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2月3日在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董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极为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迎难而上、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474.8亿元,增长9.9%,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2.5和0.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达到10394美元。财政总收入迈上千亿元台阶,较2010年实现翻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83.8亿元,增长16.3%。城镇登记失业率3.4%,物价上涨1.4%,明显低于控制目标。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8%,高出生产总值增速6.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054.9亿元,增长9%,高出全省0.6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7%,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下降4%左右,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8.5%。13项指标①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功能优势竞相**。19项国家级试点、示范城市建设②不断取得新进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平台上线运行。我市一批重点工作成为全国亮点,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领军智慧城市”、“中国质量魅力城市”和“中国最具文化软实力城市”。

——对外开放亮点纷呈。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开放正式获批,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丝路联合申遗取得成功,我市5处遗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区签约落户。三星项目累计引进配套企业74家。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37.7%,增速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外贸依存度较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荣登联合国“全球最具发展潜力新兴城市”榜单。

——城市治理成效明显。铁腕治霾再创佳绩,6项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大幅下降③,全年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211天,较上年增加73天,如期退出全国重点监测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位。渭河西安段“三年变清”目标顺利完成,氵皂河污染治理实现达标。缓堵保畅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群众满意率达到84.1%。100条“标准化管理示范街”展现新姿。南门地区综合改造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重大示范工程,成为美丽西安的新名片。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十项惠民实事”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6100元和14462元,增长9.1%和11.9%。出台改善城区困难群众生活“22条措施”,使23.5万困难群众受益。完成了3.2万移民搬迁和21.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任务,14.9万人实现脱贫。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年度涉及政府改革的172项具体任务,已完成162项,改革红利在更多领域加速**。

坚持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制定公布市级行政审批目录,分批取消和下放了136项行政事权。扎实推进“营改增”扩围试点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小微企业减免退税92.5亿元,全年新增私营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分别是上年的1.8倍和5.4倍,呈现“井喷”之势。

狠抓重点领域改革。启动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试点有序推进,西纺集团与五环集团完成重组整合。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全面展开,累计流转土地48.8万亩。*推进财政投入方式改革,通过建立政府增信、风险补偿、奖励补助等机制,有效调动了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全年新增中小微企业融资684.7亿元,增长22.9%。持续加大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力度,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5.3%,高出全国3.2个百分点,全年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430家,实现技术成果交易额530.5亿元,增长27.6%,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3%。

(二)着力强本固基,加速工业突破。认真落实省政府促进工业稳增长的若干意见,*实施工业突破战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95.3亿元,增长11.1%。

以百项重点工业项目为抓手,不断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全年安排市级工业专项资金6.6亿元,是2011年的3.3倍。比亚迪二期等71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8.8%,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25.9和30.6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3户,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以渭北工业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渭北大横线、泾河引水等50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中国黄金、大安丝束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新舟700正式签约落户,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1.3亿元,增长13.4%,高于全市2.3个百分点。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全力打造西安工业升级版。三星闪存芯片项目如期量产,国内最大的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三星SDI项目和中兴1500万部智能手机项目开工建设。软件新城(一期)建成运营,全市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910亿元,增长30.8%。

(三)着力稳定增长,提高质量效益。适时出台了稳增长“36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有力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坚持把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举措。抓住中、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机遇,启动实施了市域轨道交通、火车站改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552个市级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2217.5亿元,占年计划的121.4%,其中399个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1337.6亿元,是上年的1.3倍。全年完成城建投资352.8亿元,增长18.5%。鼓励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六大公共领域④,全年吸纳民间投资3082.5亿元,占全市比重52.9%。西北首个民间金融街正式运营。我市被评为“2014中国十大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

坚持把扩消费作为稳增长的基础动力。促进传统商贸餐饮业转型升级,沙河水街、永兴坊特色美食商业街区建成开业。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京东、阿里巴巴、唯品会等知名电商企业落户运营,电商交易总额达到1200亿元。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8户,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2.9亿元,增长12.8%。有效发挥公积金在促进住房消费中的保障作用,12万职工利用公积金贷款改善了住房条件,带动房地产市场消费500多亿元。制定出台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新10条”,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50亿元,入选“年度国际游客满意度最高中国旅游城市”,再次荣获“最佳国内旅游城市奖”。成功举办首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博览会、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175个,成交额达1207.5亿元,被评为“2014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

坚持把促开放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全面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等19个重点合作项目加快实施,“西安港”建设稳步推进,“长安号”实现常态运行。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城市互联互通,与土库曼斯坦马雷市、亚美尼亚久姆里市正式缔结友城关系,成为西北首个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7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1692.8亿元,分别增长18.3%和18.4%。

(四)着力优化环境,建设宜居城市。顺应群众对优美舒适生活环境的新期待,我们坚持把宜居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最高标准,下决心解决了一批市民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城市综合功能和品质形象进一步提升。

持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编制完成了《城市设计导则》、《生态隔离体系控制规划》等一批约束性规划,基本划定城市生态边界。缓堵保畅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年累计完成投资488.6亿元,地铁通车里程达到52公里,环城南路综合改造、太白—丈八立交等15项重大交通工程建成投用,新建公交港湾331处、公共停车位2万个,投放公共自行车3万辆,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高至56%。天然气城市气化(二期)、电网改造、水源建设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扎实推进,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05万平方米;新建和增容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1座,增加变电容量74万千伏安;李家河引水系统实现向城区供水,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21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4.5%,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

推动美丽西安建设向纵深拓展。“治污减霾·保卫蓝天”行动扎实有效,全年投入财政资金31.3亿元,是上年的2.1倍,共拆除燃煤锅炉480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4.2万辆,对3.4万户居民实施了清洁能源改造,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实现常态化,全市优良天数超出省考指标71天,群众满意度较上年提高17.7个百分点。全力做好秦岭生态保护,高标准建成8个生态节点广场和17公里环山绿道,全年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50万平方米,造林11.5万亩。加快推进八水润西安工程,完成“两河五湖六湿地”⑤建设,新增生态水面3108亩、湿地6506亩。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市容秩序、集贸市场等突出问题,诸多群众关切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更加注重城镇功能的完善提升。按照“一类一策”、“分类推进”的原则,持续加大对区县的支持力度,3个副中心城市、5个城市组团和13个重点镇建设步伐加快。启动实施了49个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和325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的农村商贸、文体、卫生等基础设施建成投用。高陵撤县设区,并被列为全国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年接收18.4万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城镇化率达到72.6%,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新增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36个,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75.6万吨,实现“十一连丰”。

(五)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7%和新增财力的83.9%用于民生,总计达到669.4亿元,增长15.2%,广大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

以“十项惠民实事”为抓手,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5.3万人。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0.3万套,提供房源4.4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1万户。完成了27个城棚改项目征收任务,回迁安置群众3.9万人。*治理“餐桌污染”,改造提升“小餐饮”1.4万户,创建放心食品点、蔬菜直销店225个。建成农村幸福院20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80个,全市养老床位达到3.2万张。按照城乡统一标准,将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130元,受益群众超过60万。

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实施,36所开发区学校、幼儿园建设加快推进,13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如期完成,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38.3万人。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市中医医院完成搬迁,全面实施了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城镇职工慢性病补助限额标准平均上调15%,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350元,新农合参合率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2%和98.5%。计划生育“单独两孩”政策平稳落地,“母亲健康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惠及群众61.5万人。投入2270万元开展“千场戏剧”惠民演出和公益性电影放映,建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8.3万户,新建农民健身工程760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120个,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取得新成效。

以创新社会治理为基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大幅提高社区工作经费,老旧小区改造取得新进展。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富有成效,13个区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投用。“平安西安”建设*推进,建立完善了“四位一体”反恐工作机制,三环内68个警务站投入使用。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全市信访化解率较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强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成功处置了“5·26”液化气罐车泄漏等突发事件,全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六)着力正风肃纪,推进依法行政。市政府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措施全面落实,及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市级“三公”经费信息全面公开,全市“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8.3%。制定了市级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引入第三方评价政府绩效,撤销议事协调机构228个。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办复率达100%。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不断加大治慵惩腐力度,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

过去一年,我市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参事、人防、史志、档案、防震减灾等领域的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 金庸小说,承受的压力比预想的大,但我们始终坚持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也干成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和百姓福祉的大事、要事。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中、省驻市单位,向驻西安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安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未根本解决,经济总量依然偏小,总体发展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特别是同为西部城市的成都相比差距较大,稳中求进、动力转换、提质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二是受宏观经济影响和资源环境约束,稳增长的压力持续加大,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防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已进入爬坡过坎、转型跨越的关键阶段;三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市场监管、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是长期任务。对此,我们一定要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5年铜仁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5年凉山州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