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在淮安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曲福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的殷切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八项工程”、“十项举措”和市委提出的“突破年”总体要求,统筹谋划,积极作为,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重生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质态向好、改革深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新常态下全面突破的新业绩。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列入省统计的18项主要指标中,我市有5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及投资、消费、收入等一批核心指标增幅的位次前移。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5.4亿元,同比增长10.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8.5亿元,增长13.7%;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036.9亿元、1635.6亿元,增长17.3%和1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798元、12010元,同口径增长9.4%、11.6%。“两大目标”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心城市“六大功能”全面提升,全市城镇化率达56.5%,城镇化质量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第55位;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2003版全面小康标准,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重点领域发展取得突破之效,高速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取得突破,引领城乡加快建设和全市跨越发展;土地使用制度等一批重点改革取得突破,改革红利的**进一步激发了发展活力;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等一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增添了区域发展的新优势。“突破之年”奋发有为的生动局面,有力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全面突破之势。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实现扩量提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转型,经济增长稳中有进,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95.7亿元,增长2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5.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4.8亿元,增长13.1%;完成进出口总额41亿美元,增长12.2%。强化项目建设的带动作用,14个省级和220个市级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开工超亿元工业项目151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3户、销售超亿元企业45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实施投资超3000万元农业产业项目111个、同比翻了一番,新增销售超亿元龙头企业11户,完成农村水利投入10.6亿元,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实施投资超亿元经营性三产项目158个,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建筑业产值达1226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4+2”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5.2%,提高6.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过900亿元,盐化新材料产业创成省级特色产业集群,食品产业产值位居全省前列,特钢重点企业加快转型发展,获批省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增规模以上生产型电商企业超过200户,淮安软件园成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获批国家4**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加速发展,获批1个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新创2个中国驰名商标,新增家庭农场数全省第二,农业现代化工程发展指数和综合机械化水平苏北第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1.6%,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6户、省级企业创新平台30个,专利申请量增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落户知名高校院所研究机构15家,创成苏北第二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成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淮安分中心和江北首家海创智库科技服务中心。设立淮上英才创投基金,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人、省“双创计划”人才18人。
改革开放互动并进,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坚持先行先试,积极向上争取,土地使用制度、“多规合一”等8项改革纳入国家试点,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等15项改革列入省级试点,形成了具有淮安特色的改革体系;获批首家全国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进一步彰显了淮安对外开放的品牌特色。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成为国家首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建成全国一流的政务服务中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119项精简至42项,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增长28.3%和52.1%,成为省创业型城市。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今世缘酒业实现我市企业境内主板上市零的突破,引进银行机构2家,组建科技支行3家,设立中小微企业低息统贷平台和应急过桥资金,村级金融综合服务站覆盖面达75%。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开展15个重点功能片区规划编制,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出台加快新型城镇化的若干意见,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强化科学规划引领,加快构建“一区两片四轴”市域空间格局,优化形成“1047”小城镇规划体系,行政区划调整、扩权强镇等改革有序推进。对外开放质态有效提升。创成省级利用外资转型发展示范区,新批投资超9000万美元项目13个,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2亿美元,分别位居苏北第一、第二。引进英国信诺医疗等项目,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创立苏北首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新增外贸超千万美元企业15户。新增国际友城、友好交流城市6个。台资集聚高地加速崛起。全面实施项目三年倍增、交流平台扩展、101%服务升级“三大计划”,引进投资10亿美元的臻鼎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成立大陆首家台商学院,成功举办第九届台商论坛,连续三年被评为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重大项目招引取得突破。新引进投资超亿元内资项目216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25个,超50亿元的重特大项目5个。
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十项重点工程”建设取得突破,“一县一策、一县一题”专项扶持扎实推进,有力支撑了中心城市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投资1007亿元,实施910个重点项目,“一廊四区多片”功能特色逐步显现。连淮扬镇铁路启动建设,徐宿淮盐铁路即将开工,我市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得以确立,淮安人民正跑步进入高铁时代;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全线推进,清江浦景区、状元府第等项目建成开放;古淮河·西游文化旅游区建设步伐加快,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全线铺轨,白马湖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初见成效,市体育中心建成运营,智慧产业谷一期工程主体竣工,金融中心开工建设,西南化工区居民搬迁基本完成。全面提升城市夜景亮化,基本建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积极导入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获得提名资格。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涟水电子电气产业园升格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洪泽获批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盱眙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点,金湖开发区位列全省开发区综合评价第一版块,清河现代服务业加速高端化发展,清浦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凸显,淮安国信工业园特色产业加速集聚,淮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镇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加快四座县城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10个重点中心镇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88公里、桥梁82座,镇村公交开通率达35.6%。完成10773个村庄环境整治,施河镇创成苏北唯一的全国卫生镇,老子山镇龟山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在苏北率先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获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铁腕整治大气污染,秸秆综合利用和企业减排工作全省领先,PM2.5浓度降幅全省第二,全年雾霾天数下降明显,既有效改善了全市空气质量,又为全省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以兴办惠民实事为抓手,统筹推进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安全稳定,民生优先的工作导向更加鲜明,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逐步提升。十件为民实事全面完成。投入40.1亿元,兴办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整治改造36个老旧小区、惠及2万多户居民,新增区域供水乡镇33个,解决了45.3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扩建省优质幼儿园44所,提升100所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水平;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完成淮海南北路改造等道路通达工程,改造升级市区农贸市场12个,新建公共停车位3726个、绿色小客厅15个、公厕104座;改善了一批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新增农村脱贫人口16万人,为6154户残疾人家庭适配辅助器具。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市为单位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获省政府支持筹建综合性淮安大学,获批成立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建成淮安协和医院、口腔医院,启动建设市儿童医院、眼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创成“三甲”综合性医院。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新增2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成一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版权登记总量全省第四。实现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全覆盖。成功举办第十八届省运会,不仅赛会成绩创历史最佳,更以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和周密高效的赛事组织,进一步提升了淮安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2.2%。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持续巩固,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90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50元和330元。全面完成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任务,惠及困难群众2000多户,发放公积金贷款18.9亿元,成为全国六个共有产权住房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开通阳光慈善网,新建20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改扩建47所农村敬老院 金庸小说。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加强。推进平安淮安、法治淮安建设,全面推行“政社互动”社区治理模式,“阳光信访”升级版在全国推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趋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作风建设*推进,行政服务效能明显提高。*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新时期淮安精神,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勤政为民。积极开展“微调研”,开通“代表委员直通车”,组织多形式的走访、座谈活动,面对面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19项重点内容、101个整改项目,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整改落实,解决了一批入学、就医、出行、饮水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坚持务实高效。积极顺应群众对政府工作求新求快求实的热切期待,着力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精简会议文件,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落实。实行重大项目挂钩帮扶机制,完善公开承诺、首问负责等制度,出台行政问责办法,形成了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坚持清正廉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出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公务接待,严把因公出国出境会审关,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部门和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进一步强化了制度的刚性约束。各项工作协调推进。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在支持地方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全面完成年度援疆任务,援疆工作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全省前列。统计、物价、国资、质监、海关、检验检疫、供销等部门服务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广播电视、民防、机关事务、气象、地震、邮政、仲裁、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心下一代、红十字等事业加快发展。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创新实干,战胜了异常艰巨的困难挑战,形成了全面突破的发展态势。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可贵。我们深切体会到,实现淮安科学跨越发展,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大势。只有因势利导、统筹谋划,才能保持定力、应对有度,进一步抢抓机遇、打牢基础、行稳致远。必须勇于探索、改革创新。只有先行先试、开拓进取,才能内挖潜力、外聚要素,进一步增强动力、激发活力、争创优势。必须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只有矢志不渝、义无反顾,才能迎难而上、负重拼搏,进一步排除障碍、破解瓶颈、再上台阶。必须注重团结、加强协作。只有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能攥紧拳头、形成合力,进一步汇集智慧、聚合能量、跨越争先。同时,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健康的政治生态、和谐的社会氛围、包容的人文环境,不仅坚定了我们推动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增强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时刻牢记使命,丝毫不敢懈怠。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驻淮单位及部队指战员,向在淮的全体客商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淮安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主要是:稳增长压力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部分经济指标增幅有所回落;调结构任务艰巨,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还比较低,科技创新支撑作用还不够强;促改革难点增多,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还不够大;惠民生还有差距,在统筹解决群众的新期盼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转职能还不够到位,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5年滁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5年西宁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