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1日在榆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尉俊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5年是榆林发展极为艰难的一年。面对能化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固定资产投资放缓、民间借贷危机发酵等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系列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发展稳中趋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1.3亿元,增长4.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95.6亿元,增长13.8%;城乡居民收入达到32078元、10636元,分别增长8.1%和9.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4亿元,增长5.8%。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住关键环节,力促经济企稳回升。针对一季度经济增速“断崖式”下跌局面,及时实施新增库存储备贴息、清理涉企收费、企业降本增效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62亿元,增长4.2%,总量位居全省第一。精准拓展能化产品市场,开展各类产销对接活动 15场,工业品产销率达96.5%。持续强化品牌建设,“榆林煤”成功注册产地证明商标,“榆林山地苹果”和“榆林马铃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1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2.3亿元,签约PPP项目协议13个,引进社会资本10.4亿元;争取棚户区改造资金14.3亿元,落实四批专项建设基金19.8亿元。积极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组织多场政银企对接会,落实各类贷款293亿元;通海绒业、德林荣泽两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实现我市企业上市零的突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074.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41%。
(二)紧扣提质增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成立煤化工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成榆林高科企业孵化中心,组建红枣、马铃薯两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煤油共炼成套工艺、低阶粉煤回转热解工艺等6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全球最大的基因编辑绒山羊种群。能化产业转型成效显著,未来能源煤制油、神华甲醇下游深加工等一批资源深度转化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烯烃产量100万吨、甲醇25万吨。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累计建成装机241万千瓦,增长52.5%,全年上网发电32.4亿度,增长50.9%。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智能通、北斗星、乡土中国等企业落户榆林,建成西北地区首个专业快递园区。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壮大,统万城、高家堡等重点景区项目顺利推进,乡村游、自驾游、近郊游加速兴起,全年接待游客19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7.5亿元,增长12.8%。
(三)立足强基固本,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农业龙头企业82家、农民合作社1899家、新型职业农民1538人。加快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土地5.5万亩,新增家庭农牧场507家,定边县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六大县之一,米脂县建成全市首个国家级苹果标准园。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羊子、生猪、肉牛等畜禽饲养规模稳定,羊绒产量占到全省的90%。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成为全国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整市推进的地级市。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900个,新建通村公路2700公里,新修改造基本农田9.9万亩,新建加固维修淤地坝 876座。粮食总产量达142.9万吨,完成农业总产值250.1亿元,增长4.9%。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启动第五版城市总规修编,完成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中心城区实施各类市政项目74个,完成投资10.2亿元,环城北路西段、德静东路等项目建成通车,沙河公园、榆溪河生态长廊一期建成开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7%。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成效显著,横山撤县设区获国务院批准,大柳塔镇列为全省镇级市培育试点,11个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1.7亿元,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振南工作成效显著,4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亿元,一批学校、医院、道路、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南部六县公共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Page: 1 2 3 4 5 6 7 8较旧一篇:2016年嘉峪关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汉中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