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7日在铜城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镇 长 房曰林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本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侯卫东官场笔记
过去的一年,镇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三个铜城”建设,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05亿元,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10.6%,工业增加值37.5亿元,同比增长11.9%;财政收入 3.24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37亿元,同比增长27.7%;招商引资完成14.8亿元,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12亿元的招商引资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13958元,同比增长15.4%,镇域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突出转型升级,加强园区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一)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坚定不移实施重投入、保增长、促发展的总方针,鼓励中小企业坚守实业,帮助规上企业创新创业。着力改造传统引擎,稳步加快仪表光电缆、石油管材、工程塑料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努力打造新引擎,加快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培育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构建全镇工业经济发展“双引擎”。着力推进龙头项目,培育规上企业,打造领军企业。2014年新增规上企业4家,退出2家,总数达50家,全镇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2家,超5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1家,超30亿元企业1家,超40亿元企业1家,天大、天康连续多年入围全省民营企业百强。
(二)扎实推进园区建设。抓好载体建设。明确园区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的同时,优化园区发展格局,加速园区扩容升级,加速产业集聚。截止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已达8.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总数达68家,园区规上企业达20家。突出项目推进。镇污水处理厂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标准化厂房对外租售8栋, 入驻企业达8家,还有2家正在洽谈。强化要素保障。园区路网、管网、水网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景观大道一标段完成沥青铺装,西外环实现建成通车,园区“五纵八横”道路网络基本成形。
(三)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突出主动承接。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专业镇品牌效应,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通过以商招商、以产招商、亲情招商,2014年共引进项目15个,引进资金24.1亿元,其中1-2亿元项目4个,2-3亿元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强化筑巢引凤。以精细化工集中区为载体,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目前,精细化工集中区企业已有2家建成试产,3家实现开工建设,4家达成签约,10家在谈。
二、突出基础地位,加大设施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一)大力开展水利兴修。抓资金投入。2014年我镇投入资金450万元,农田水利建设开工工程207处,沟渠涵闸配套45座,渠道清淤10.5公里,扩挖万方以上当家塘69面,重点实施了栗树二站出水渠清淤加固,杨楼至长塘灌渠清淤,马岗站和杨楼二站更新改造等工程。抓项目争取。对接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3400万元,实施了高庙社区、桑园村2万亩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及陈庄村、沿湖村1.8万亩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建设,配合市水利部门,重点推进了铜龙河堤防加固工程建设,极大程度改善了全镇的农业生产条件。2014年,我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荣获天长市“千秋杯”银奖。
(二)着力推进转型发展。推行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2014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65万亩,总数达4.5万亩,在劝退部分流转大户的同时,协助16个新流转大户完善流转合同1580份,减少了后续矛盾发生,规范了土地流转行为,建华村被评为“全市十强农村土地流转村”,徐长鹤被评为“全市十强农村土地流转大户”。提升农民专业组织化水平。全镇共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6家,龙岗芡实、铜龙农事、康家禽业 2014年被评为 “全市十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华畜业合作社被评为“2014年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合作社”,同时又被评定为“滁州市示范合作社”。龙岗芡实合作社完成“安徽省201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获批112万元财政扶持资金,为龙岗芡实大市场二期工程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全镇共注册家庭农场22 家,前海家庭农场被评为“2014年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家庭农场”,刘延家庭农场在被评为“全市十强家庭农场”的同时,又被评定为“滁州市示范家庭农场”。全镇目前共有全国示范合作社1家,滁州市示范合作社2家,滁州市示范家庭农场3家。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2014年我镇桑园村、于庄村成功申报为“滁州市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目前全镇共有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1个,省级示范村1个,滁州市示范村4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工作无论申报数量还是争创成效均位列全市前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迅猛发展以及示范、品牌的创建为我镇现代农业的发展转型创造了条件。2014年我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县市两级的验收。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活动。2014年我镇被评为省级“森林城镇”,桑园村被评为省级 “森林村庄”。加强国家重点工程—淮南至上海100万伏特高压线路赔青、征地、拆迁各种矛盾的协调处理,施工进展顺利。
(三)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大力推广新机具新技术,2014年共向农民推广农业机械365台套,其中大型机械 185台,插秧机156台套,全镇机插面积达到7.12万亩。喷涂农机反光标贴1032台套。发放收割机粉碎装置补贴资金33.2万元,居全市第一,为全镇午、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把好粉碎关打下坚实基础。全面落实上级各项惠农政策,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插秧机补贴、良种良法配套、统防统治等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到位。全面落实畜禽防疫网格化管理机制,严格确保防疫密度、耳标打挂、防疫建档、注射品种“四个百分之百”。2014年我镇未出现一例重大动物疫情和动物食品安全事故。
三、突出城乡建设,加快统筹发展,改善人居环境
(一)突出规划引领。按照美好乡村建设有关要求,去年对铜北、桑园、乔田相关规划进行修编提升。为强化省级生态镇建设工作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还编制了《铜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和《龙岗社区保护发展规划》;根据市规划部门有关要求,结合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对总规、控规、村庄布点等相关规划进行了修编,进一步完善城镇建设规划体系,确保“二十年不落伍、三十年可操作、五十年不后悔、一百年仍是景”。
(二)推进城乡统筹。城镇建设亮点频现。润扬清华城、荣华天都豪庭、协达城市家园等城市住宅小区项目实现开工建设,镇文化公园、余庄游园已投入使用,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双宜“镇级市”建设初具成效,2014年我镇被列入全国重点镇。美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投入 2000多万元,按照“11+4”的标准,对铜北村进行了美化提升,新建了农民文化乐园;对桑园村进行了重点打造,新建了公共服务中心、景观塘;对龙岗社区进行了完善配套,新建了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铜北村顺利通过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验收,桑园村被列入美好乡村省级示范点,龙岗社区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实现了滁州市“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零突破。
(三)强化建管并举。坚决遏制小产权房开发,强化主要道路沿线的空间管制,对农户建房从申报到竣工,进行全程跟踪管理,规范农户建房审批程序,确保规划不变样,建设不走样。坚持走市场化运作道路,完善城镇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方案,投入近300万元,将集镇区、5个中心村(社区)和5条省县主干道的保洁工作纳入市场化范畴,统一对镇村组进行规范化保洁,实现了集镇保洁社会化、村组保洁责任化,农村保洁全覆盖,形成了一支专业的环卫保洁队伍、一整套布局合理的环卫设施设备、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卫保洁全覆盖工作机制,取得了无暴露性垃圾、无水面垃圾漂浮物、无乱贴乱画、无污水横流的保洁成效。
(四)开展环境整治。围绕“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的要求,狠抓午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全镇实现卫星监测零火点。结合“三线三边”综合整治活动,对省县乡道沿线14个村(社区)*开展了清理骑路经营、清除乱堆乱放、拆除破旧违建和夹皮沟整治等工作,共清理骑路经营摊点70余处、违规广告牌160块,牛皮癣广告300多处,统一店招300余间,路边菜地96处,旱厕125个,违章建筑83处,乱堆乱放120余处。同时,镇财政投入2000余万元,对天铜路、铜金路、铜龙路、铜高路等路段进行绿化、亮化、硬化,共完成绿化栽植3.6万平方米、路灯400余盏、人行道铺装1.2万平方米、道路拓宽3000余平方米。通过整治基本消除了“脏乱差”现象,天铜路实现亮化全覆盖。
四、突出民生保障,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幸福指数
(一)计划生育常抓不懈。着力把好计划生育孕检关、服务关、台账关,不断完善诚信承诺制度、包村镇干负责制度,部门联动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四项工作机制。强化对包村(社区)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计生专干的考核力度。同时根据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 多措并举提高人口计生工作群众满意度。2014年,我镇共兑现奖励扶助资金280多万元,长效节育奖励对象兑现奖金21万多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计生优待对象补贴35万元。2014年度全镇计生工作荣获天长市“三等奖”,扭转了以往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局面。
(二)民生保障更加注重。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经民主评议将62 户114人纳入保障范围。加强了社会化养老的基础建设,发放高龄补贴35万元。积极开展精神病患者药费救助,救助52名精神残疾对象5.2万元,救助 818名重度困难残疾人85万元,发放残疾人轮椅车14辆,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贴2080元,救助57名五保残疾对象6.8万元,新建、维修残疾人住房 94户282间,申报大病医疗救助45人,11.5万元,临时救助低保“边缘”户4.2万元;根据相关政策,救助疑似孤儿1人,每月600元,直至学业完成。救助7名高考录取的低保户子女2.1万元。实施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四项医疗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全覆盖的养老、医疗支持。2014年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200人,参保总金额30万元,占市局年初任务的100%,办理就失业登记证人数1300人,失业率控制到4%以下,就业困难援助认定人数45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总数达4.3万人,参保率达到100%,60岁以上应享受待遇人员1.1万人,积极稳妥地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工作,完成3个项目工程建设,并通过市移民办验收,新申报项目5个。教学环境明显改善,铜城小学、铜城幼儿园新校址等一大批教学工程顺利投入使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铜城中学、铜城二中等校高考、中考连创佳绩,铜城中学荣获“滁州市2014年高中教学质量进步奖”。武装、共青团、妇联、关工、统战、民族宗教、土地、粮食、供电、通信、广播电视、工商等各项工作得到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三)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综合管控建设不断加强,建立了镇、村、组三级调解网络,实行了联合调处制度,完善了“党政统一领导、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重大矛盾纠纷联合调处机制。整合社会管理办、社会事务办、群众工作站、派出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力量参与综治维稳信访工作,有效解决了调解问题发现难、人员落实难等问题,2014年全镇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8起,调处成功率99%。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共接警319起,其中违法犯罪79起,追究刑事责任5人,治安处罚28人,抓获网上逃犯2人。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强化普法平台建设,在铜北村设立了法制宣传栏,在镇文化公园建设了法制广场,共举办“法律六进”宣传活动7次。做好社区46名矫正对象、38名刑满**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依托社区矫正人员、刑满**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监管质量。镇政府与安全生产、信访责任单位签订了责任状,加大对企业用工专项执法和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检查力度,全年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清剿火患”战役行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消防安全检查6次以上。联合市交通、教育主管部门,扎实推进道路安全、校车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突出效能提升,加强自身建设,保障发展成果
(一)抓好党风廉政,管好党员干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逐级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严格执行廉洁从政 “五不”承诺,全面开展了机关办公用房清理,完善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制度。*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新四军黄花塘纪念馆、市看守所和市检察院。着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进机关”和“进农村”活动,在镇机关和村级活动场所形成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二)抓好建章立制,端正干部作风。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省委30 条、滁州市26条和天长市23条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出台了8个方面、18条落实措施,印发了《铜城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和《铜城镇村级“三资”管理制度》两个专项文件,还对机关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修订,强化了机关干部的纪律意识、作风意识和绩效意识。建立了机关干部住夜值班制度,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夜学、夜访、夜谈、夜议活动。不断深化村级管理,对村级“小金库”进行了清理,严格控制了村级非生产性支出,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
(三)整合政务资源,改善为民服务。顺利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落实好村级管理资金,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加大镇村两级为民、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力度,铜北、桑园、铜南和余庄四个村建设了高标准的便民服务大厅,强化镇村两级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确保中心高效有序运行,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源头上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用坚韧和勇气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用勤劳和智慧逐步破解了发展的瓶颈难题,用拼搏和汗水赢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以及镇人大、政协的鼎力支持下,全体镇村干部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结果,是全镇所有企业忘我拼搏、战胜困难的结果,更是全镇上下政通人和、凝心聚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为铜城发展付出辛劳的各位代表,向奋战在全镇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铜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要素瓶颈制约依然突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小城市建设面临资金、土地指标双重压力,镇村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推进城乡统筹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民生保障水平虽在不断提升,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政府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公共服务能力还需不断提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Page: 1 2较旧一篇:2016年巴林右旗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泰州市俞垛镇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