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26日在淮南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王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和“十二五”发展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抓招商、惠民生等工作,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70.6亿元,增长2.8%;财政收入131亿元,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781.9亿元,增长3.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PM10平均浓度下降20.6%,节能减排实现年度目标,全市呈现经济企稳向好、生态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和煤炭价格下行的压力,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扶持实体经济稳增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稳增长战略要求,强化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等系列政策,不断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建立精准帮扶工业企业机制,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10.4亿元,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土地、规划等历史遗留问题。通过设立续贷“过桥”资金、创新实施新型“政银担”合作等举措,新增贷款74.3亿元,增长8.3%;实现直接融资345.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6%。扩大有效投入稳增长。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落实“四督四保”要求,强化双月经济工作督查和重点项目调度,建立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预警机制。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等项目加快筹建,国瑞药业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中安煤化一体化、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富华工业园、朱集西矿、平电三期等项目相继竣工。全年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开工43个、续建129个、竣工35个,工业、服务业分别完成投资319.9亿元、410.5亿元。强化招商引资稳增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编制招商项目库,出台招商引资扶持政策和考核办法。建立每月“两通报两调度一督查”机制,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开展精准招商。全年新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257个、总投资569.4亿元,分别增长30.4%、34.7%;引进内资608.2亿元,增长8.7%;外商直接投资2.1亿美元,增长3.5%,全市招商引资氛围日渐浓厚。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坚持煤与非煤“双轮”驱动,探索具有淮南特色的产业转型新路子。明晰“235”产业转型路径。结合淮南实际,着眼未来发展,出台培育主导产业促进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新型能源基地建设水平逐步提升,新型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主导地位逐渐凸显,现代服务业、旅游文化、光电新能源、现代医药、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加速成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启动实施调转促“4106”行动计划。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全年投放8.1亿元,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与三次产业融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51.3亿元,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亿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高3.7个百分点,非煤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等3个文件,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推进。设立1亿元天使投资基金。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6亿元,占GDP比重达2.03%。授权发明专利483件,增长11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97件。获批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 10人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新增“智慧企业”86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淮南(凤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跻身国家级园区,煤化工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通过国家验收。

(三)改革开放*推进。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改革实现新突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构建“五清单、一办法”权力运行监管体系,取消、冻结、转确认行政审批事项12项,政务服务满意度测评位列全省第一。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建立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2个项目入选国家项目库。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全面实施。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344户,新增“四上”企业139家。积极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事项29 项、借鉴推广6项。金融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新增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各1家,在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14家。机构改革持续推进,集中治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在全省率先创新推行公安辅警“六统一”改革。市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组建市建设发展集团和市产业发展集团,成立淮南职业教育集团,启动市燃气总公司改革重组,淮南中北巴士公司股权回购有序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区财税管理机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完善,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1.7亿元。全年完成改革任务73项。开放彰显新格局。与塞尔维亚武贝市结为友好城市,不断加强与友城间的交流合作。中美煤矿安全健康合作项目、中德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落户淮南。淮南豆腐制作工艺亮相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积极参与长三角经济协调与合作,加快与合肥经济圈城市融合发展。深化与央企合作,在建项目16个、竣工项目13个,累计完成投资642.2亿元。“百家民企进皖北——淮南行”活动成果丰硕。合肥海关淮南办事处获批挂牌运行。全年实现进出口3.3亿美元,新增外贸登记备案企业57家。

(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丰富完善规划体系。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多规合一”,在科学编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合淮一体化规划、西部空间整合规划、淮南港总体规划,加快编制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淮河岸线资源总体规划,*开展规划卫片图斑核查整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新城区建设提质提速,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西部城区环境整治有序推进。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整合完善高新区与山南新区、经开区与大通区、煤化工园区与潘集区管理体制。全年棚改项目开工22个、共108万平方米,维修改造老旧小区65个,新改建各类地下管网200公里,建成城市绿道30公里。*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处置、规范房地产市场等专项整治,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秩序逐步向好。全年拆除各类违法建设301.2万平方米,集中整治城市私设道路障碍物447处,城市综合执法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发展综合交通。优化对外交通体系,商合杭高铁淮南段开工建设,济祁高速公路淮南段、3座淮河大桥、煤化工码头等建设加快,九龙大道等建成通车,新建、改造国省干线7条。城乡路网不断完善,广场路、淮舜南路下穿工程建成投用,林场路、朝阳东路、卧龙山路西延工程建成通车,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改造县乡道路80公里,新增(延伸)村道105公里。

(五)“三农”基础进一步夯实。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年“三农”支出35.2亿元,增长2.9%。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51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0家。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3万亩。积极推进沿淮洼地治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禹王泵站改造等工程完工。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58个美好乡村中心村,启动7个美丽小镇建设试点。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730户、农房建设与改造2500户。解决8.6万农村居民和2.77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3个村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农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391元。实施80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减少贫困人口8400人。惠农“一卡通”发放涉农补贴7.3亿元。务工人员工资保障和维权服务工作全面加强。

(六)民生和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始终把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圆满完成33项省级民生工程。全年13大类民生支出128.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6%。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制定实施“创业淮南”三年行动计划。拓展就业新路径,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6万人,稳妥分流安置近万名关闭退出小煤矿职工。实施企业稳岗补贴政策,发放稳岗补贴1.27亿元,惠及23.4万职工。推进“工学一体” 就业就学试点,对来淮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实施“四补贴一扶持”。持续完善社保体系。完成各类参保324万人次,提高3.8%。新农合参合率达 101.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每月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91.1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15元。统筹推进安居工程。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开工12129套、基本建成15092套、入住6514户。开工沉陷区搬迁安置房4800套,搬迁入住4900户、1.23万人。积极推进货币化安置,满足群众安置需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大财力倾斜,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大通、田家庵、八公山3个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认定。新建幼儿园、中小学11所,市职教中心建成投用,安理大新校区加快推进。市一院门急诊医技楼建成投用,市四院病房楼基本建成。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行动计划,建成45个农民体育健身等工程。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展“送戏进万村”等文化惠民活动6900余场,创建国家4**旅游景区 1处。人口自然增长率7.54‰。地震、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和地方志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的成效。

(七)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完善。坚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创建工作*推进。扎实开展“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完成成片造林1.95万亩。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完成7个重点工业企业除尘改造项目,整治混凝土搅拌站39个、煤场堆场630个、燃煤锅炉631个、非法码头62个,淘汰黄标车4015辆,PM10平均浓度降幅全省第一。积极开展水污染综合防治,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淮河淮南段水质稳步改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世行贷款项目正式获批。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在食品药品、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系列专项整治。深化平安淮南建设,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成效显著,数字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构建。市长热线办理群众来电8万余件,回复网民留言1400余条。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加大定期接访、带案下访力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15年,我们实现了“十二五”的圆满收官,也为“十三五”的顺利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回首过去五年,我们紧紧围绕“推动转型发展、建设美好淮南”的宏伟目标,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妥善应对各种挑战,有效化解诸多矛盾,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进、苦干实干,实现了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新发展。五年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604.2亿元提升到2015年的770.6亿元,年均增长7.3%。财政收入由2010年106.1亿元提升到2015年的131亿元,年均增长4.3%。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煤电产业长足发展,非煤产业不断壮大,战新产业加速培育。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51.6:39.4,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11.6个百分点,非煤产业占比提高2.7个百分点。发展活力不断**。行政管理体制、要素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累计新增市场主体75966户。对外交流不断深化,区域合作更加紧密,园区平台加快升级。城乡面貌不断改善。老城区改造力度加大,新城区建设步伐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正式启动,美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城乡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全市建成区面积1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8.2%。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连续14 年实现占补平衡。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收入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五年投入民生资金581.9亿元。新增城镇就业26.9万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文化旅游强市战略*实施。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社会治理体系日趋完善。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738件、政协提案2009件,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11件,制定政府规章10件。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度建设质量显著提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编制完成并公布运行,政务公开更加规范,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一批违法违纪行为得到严惩,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

各位代表!2016年伊始,我们迎来了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淮南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十二五”期间,寿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133亿元,财政收入由3.9亿元跨越到10.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19314元、8594元,贫困人口由22.26万减少到9.01万,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城乡建设展示新风貌,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大力支持下,寿县人民一定能够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政府工作与新形势、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因素增多,抗风险和应对挑战能力仍需提升;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群众生活水平仍需提高;环境治理任重道远,影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干事创业氛围不浓,作风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将牢记使命、勇于担当,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回首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淮南工作,必须把中央精神、省里要求和淮南实际结合起来,努力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必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创新**动能、以开放激发活力,使要素配置更加高效、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群众利益最大化,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依法行政,践行“三严三实”,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经验弥足珍贵,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淮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淮南的同志们、朋友们,向在淮的投资者、建设者和创业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Page: 1 2 3 4较旧一篇:2016年蚌埠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马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