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7日在株洲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毛腾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这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积极应对新常态,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精准发力稳增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面对新常态下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面对老工业城市转型调整的阵痛,我们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千方百计稳增长,制定实施“稳增长43条”,开展“千家企业走访帮扶”活动,科学调度经济运行,较好地实现了全年预期目标。2015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 %,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农业增加值增长3.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0%、14.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10%和11%。GDP、投资、消费、规模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多项指标在全省排位前移。
(二)坚定不移调结构,产业培育彰显成效。优势产业取得突破。轨道交通产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圆了株洲“千亿产业梦”,北汽一工厂50万辆整车成功下线,航空产业产值增长62%。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全省首批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的4个项目全部落户株洲,全市10个项目进入首批“制造强省”笼子。新兴产业来势看好。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中国电子可控计算机项目开工建设,麦格米特、炎帝生物等一批企业快速成长。“互联网+”催生新业态,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年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炎陵“互联网+黄桃”电商模式全省推广,我市成为全国首批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创新优势不断凸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株洲·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一期建成开园,中科院智能视频识别技术等15个项目成功入园,引进6位院士在园区设立工作站。中车株洲所两项科技成果在2015年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施创新创业园区“146”工程,全年建成标准厂房264万平方米,为企业“拎包入驻”提供了便利条件。建成了一批众创空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
(三)攻坚克难扩投资,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大力推进“422”工程,全市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81亿元,增长18.7%。围绕优势产业、政策机遇,策划并启动轨道交通城、新马汽车博览园、城铁株洲站城市综合体等百亿项目建设。积极参加“港洽周”活动,成功举办深圳(株洲)招商推介会,长城电脑、深圳瑞丰光电等一批项目落户株洲。不断创新融资方式,走出了债券、基金、中票等多元融资新路子。全年新增直接融资246亿元,争取国家各类资金102亿元。投资35亿元的轨道交通城路网、铁东路核心段两个PPP项目开工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大会上推介。大力推进征拆征收工作,完成集体土地征拆4.28万亩,同比增长33%;完成国有土地房屋征收62.07万平方米,其中市本级完成50.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两倍。大力推进拆迁货币化安置,有效刺激住房消费,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658.6万平方米,增长22.6%,增速排全省第一。
(四)蹄疾步稳抓改革,市场活力竞相迸发。大力开展“改革深化年”活动,9大类65项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推行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改革,项目审批时间由过去的200多个工作日缩短到70个工作日以内办结。深化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归集财力11.3亿元,设立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和偿债基金,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评估,资金管理成效显著。加快市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改革。建立“借得到、用得好、还得起”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置换政府性债务80.7亿元,有效防范了债务风险。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乡镇区划调整基本完成,国有林场改革通过省级验收。农村“三块地”确权颁证、不动产登记制度、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等改革有序推进。与此同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申报B型保税物流中心取得重要进展,成功获批铁路综合口岸。株洲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又有新进展,时代电气收购英国**D深海机器人项目,旗滨玻璃在马来西亚投资建厂。全年完成出口15.5亿美元,增长18.3%。
(五)真心实意办实事,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实施“民生100”工程,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2%,过百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9万人。全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全年新建公租房1万余套,完成棚户区改造近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9300户,解决27.2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两房两棚”、“两供两治”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所有县市区都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职业教育规范管理经验全国推广,职教园建设加快推进。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正式挂牌运营。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提前五年停止征收全市路桥车辆通行费。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实施扶贫项目372个,减少贫困村31个,6.16万人实现脱贫,城市五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安全生产、计划生育考核获评全省先进市州。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困难比预想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全市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十二五”圆满收官。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全市上下集中力量打好“四大攻坚战”,实现了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三量齐升”。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市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大关,2015年预计达到2350亿元,五年增长84.3%;财政收入达到290.4亿元,五年增长1.2倍;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7522亿元,是“十一五”的三倍;规模工业增加值迈上1000亿台阶,达到1087亿元,五年增长79.6%;五年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412亿元、1234亿元,分别增长1.1倍和1.2倍。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小康实现程度均居全省第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9.7:57.8:32.5预计调整为2015年的7.5:58:34.5。“五城四基地”全面推进,株洲·中国动力谷迅速崛起,轨道交通、汽车、航空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8%、11%、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8.4%。株洲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从第40名跃升至第28名。预计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达57%。县域经济占GDP比重提高到52%。经济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全市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9%和15.8%,均高于GDP增速。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税实现翻番。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2.9%,大大超过“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全市城镇化率由55.5%提高到62%。城镇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市区建成区面积由“十一五”末的112平方公里扩大到138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建成面积由“十一五”末的255平方公里扩大到337平方公里。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二五”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7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8倍。沪昆高铁、衡茶吉铁路和平汝、垄茶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形成了“四纵三横”交通新格局,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县县通铁路”。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700公里,其中新建1345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加快,城际铁路及5个站场建设加快推进,3条城际干线公路基本通车。神农城、河西湘江风光带、云龙大道、荷塘大道等一大批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成,拉开了城市框架,增强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完成504个村的农网改造,全省首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使用,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率明显提高。除险加固病险水库485座,解决了101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建成高标准农田72.8万亩。城乡管理模式持续创新。探索形成“运营市场化、管理网格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实现了由政府包揽向市场运作、突击式管理向常态化管理、城区为主向城乡同治转变。加快建设“智慧株洲”,全面建成治安防控、智能交通、数字城管、数字环保“四大平台”。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复评,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乡环境大为改观。湘江保护与治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有力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取得重要进展,“三个基本行动”成效显著。全市关停企业473家,淘汰落后生产线195条,拆除烟囱452根,关停养殖企业529家,湘江株洲段水质保持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15年达到281天。攸县城乡环境同治经验在全国推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极大改善。全面推行封山育林,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1.9%。
这五年,是发展动力加速转换的五年。坚持改革开放创新,新的发展动力正在加快孕育和形成。改革红利不断**。在全省率先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和外商投资准入管理目录,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由302项减至122项,向园区下放权力62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着力改革商事制度,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市场主体成倍增长。推行“两集中、两到位”,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实行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全程代办等特色服务,获得李克强总理肯定。全面完成两型社会试验区第二阶段改革建设任务,两型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成立株洲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央企“三供一业”改革经验全省推广。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基本建立,严格执行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稳步推进“营改增”。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领域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加大“引进来”力度,累计引进外资35.3亿美元,引进内资1150.9亿元。加快“走出去”步伐,以神农文化为主题,不断加强对台交流。中车株机、中车株所等一批企业走出国门实行海外并购、建立多个海外基地。累计境外投资4.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18.9亿美元。出口从单一输出“产品”向输出“产品+服务+投资+技术”转变,逐步形成了多点支撑、多方带动的开放格局。
这五年,是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坚持以“十大民生实事”、“民生100”工程为抓手,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实事好事,民生民利持续改善。全力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建成湖南(株洲)创业就业指导中心,成功获评“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从“十一五”末的5.6%提高到21.9%,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推进城乡医保、低保扩面提标,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努力扩大社会事业“普惠面”。在全省率先实现每个乡镇(街道)建成一所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成合格学校,市二中搬进新校址办学;职教园签约入园职业院校10所,其中5所建成开学,教育强市建设迈出可喜步伐。公立医院改革纵深推进,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额销售,在全省率先破除“以药补医”,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三馆三中心”加快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全面完成。合力构建和谐稳定“大格局”。*推进法治株洲、平安株洲建设,扎实开展“三调联动化矛盾、息诉息访促平安”专项调解活动和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获得全国综治工作优秀地市“五连冠”、民族团结进步“六连冠”,三次捧得“长安杯”。市县乡村四级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全面建立,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开展军民共建,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五连冠。不断加强国防动员工作,驻株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计生、统计、人防、移民、国安、质检、供销、气象、广电、新闻出版、体育、档案、地方志、对口支援、妇女儿童、残联、贸促等工作都有新进步。
这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的五年。坚持转职能、改作风、提效能,打造法治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决策程序,有力推进民主科学决策。制定出台政府工作规则、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等制度性文件,政府权力配置和运行边界进一步规范。市长热线已经成为政府与广大市民的“连心线”,政务公开工作全面加强。依法治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五年共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461件,政协委员提案1979件,问题解决率不断提高。*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执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积极成效,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战略机遇这个发展高点,在全球、全国视野中谋划发展,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抢占发展先机;必须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问题为导向,保持定力,精准发力,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个核心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必须牢牢把握转型升级这个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由依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注重量的增长向注重质的提升转变;必须牢牢把握民生改善这个根本目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必须牢牢把握改进作风这个重要路径,转作风、促政风、带民风,提升政府工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各位代表,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五年来,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与支持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了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株部队官兵以及中央、省驻株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株洲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稳增长调结构压力仍然较大。我们既要面对新常态下经济下行持续增大的压力,又要面对湘江保护治理、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带来的阵痛;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既要去产能,又要惠民生;既要推改革,又要防风险;任务很重,压力很大。二是“四块短板”依然突出。县域经济实力不强,非公经济比重不大,现代服务业水平不高,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三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财政收支矛盾、金融债务风险、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四是脱贫攻坚难度大、时间紧,群众就业、就学、出行和住房等方面的难题仍然较多。五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适应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为官不为”和乱作为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Page: 1 2 3 4较旧一篇:2016年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