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今天上午,奉化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高浩孟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市人大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现将《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如下:

一、2015年工作和“十二五”回顾侯卫东官场笔记

2015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全市上下主动适应新常态,蹄疾步稳抓改革,攻坚克难稳增长,综合施策促调整,经济稳中有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基本完成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据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亿元,增长6.5%;财政总收入62.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亿元,分别增长8.5%和8.2%;固定资产投资182.2亿元,与去年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亿元,增长1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200元和24200元,增长9%和10%。

(一)狠抓项目带动,有效投入不断加大。重点工程稳步推进,61项市级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7亿元,中央花园、三江配送中心、花卉交易中心等项目按期完成,溪口自来水厂、广源财富广场和惠政一号、中山地块拆迁安置用房等项目相继开工,葛岙水库、省医药高专主校区等项目前期加快实施。重大平台建设加速,宁南贸易物流区与中建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苏宁电商中心、两高连接线开工建设,深国际综合物流港购地落户,国美电商基地、新加坡红木物流中心完成签约。阳光海湾滨海养生小镇入选省首批特色小镇,围海大坝主体完工。市开发区“一区四园”发展体制进一步完善,实现工业总产值74.9亿元。投资质量不断优化,完成民间投资88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8.4%,溪口溪南地块改造、城乡居家养老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进展顺利,沿海供水二期等13个项目列入宁波PPP试点库,完成工业投资51亿元,增长17%。要素资源有效保障,土地利用规划中期调整完毕,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7宗515亩,出让工业土地35宗664亩,收回闲置土地7宗259亩。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84.6亿元和551.7亿元,比年初增加39.6亿元和25.3亿元,政府转贷平台累计提供企业转贷资金31.4亿元。

(二)着力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稳中趋好。工业经济稳速提质,开展“践行三严三实、精准服务企业”活动,兑现工业经济扶持资金超过2亿元,减免企业税费1.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2%。亚德客、松科磁材等9家企业入选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鲍斯能源、亚茂照明成功上市。加大拓市场、稳外贸政策力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43亿元,自营出口25.3亿美元,与去年持平,全国首个竹木草制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落户我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10.5%。全市接待游客16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亿元,分别增长11.3%和14%,其中入境游客增长23.8%。溪口旅游体制改革迈出重大一步,旅游集团与银泰集团、利泉投资签订合资合作协议,溪口景区荣膺亚洲金旅奖。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涌现出水墨马头、西坞“爱歌顿”等一批广受欢迎的乡村景点,大堰镇入选省最具特色十佳民宿基地。在宁波率先启动阿里巴巴农村淘宝,10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投入运营,获得农村淘宝万村惠民计划示范市称号。电子商务园建成开园,罗蒙等11家重点电子商务企业销售增长16.2%。溪口旅游文化季被评为宁波十大年度月光经济重点活动,金钟广场入选宁波十大特色夜市街区。都市农业稳步提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5亿元,增长1.5%,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省第四,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市。新建标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1.5万亩,滨海、大雷山两大省级农业综合区通过验收,65家农业龙头企业产值增长2.3%,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均突破600家,带动近4万农户共同增收。

(三)强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日益增强。18项重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基本建成,出台财政专项资金规范运行办法,卫生计生、市场监管、内外贸、不动产登记领域改革顺利完成。在全省率先出台《行政审批权力运作管理暂行办法》,核发宁波首张“五证合一”营业执照,新行政审批中心投入运行,一站式行政服务大厅获评全国十佳。探索差别化要素资源配置政策,试行工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国有和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奖励办法,在宁波率先探索房票安置政策。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实施宁波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61个、国家级7个,完成技改投入32.9亿元,增长28.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6%,获批专利授权1315件,其中发明授权203件,分别增长5%和136%。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宁波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8家,实现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9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与浙江大学共建气动流体控制技术研究院,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建智慧经济研究院,赛伯乐奉化创社落户运营。全年引进博士12人、硕士140人,6人入选“甬城英才”,10人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新落户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的创业团队2个,新建院士工作站、宁波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奉化服务站和美国波士顿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挂牌成立,新引进国外智力项目5个、海外工程师19人。

(四)突出品质提升,最美奉化建设加快。启动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六大行动,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开工建设,西环线隧道全线贯通,奉化至宁波、城区至沿海三镇实现公交化运营,免费无线网络覆盖城区主要公共场所和商业区域。居敬小区19幢危旧房改造稳步实施,南山新村、花园新村棚户区改造前期工作快速推进,印象奉化、时代广场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仁湖公园成为城市新景观,县江两岸、城市出入口和城乡道路景观建设扎实推进。开展城市管理“清爽、治乱、破旧、保序”四大专项行动,国家卫生城市、省示范文明城市高质量通过复评。全面启动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加大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力度,苕霅、栖霞坑2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谢界山、石门等7个村成功创建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欠发达地区“十大提升行动”取得扎实进展。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莼湖污水厂、松岙污水厂竣工投用,新完成126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宁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场会在奉化召开。四明山区域森林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新增绿化造林面积3210亩,生态修复7000亩。“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两路两侧”、“一打三整治”等专项行动*实施,处置违法建筑178.5万平方米,完成“三改”211.5万平方米,成功创建省“清三河”达标市。“禁燃区”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消减5.5%和1%。

(五)注重民生为本,社会事业持续进步。5方面20项民生实事工程全面完成,公共财政用于社会民生支出43.1亿元,增长14%,新增财力用于民生事业比重超过82%。实施技能培训16975人,新增创业实体6539家、就业岗位13239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8%低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宁波并轨,社保、医保救助标准稳步提高,福利中心二期基本完工。住房保障应保尽保,购房补助力度加大,1076套公租房完成分配,277户居民享受租房货币补贴。雪窦山佛教名山建设稳步推进,成功举办弥勒文化节,获得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中国弥勒文化之乡”称号,浙江佛学院主教学楼结顶。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放,市体育馆、市民健身广场全面完工,修建标准化健身步道400多公里,市电视台《乡间小路》栏目获全省对农节目四连冠。大力发展普惠教育,龙津实验学校、江口中心小学建成投用,尚田镇中心小学主体完工,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和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均达90%以上,中职学生连续三年在全国职教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稳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公立医院药品收入、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分别下降4.7%、3.9%和11%,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宁波第一医院异地扩建、宁大医学院迁建等项目落户我市,萧王庙卫生院迁建项目开工。社会治安稳定向好,平安创建、综合治理、信访稳定等工作统筹推进,刑事案件、信访总量和安全生产指标继续下降,市民情会办中心受理群众来电来信8.1万件,办结率98.3%,回访满意率98.8%。

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来,在外部经济大环境艰难复杂、内部发展新挑战持续显现的情况下,我们围绕“两城四地”建设目标,坚持改革激发活力和增强内生动力双驱动,做大增量和做优存量双促进,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双结合,优化政策和狠抓落实双推动,着力强化“实力城市、品质城市、文化强市”三大建设,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五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积极转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8%,人均生产总值2014年首破1万美元;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5%和11.4%;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次产业比由2010年的9.7∶48.9∶41.4调整到9∶43∶48。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2%,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突破70家,新增上市企业3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3%。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游客数、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6%和15%,滕头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黄贤森林公园获评国家AAA**景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排名逐年上升,连续7年获评省外向型农业工作先进市。

五年来,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持续推进全面创新,后劲活力逐步积累。重点改革纵深推进,资源配置、行政审批、金融扶持、科技创新等改革举措成效显著,行政执法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产业平台初步成型,滨海新区、尚桥科技园区、竹产业园等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一批企业竣工投产,阳光海湾、凤凰城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溪口、市开发区列入宁波重点开发区域。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0亿元,年均增长16.5%,相当于“十一五”总量的2.5倍,其中民间投资367.8亿元。对外开放成果丰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自营出口总额年均增长9.8%;引进和培育各类人才2.8万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省“千人计划”专家3名。小城市和中心镇发展改革步伐加快,镇、街道管理权限有序扩大,财政分配持续向基层一线倾斜。

五年来,坚持以两城建设为目标,持续强化项目攻坚,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框架大幅拉开,中心城区及重点功能开发区块实现控制性规划全覆盖,东环线与宁波机场路全线贯通,城区至莼湖快速通道、沿海中线、第二水厂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城乡交通全面完成公交化改造,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1平方米。城市更新进一步加快,中山区块、惠政一号区块、广电计生区块拆迁完成,累计完成城乡征迁294.2万平方米,银泰城、金钟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成开业。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连续4年获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市称号,萧王庙中国美丽镇村示范区成为宁波试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4.4%和100%,捧得省首批“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大禹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宁波第一。城市美誉度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中国最具幸福感休闲城市、省全面小康建设人居示范市等称号。

五年来,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己任,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累计完成民生实事工程116项,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到175亿元,占总支出的77.6%。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4%和11.9%,高于经济增速,低保、最低工资、养老金标准分别提高115%、56.1%、41.8%,建成保障性住房15.9万平方米。文化强市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荣膺省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市。省体育强市高质量通过复评,竞技体育实现历史性突破,奉化运动员在第15届省运会上取得全省金牌第四、宁波奖牌和总分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奉化高级中学、尔仪小学等一批教育工程相继完成,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98.6%,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应急指挥中心等一批医疗项目相继投用,每千人医生数、床位数分别达到3.3人、4.2张,获评省卫生强市、卫生应急示范市。民情会办中心挂牌成立,安全生产保持总体平稳态势,连续10年获省平安市称号。

五年来,坚持以法治效能为方向,持续推进职能转变,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决贯彻市委决策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重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作用,积极支持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累计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021件、政协委员提案1126件,办理结果满意、基本满意率100%。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政府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市级三公经费累计下降14.8%,连续两年荣获宁波市法治工作先进。此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共建、国家安全、对台事务、民族宗教、检验检疫、统计、外事、侨务、档案、保密、人防及气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老龄、残联、文联、慈善、红十字、妇女儿童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凝聚了历届市级领导班子、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奉部队官兵和武警指战员,以及所有参与、关心、支持奉化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受宏观形势变化影响,以及我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力度等原因,“十二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等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个别重点项目未能如期完成。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代表及全市人民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们清醒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够快,缺乏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城乡建设步伐还不够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社会服务提升还不够快,教育、卫生、住房、环境、交通等方面与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快,一些干部的观念、水平、作风还不能很好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和任务二号首长

根据《中共奉化市委关于制定奉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编制形成《奉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提请大会审议。

“十三五”时期,是奉化经济社会全面融入宁波主城区、实现发展新跨越的黄金机遇期,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我们必须振奋精神、埋头苦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融入主城区、实现新跨越”为主线,*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全面深化“三大建设”,全力实施“同城加速”六大行动,加速推动奉化全面进入宁波同城化发展时代,加快建设现代化健康美丽名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目标是:

建设都市经济拓展区。着力打造宁波新一轮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主战场,成为宁波都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分别增长8%,力争提前实现“四翻番”。财政总收入达到90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

建设产业创新示范区。坚持创新驱动,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到202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初步形成“5+5”特色产业体系,其中气动元件、汽车零部件、时尚纺织服装、厨卫家居、海工装备等五大百亿传统支柱产业产值超7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能源、健康医疗、新材料、创意设计等五大新兴产业产值超300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8%以上,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0%以上。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积极探索都市农业发展新模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左右,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三。

建设智慧贸易物流区。积极参与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努力打造辐射长三角的智慧贸易物流园区。宁南贸易物流区引进物流企业区域性总部10家,引进一批健康医疗机构和健康医疗产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一座以智慧物流、健康医疗为特色的宁南产业新城初具雏形。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1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元,电子商务年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10家;自营进出口总额突破36亿美元,自营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自营出口亿元以上企业5家;培育特色商圈5个,产值突破20亿元。

建设国际文旅休闲区。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旅游经济实现再翻番,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全市游客突破2200万人次,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亿元。溪口民国文化小镇、雪窦山佛教名山海内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滨海风情线和乡村旅游成为新亮点,引进高端精品民宿5家以上。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老城区、古村古街和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培育高新文化企业10家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5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建设最佳生态宜居区。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到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87%以上,PM2.5日均浓度累计下降30%。提升花园城区品质,新增城市道路面积100万平方米、市区公共绿地面积200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与危旧房改造85万平方米。健康产业成为奉化城市新名片,健康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保障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逐步与宁波主城区接轨,每千人执业医生数、床位数分别达到3.5人、6张,努力让全市人民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让奉化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地。

为实现上述目标,“十三五”期间,我们将重点推进综合交通、治水强基、产业转型升级、重大服务业平台和特色小镇建设、新能源及电网、宁南产业新城、城乡品质提升、生态环保和旅游、宜居安居、社会民生等“十大百亿工程”,着力在六个方面加速融入主城区。

(一)更加注重功能培育,加速融入宁波城市核心区。坚持与宁波主城区同步规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等多规合一、有机衔接,着力建设宁波南部核心城区。坚持发挥空间优势,主动承接宁波产业溢出效应,积极引进符合奉化产业导向的优质工业项目,培育都市工业新的增长极。坚持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以智慧化城市配送为主的贸易物流业态,完善宁波城市的服务功能。坚持发挥山海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实施“五美五名六养”工程,*推进“提升城乡品质,建设醉美奉化”行动,加快人口集聚、环境提升,吸引更多宁波市民来奉消费、落户创业。

(二)更加注重创新引领,加速融入宁波城市经济体系。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打造创业创新平台,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5至10亿元企业20家,1至5亿元企业150家、成长型企业100家和创新型企业100家。对接宁波国家高新区等产业集聚区,主动承接高端要素转移,打造创新型孵化成果产业化基地。对接宁波国家海洋绿色发展先导区,充分依托象山港湾资源,统筹推进滨海养生小镇和松岙凤凰城建设,培育海洋经济新产业,打造国家海湾公园核心区。对接宁波的科技、人才、金融等高端发展要素,注重搭建服务平台,引进大院大所,培育创新主体,优化科创环境,引资引才引智引项目,打造宁波科技与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区。

(三)更加注重绿色协调,加速融入宁波城区空间体系。坚持把生态、绿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以全域景区化理念建设集“山、水、林、城”于一体的花园城市。以交通融入为先导,着力推动与宁波主城区网络化快速对接,构建内外贯通、方便快捷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以新城、综合体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宁南新城、轻轨沿线、东部新城、城西高教园区等重大城市功能区建设。以“一核两翼一带”城镇发展为支点,加快溪口小城市培育和莼湖、松岙中心镇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精品新农村,下大力气建设七彩四明山,构筑宁波城市的绿色屏障。

(四)更加注重开放包容,加速融入宁波国际化大格局。坚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积极探索跨区域产业和专业机构合作新模式,借鉴上海自贸区实践经验,跟踪推进金融、投资、商贸等领域扩大开放。完善扩大出口综合政策,拓展外经贸活动平台,努力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发挥对台窗口优势,依托溪口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建设溪口两岸论坛,打造国家重要对台交流基地。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整合招商资源,强化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全力以赴引进一批产业大项目。*实施“奉商回归”,着力打造奉商产业园。千方百计留住本地优质企业,鼓励企业走出去并购国内外优质企业,培育本土跨国企业。

(五)更加注重改革突破,加速融入宁波城市管理体制。坚持从制约奉化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和群众最期盼的事项入手,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促进县域管理体制向城区管理体制转型。以更高站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人性化。适时启动镇、街道和功能区体制调整研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完善社会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更实举措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大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力度,促进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以更强决心加快政府自身建设,巩固和发展“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成果,继续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和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将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六)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加速融入宁波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以宁波主城区的标准和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积极稳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构筑与市域空间发展导向相匹配的人口发展格局,有序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人口服务和管理。构筑社会事业普惠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丰富的文化体育产品、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创建省文明市。构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持续普遍较快增收。完善多元化养老服务和救助体系,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发展红十字、慈善等公益事业,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合法权益,让全体奉化人民共享更多的发展成果,让每一个奉化老百姓作为奉化人倍受尊重、更加自豪。

Page: 1 2较旧一篇:2016年宁波市镇海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余姚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