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8日在普洱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钱德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的严峻形势,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护是第一政绩、稳定是第一责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市、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弘扬“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普洱精神,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5亿元,同比增长8.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8亿元,下降7.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亿元,下降3.1%(剔除糯扎渡电站耕占税一次性因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4亿元,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亿元,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7.6亿美元,增长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58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6元,增长11.6%;城镇登记失业率3.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1.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8%;人口自然增长率6.1‰。以上指标,除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指标外,其余指标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全市继续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争政策搭平台,延伸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机遇,积极争取差别化政策,寻求特色化发展。《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方案编制稳步推进,绿色经济考评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快制订,省级《支持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若干政策》已征求省有关部门意见,待省政府最后审批。为将普洱列入国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我们主动汇报对接,做了大量基础工作。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量大幅增长。建成国家咖啡检测实验室,筹建全国首个咖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云南咖啡交易中心揭牌,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为普洱成为全国全省茶叶、咖啡检测交易中心创造了条件。
(二)上项目促投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市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深化银政企合作,破解融资难题,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交通网络更趋完善,玉磨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积极争取绕行墨江的玉临高速南线方案,澜沧机场、景东至文东高速、景谷至恩乐和清凉至大朝山公路开工建设,磨思公路城区段改造进入尾声,澜沧至勐阿公路“二改一”、糯扎渡库区水运基础工程顺利推进,硬化农村公路2000公里,完成交通投资57亿元,增长26.4%,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引擎。水利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景谷曼转河、思茅背阴山等水库竣工,景东青龙等15件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加快推进,完成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64件,建成“爱心水窖”1.4万口,解决 10.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完成水利投资23.4亿元。清洁能源发展加快,澜沧甲俫波风电场开工,糯扎渡电站竣工投产,墨江联珠风电场3台机组发电,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894万千瓦。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加强,中小学校舍改造加快推进,教育投资创历年新高 金庸小说;建成4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7个农村敬老院,市人民医院儿科中心、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制镇“一水两污”工程进展顺利,大中河水库思茅坝调水、中心城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和市殡仪馆迁建等项目稳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实施烟水配套工程8744件,兴地睦边、占补平衡等土地整治项目成效明显;改造中低产田地31.9万亩,综合考核连续3年获全省一等奖。
(三)抓工业强支撑,产业建设稳步推进。兴二产带一产促三产,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推进“绿色工业强市”战略,出台了加快绿色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发展目标、路径和措施;修编工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跨行政区构建特色生物、林产、边贸加工三大园区。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云景林纸3万吨生活用纸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景谷林化、永平糖厂等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关,完成工业增加值110亿元,增长8.2%。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粮食总产量达117万吨,连续11年增长;开展11.5万亩茶园和4.2万亩咖啡园有机认证转换工作,珍贵树种、澳洲坚果、生物药等种植面积稳步扩大,茶业总产值达118亿元,实现烟农收入18亿元。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140亿元,增长6.5%。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快速兴起。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67亿元,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475.7亿元,增长19.4%,增幅居全省第二位。茶祖历史文化、茶马古城等旅游项目稳步推进,普洱至老挝边境旅游线路获批,开通普洱至丽江航线,旅游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0亿元,增长26%。
(四)推改革促开放,合作交流日益加深。政府机构、财税体制、医药卫生、事业单位分类、农村综合配套及殡葬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取消、调整和下放一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探索拓展融资渠道,成立绿色经济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资本管理公司等新型民营金融机构;林权抵押贷款实现金融机构全覆盖,贷款余额达21亿元;国资监管企业融资17.9亿元,正在办理手续54.7亿元。创新招商引资机制,规范工作流程,中坤、东软、深深宝、锦苑花卉等企业投资项目相继落地。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市外资金410亿元,增长17%。深化友城合作,与上海市普陀区缔结为友好区市。孟连(勐阿)边合区加快建设,龙富口岸规划编制进展顺利。对外贸易强势增长,孟连口岸实现出入境货值5.7亿美元,增长67%,上缴海关税收跃居全省边境口岸第二位,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4%。
(五)建城镇带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中心城区新建、续建8条道路,一批生态景观工程逐步建成,被评为国家 “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已通过公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有序推进。《云南省普洱城市管理条例》经省人大审议通过施行。着力建设“乡愁”目的地,继续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危房改造、传统村落保护等工程,28个村被授予全国美丽乡村称号,37个村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组织申报2个国家级、13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实施生态移民工程45项,搬迁安置2012人。完成营造林76.4万亩,连续28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启动景东亚热带植物园建设前期工作,推进哀牢山自然文化遗产地保护项目。加大糯扎渡电站库区整治力度,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项目*推进。完成29个省级重点减排项目,大平掌铜矿被确定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进展顺利。
(六)增投入惠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3.6%,创历史新高。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5亿元,连续6年居全省前列;新增城镇就业12158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9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271人。城乡居民收入、离退休职工工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完善了低收入群体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50.3万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门槛,提高贷款额度,推出按年委托还贷和一次性结清还贷等惠民举措。着力推进安居工程,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12953套,新开工770套;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1046套。落实农村扶贫开发新十年行动计划,推进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加强对口帮扶,创造了精准扶贫“景东曼等模式”,全面完成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转户居民各项权益进一步落实。加强基地和流通体系建设,增设平价蔬菜直销点,有效缓解市民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扎实抓好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食品药品检验能力位居全省前列,餐饮具集中消毒经验向全国推广。
(七)优服务促和谐,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全市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考一本上线率在全省位次上升两位;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组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与浙江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化。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成首个院士工作站、1个专家工作站和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立医疗服务共同体,和上海、昆明等地的医学院校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6所县级综合医院和所有县级中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新农合参合率达98.2%。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文体广电事业亮点纷呈,电视剧《茶颂》获“五个一”工程奖,绝版木刻首次走进中国美术馆;原生态歌舞《佤部落》成功亮相国家大剧院,大型民族歌舞《梦回普洱》获云南省第十二届新剧目展演金奖,并在坦桑尼亚、加蓬交流演出。组团参加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和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较好成绩,成功举办市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村村通”提前完成“十二五”建设任务,民族语电影放映场次居全省第一。质量兴市和品牌发展战略取得实效,商标工作获省级一等奖;有机认证企业达54户,居全省第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认真实施 “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妥善解决民族宗教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巩固发展了民族团结和谐、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不断健全群体性事件源头预防预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五”工作机制和五级治安防控网络,做好信访工作,有效开展禁毒防艾和反恐斗争,群众安全感在全省排名提升了2位;政法队伍执法满意度居全省第三,排名上升了7位。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红线意识,安全生产创近年最好成绩,连续12年全省考核为优秀。
(八)建机制保民安,有效应对自然灾害。面对频发高发的自然灾害,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低温霜冻极端天气,我们加强信息预警,及时研究应对措施,强化抗冻指导,尽力减少咖啡等特色产业损失。面对“威马逊”台风带来的洪涝灾害,我们严密监测、全面排查、落实责任,紧急转移2万多人,最大限度降低了损失。面对景谷6.6级地震,主震余震叠加造成2人死亡、3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2.9亿元的严重灾情,我们切实将受灾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开展人员搜救和伤员救治,及时排危保通,调运救灾物资,大力实施 “六个一”工程,扎实做好“五个防范”,全面落实“八包八保”责任制,妥善转移安置12.1万人,创造了该区域震级最高、震源最浅、伤亡最小的奇迹,取得了科学、有力、有序、有效的抗震救灾经验,构建了主动防灾、科学救灾、有效减灾的“普洱模式”。
(九)转作风抓落实,行政效能不断提升。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八项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严控机构编制,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对全市3221辆公务用车进行了统一标识,取消155辆“99”开头的专段车号牌,整治超标车42辆、清退向企业借用车50辆,整改超标办公用房2.7万平方米,清理在企业兼任职领导干部68人次。推进政务公开和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坚持重大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开通全市政务服务网站,建成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共办理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116.7万件,公共资源进场交易1458项。强化政府督查,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有效落实,行政效能明显提升。
一年来,我们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5件、政协提案227件,办理质量不断提高。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统计、气象、外事、侨务、对台、档案、方志、人防、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得到加强,关工委、红十字、老龄、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进步,双拥共建活动*开展,军政军民团结巩固提升。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在困境逆势中取得这样的成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军警部队,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普洱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困难还需正视。普洱发展仍面临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部分指标明显回落;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财政增收难度加剧,刚性支出居高不下;项目前期工作滞后,投资增长乏力;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机关作风有待改进,服务效能还需提升等诸多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