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在周宁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周宁县人民政府县长 叶其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周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侯卫东官场笔记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以项目工作为主抓手,主动适应新常态,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致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趋稳、后劲增强、质量提升、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据核算,地区生产总值48.82亿元、增长9.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05亿元、增长22.3%;财政总收入4.88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3.42亿元,分别增长6.8%、10.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72元和11556元,分别增长7.6%、9.5%,主要经济指标有 11项增幅位列全市前五名。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借势扬帆,精准发力,产业培育成效显著
农业显特色、增效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5亿元、增长4.3%,发放强农惠农补贴1.68亿元、涉农贷款11.72亿元。传统农业巩固提升。粮播面积保持稳定。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8600多亩、补充耕地1185亩,年度耕地占补平衡。锥栗产业不断壮大,竹业“富民工程”有序实施。投入15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生态茶园4950亩,清洁化改造茶叶初制厂10家;全年生产干毛茶8110吨、产值2.88亿元。现代农业步伐加快。统筹财政资金1000多万元,持续实施农业农村“311”发展计划,带动发展食用菌、晚熟葡萄、高山蔬菜、药食花卉等新兴农业12000多亩;上洋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鲤鱼溪荷花池、苏氏立体农业、玛坑万亩茶园摄影基地、立兹曼茶博园等休闲农业项目扎实推进。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家、山地农业示范基地5个。品牌创建取得实效。新增省著名商标4件、市知名商标6件、QS认证食品加工企业4家,华兴和仙洋洋获“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和润玉芽”获第四届马连道全国斗茶文化节“茶王”称号,“周宁高山马铃薯”“纯池小径笋”“宝岭花生”等3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上报国家工商总局审核。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协会成立,“万里发发综合云商”平台投入运营,福州自贸区“生态周宁体验馆”开馆。
工业上规模、提质量。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00.56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33亿元、增加值18.46亿元,分别增长9.5%、9.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李墩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建成,昊宇电机、裕翔铸业、钜立金属、振丰精密等项目有序推进。虎岗工业园区新征地280亩,建成标准化厂房2座,LED项目落地建设,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进展顺利。七步工业走廊规划编制完成,三嘉30万吨轧钢项目投产,年产值13.86亿元、创税1600多万元。积极开展“三转一加强”活动,有效落实稳增长措施,发放“税贷通”“助保贷”及动产抵押、商标质押等贷款4100多万元; 14个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6.81亿元。
旅游快发展、添活力。投入1700多万元,实施2家**景区提升及灾后修复项目19个,九龙漈•鲤鱼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报请国务院批复,“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九龙漈园区”开园准备基本就绪。旅游全域发展规划及礼门和芹山湖旅游区规划编制启动。乡村游蓬勃发展,陈峭村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并获评国家AA**旅游景区,浦源村入选福建“十大醉美村落”,禾溪村入选宁德“十佳旅游特色乡村”,九龙星村、云山小镇二期、谷风文化创意园等投入运营,仙风山亚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序时推进。宣传推介力度加大,成功举办“鲤鱼溪杯”全国摄影赛,以九龙漈•鲤鱼溪为中心的“宁德地质体验之旅”和周宁“青山绿水原生态之旅”“经典之旅”荣获宁德“十佳旅游精品线路”。行业管理持续强化,九龙漈•鲤鱼溪景区成为全国首批“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全年接待游客71.57万人次、增长16.0%,旅游综合收入3.65亿元。旅游带动三产繁荣,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4亿元、增长11.1%;销售商品房4.71万平方米。
(二)主动作为,合力攻坚,基础支撑不断夯实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7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03亿元,占年度任务100.3%,其中3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33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创历年新高。抽水蓄能电站、衢宁铁路周宁段、环城北路等项目动工建设,赛江防洪二期、纵三线一期、高速公路连接线拓建、咸村和玛坑“镇镇有干线”、粮食储备库、新型墙体材料等项目进展顺利,李墩至礼门公路完成拓建,七步110千伏和纯池、玛坑、泗桥35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
项目争引紧抓不懈。争取上级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0.76亿元、地方政府债券2.75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28亿元、金融贷款授信6.87亿元,动态储备项目171个、总投资400多亿元;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挖掘潜力,主动出击,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39.60亿元,履约率80%,动工率80%,项目梯次滚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要素保障坚实有力。报批林地1025亩、土地1249亩,储备存量建设用地496亩,实施土地增减挂钩342亩。坚持依法征迁,征地难问题取得新突破。
(三)规划引领,建管并举,城乡建设统筹并进
提高城市建管水平。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县城总规修编,东大门城市门户区、洋庄片区、虎岗工业园区控规编制,以及城市景观风貌、环卫基础设施、排洪防涝等3个专规编制。投入13.61亿元,推进综合物流园、月牙湾旅游文化休闲中心、桥南商贸中心、洋庄城市综合体等20多个“一线三组团”项目建设,党校新校区及“五馆”竣工,建成龙虎大道、仙风大道、石马潭路共计2公里。巩固提升园林绿化、街面保洁、市容管控、东洋溪整治成果。拆除“两违”面积18.02万平方米。投入1700多万元,新建改造自来水管网11公里、雨污分流管网4公里。
创建美丽乡村精品。全面完成乡镇总规编制,新编13个村庄规划。投入9.76亿元,实施浦源、七步市级小城镇试点项目41个,建成美丽乡村景观带6公里。投入3600多万元,推进12个美丽乡村建设。浦源村入选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溪口、吴山底列入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禾溪、浦源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9个村入选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小农水”项目全面竣工。投入1亿多元,实施礼门中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成咸村、浦源、李墩中小流域防洪清淤工程。投入5000多万元,改造危桥3座、除险加固水库2座、提级改造农村道路35公里。财政奖补1300多万元,建设农村“一事一议”项目84个。
打造生态文明环境。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基础进一步夯实,浦源、李墩国家级生态乡镇通过省级验收;投入3200多万元,推进4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5个乡镇垃圾“以车代站”项目。环保“一岗双责”“三同时”制度有效落实,节能降耗目标全面完成,淘汰黄标车35部;饮用水源地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流域水环境等专项整治*开展。县环境监测站和监察大队标准化建设通过省级验收,空气自动监测站投入运行。营林绿化8709亩,县森林扑火专业队成立。“两乱”整治成效明显,新建乡村公益性骨灰楼堂3处,坟墓生态整治1035**。
(四)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扶贫开发精准实施。落实领导包村、干部包户精准扶贫机制,强化生产就业帮扶、造福搬迁安置、医疗救助扶持、社会保障兜底,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实现2538人脱贫,新增村财10万元以上村7个。有序对接省重点帮扶项目30个。投入1600多万元,实施19个省市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产业项目101个。造福工程搬迁960户4002人,建成省市级示范安置点5个。
民生保障稳步提升。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建设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设立大学生创业园,营造大众创业氛围,新增就业1398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6.01万人,报销医疗费用7.75万人次643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7.67万人,发放基础养老金2.80万人2900多万元;9167人参加企事业养老保险,1.87万人次参加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发放低保、医疗救助、慈善帮扶、助学贷款等5200多万元,实施“光明行动”215例,农村高龄津贴范围扩展到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力保障群众安居乐业,配租配售各类保障性住房312套,棚户区改造50户。移民后扶政策有效落实。防抗“苏迪罗”台风和强寒潮极端天气取得胜利,灾后安置、重建工作扎实推进。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民办实事项目较好完成。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推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生营养餐改善工程;投入7400多万元,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和信息现代化项目8个,狮城中心幼儿园动工建设,机关幼儿园和狮城一小综合楼等项目竣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通过市级核查评估,周宁一中创“省一级达标高中”通过省级专家实地考察。成功申报省市级科技项目5项。完成3600户有线电视“模•数”转换工程和《藏蕴•周宁》形象片制作,《周宁县志》(1989—2005)和《浦源镇志》编撰出版;完成6个乡镇、2个社区信息共享工程,纯池镇获评省级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乡镇。体育馆动工建设,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我县体育健儿在全国田径赛事上获1项冠军、2项亚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药品和耗材零差率销售全面实施,分级诊疗试点进展有序,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县医院加入闽东医院医疗集团,“海云工程”覆盖79个村;投入300多万元,建成5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15个村卫生所改造项目;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进入室内装修。完成市下达的计生目标管理责任指标。村级组织顺利换届,村主干、计生和社保协管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以及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标准提高。投入650多万元,建设5个农村幸福院,完成民政社会福利中心和凌福顺纪念馆主体工程,建成烈士陵园。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人防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物价、史志档案、广电气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社会治理依法强化。“六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机制进一步完善,调处矛盾纠纷952起,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拓展网上信访受理办理,落实信访包案制,办结信访事项331件;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等工作扎实开展;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公安监管场所主体工程完工,新增监控探头175路、乡(镇)际虚拟卡口20路,查处治安案件806起,破获刑事案件210起。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标准化建设落实到位,“道安三年行动”通过省市验收,农民工欠薪、消防、“六打六治”等专项整治扎实开展。金融风险防控措施有效落实,金融生态县创建加快推进。市场监管不断加强,食品药品整治、红盾护农行动有序实施。
(五)勇于担当,务实重干,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综合治税等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调整、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乡镇工作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周宁县被确定为全省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和全市供销综合改革试点县,县法院被列为全省山区县审判综合改革唯一试点单位。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顺利完成,全域航拍成果投入使用;土地流转机制逐步健全,新增流转土地7200亩。注册资本认缴、先照后证、“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实施,新增市场主体1221户、注册资本22.6亿元,分别增长10.9 %、91.0%。
依法行政有效落实。健全政府行政决策和法律审查制度, 提升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8件、政协委员提案90件,办复率10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事项服务清单完成编制并公布,取消调整审批事项75项,承接省市下放委托审批事项54项,审批时限压缩50%。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信息公开、行政复议、督查督办持续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得到加强,绩效管理不断完善。
廉政建设持续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三公”经费下降14%。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一案双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违纪立案57件、党政纪处分57人、问责26人。财政预算执行有力,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加大,土地出让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展。
各位代表,2015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胜利实现,周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为推进跨越发展、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积蓄了能量、奠定了基础。五年来,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立足县情,审时度势,综合考量人口与市场容量、产业拉动力、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认真审视现代文明与生态气息、文化气息之间的关系,确定“滨海亚高原生态旅游县”总体定位,走“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产城联动、加快发展”路子,城市建设“一线三组团”、工业发展“两园一走廊”、农业农村“311”发展计划以及全域化旅游发展等理念,得到全县上下的广泛认同与支持。五年来,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一五”末的27.23亿元增至2015年的48.82亿元,年均递增1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分别递增14.8%、14.1%;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均实现翻番,年均分别递增14.5%、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2.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递增12.3%、13.3%。五年来,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省市县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4.60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75亿元,分别为“十一五”时期的4.20倍、4.02倍。九龙漈•鲤鱼溪获评国家AAA**旅游景区。宁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用,纵三线、衢宁铁路周宁段、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全面铺开,重大交通、能源项目实现突破,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39公里,新改建国省干线43公里,基本实现“镇镇有干线”,行政村100%通达水泥路。五年来,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坚持生态、宜居、宜业理念推进城乡建设,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培育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城市路网、公园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品味进一步提升;小城镇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呈现许多亮点,城乡环境更加优美,森林覆盖率、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全市前列。五年来,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全县在教育、文化、卫生、住房、水利、电力等方面累计投入30.2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周宁一中新校区、体育场、县医院病房大楼、狮浦大道“白改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老干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一大批民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双高普九”提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扎实推进。县医院医疗“联合体”成为全国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贫困人口从“十一五”末的20810人减少到2015年的7521人,完成造福工程搬迁2699户12079人,建设保障性住房1356套。安全生产、综治维稳、法治周宁等工作有效落实,社会呈现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发展凝聚人心,实干成就梦想。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过去五年的发展,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实现周宁的跨越赶超,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县情、规划引领,不断探索和丰富符合周宁实际、具有周宁特色的发展道路,努力在形势变化、激烈竞争中跨越前行;必须始终坚持项目带动、保护生态,从有利于社会互动、资源配置、激发活力的角度策划实施项目,主导发展,壮大支撑;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在深化改革中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在扩大开放中赢得发展机遇和空间;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在办实事上精准发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理政,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中担当作为,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我们经受了各种挑战与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县经济“稳”的基础得到巩固,“进”的态势保持向好。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支持帮助、建言献策、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在各领域各岗位上辛勤劳动、做出贡献的全县广大人民,向县人大各位代表、县政协各位委员,向驻军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关心支持周宁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企业家和社会团体、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推进生态美丽幸福周宁建设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与不足。一是经济总量逐步壮大的同时,招商引资优势依然不足,支撑跨越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区域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二是产业基础有待夯实,壮大规模、延伸链条尚未充分到位,又面临提升产业层次、推动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城乡居民就业增收渠道还不宽,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紧迫;三是城乡建设有了创新突破,但品质有待提升,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仍然艰巨;四是依法治县作用显现,但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仍需深层次推动,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依然繁重;五是部分干部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不足,存在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效能建设有待加强。对此,我们要*分析原因,逐项研究对策,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实施“十三五”规划,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号首长
各位代表,“十二五”发展已载入史册,“十三五”发展正拉开序幕,周宁迈上了跨越赶超的新征程,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新五年。从外部环境看,当前,全国经济成功换挡调速、平稳前行,中高速增长成为新常态,各项改革纵深推进,政策集合效应不断显现;福建“一带一路”核心区、自贸试验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加快实施,宁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创建提速,为我们挖掘潜力、发挥优势、跨越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周宁自身看,经过多年努力,交通瓶颈制约破解,各种比较优势凸显,后劲蓄积有效加强,作风建设成效明显,发展合力不断凝聚。机遇千载难逢,前景无限光明,只要我们提振信心、滴水穿石,勇于应对挑战,敢于开拓创新,就能创造更多民生实惠,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发展。
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市委三届十七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十八次全会精神,县政府组织编制了《周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市委三届十七次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跨越赶超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项目带动为抓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重点,着力推进“六大新提升”,致力打造滨海亚高原生态旅游县,加快建设生态美丽幸福周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纲要(草案)》紧扣中心任务、突出理念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上下衔接,从富民强县、产业提升、项目建设、城乡统筹、科技创新、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等八个方面,明确“十三五”时期的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要求。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到2020年达74.8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约63200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460元和18610元。这些目标,充分考量宏观环境变化和我县发展走势、发展支撑等因素,经过全县人民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实现这个预期目标,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抓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一产重特色,用工业化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一产接二连三,着力做大做强11个农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立体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生态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健全产业环节,提高农业规模化、精细化、品牌化水平。坚持二产强推进,谋划发展七步、咸村道口经济,优化“两园一走廊”布局,完善园区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推动新能源、冶金铸造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左右。坚持三产增活力,注重产城融合,巩固提升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第四核心园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管水平,实施一批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培育食宿、商贸、文化等消费**业,结合发展休闲农业,做优做精做特乡村游,推动全域化旅游发展,打造滨海亚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6%。
(二)抓基础,强化跨越发展支撑。把项目带动作为主抓手,选准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城乡建设等项目,大力发展物流业,增强承载能力。到2020年全县基础设施投资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衢宁铁路周宁段、纵三线全面通车,交通区位进一步提升,县内半小时交通圈形成;完成抽水蓄能电站、金钟220千伏和李墩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赛江防洪工程等建设,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抓统筹,打造宜居宜业周宁。坚持“多规合一”,维护规划严肃性,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和省级文明县城。围绕“一线三组团”整体布局,注重扩容与提质相统一,推进东、西部组团产城融合、联动发展,完善中部组团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市政配套等设施,建设东洋溪生态走廊,提升城市综合休闲和旅游服务功能,努力将县城打造成为旅游核心区。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要求,加快咸村、纯池、李墩、礼门4个小城镇和玛坑、泗桥2个乡集镇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突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打造一批文化内涵丰富、地方特色鲜明、农家风情浓厚的美丽乡村,构建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5%。
(四)抓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问题,健全扶贫工作机制,确保2020年前实现35个贫困建制村整村脱贫,7521名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70个边远偏僻自然村整体搬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建设教育强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创新,构建以鲤鱼文化为核心的精品文化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提升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全面实施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坚持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现代社会保险、基本养老等制度,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法治周宁、平安周宁、诚信周宁建设,强化社会治理创新,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抓改革,激发“双创”发展活力。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重点领域和结构性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认真落实“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进电子商务、速递配送、农产品加工、冷链储运等联动发展。积极参与县外产能合作,主动对接福建“一带一路”核心区、自贸试验区和宁德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发挥生态、资源和政策优势,加强区域交流、山海协作,在扩大开放、深化合作中引进更多资金、技术、项目,培植发展新优势。
Page: 1 2较旧一篇:2016年屏南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秦淮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