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8日在江阴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沈 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工作及“十二五”回顾侯卫东官场笔记

2015年,在中共江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采取各项政策举措,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2%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8.9亿元、增长9.1%。实体经济平稳发展。切实发挥重点企业稳增长主力军作用,百强企业工业产值和入库税金预计分别增长 3.1%和7%,11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扎实推进资本经营,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4家,上市企业并购重组海内外优势企业5家,定向增发募集资金53亿元。积极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全年减轻企业税费负担34.5亿元。有效投入持续增加。突出重点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8.6亿元、增长7.9%。其中,工业投资514.6亿元、增长7.5%,服务业投资607.3亿元、增长9.1%。完成到位注册外资 10.1亿美元,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比达65.3%,中芯长电、中建材1.5GW薄膜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重特大项目相继落户。扎实推进中芯国际3D集成芯片、华泰汽车自动变速器、汉邦PTA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大明重工金属新材料、海澜财富中心等一批超亿元项目顺利竣工,全市70个重大产业项目当年完成投资 227.1亿元。消费需求不断扩大。举办“江阴购物节”、房交会、购车节等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700亿元、增长9.7%。积极推进“互联网+商贸流通”融合发展,“淘江阴”“澄e工场”等一批自主电商品牌加快成长。着力完善农副产品供给网络,建成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2个、平价生鲜超市55 家。房地产市场基本平稳,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分别增长11.1%和18.2%。对外开放日趋向好。主动融入国家开放战略,着力优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环境,预计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0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24亿美元。加强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服务,外贸融资宝、中信保受益面持续扩大。积极培育进出口平台和产业示范基地,建成无锡地区首家省级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全年新批对外投资项目超30个,完成中方协议投资额超6.8亿美元、增长27.6%,投资总额位列全省同类城市首位。积极应对外贸企业贸易摩擦,德玛斯特、三房巷、华宏等企业“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得到妥善解决。金融环境稳定有序。*开展“工业企业健康体检”活动,协调处置不良贷款53.7亿元。设立中小企业互助资金平台5家,市镇两级为企业提供应急转贷资金59.6亿元。建立市级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助推“双创”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新增商业银行分支机构2家,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3099.3亿元、2485.5亿元,分别增长5.6%和 5.4%。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防范和处置经济金融风险,切实保障经济平稳增长。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完成工业技改投入387.1亿元、增长13.5%,新认定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8家。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772.4亿元、增长1.4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50亿元、增长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43.4%,提高0.6个百分点。江阴港新增对外开放泊位2个,完成货物吞吐量1.4亿吨。徐霞客休闲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高效农业,完成农业总产值89亿元,粮食生产连续实现丰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预计达85%。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扎实推进高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25项、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6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97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57家、省高新技术产品209只。新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省研究生工作站13家,苏南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江阴市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相继建成。新增国内标准化组织1个,新申报省名牌产品12只,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1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7件,国家级船舶材料质检中心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兴澄特钢、江苏阳光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力度,新引进诺贝尔奖得主1人,新培育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名、江苏省“双创团队”1个、“双创人才”16人,新增“江苏外专百人计划”人才1名。获评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2人,澄西船厂技工学校成功创建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一办三中心”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和职责整合到位,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编制公布行政权力清单,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积极推进“三集中三到位”,一站式政务服务综合平台基本建成。严格落实全口径预算编制,财政预算、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和政府专项资金清单全面公开。认真执行财政专项资金事前绩效目标、事中跟踪审计、事后绩效评价的管理机制,绩效评价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8个行政村完成村级经济股份制改革,80%以上行政村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着力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建设,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成投运。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实施新一轮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着力优化城市功能,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片区开发扎实推开。强化城区重点片区规划设计,加快“一江一河”、南门、敔山湾及万达周边地区开发建设,澄星广场、九方城等商业综合体顺利推进。虹桥路南延伸段、应天河风光带二期加快建设,人民东路完成改造,皮弄路二期、前进路、普惠路中段等竣工通车。切实抓好拆迁安置工作,全市完成拆迁155万平方米,其中城区68万平方米;澄南花苑、通惠花苑等安置小区建成交付,全市新建成安置房199万平方米,9000余户拆迁户完成安置分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锡澄运河25公里航道全线通航,申港河西新渡口、锡澄高速公路花山互通基本建成,世纪大道改造全线竣工,锡澄路大修、新长路长泾段等工程开工建设。新建公交候车亭50只、公交电子站牌40只,城市空港候机楼建成投运。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扩容升级,新建网点126个,投放自行车2500辆。启动农村供水老旧管网和一户一表改造试点,城区污水主次管网改造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完成热网整合南线工程,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3.1万户。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进展顺利,长泾东部、文林社区防洪排涝工程基本完工,新华路泵站、鲥鱼港闸站完成改造。综合管理有力有效。*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七整七治三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面貌有效改善,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审。实施城中菜场、天鹤菜场等城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完成15个老小区、9个城中村、15个背街小巷改造。加快推进光大垃圾发电厂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启动建设城区餐厨废弃物处理点、镇街餐厨果蔬垃圾综合处理点,土地山建筑垃圾集中处置场建成投用。强化城市交通秩序管理, 城区政府投资性公共停车泊位实现社会化运营。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零违建”验收制度,查处违法建设10万平方米。

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强化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统筹推进环境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综合治理力度加大。严把项目准入门槛,否决一批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改造提升印染企业200余家。实施张家港河及沿线支流整治,完成黄山港河等4条城市黑臭河道整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推进利港电厂、苏龙热电超低排放改造,关停热电企业6家、“三高两低”企业56家,淘汰燃煤锅炉235台、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9004辆,PM2.5平均浓度较上年下降5.6%,城市空气优良率达64.9%、较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6%。强化城市噪声功能区管控,工地施工、娱乐场所等噪音扰民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实施煤炭总量控制,预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组织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年节能量超过10万吨标煤。落实资源综合利用措施,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物总量500万吨以上。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能源,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28.7兆瓦。深化水资源管理,创建省市级节水型载体10个。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完成土地综合整治653.5亩,盘活存量土地2730亩。环境保护全面加强。完善全市域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红线区域面积占市域国土面积达21.06%。启动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秦望山产业园建设,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新建污水主管网30公里,建成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0个。江阴大道、海港大道等一批重点绿化工程顺利完成,秦望山地质环境治理复绿8万平方米,全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712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3.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4平方米。月城芙蓉湖生态保护区入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获批省级湿地公园。强化行政司法联动和环境刚性执法,全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04起。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扎实推进民生实事,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障逐步完善。着力推进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园正式开园,创客联盟团、三牛众创等6家众创空间成功投运。全年提供就业岗位5.8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4.3万人,预计全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50770元、26120元,增长8.3%和9%。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即征即保”加快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保障待遇稳步提升,全年社会保险扩面新增4.5万人。不断加大医保惠民力度,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筹资水平提高到人均74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80%。着力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夕阳红二期等工程进展顺利,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援助服务1万余户,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8家,获评省现代民政示范市。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积极创建江苏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完成新一轮教育发展规划编制,扎实推进市第一初中易地新建、市二中改扩建等工程,实施20所农村小学办学点标准化建设,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加快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市医疗中心土建工程主体封顶,市120急救中心建成投运。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医联体建设进展有序。人口计生服务持续优化,单独二孩政策平稳实施。*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在全国率先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全民阅读社会化模式,组织开展市民文化周系列活动100多场。张纪清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炎黄精神”广泛传颂。启动实施学生“人人学会游泳”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1000个全民健身点规范整治,成功创建首批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社会管理不断深化。全面推进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减负增效取得实效,社会组织、社工队伍不断壮大。组织开展“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年”活动,*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劳资、拆迁、环保等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六五”普法全面完成,全民法律素养稳步提升。不断加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力度,市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建成投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扎实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切实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安全监管,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深化防范和处置“两欠一逃”专项工作,认真开展打击治理“两盗一扒一骗”犯罪、百城禁毒会战等专项行动,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治安满意率继续保持领先,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六、政府建设全面加强。着力优化政府运行机制,加强依法行政、高效施政、廉洁从政,政府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依法行政扎实推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68件,政协委员提案304件。“城区过境货运车辆禁行”“加快城区企业退城搬迁”议案决议基本实现既定目标。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决策实施后社会风险评估等制度不断完善。完善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常态化工作机制,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初步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加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统筹实施事业单位改革,严格落实控编减编措施,机构编制、财政供养人员实现“零增长”。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功能,“12345”“110”等服务热线实现联动互通。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速提质提效,投资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流程不断优化简化。规范中介服务行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目录清单制度全面推行。深化“强镇扩权”工作,徐霞客镇完成承接下放行政权限714项。机关作风持续改进。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三走进三服务”、领导干部服务企业等活动,以作风建设成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完善作风建设联动和问题导向督查机制,积极整改落实上级和群众意见建议。推进行政公权力、窗口服务单位作风建设,慵懒散怠、不作为现象得到有效整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精神,政府采购、财务管理、公车管理使用等更加规范,“三公”经费开支下降22%。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政各项制度,推进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廉政建设实现长效化、常态化。

2015年全市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发展顺利收官。“十二五”时期,是江阴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人民凝聚智慧和力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各项事业协调并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发展平稳健康、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鲜明导向,着力完善有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加快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市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在同类城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 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4.4%。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开票销售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9家。突出有效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670亿元、年均增长12.5%。兴澄特钢特殊钢线材、远景能源、中建钢构二期、信越化学、斗山机械、万达广场、海澜智能化立体仓储、金三角建材市场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江阴板块”不断扩容,9家企业顺利上市,累计达35家上市公司、36只上市股票。新批超亿美元项目20只,到位注册外资总额达42.2亿美元、年均增长13.1%,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分别突破200亿美元、100亿美元大关。

过去的五年,是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转型升级取得实效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在逆境中克难奋进主动转,在机遇前乘势而上加速转,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江阴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1%。加快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农业园区化率年均增长3个百分点,设施农业面积扩大4万亩。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1.8∶59.2∶39调整到1.6∶55∶43.4。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62个百分点。江阴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高新区成功跻身国家高新区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列,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5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3个。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7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1家,新增授权专利 3.6万件,中国驰名商标累计达49个。

过去的五年,是功能配套日益完善、城乡面貌稳步提升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城乡统筹不动摇,牢牢把握协调发展这一重要原则,紧紧围绕建设滨江花园城市总目标,加快提升城市品质能级,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发展,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新的进展。全市域控规、各片区各镇总体规划、市域镇村布局规划完成修编,城乡空间布局得到优化。沿江、沿锡澄运河地区形象初现,南门地区路网体系基本形成,敔山湾、城西地区功能配套不断完善。持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江阴大道、海港大道等6条省级干线公路相继建成,30多条城区“断头路”陆续打通。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等一批精品工程顺利投用,市广播电视中心扩建(改造)工程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城区实行过境货车分时段禁行,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8.5%,行政村实现公交全覆盖。完成青祝河治理等一批流域区域水利工程,全市综合防洪能力有效提升。扎实推进新市镇、新农村建设,累计创建无锡市幸福镇7个、幸福村152个,农村土地确权、产权交易等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着力提升群众居住环境,累计完成拆迁1246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1065万平方米,改造老小区45个,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推进。

过去的五年,是生态建设不断加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环境保护不动摇,牢牢把握生态宜居这一核心价值,切实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有机结合、协调推进,着力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全市环境面貌持续好转。严格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率先在全省推行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关停“三高两低”企业313家、热电企业11家,提前完成主要污染物“十二五”减排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十一五”期末下降 20%。大力开展环境专项整治,治理疏浚河道289条,化工园区生产和仓储企业整治全面完成。建成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地,新建城乡污水主次管网30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27万亩,林木覆盖率较“十一五”期末提高3.19个百分点,创建“两型社会”示范乡镇11个、省级生态村30个。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牢牢把握共建共享这一现实追求,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心尽力促民富、解民忧、保民安,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推动就业扶持政策城乡并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8.5万个,成功创建省创业型城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68.2%、7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5年名列全省同类城市第一。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衔接,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等逐年提高,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1.47岁。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中小学校舍33.4万平方米,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77.8亿元。大力发展卫生事业,组建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两大医联体,实行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在全国率先建立大病补充保险制度。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830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五年来,地方志、档案、接待、外事、审计、统计、物价、人武、民防、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对台、拥军优属、侨务、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残联、对口援建等各项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十二五”和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全市人民在中共江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顽强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驻澄单位,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江阴建设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够完善,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程度不够高,破解要素制约的办法还不够多,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任重道远。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些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服务效能有待提高,转变作风长效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十三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战略二号首长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建设新江阴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从国际看,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长期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但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江阴看,我们正处于负重爬坡、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发展方式、发展动力转变,特别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江阴也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不动摇,坚持谋在先、干在前,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上来,全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继续当好全省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十三五”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4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6.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比“十二五” 期末降低15%和19%;提前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十三五”发展主要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六大发展战略:

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主动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以企业强促进产业强,以产业强支撑经济强,奠定江阴发展的坚实基础。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把创新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充分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和社会创新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方式,使创新这个推动发展的主引擎**出更为强劲的动力。

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江阴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加快经济、城市、人才等各领域的国际化步伐,全面激发转型提升新动能、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

实施城乡统筹战略。紧紧围绕“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目标,科学统筹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持续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六个一体化”进程,形成城乡互动发展、相得益彰的和谐景象。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坚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发展的生命,从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约束和激励两端发力,大力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态治理结构,更加注重集约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实施民生优先战略。把民生需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导向,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让城乡居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做到生活水平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同步协调,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获得感、提高满意度。

Page: 1 2较旧一篇:2016年六合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贾汪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