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4月24日在陇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陈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和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抢抓历史机遇、夯实发展基础、实现重点突破、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苦干实干,奋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稳中有升。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69.6%,年均增长11.2%。一是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基地面积达到1089万亩,完成核桃、花椒、油橄榄高接换优1000万株,培育发展农民专合组织 497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9户,完成“三品一标”认证226个,农特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显著,连续4年成功举办农特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提升;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708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0%,比“十一五”末增长7%。积极落实科技增粮措施,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405元,比“十一五”末增长97.3%,年均增长14.6%。二是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积极培育以有色冶金、白酒酿造、农特产品加工、建筑建材、水电能源、现代制药为重点的优势主导产业,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1.2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04倍,年均增长15.3%。中小微企业达到3864家,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155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50%以上。实施市列重点工业项目99个,建成投产 50个。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入园企业达到131户。三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建成了成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陇南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哈达铺华昌药材城等一批物流仓储、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实现突破性发展,开办网店8674家,实现销售34亿元,带动就业5.4万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连续成功举办乞巧女儿节、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文化旅游节会,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和古建筑、古民居保护开发取得积极进展。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成效显著,全市4**景区达到9家,乡村旅游、中医养生度假等产业起步良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0.8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 95.7%,年均增长14.4%。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5.7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915元,比“十一五”末增长74.4%,年均增长 11.8%。产业结构趋于基本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26.3:28.6:45.1调整为“十二五”末的 22.31:23.14:54.55。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新建了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全市九县区都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90%以上乡镇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五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如期完成。工商、质监、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机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平台建设得到加强,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得到较大提升。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管理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良好,户籍制度改革稳步实施。积极推进向南开放,精心谋划打造兰(成)渝经济带陇南黄金段,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和大九寨旅游经济圈,先后与绵阳、广元、汉中、宝鸡等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打造毗邻地区开放开发共同体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逐年稳步提升。

——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1236”扶贫攻坚行动,紧盯25个特困片区,坚持资金向片区倾斜、项目向片区整合,领导和帮扶力量向片区汇聚,形成了合力攻坚的良好格局。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853”挂图作战的要求,创新精准扶贫方式,打响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大决战。贫困乡村路、水、电、讯、房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建成通村硬化路9271公里,通畅率达到89.1%,解决了100.9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4%,实施整村推进项目750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15万户5.09万人。全市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人均特色产业收入2800元以上。累计输转农村劳动力428.5万人次,创收 494.7亿元,年均增长14.8%。双联与扶贫深度融合,有效发挥了双联助推作用。电商扶贫创出了“陇南模式”,我市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电商扶贫试点市,荣获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全市贫困人口下降到50万人,年均减少贫困人口近2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0.4%,下降33个百分点。

——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紧紧围绕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山水园林城市”目标,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镇化率达到 28.16%,比“十一五”末提高8.46个百分点。市区和八县县城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取得阶段性进展,武都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道路、供排水、集中供热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城市品位和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礼县、康县及成县小川、宕昌县哈达铺等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康县多规合一试点进展良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户籍制度、投融资体制、土地利用等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166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2.1%,建成省级“美丽乡村”18个,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抢抓政策机遇,全力推进“3341”项目工程,为拉动全市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通过灾后重建,全市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着力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加快构建铁路、高速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兰渝铁路加快推进,成州机场全面开工,徽两高速、渭武高速试验段开工建设,武九高速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武罐、成武、十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达到380公里;国省干道、县乡公路全面升级改造,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形成。水利、电网和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智慧城市建设进展良好,陇南市大数据政务中心建成投用。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7.8亿元,年均增长26.9%,是“十一五”期间的3.4倍。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两江一水”综合治理规划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顺利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防林公益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统筹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40.4%。江河干支流、中小河流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污染减排取得新进展,水、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矿山、尾矿库专项整治持续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在省控指标以内。农村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创建国家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试验区,建成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和市级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开始试用,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财政金融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末,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51.5亿元、25.5亿元,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 1.4倍、1.7倍,年均分别增长20%、22%。五年累计实现财政支出777.6亿元,年均增长7.35%,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产业培育和改善民生等各项重点工作。实施“3+1”金融体系建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成立陇南龙江城乡发展有限公司、陇南信通城市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陇南龙江资金池管理有限公司,强化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有效缓解了农民、中小微企业和项目建设融资难问题。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直接融资取得突破性进展。扶贫互助资金项目进展良好。棚户区改造贷款争取工作成效显著。各类惠民信贷政策得到落实。全市信贷投放总量快速增长,存贷比达到65.2%,比“十一五”提高22.5个百分点,金融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Page: 1 2 3 4 5较旧一篇:2016年保山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临夏州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