个、农业经营主体71家、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2个,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1.56万亩。招商引资扎实推进。实现合同利用外资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引进区外内资52亿元,百亿项目“宇宙大世界”进入启动阶段。有效投入持续增长。工业投资增长15.5%,服务业投资增长15.3%,赛克思液压、宇培仓储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工。要素保障全面加强。狠抓“四换三名”,实施“机器换人”项目110个,盘活存量土地1078亩,腾退低效用地1355亩,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序推进企业上市,和达科技、欣欣饲料和创源环境成功挂牌新三板。

一年来,我们重创新拓平台,切实增强区域发展新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三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中期验收。发挥科技引领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57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54项,华嶺机电自主研发产品通过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认定。大力拓展智力支撑。引育“国千”专家7名、“省千”专家4名,入选市级领军人才项目25个、“嘉兴市优秀创新团队”6个。稳步提升平台能级。嘉兴科技城列入省级重点科创平台,成功创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湖基金小镇列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成功引进中民投、京东金融、三十六氪等国内知名金融企业,新增注册资金29亿元,实到资金8.1亿元,实现税收3.2亿元。湘家荡区域开发建设步伐加快,环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撤销七星镇建制,设立七星街道,行政体制更趋优化。大桥镇蝉联全国百强镇。

一年来,我们重治水优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南湖新面貌。*推进“五水共治”。全区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Ⅳ类,成功创建省首批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强化源头管控和河网整治,新增生活污水入网企事业单位610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14887户,完成河道清淤128公里;16个规模牧场全面完成提标改造,庄史、陈良2个牧业小区基本完成拆除签约,1210个违章猪舍问题清单全面销号,年末生猪存栏8.88万头,下降51.6%。全力整治大气污染。淘汰黄标车3210辆、小锅炉44台、落后设备1294台,秋季秸秆实现全面禁烧,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4.4%。深化环境整治提升。完成“公铁”沿线环境整治2205处,关停新07省道沿线堆场码头5个,新增绿化造林2100亩,新建、改造绿道12公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出台三年行动计划,第一批重点建设的18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和6条精品线已初具形象,完成创建“优美庭院”示范户1050户。

一年来,我们重拆违提品质,扎实迈出城市治理新步伐。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完成“三改”面积222.7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的371%,列全市第一;拆除违建189.9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31%。推进城市综合治理。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理顺市区保洁管理体制,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道路保洁全覆盖。开展“一环一路”市容整治,攻克少年路、建国路、勤俭路、中山路等重点路段夜间乱设摊难题。以三水湾区域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攻坚道路拥堵,市容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做好博海路区块规划方案编制和招商工作,配合完成湖滨二期、第二医院南大楼地块征收。启动海绵城市试点项目20个,完成老住宅区改造16.7万平方米。

一年来,我们重民生保平安,稳步提升幸福指数新高度。民生福祉持续提升。财政用于民生各类支出15.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4%,7件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新增城镇就业120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8%。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养老、福利、救助、优抚、慈善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推动校长、教师校际间有序交流,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复评。全力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0家,在全省率先推进社区文化家园建设。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暨第十三届南湖合唱节。全面推进与市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市第一医院湘家荡分院血透中心正式运行。社会治理持续改进。开展防范处置企业欠薪专项行动,追讨工资3055万元。积极处置城市商贸综合体中出现的不稳定事件,完成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安保服务工作,全区刑事警情数降幅全市第一,命案连续15年全破且发案数降至近十年最低。

一年来,我们重改革优服务,全面实现政府效能新提升。改革发展蹄疾步稳。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成功列入全省4个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地区,筹建区行政审批局。完善审批服务机制,推进“一窗受理、五证合一”的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出台人才激励保障等14个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结果与用电、用能、用地、排污、信贷等生产要素分配挂钩机制。推进政府投融资方式改革,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世合项目列入省首批PPP项目库。推进产业扶持政策改革,加快发展政府产业基金,设立母基金10亿元,成立首个社会资本参股的子基金5亿元。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制度改革,建立区镇两级产权交易管理平台,为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提供服务。全省率先开展居住证制度改革试点,完善新居民梯度化公共服务机制。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查摆和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扎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6件,政协委员提案137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规章制度,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三公”经费持续下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一岗双责”。加大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力度,出台《公款竞争性存放办法》等制度。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45件。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我们咬定目标、主动应对、攻坚克难,坚定不移促转型、优环境、惠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热忱帮助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南湖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稳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重大产业项目储备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仍需加快,基础配套、环境质量、公共服务等离群众期待尚有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公共安全压力较大,企业担保链、资金链风险依然存在;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少数干部法治意识、服务意识、担当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成就二号首长

各位代表,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也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五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围绕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统筹城乡、民生改善,全力打造江南水乡现代田园城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回眸“十二五”,我们始终坚持转型升级,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全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83.95亿元增加到2015年424.8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64384元增加到96924元,年均分别增长8.4%和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4.19亿元增加到19.4亿元,年均增长6.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4815元、14605元增加到40813元、25812元,年均分别增长10.5%和12.1%。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0.7%、9.6%。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4.4:45.8:49.8调整到3.4:40.1:56.5。

工业经济再获新突破。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561.0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866.3亿元,年均增长9.1%;规上工业增加值由96.88亿元增加到133.63亿元,年均增长6.6%;工业投资由52.26亿元增加到91.8亿元,年均增长11.9%;进出口总额由16.99亿美元增加到29.5亿美元,年均增长12%。形成电子信息、机电装备、特钢制品、汽配制造、新材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实现年产值百亿企业1家,十亿企业16家,亿元企业96家,规上企业达到355家。积极引导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卫星石化等2家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成功创建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南湖)示范园区、浙江省装备电子(软件)产业基地和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

现代服务业展现新飞跃。服务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41.3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39.93亿元,年均增长9.5%;服务业投资由104.18亿元增加到169.25亿元,年均增长10.2%;服务业税收由17.3亿元增加到22.64亿元,年均增长5.5%。建成区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16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8个。新增旭辉广场、乐天玛特、八佰伴等一批大型商贸综合体。*推进“电商换市”,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以“两湖一洲”为代表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湘家荡省级旅游度假区扩容至全域45平方公里,湘家荡环湖景区和梅花洲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景区。

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农业“两区”建设全面推进,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3个,粮食生产功能区达到10.3万亩。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引领,水产、瓜果、蔬菜等主导产业不断提升,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被列为农业部首批全国桃产业、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区。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累计拆除违章猪舍505万平方米,生猪存栏由108万头削减至8.88万头。农业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升,累计流转土地9万亩,新增农业经营主体209家。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计划,全面完成25个经济薄弱村的帮扶转化。

回眸“十二五”,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开放,发展活力全面增强。

体制改革获得新进展。开展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五年来承接省、市下放行政许可事项236项,向镇(街道)下放各类权限127项。抓好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功列入省首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扩面地区,建立工业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完善评价结果与生产要素分配挂钩政策。推进执法监管体制改革,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局,构建“一机构一平台一张网”基层综合执法网络。建立健全基层市场监管体系,整合食药(食安办)、工商、质监职能,成立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注册资本、“先照后证”等商事登记改革,实现“五证合一”。

科技创新跃上新水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省校(院地)合作模式的批示精神,大力推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嘉兴科技城创新引领作用日益凸显,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产值113.69亿元,税收3.24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50%、475%,建成区亩均税收超50万元。全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015年为3.02%,连续五年居全市首位、全省前五。“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增全国质量奖1家,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授权专利8500件,其中发明专利650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称号。推进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落实“精英引领”计划,累计引育“国千”专家18名,“省千”专家24名。

合作开放再创新局面。累计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2.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14亿美元,区外内资237.86亿元。引进百亿项目“宇宙大世界”,开天传动、格兰德机械等一批重大内、外资项目成功落户。依托嘉兴工业园区、嘉兴科技城等平台,持续推进浙商回归。加快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成功打造基金小镇,累计引进九鼎投资、硅谷天堂、红土创投等金融企业1282家,累计实现税收5.2亿元。*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与上海松江经济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10家园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动承接项目转移。

回眸“十二五”,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城乡环境全面改善。

基础建设迈出新步伐。城乡交通更趋完善,七沈公路、嘉余公路、亚太路、甪里街延伸段等道路实现通车,市、区联动打通由拳路。完成广益路维修,农村公路大中修118公里,新增公交线路18条,新建停靠站398个。功能配套更加完善,建成凌公塘生态景观群落、青少年网球培训中心等公共设施。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计划,创建省文明示范市场8家、省“放心市场”4家。全力推进圩区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整治圩区面积7.76万亩,成功列入全国第六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区。

城市管理构建新格局。“三改一拆”强势推进,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775.4万平方米,完成老住宅区改造101个,改造面积150.3万平方米,受益群众达3.8万户,建设街道、七星街道成功创建“无违建”街道。城市有机更新稳步开展,完成博海路区块征收,配合市级推进火车站南北广场、湖滨二期等征收工作。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健全,推进城市交通治堵,顺利完成“三小车”整治,退运、回购车辆755辆。取缔文经路、泾水路、创业路等多个马路市场,完成嘉兴学院越秀南路马路市场引摊入市和嘉兴休闲夜市退市工作,市容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彰显新面貌。全力推进“五水共治”,全面实施“河长制”,出境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三项指标比“十一五”末分别下降15.86%、58.21%、22.05%,水质由劣Ⅴ类水提升为Ⅳ类水。全面完成“清三河”、企事业单位生活污水入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整治垃圾河216公里、黑臭河183公里,新增入网单位1055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19300多户。推进电镀、铅酸蓄电池、化工、印染、造纸、制革等重点行业整治,关停并转35家、整治提升43家。推进“四边三化”行动,新增绿化造林13616亩、绿道264公里。凤桥镇、七星街道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街道),南湖新区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回眸“十二五”,我们始终坚持民生为本,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再上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15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均达到98%以上,全区10万余名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免费参保意外伤害险,残疾人养老保险补贴全覆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城乡统筹,最高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664元。逐步建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成功创建省老龄工作示范区,为老送餐服务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区和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区。住房保障工程扎实推进,落实保障性住房6968套、64.4万平方米。

文化发展涌现新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累计建成城市社区文化家园、农村文化礼堂46个,镇、村(社区)两级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分馆、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以“365天天欢乐大舞台”、城乡十大文体联赛为代表的群众文体活动日渐丰富,“歌城”品牌得到提升,“掼牛”、“踏白船”等特色传统文化得到弘扬。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增强,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列入省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到2015年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达5.5%,占比列全市首位。

社会事业跃上新台阶。打造“学在南湖”品牌,成功创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推动城乡教师交流,骨干教师交流比例达20.5%,实现阳光招生零择校。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建成招生,第一幼儿园、实验小学科技城校区启动建设。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市八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列第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零差价。有效应对H7N9等突发传染病疫情,成功创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凤桥镇、余新镇两家卫生院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社会管理获得新成就。“平安南湖”建设不断深化,有望实现省平安建设“十一连冠”。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食品药品、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工作扎实推进。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打响“老娘舅”品牌,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1600多起。推进社区、社团、社工“三社”工作,成功创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区。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化完善“六六群众工作制”。加大企业恶意欠薪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立全省公安系统首个民意调查中心,打造“南湖义警”品牌。健全社会应急联动工作体制,圆满完成上海亚信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安保服务工作。

Page: 1 2较旧一篇:2016年湖州市长兴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嘉兴市秀洲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