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4月12日在嘉峪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柳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是我市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推进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 “工业强市、旅游带动、城乡统筹、生态立市、文化繁荣、民生优先、区域协作”七大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0亿元,年均增长13.6%,是“十一五”末的1.9倍。其中:工业增加值99亿元,年均增长14%,是“十一五”末的1.9倍;第三产业增加值77.3亿元,年均增长11.8%,是“十一五”末的1.8倍;农业增加值4.2亿元,年均增长6.4%,是“十一五”末的1.4倍。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1.8∶ 73.8∶24.4调整到2.2∶57.1∶40.7,第三产业占比超过四成,较“十一五”末提高16.3个百分点,成为助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25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51亿元,年均增长28.2%,是“十一五”的2.2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5.1亿元、支出达到25.1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81.5%和10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4元,居全省首位,是“十一五”末的1.8 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十三年居全省第一,达到15371元,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

五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全力支持酒钢(集团)公司转型跨越发展,特色冶金、火力发电、装备制造、新型化工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有色冶金产能135万吨,电力装机规模2950兆瓦,多元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发展。地方工业围绕“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加工”和“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两条千亿级产业链,累计实施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45个。嘉西光伏产业园并网发电499兆瓦,成为全省7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之一。甘肃广银100万吨有色冶金一期、索通公司59万吨预焙阳极、中威斯冶金新材料一期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40家“双超双有”企业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工业循环经济项目56个,淘汰钢铁、水泥、电石、炭黑等行业落后产能62.4万吨,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26.3%。工业园区跻身国家首批低碳园区,成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连续3年在全省35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考核中位列第一。

五年来,我们坚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引进战略投资,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累计投资49亿元,实施重大文化旅游项目61个,长城本体保护维修工程基本完成,方特欢乐世界、中华孔雀苑开园运营,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观礼古镇开工建设。特别是方特欢乐世界2015年4月28日开园以来,接待游客90.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7亿元,拉动全市旅游及第三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迅速形成了“方特效应”。全市新增3**以上景区3个,新增星级和快捷商务酒店80家,床位数达到1.5万张,是“十一五”末的近4倍,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社会旅游收入达到35.98亿元,年均增长 36.4%,是“十一五”末的4.7倍;旅游人数达到571.4万人次,年均增长27.9%,是“十一五”末的3.4倍。成功承办两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举办两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四届国际铁人三项赛、两届国际航空滑翔节等特色节会赛事,新增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175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31亿元,年均增长 29.3%,是“十一五”末的3.6倍。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东方百盛购物中心、恒基美居家居广场、新河西商贸城建成开业,国美、苏宁、华联等一批知名商贸品牌入驻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95亿元,年均增长15.2%,是“十一五”末的2.3倍。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城市宜居水平全面提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修订了《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了城市空间发展、色彩风貌、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科学引领城市发展。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协调推进,新建改造道路58公里,新增供热面积 30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地下管网192公里,对9个居民小区实施了综合改造,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2%和100%。完成了西气东输二线水源地迁建和双泉应急备用水库建设工程,居民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面拓展城市出行通道,嘉酒城际快速公路、市区至火车南站道路建成通车,高铁南站建成运行,火车站站舍改造工程竣工,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光纤覆盖率达到100%,城市光纤入户率为82.3%,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同质同步的“全光网城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累计投资21亿元,实施了讨赖河生态园、明珠文化生态园、南湖文化生态园等生态保护工程,持续开展防护林及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933公顷,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7.9%和39%;新增水域面积134.8公顷,人均水域面积达到27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面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累计投资9亿元,实施减排项目25个,圆满完成 “十二五”目标任务。启动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三年(2014-2016)行动,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促完善”工作目标,对工业、煤炭、扬尘、机动车等领域的污染进行全面整治,2015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2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三位,顺利实现阶段性目标。

五年来,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强化产业支撑和政策保障,新型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农业基础设施累计投资3.3亿元,比“十一五”增长6倍。正大现代农业合作示范项目和新城镇、文殊镇高新农业生态示范园项目进展顺利,林果苗木、花卉制种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比“十一五”末增长15%。设施农业、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累计新建温室大棚2633座,标准化养殖小区59个,28家乡村旅馆、51户农家乐达到星级标准,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累计投资5483万元,先后在17个行政村实施了居民点改造、饮水安全、环境整治、道路亮化等工程,峪泉镇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和嘉峪关村、石桥村“美丽乡村”省级试点全面启动。在全省率先实行户籍“一元化”改革,出台了配套政策,确保农村居民在保留原有各项惠农政策的同时,在养老、医疗、廉租房、子女就学、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省级验收,承包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1.5%。*开展“双联”行动,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70项,办实事、解难事2400余件。

Page: 1 2 3 4 5较旧一篇:2016年临夏州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