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2日在湘潭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胡伟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和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创造性开展工作,总体完成了“十二五”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894亿元增加到1700亿元(预计数,下同),五年年均增长11.5%;人均GDP突破6万元,居全省第二。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840亿元,年均增长12.8%;财政总收入达到173.92亿元,年均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1.6亿元,年均增长14.7%。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70亿元,是“十一五”的3.2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750亿元、1295亿元,累计新增贷款723亿元,年均增长18.4%。五年到位外资35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16亿美元。湘潭经开区晋升为国家级经开区。湘潭综保区获批。湘潭获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20项国家级品牌。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0.7:55.9:33.4调整为7.7:57:35.3。高耗能行业占比由50%以上降至30%以下,高加工度工业占比由39.4%升至54%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2.6%升至32%,中国驰名商标由11件增加到35件。五年共有97项科技成果获国、省科技进步奖,363吨级电动轮自卸车、“海牛”深海钻机等一批技术跻身世界一流。产业结构由过去“一钢独大”,蝶变为先进装备制造成为第一大产业,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等6大产业加速崛起的新格局。五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91家。吉利汽车、泰富重装、湘电集团成长为百亿企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9.7%提升到45%。步步高集团成长为湖南零售冠军企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达150亿元,是2010年的3倍多。非公经济占比由52%升至68%。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由41.2%升至68.5%。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河东中心城区功能大幅完善,河西旧城改造有序推进,九华新城初具规模,昭岳、天易等新城片区稳健崛起。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完善,通车高速公路由4条增加到7条,新(改、扩)建城市主次干道75条,完成湘江风光带建设19.2公里,新建干线公路27条、630余公里,硬化农村公路3030公里,构成全国地级市最密集的公路网;沪昆高铁设站湘潭和韶山,湘潭迈入“高铁时代”。城市绿荫行动有力推进,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2m2。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58.6%。花石、棋梓、银田3个特色镇和梅林桥城乡统筹示范片、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良好。五年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3.5万处,解决8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两型”建设卓有成效。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累计关停淘汰退出涉重金属企业94家,竹埠港地区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在全省率先突破,湘江城区段全面禁止采砂,湘潭段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75%和92.5%。生态建设五年完成营造林125.3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8km2,复绿矿山63处,增加湿地保护面积1.1万公顷。昭山地区保护与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成为长株潭“绿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2%以上。推进“两型”示范创建,韶山成为全省第一个“两型”综合示范片区。“两型”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普及。万元GDP综合能耗由1.17吨标准煤下降到0.82吨标准煤,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63%以上。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287元和15500元,年均增长10.9%和13.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35∶1缩小至1.89∶1。社会保障水平保持全省前列。竣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6.4万套,农村危房改造20431户,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支持廉租房建设补充资金3.4亿元。减少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7万人。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发展,五年建成合格学校352所、公办幼儿园54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98.28%。人口计生工作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模范。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欢乐潇湘·幸福湘潭”“全民健身挑战”等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大型实景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演出439场,观众达65万人次。法治湘潭建设持续推进,社会治理不断创新,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巩固。
——制度建设日臻完善。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创新体制机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投融资和财税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等取得重大突破,发展活力进一步**。以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修订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加强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完善政府投融资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规范完善国土、规划管理制度,成立市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和城乡规划委员会,加强对国土和规划的集中规范管理。制定实施全市统一的征拆政策,严肃查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计价不良行为,对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全面推行预算、结算、决算“三审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12345”社会求助服务平台建成运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厉整治“四风”,加强廉政建设,政府系统工作人员规矩意识、服务意识和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经济运行特别艰难的一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国省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政策措施,奋力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三五”顺利起航巩固了基础。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财政总收入增长9.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和9%。
1.抓产业、扶企业,稳住了经济增长。落实国省市三级惠企政策,市本级设立1亿元产业扶持资金,强化政府融资性担保公司作用,开展“送服务、解难题、稳增长”专项活动,对重点企业实行联点帮扶,总体稳住了企业发展,6大重点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60亿元,同比增长15%。启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8%。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步步高广场二期开业,中国(中部)岳塘国际商贸城、万达广场等专业市场和大型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快速成长,阿里巴巴湘潭产业带上线。举办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活动,获批全国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国家级红色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壶天镇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600亿元,增长12%以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农业产业化总产值580亿元,增长11%。农业产业结构转变为“猪菜粮”结构。全力打好粮食收购攻坚战,全年收购粮食38万多吨,圆满完成地方粮食储备任务。
2.抓项目、扩投资,强化了发展支撑。全年组织实施重点项目318个,完成投资800亿元。突出攻克项目供地征拆难题,完成土地征收1560亩、房屋征拆56万m2。国土资源管理日趋完善,资源保障更加科学。实施全市统一的招商引资政策,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内资238亿元,成功引进吉利新能源SUV基地、蓝思科技蓝宝石产业园、恒大翡翠华庭、富力地产等重大项目。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实现直接融资58亿元。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实行“四个优先”、“五级”协调、并联审批,严格开竣工管理,威胜电气产业园一期、屹丰汽车一期、珠江啤酒等一批项目如期投产。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达40%,提高7.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达到70%。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
3.抓县域、强园区,培厚了发展优势。着眼多极增长、多点支撑,全力推进县域崛起、园区强盛。湘潭县、湘乡市进入全省全面小康经济强县十强。湘潭县积极推进“一区多园”,带动乡镇工业发展提速。湘乡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发展基础日益夯实。韶山市积极推进核心景区建设,旅游管理和服务得到加强。雨湖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示范基地。岳塘区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渐成规模。湘潭高新区获批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和全省首家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园,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共建长株潭创新中心。湘潭经开区获批全省首家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园区,成立第二家院士工作站,与上海交大合作共建汽车工程联合研发中心。昭山示范区“三纵四横”骨干路网全面贯通,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完善。海工装备等4个省特色产业园建设正式起航。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建成标准厂房106万m2,引进企业449家。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达575亿元,增长10.5%。
4.抓建设、重管理,改变了城乡面貌。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基本完成,编制城市色彩、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10余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沪昆高铁湘潭北站站前广场投入使用。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潭段进展顺利。九华大道、昭云路等4条城际干道和东二环、芙蓉大道湘潭县段、潭锰路等全线通车。北二环提质改造全面完成。G320湘潭绕城线三期、杨梅洲大桥开工建设。着力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打通宝塔南路、白马湖路等城市断头路,四大桥取消收费,城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投入运行。湘潭成为全国首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湘江风光带九华段全面拉通。福星中路等26条主次干道完成提质改造。九华湖公园、木鱼湖公园、滴水湖公园等对外开放。全面完成“**山地”绿化。消除城区照明暗区盲点802处。深化“六乱”治理,推进市容环境“五项整治”,开展拆违控违大行动,拆除违法建设140万m2、户外广告17.3万m2,二环线内中心城区立柱广告实现清零。强力治理超限超载,“双超”率下降到0.3%以下。燃气安全整治取得实质成效,东湖气柜停止运营。新一轮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进。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河道保洁,湘江干流两岸1公里范围内规模养殖全部退出。全市小煤矿全部关闭到位,矿区治理成效显著。严格执行“新环保法”,在全省率先建立环保公安联动执法室,查办全国首例环保行政拘留案件和全省首例大气污染入刑案件。城市空气优良率提高4个百分点。
5.抓改革、扩开放,增强了发展活力。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市政府工作部门精简至32个。取消、承接、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1项、36项、33项。编制市本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政权力事项减少47%。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合并撤销乡镇8个。国企改制扫尾全面完成。湘钢等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进展顺利。“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正式实施,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7万余户。推进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专项资金全面实行绩效管理,政府性债务得到有效控制。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98.4%,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和健康教育“湘潭模式”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县两级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整合和机构设置。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铺开。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1.5亿美元。
6.抓民生、保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圆满完成省、市为民办实事任务。城乡居民就业在稳定总量的基础上结构逐步优化。退休职工养老金人均增加194元/月。生育保险统筹支付标准达到全省最高水平。低保家庭、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救助比例提高至70%。特困供养人员基本医疗实现“零支付”。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人·月。改扩建养老院8所,新增养老床位1034张。“两房两棚”建设圆满完成省定任务。特困户建房补助资金提高到4万元/户。全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增长率达40.11%。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成农村公办幼儿园9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64所,城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803个。湘潭成为全国首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8个乡镇卫生院、161个村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成功举办第四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大型花鼓戏《齐白石》获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创建*推进,经常性参加锻炼的人口比例达40.5%。市党史馆、博物馆、规划展示馆建成开放。实施精准扶贫,全年脱贫4.3万人,市城区和韶山市基本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859件,办结率100%。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民族宗教、人防、韶灌、移民、气象、水文、广播电视、档案等工作取得新进步。驻潭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和人民警察在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经济下行压力逐年加大,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成绩来之极为不易。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潭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湘潭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面对发展新常态和人民群众新期盼,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的差距还很大,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结构层次偏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市能级较小,规划、建设、管理还比较粗放,旧城区、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任务繁重,面临形象提升和功能完善双重压力;县域经济、镇村经济等短板明显,统筹城乡发展难度较大;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外拓竞争实力偏弱;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还需继续完善,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提前全面建成小康任务艰巨;部分干部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还不强,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6年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