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22日在宁波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卢子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主要工作和“十二五”发展成就
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八八战略”和“两富”“两美”浙江建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实施市委“六个加快”和“双驱动四治理”战略决策,扎实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011.5亿元,增长8%;完成财政总收入2072.7亿元、增长11.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6.4亿元、增长8.2%。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准施策,千方百计稳定增长。针对内外市场需求疲软、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情况,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强化“双底线”管理,打好稳增促调组合拳。推动工业和外贸稳定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5.4%,外贸进出口连续三年保持1000亿美元以上。抢抓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机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和10.1%,网络零售额增长59.7%,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进出口总额达到81.4亿元。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国首家专业航运保险公司开业运营,直接融资总额达到 1371.3亿元,宁波现代国际物流园区成为全国现代港口物流品牌示范区,老外滩升级为中国著名商业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商品房成交面积增长38.7%。发展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农业生产保持稳定,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渔山列岛海域成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二)破难攻坚,扎实推进重点工作。*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协调服务和要素保障,新开工重大项目261个、续建420个、建成 155个。扩大有效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6.6亿元,增长13%。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铁路宁波站交通枢纽等项目建成投用,吉利动力总成中国制造中心、大榭东华能源一期、中海油三期等项目基本建成,宁波新能源汽车、康龙化成生命科技、康达医疗等产业园开工建设,上海大众宁波基地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港口经济圈建设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成功获批中国(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推进现代化枢纽港建设,大宗商品和航运交易发展迅速,“海上丝路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登陆波罗的海交易所,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63 万标箱。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第十七届浙洽会、中国航海日和中国网博会等重大活动。
(三)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口岸大通关建设,实施区域通关一体化和“区区联动”试点,深化全国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获批全国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国企“瘦身强体”,实现建设项目排污权交易全覆盖。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三规融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试点、不动产登记改革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顺利完成。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四张清单一张网”,并向乡镇(街道)全覆盖。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实施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学法制度,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加快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引进国际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海洋研究院等创新机构,培育特色小镇和众创空间,电商经济创新园区开园运营,宁波杭州湾新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中意宁波生态园加快发展。优化创业创新环境,设立“四大产业基金”,出台人才新政,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和简易注销改革试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5412件,新增创新型初创企业1848家。
(四)统筹协调,加快提升城乡品质。完善大交通体系,加快三门湾大桥、杭州湾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建设,栎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穿山港铁路支线和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开工建设,铁路货运北环线全线通车,宁海通用机场顺利获批。优化城乡基础设施,新江桥、夏禹路建成通车,主干道快速化改造稳步实施,水库群联网联调和“两江同治6+1”工程启动建设,五大应急泵站建成投用。实施“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宁波”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三治理一提高”行动,开展“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和垃圾分类试点,垃圾焚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稳步提高。“三江六岸”品质提升步伐加快,中山路整治提升、“两路两侧”整治和城市门户区、高速出入口升级改造全面推进。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支持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整治重污染行业,实施“黄标车”全面禁行,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锅炉,镇海电厂搬迁有序推进,渔场修复振兴“一打三整治”行动成效明显。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五)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十方面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7.8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8万元和2.6万元,分别增长 8.4%和9%。推进社保制度统一并轨,提高低保和养老金标准,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医保参保人员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实施持证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区公共汽车、地铁政策。以成片危旧住宅区为重点的棚户区改造有序开展,提供保障性安居工程3.2万套。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快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组建宁波交响乐团,新闻客户端“甬派”上线运营,它山堰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文明城市创建*推进。提升发展社会事业,宁**学成为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工程学院新校区基本建成,宁波杭州湾汽车学院、李惠利东部医院建成投用,全国首家云医院上线运营,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全面实施,成功举办第十七届市运会和首届宁波国际马拉松赛。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信访维稳和矛盾化解机制,构建食品药品安全 “两网五体系”,推进重点领域“打非治违”,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继续下降。
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为“十二五”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五年来,我们*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坚持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综合实力稳步提高。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6万美元。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1%和13.6%。国际强港建设稳步推进,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年均增长44%。人才规模不断扩大,拥有“千人计划”人才271名,人才总量达到187.2万人。创新能力稳步提高,获批全国首批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八位。城市品牌稳步提升,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和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示范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和 “东亚文化之都”,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居全国38个大中城市第二位,政府透明度连续多年位居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首位,多次荣获“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五年来,我们坚持强创新、调结构、增后劲,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深化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3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1.6%提高到2.4%,高新技术企业从662家增加到1519家。扩大有效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万亿元,建成铁路158公里、高速公路111公里;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建成运营里程达到49公里。建设工业强市,实施“四换三名”工程,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4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37%和45.4%。培育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4.5%,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10.6%和10.8%,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233亿元。发展现代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水平稳步提高,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31个、粮食生产功能区80万亩。
五年来,我们坚持促改革、扩开放、增合作,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实施重点改革项目110个,商事制度、金融保险、新型城市化、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新增上市公司2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5家,巨灾保险稳步实施,民间投资占比达到48.1%。加大政府改革力度,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支持仲裁机构建设,调整完善大榭开发区管理体制,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取消。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办理代表建议2951件、政协提案2915件,制定和修改政府规章43件。实施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新增国家级开发区(功能区)3个、友好城市26个,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外贸出口总额位居全国第八位,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完成境外投资83亿美元。以“宁波周”活动为载体,深化与国内外城市合作,实际利用外资172亿美元、引进内资3324亿元,浙商甬商项目实际到位资金2165亿元。对口支援帮扶和“山海协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坚持抓统筹、促协调、优环境,城乡面貌加快改善。推进新型城市化,拉开现代都市框架,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从68.6%提高到71.1%,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构筑“两心一轴、三江六岸”核心景观体系,东部新城、南部商务区基本建成,镇海新城、“两江北岸”建设稳步推进,东钱湖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打通“断头路”80条,整治主干道40条、背街小巷274条。区域统筹力度加大,南北两翼发展焕发新活力,“千人计划”产业园、宁南贸易物流区、南部滨海新区、象保合作区等特色平台加快建设,卫星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成效明显,建成全面小康村613个、中心村101个、特色村85个,完成农房“两改”3000万平方米、21.9万户,农村发展面貌和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杭甬客专、绕城高速、穿山疏港高速、象山港大桥建成投用,轨道交通形成“十字型”运营骨架,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到95%,能源、通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循环经济、低碳城市试点,“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稳步推进,消灭垃圾河282公里、治理黑臭河647公里,“三改”、拆违分别完成5841万平方米和5345万平方米,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69家、黄标车11万辆,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20%,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五年来,我们坚持保基本、办实事、防风险,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投入年均增长17.2%。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年均分别增长10.5%和11.7%,收入比缩小到1.81∶1。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培育创业主体49.3万家,城镇新增就业81万人。社会保障逐步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03万和382万,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分别提高69%、 46%和162%。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6张。实现扶残助残爱心城区创建全覆盖。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40.3 平方米和49.3平方米。打造文化强市,文化广场建成投用,奥体中心加快建设,中国大运河(宁波段)申遗成功,基本形成“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10所,教育公平水平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每千人医生数达到3.7人。深化平安宁波建设,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和“12345政务热线”整合扎实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加快,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防范处置企业 “两链”风险,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金融生态环境、政府性债务结构持续改善。哲学社会科学、档案史志事业取得新进步。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不断深化,老龄、计生、工青妇、关心下一代、慈善、红十字事业稳步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在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困难挑战增多、自然灾害多发的情况下,过去五年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甬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在甬部省属机构,向“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宁波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经济增长动力不够强,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实体经济运行比较困难,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和开放带动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宁波都市区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力下降,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经济社会领域潜在风险较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同时,政府工作水平有待提升,一些工作人员的看齐意识、法治意识、改革意识和担当意识不够强,懒政怠政、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6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绍兴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