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8日在嵊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陈玲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和2015年政府主要工作侯卫东官场笔记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工业强市、实干兴市”工作基调,克难攻坚,奋力拼搏,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0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8.4%,人均生产总值6.1万元;财政总收入46.8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和15.6%;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506元和22616元,同口径年均增长10.0%和11.8%。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4.26亿元,年均增长18.7%。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5%。
五年来,我们坚持转型升级,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5:49.5:42.0。*开展“提振信心、合力兴工”六大系列活动,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性投资493.42亿元,年均增长16.1%;201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399.5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4.6%,领带服饰、电器厨具、机械电机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76.5%。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30%。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关停粘土砖瓦窑,完成造纸、印染等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成功争创“浙江制造”试点县,获批国家级厨具产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领带产业列入国家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现代农业稳步推进,现代新有机农业基地、绿城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形象初显,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3个、粮食生产功能区2个,建成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嵊州研究中心,获评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入围第四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取得进展,电商换市工作*推进,75%行政村设立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9.88亿元,年均增长15.3%,游客接待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1.3%和21.2%。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市外境内资金125.5亿元。建筑业加快发展,建安产值年均增长19.5%。要素保障力度加大,完成供地1.5万亩,新增建设用地1.3万亩,引进和设立各类金融机构14家。邮政、电信、烟草等行业健康发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突出规划引领作用,调整完善城乡规划审查制度,完成市域总规、旧城区控规及城市绿地等专项规划编制。中心城区建设不断加快,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6.5平方公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隍山慢行系统、鹿山森林公园二期等工程顺利完工,基本建成公共自行车系统,新增停车泊位1400个,成功创建为省示范文明城市。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8亿元,新104国道嵊州段、罗小线全线通车,剡溪大桥、南山水库引水复线、垃圾填埋场二期、嵊新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完成五大中心镇到城区的路灯亮化工程;完成24座中小型水库、171座重要山塘除险加固,新改建市(县)级标准堤防31公里;新改建各等级供电线路1572公里,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中心镇培育扎实推进,“六个一”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集镇面貌不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实施一批山区发展项目,获评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工作,累计完成“三改”280万平方米,拆违超过500万平方米,获评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县市和省“三改一拆”先进县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森林覆盖率64.6%,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获评省森林城市。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每年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0.4%。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持续推进越剧发展“六大工程”,建成农村文化礼堂83家,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得到加强,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教育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改扩建学校85所,新建剡溪小学等学校(幼儿园)3所,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认定,成功创建省体育强市。医改工作*推进,被列入国家级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和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县(市),新改建卫生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86家、村卫生室110家。食药品监管进一步加强,完成集镇农贸市场整治提升任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6%。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各类养老保险总参保率达到7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31.4%和47.2%,建成保障性住房8792套,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400户。“平安嵊州”建设大力推进,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五年累计分别下降30%和18.4%,刑事发案率下降12.9%,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平安建设实现“六连冠”。工青妇、老龄、慈善、残疾人、流动人口管理等事业全面发展,国防动员、司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人防、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切实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四风”问题得到有力整改,全市“三公”经费比“十一五”末下降55.5%。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预算管理改革,实施政府性投资项目综合监管和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开展政府非税收入专项检查,清理整顿往来款项和乡镇部门“小金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用新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基本实现“三集中、三到位”,加快“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减少和调整审批事项115项。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开展乡镇治理模式创新试点。实施工作函告单跟踪督查制度和企业服务员制度,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市政府按照市委确定的总体思路,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优环境,强保障惠民生,基本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和9.0%。一年来,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七化”行动为主线,重抓招商选资、开发区“二次创业”,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功注册“嵊州领带”集体商标,《集成灶》浙江制造标准通过专家评审,优森股份成为全国第一只农村电商概念股,完成“个转企”315家、“小升规”112家、股份制改造27家,新三板挂牌5家,新光药业上市审核(首发)获通过。完善招商工作体制机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8亿元。实施开发区“二次创业”,开发区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税收、工业性有效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5.0%、20.4%、18.0%、50.9%。加大企业帮扶力度,设立企业转贷应急专项资金,全市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46%,金融生态环境稳健有序。
二是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完善基础功能配套,着力推进城市建设。理顺城中村改造体制机制,实施“房票+货币”的拆迁安置政策,发扬“上下齐心、敢于担当、忘我工作、城改惠民”的嵊州城改精神,全市累计拆迁52.8万平方米。加大城市项目招商力度,吾悦广场、剡江越园等城市商住项目动工建设。加快推进重大基础工程,甬金高速嵊州南互通建成通车,浦东大道至罗小线段、普田大道延伸段至浙锻路连接线工程开工动建,杭绍台高速公路建设正式启动,甬金铁路完成立项。
三是以项目投入为抓手,强化要素保障,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以“协议项目抓生成、落地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投运”为目标,大力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和项目服务月活动,全市40只实施性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84.91亿元,完成工业性投资128.96亿元,增长15.3%。加强特色小镇培育争创工作,领尚小镇、飞翼农业休闲小镇、温泉养生小镇列入绍兴市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调整和融资土地实转工作,新增建设用地报批2316亩、耕地5000亩,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0%和12.4%。
四是以优化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强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五水共治”,关停畜禽养殖场1941家,拆除非法砂场35家,完成211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甘霖等4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试点,剡溪江综合治理工程、湛头滞洪区改造工程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创建成为省级“清三河”达标县市。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争创“无违建村”309个,整治“两路两侧”41个省定点和949个自查点,拆除违建坟墓2.1万**,淘汰黄标车4688辆、燃煤锅炉400台。稳步推进“五村共建”,西白山美丽区块初具雏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房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五是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更加注重利民惠民,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市政府承诺的十方面民生实事如期完成。全面实施学前教育第二轮行动计划,成立义务教育发展基金,嵊州高级中学开工动建。新医院项目主体落成,与浙大一院合作创新办医机制,有效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疫情,再生育审批权限平稳下放。加强越剧传承与创新发展,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实现全覆盖。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有效应对台风等自然灾害。完善创业就业等人才扶持政策,引进各类人才5600人。加强社会养老规范化管理,全面完成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发放“市民卡”1万余张。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嵊州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嵊州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嵊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嵊州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较低的问题依然存在,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要素制约不断加剧,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亟待加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城市建设管理水平需要提升;公共服务、民生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政府自身改革、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担责担当、勤政廉政的意识有待提高。对此,我们一定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自营出口等指标没有完成预期目标。市政府相关部门已就此向大会作出书面说明,这里有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有对经济指标缺乏系统论证的因素,还存在工作力度不够、措施不实等问题。我们将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致力改进自身不足,扎扎实实做好人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
二、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二号首长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市政府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市委《建议》精神,充分听取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不断进行修改完善。《纲要(草案)》现已提请大会审议,我就有关情况作一简要说明。
(一)关于《纲要(草案)》编制的总体把握
一是注重战略布局。市委《建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理念、基本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纲要(草案)》进行了全面贯彻落实,并规划了一系列具体指标、工作载体、政策举措、重大项目和保障体系。
二是注重创新发展。《纲要(草案)》既继承发扬“十二五”时期好的经验做法,做到指标体系、任务举措、项目推进的一脉相承,又切实加强与上级及周边地区“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在经济发展、城乡统筹、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思路和创新举措。
三是注重全面融合。《纲要(草案)》充分兼顾全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和协同发展力度,更加体现全面性和整体性。坚持找差距、补短板,针对薄弱环节强化了任务举措,力求《纲要(草案)》科学合理。
(二)关于“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区域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征。未来五年,是嵊州城市建设的机遇期,产业转型的关键期,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更加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坚持稳中求进、积极有为,努力推动嵊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纲要(草案)》根据市委《建议》,提出“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八八战略”总纲和绍兴市委“两重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强市、实干兴市”工作基调,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城市新区建设、大交通建设和嵊新协同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现代化嵊州奠定坚实基础。
《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实现已经确定的“四翻番”目标,着力打造实力嵊州、品质嵊州、魅力嵊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目标是:
——经济实力更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城乡区域更协调。城南新区现代城市核心区形象显现,中心集镇向小城市方向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效,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生态环境更优美。节能减排水平不断提高,基本清除违法建设,全面消灭Ⅲ类水质以下河道,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
——文化特色更鲜明。百年越剧诞生地、千年剡溪唐诗路、万年文化小黄山成为嵊州历史文化金名片,越乡文化特色进一步显现,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人民生活更幸福。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和地方可用财力明显增长,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治理体系更完善。平安嵊州建设、法治嵊州建设持续*,社会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关于“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是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实力嵊州。继续坚持“工业强市、实干兴市”工作基调,重抓工业经济,以开发区“二次创业”、转型升级“七化”行动为主抓手,努力做大经济总量,力争实现新增规上企业400家。《纲要(草案)》还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使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发展动力。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动摇,立足嵊州实际,着力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养、创新人才引进和创新环境优化上下功夫,力争到2020年,全市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超300家,建成企业研发中心240家,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三是全面扩大开放,激发区域活力。坚持“开放发展”,积极参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积极推进嵊新协同发展,谋划建设嵊新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做大跨境电商,提高领带服饰、电器厨具和机械电机等优势产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坚持招商选资“一号工程”,注重引智引技,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跨国公司以及央企、军企等合作项目。
四是协调城乡发展,打造品质嵊州。突出“一路、一心、四个平台、五个中心镇”建设重点,依托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着力推动经济开发区、城南新区、高新园区、温泉度假区和五大中心镇的发展,增强区域集聚辐射能力。推动中等集镇、山区乡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个美丽区块。加快交通建设,五年完成交通投入20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两铁、两环、三横、四纵”的大交通格局,实现所有行政村“半小时上高速”目标。加强城乡水网、电网、气网建设,做好甘霖水库谋划工作。
五是推进共享发展,创造美好生活。建立财政支持与社会保障的自然增长机制,各类养老保险总参保率达95%。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创建省级教育现代化县(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5%,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健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群众就医难、就医贵问题进一步缓解。全面建成居家、社区和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9643”的养老服务总体格局。
六是繁荣越乡文化,打造魅力嵊州。加快越剧事业传承与创新发展,推进越剧普及推介交流活动,建设越剧小镇,打造“中国越剧旅游目的地”。推进小黄山遗址、崇仁古镇建筑群、华堂古村等保护开发,增加越乡文化载体。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建成文化创意园,推动民营剧团和戏曲服装产业加快发展。推进公民文明素质提升、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等专项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是践行绿色发展,共建美丽家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保持在87%以上,国省道公路两侧、主要河道两岸绿化率达到98%,确保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
八是全面深化改革,再创发展优势。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加便民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更加精准有力的社会治理体制,营造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新征程已经开启,目标令人振奋、使命十分光荣。我们坚信,在中共嵊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圆满实现!
Page: 1 2较旧一篇:2016年绍兴市上虞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