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眉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3日在眉山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 宋朝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眉山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工业强市、文化立市、环境兴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战略,全面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各种压力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爬坡上坎中转型升级,在改革创新中攻坚拔寨,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这五年,值得振奋的是,眉山发展动能得到大**。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五年基本翻番,成功站上千亿级台阶,实现历史性突破;县域经济全部晋位升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750亿元,年均增长19.4 % ;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9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8 % ;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4 % ;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74 % 。

这五年,值得喜悦的是,眉山经济质效得到大提升。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1.7 % ,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1亿元,是2010年的3.37倍,在全省排名升2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43亿元、贷款余额691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35倍、2.59倍,存贷比47.9 % ,提高2.1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42 % ,提高7.9个百分点;省上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这五年,值得欣慰的是,眉山民生福祉得到大改善。全市全部财政支出中80 % 以上用于民生,实施民生工程703项,累计投入 19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万元、1.28万元,分别是2010年的1.8倍、1.93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10年的2.23缩小到2.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连续七年全省第4位;新增城镇就业15.9万人,累计脱贫22.4万人。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坚持追赶发展,从速度规模型走向质量效益型,产业体系更加优化。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在追赶跨越中缩小差距,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产业发展逐步迈向中高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18.8:54.9:26.3调整为15.4:57.7:26.9。“4 + 4”的现代工业体系初步构建,机械装备、新型建材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均突破百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四大新兴产业产值23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的21 % 。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旅游总收入实现23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 % ,新增国家4**旅游景区3个、省级度假区1个。“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加快发展,总产值实现583亿元。产业质态不断优化。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净增规上企业 23户达622户,新增50亿元企业集团1户;工业利润、入库税金分别比2010年增长1.3倍、1.7倍。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0 % ,淘汰和关闭落后产能企业93户。质量强市成效明显,新增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建成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个。“东坡泡菜”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元。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载体,13个市级重点工业园区全面整合,工业集中度达到64.3 % 。建成3个百亿园区、4个50亿园区,彭山经开区、甘眉园区、视高开发区成功纳入省“51025”重点园区培育范围。彭山青龙物流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物流聚集区。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两城三园七片”强力推进,建成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3个、国家级种业基地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眉山成为全省整体推进现代农业的3个示范市之一。

坚持创新发展,从要素驱动型走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活力更加强劲。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农村改革亮点纷呈,彭山区成功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进,发展“521”体系经验全省推广,“银会对接”模式全国推广。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有力,率先在全省建立“三张清单”,清理优化权力事项5158项、责任事项3673项;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拓展,眉山农商行筹建进展顺利,政府平台融资36.9亿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火如荼,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1549个。创新驱动成绩斐然。科技创新*实施,成功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示范市,新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家,建成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2个。协同创新推进有力,产学研创新联盟加快建设,与13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申请发明专利980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398项、产值400亿元。产业创新成效明显,新建创业创新孵化中心(基地)和聚集区5个,创客空间、创意坊6个,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超过30 % ,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超过60 % 。仁寿县、青神县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开放合作成果丰硕。成眉合作、甘眉合作、雅眉合作全面推进。“中法农业科技园”落户眉山。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眉山片区建成区面积突破 1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74户。现代工业新城加快建设,总部经济区顺利推进,累计完成投入760亿元。招商引资“376”战略*实施,中外系列投资促进活动接连开展,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或投资10亿元以上企业132家,地方股份制银行3家,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连续八年全省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五年全省前列,眉山成为全省除成都以外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市州。

坚持跨越发展,从注重物的城镇化走向注重人的城镇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强力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跨越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城乡面貌明显变化。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实现“四有目标”,五年转变农村居民85.3万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建设累计投入867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51平方公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申报成功。彭山撤县建区,岷东新区初具规模,眉山大城市格局基本奠定。乡镇建设品质提升,率先在全省实现乡镇总规、控规和城镇形象设计全覆盖,布局合理、梯次分明的新型城镇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新村建设成效明显,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55个。城乡基础明显夯实。综合交通颠覆区位,五年完成投入456亿元,新增公路里程560公里,“两横三纵”高速路网全面建成,“三横九纵”铁路网日益完善,“四箭齐发”加快推进,眉山到成都、到区县“半小时经济圈”全面形成,成功迈入“双高”“双港”时代。乡村道路四通八达,新改建农村公路2660公里。农田水利设施加快建设,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121.7万亩,新增耕地9.2万亩、建设用地2.79万亩,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04座,新建和整治渠道2328公里。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五乱”“三线”有效治理,“大城管”“大环卫”工作格局全面构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首批通过国家验收,东坡湖综合整治顺利完成,“龙鹄模式”眉山经验全国推广。“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推进,森林覆盖率48.08 % ,城乡绿化覆盖率50.8 % ,新增水域面积80平方公里,新建和建成各类公园92个。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四苏公园”赢得群众热烈点赞,眉山城市形象得到极大提升,眉山城市内涵得到极大丰富。洪雅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成功创建。全市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3位。

坚持和谐发展,从基本民生走向幸福民生,社会环境更加良好。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解决121.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完成棚户区改造31834户,解决住房困难群众9万人。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39937户,完成投入27.2亿元。百万安居工程建设开工率、农村危房改造竣工率连续4年全省第一,地质灾害防治连续7年实现零伤亡。住房公积金管理率先在全国实现“贯标”。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机整合,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城镇居民“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连续五年全省第一。各项事业全面提升。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五年完成教育投入156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130万平方米,义务教育招生改革经验全省推广,高校总数居全省第3位。卫生计生事业不断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面覆盖,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全部达标,县 (区)人民医院全部创建为二甲以上综合医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文化立市“123”工程*推进,“两宋荣光”眉州大道、东坡宋城I期顺利竣工,三苏祠灾后重建全面完成。成功举办中国泡菜展销会,成功申办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青神竹编产业园创建为国家级版权示范园。第九届残运会飞镖和盲人门球项目圆满承办。社会治理全面加强。依法治市“八大体系”*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推进,“平安眉山”建设成效明显,“大调解”体制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化完善,“六五”普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诉非衔接”改革试点被中央改革办列为全国首批30个改革成功案例,眉山经验上升为国家经验。“维稳跟着项目走”工作模式全国推广,信访“三无”创建、网上信访和群众来访“四个当天”办理制度全面推行,进京到省上访总量连续八年全省末位。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全面加强,省级双拥模范城市成功创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无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坚持从严从实,从转变职能走向法治政府,自身建设更加有为。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五型”政府建设这个核心抓手,不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自身建设实现新突破。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应急处突反应迅速,成功应对“4·20”芦山强烈地震、“7·9”特大暴雨洪灾、“6·13”映天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27个纳入全省“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顺利竣工,65698户城乡居民住房重建、维修加固全面完成。依法行政*实施,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建成投运,制定出台各类规范性文件415份。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简政放权,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51 项,转变管理方式81项。大力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率先在全国建立“三大服务中心”,率先在全省推进行政权力集中进中心,全市131个乡镇(街道)、 1103个村(社区)、8487个村民小组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和站点,五级便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五星级管理做法被编入全国政务服务工作创新案例。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 。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续用力正风肃纪,大力整治“庸懒散浮拖”,“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干部作风持续好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 “十项规定”、市委“六个坚持”,全面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市本级“三公”经费下降34.86 % ,政府系统公文减少19.5 % 。

各位代表!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目标攻坚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始终坚持在综合施策中稳增长,始终坚持在动能转换中调结构,始终坚持在包容共享中惠民生,经济运行“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转”的进程不断加快,“进”的态势积极向好。回顾一年的奋斗历程,虽然困难比预料的多,但结果比预想的好,我们顺利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市GDP增长10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0亿元,增长10.5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1亿元,增长10.5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亿元,增长12.5 % ;三产增加值增长10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 % 、10 % 。

五年拼搏不平凡,五年成就不寻常。“十二五”时期的接续奋斗和艰辛实践,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全市人民、解放军驻眉部队和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和参与眉山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运行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仍是眉山加快发展的最大障碍;重大产业项目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仍是眉山永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公共服务不配套,仍是眉山均衡发展的最大短板;社会矛盾增多、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系统风险加剧,仍是眉山和谐发展的最大挑战;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仍是政府自身建设的最大主题。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Page: 1 2 3 4较旧一篇:2016年内江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