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1日在泰州市海陵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代区长陈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海陵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和“十二五”发展回顾二号首长

2015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紧紧围绕“重振雄风,再创辉煌,争当全市转型升级先行区”总要求,*推进“三大主题工作”,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6亿元,增长9.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6亿元,增长7.1%;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41亿元,增长24.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2亿元,增长9.8%。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由去年的1.6︰49.9︰48.5调整为1.5︰48.7︰49.8,服务业首超工业。项目大突破成效初显,完成产业投资165亿元,增长87.7%,增幅全市排名第一,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8.5%。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7个,项目数量为历年之最,列入市“双百”工程的32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工业经济稳步提升,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2亿元,增长7.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80亿元、利税135亿元、利润70亿元,分别增长6.5%、5%和14.8%;新增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家。技改投入持续加大,实施工业技改项目95个,春兰锂离子电池、乐金高性能冰箱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9.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3%。传统产业加快转型,获批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3家;新增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3件、省名牌产品1个、市长质量奖1个;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3项,新增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良好行为企业3家、国家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家。完成建筑业企业总产值559.2亿元、增加值140亿元、工程结算收入363亿元,分别增长16%、13.9 %、16%。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7.1亿元,增长10.6%,占GDP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分别净增32家、31家。西坝口、万达商圈分别实现营业额30亿元、10亿元,东部市场集聚区实现成交额60亿元。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出台电子商务发展两年行动计划,京东、顺丰成功落户,海陵工业园区创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歌德电子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城北物流园实现物流营业收入7.94亿元、货物周转量7.54亿吨公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完成农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3.1%。实施高效农业项目14个,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1万亩、设施农业面积4221亩。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7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个、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城东蔬菜园、城西渔业园获批市级农业产业园。

开放创新不断深化。着力推进关键环节改革,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九龙镇简政放权改革试点稳步实施,改革组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用车改革基本到位。在全市率先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积极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新增个体工商户2879户、私营企业2080家。*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11类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先后在上海、深圳等地举办投资说明会,驻点招商成效初步显现,乐叶光伏、欣兴电子、毅德商贸城等项目成功签约落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216万美元,增长34.9%。外经贸联动发展,新增自营出口企业18家,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3亿美元;“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新增境外投资项目10个,实现外经营业额1.95亿美元。大力推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建设,全年专利授权910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高新技术产品151件。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入选省“双创博士”7名。成功举办第五届产学研合作大会,共建产学研联合体14家,签订合作项目31个。春兰清能研究院1项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罡阳汽车转向系统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城乡建设加快推进。策应“城建新提升两年行动计划”,实施城建重点项目96个,累计投入122.6亿元,力促中心城市建设转型升级。“阳光征收”成效明显,全面启动征收搬迁项目11个,西客站片区、森园路两侧棚户区和西南城河综合改造工程签约率均超过98%。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30个,迎春路三期、海阳西路、南通路等11条道路竣工通车,积极做好泰镇高速、231省道改建、永定路快速化改造等省市重点工程属地服务工作。有序推进智堡三期、韵梅苑二期等安置区项目建设,回迁安置1300多户。城市功能日臻完善,茂业天地、美好易居城综合体等项目投入运营。空转绿工程进展顺利,千禧、育才、文创园先导区等13个游园竣工。城市面貌有力改善,大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主次干道管理、后街背巷保洁水平进一步提升。防违控违措施有力,强化源头防控,落实防违责任,全年拆除违法建设7.02万平方米。落实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99户。*实施全面小康村建设“十百千”提升工程,创成市级“十强村”1个、“示范村”2个。新改建农村道路10公里、桥梁17座,新增农村成片林绿化面积2496亩,打造启扬高速、阳光大道等绿色通道5条。西北片区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城北污水处理厂一期续建工程建成,森园路、江州北路、化工路等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竣工,沿线小区污水管网基本完成接管。

民生幸福持续改善。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5.4%。积极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38元、18401元,分别增长8.9%、9.5%。着力完善公共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入驻创业主体635个;新增创业6103人、就业15751人,提供公益性岗位5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1.88%;通姜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20元,参合率连续9年100%;提取大病保险基金228万元,定点医疗机构大病保险实现网络结报;及时调整企业自办退休职工、被征地农民等各类人员养老待遇,实现基本生活保障待遇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新增4868人、4680人和5050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70元。全力抓好民生实事项目,新改建村卫生室11家,全区村卫生室基本达省市标准;推动健身设施向自然村、集中居住区覆盖延伸,新建健身广场40处;完成九里沟、铺头河等7条河道生态整治;改造棚户区38万平方米;接通海光南村、动力小区等老小区燃气管网2000户;完成低洼地整治10处、后街背巷改造10条。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区科普工作成效明显,新建18个科普画廊,闸南社区获评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大浦附幼新园区投入使用,实验小学、智堡实验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文体惠民积极推进,获评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新改建镇街文化中心4家,海陵图书馆建成盲人阅览室,单声珍藏文物馆被确定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麒麟湾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旅游景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兴业社区获批国家级助残服务标准化试点。*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物业管理“两主体一协议”改革试点成功破题,社会管理“三级平台”全面运行。成功举办首届法治文化节,“六五”普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社区服务品牌78个。深化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信访包案工作,17件存量积案得到有效化解。*推进文明城市创建长效管理“365行动计划”,顺利通过国家年度测评,全国首家美德善行诚信展示馆建成开馆。*开展危化品、造拆船、消防、电梯等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危机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增强。完成全区1%人口抽样调查。人武、工会、妇女儿童、慈善、民族宗教、史志档案等工作不断推进。

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区委十项规定,坚持不懈纠正“四风”,针对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措施108项,及时落实48项,落实并长期坚持55项,其余5项正按序时加紧推进。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编制公布“6张清单、1个目录”。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提高文件制定质量和公开透明度。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健全法律顾问制度,重大事项咨询、评估和听证制度日趋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效落实。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1件、政协委员提案226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开展“三服务”“三解三促”活动,一批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难题得到有效化解。创新政府投融资方式,成功发行各类债券27亿元,组建海通资产公司。*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充分发挥“12345•政风行风热线”和区长信箱等服务平台作用,全年办理各类群众来信来电1.3万余件,办结率100%。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加强政府目标绩效管理,严格落实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工程跟踪督查考核制度。加大审计监督和整改力度,全年审计政府性投资工程37项,核减资金4400万元,在全市首获省审计系统先进集体。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传统产业转型不快,新兴产业规模不大,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减弱;大项目、好项目招引落户不多、推进不快,经济发展后劲乏力;要素保障水平偏低,土地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旧城改造任务依然较重,资金等瓶颈制约突出;维稳压力依然较大,一些领域的潜在风险有待化解;政府职能转变有待加快,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强,服务效能仍需不断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的五年,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56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6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人均GDP接近10万元,分别是“十一五”期末的3.4倍、1.5倍和3.1倍。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千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5倍。三次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突破。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西坝口、万达商圈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两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初具规模。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城郊型农业特色明显,获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创成省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

过去的五年,是开放创新纵深推进的五年,区域发展焕发新活力。“十二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6亿美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4倍,自营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2%,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5家。载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海陵工业园区“五纵五横”框架基本拉开,文创园创成省级文化科技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创成国家科技兴贸(新能源)出口基地,城北物流园创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创新稳步推进,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名列全市前茅,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达2.2%,比“十一五”期末提高1个百分点,创成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创业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人才引培工作成效明显,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人,入选省“双创计划”8人,新增省“333”培养对象17名、省市科技企业家13名。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五年,人居环境呈现新面貌。“十二五”期间,旧城改造扎实推进,“阳光征收” “依法征收”*人心,累计实施拆迁项目52个,征收面积150万平方米。安置区建设成效明显,建成安置区210多万平方米,是“十一五”期间的1.32倍;实现回迁安置12072户。城乡路网快速发展,迎春路、海陵北路、阳光大道等主要道路完成改扩建,城区北部“四纵五横”道路网络基本形成。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万达广场、碧桂园等大型综合体建成运营;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市区道路照明节能改造、老旧小区楼道亮化和饮用长江水三个全覆盖,稻河古街区、钟楼巷等多个特色历史街巷旧貌换新颜。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大力实施卤汀河拓宽疏浚和西北片区生态修复工程,创成国家级生态区,所辖三镇全部创成国家级生态镇,村庄环境全域整治通过省级验收;资源利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被表彰为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十二五”期间,始终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5%、12.5%,是“十一五”期末的1.6倍和1.7倍,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新农合参合率100%,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在苏中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建立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社会公共事业协调发展,新泰州社会福利院建成运营,医改工作稳步推进,四人医整体搬迁并创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顺利通过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验收。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文体惠民扎实推进,海陵图书馆建成开放,区文化馆创成国家一级馆,成功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组建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日益强化,创成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率先创成省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示范区。社会治理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三级平台”建设工作在中央政法工作座谈会上交流,并作为“海陵模式”在全省推广。平安法治建设成效显著,被表彰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法治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社区建设显著加强,创成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2个。双拥工作不断深化,获评省双拥模范区。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更是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区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指战员、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市级机关各部门、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十三五”发展目标任务侯卫东官场笔记

各位代表,“十三五”是海陵率先全面达小康、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也是协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时期。“十三五”期间,海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讲话精神,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紧扣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核心任务,牢固树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实施“八项工程”,全面推进“三大主题工作”,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积极策应和全力参与“四个名城”建设,在率先全面达小康、迈向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奋力谱写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海陵篇章。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十三五”期间,海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率先全面达小康、迈向基本现代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左右。战略定位是“致力建设融合发展先行区、创新发展引领区、和谐发展示范区”。

注重统筹协调,致力建设融合发展先行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东部形成以海陵工业园区为主体,以苏陈镇为重点,呼应火车站街区和姜堰开发区的融合发展新格局;西部形成以新能源产业园为主体,与罡杨镇互促并进,呼应医药高新区和综合保税区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北部形成以城北物流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主体,策应市农业开发区和火车站街区,整合新通扬运河以北区域的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现代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链接融合,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引领、“互联网+”为纽带、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94。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优化园区生产力布局、空间布局、功能布局,推动“一区四园”形成“城中有园、园中有城、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

深化开放创新,致力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总体布局,坚持内外开放并举、引资和引智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联动,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新空间。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公平有序的社会管理体制,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实现自由流动。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0家以上。加快众创空间建设,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潜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切实提升科技创新成效,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市第一。

坚持以人为本,致力建设和谐发展示范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逐步提高城市绿化、林木覆盖率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深度完成西北片区生态修复,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巩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成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健全社会治理框架体系,逐步完善立体化现代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力争全区社会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秩序、公共安全感指数排名全省前列。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社会事业发展与城市管理水平同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与保障水平同步提升。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6年句容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姜堰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