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2月5日在铜仁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夏庆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紧扣主基调主战略,围绕“稳中求快、快中保好”总基调,大力实施“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发展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市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呈现出快速发展、亮点突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的新局面。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增比进位显著提升。综合位次重大突破。生产总值完成647.7亿元,增长14.3%,增速全省第6。人均GDP达到20868元,首次突破20000元。全市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全省第4,是增比进位综合排名以来最好的一年;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全省第5。核心指标增幅较快。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项目)完成905.9亿元,增长26.7%,增速全省第5,其中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1.6%,排名全省第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0.1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4.3亿元,增长13%,增速全省第4;旅游总收入增长23.8%,增速全省第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54.1亿元、601.7亿元,增长14.2%、27.2%,增速全省第4、第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279元、6243元,增长11.3%、14.4%,增速均列全省第2。工业发展亮点纷呈。实现工业增加值140.8亿元,增长14.3%,增速全省第2,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1.3%。新增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97户,达到470户。铜仁卷烟厂、复烤厂易地技改项目获国家批复,大龙煤电锰一体化项目获核准,铜仁东站1000万吨改扩建项目与广铁集团签约。发展质量和民生事业明显改善。工业经济、城镇人口、民营经济、县域经济比重分别达到21.7%、41%、57%、79%,分别提高0.7、3、4、1个百分点。在全省先行启动“普十五”教育,山村幼儿园建设两年行动计划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刘延东副总理肯定性批示,入选“2014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和教育部公平教育范例。保障房建设总量、完成任务数、考核指标均居全省第1,保障房进园区、进校园、进乡镇成为全省推广模式。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提高4个百分点。

(二)改革红利不断**、对外开放*推进。围绕市场深化改革。市级国有投资公司改革迈出新步伐,启动市场主体三年倍增计划,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分别增长28%、52%;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围绕资源深化改革。“三权”抵押押贷款试点*推进,实现抵押贷款3.6亿元,增长71.1%,乡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始运行;“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铜仁模式成为全省经验;“以水养水”的小康水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全省样板。围绕扶贫深化改革。精准扶贫机制改革得到国务院扶贫办高度肯定,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在铜召开,总结推广铜仁模式;家庭农场试点改革得到国家农业部肯定并在央视宣传,农村集体经济“三社合一”发展模式获国家人社部、全国供销总社肯定;“雁归工程”探索出返乡创业新模式,引导扶持3.7万“雁归”人员就业创业。围绕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完成市县两级机构改革,启动乡镇撤并和城中村改社区工作;公开部门权力清单,健全招投标体系,推行电子化招投标模式;制定政府性投资项目借用管还一体化管理办法,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出台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实施方案,理顺市区管理体制,完善城市公交改革。围绕金融创新深化改革。探索“政银企农”合作共赢金融扶贫铜仁模式,获国开行授信资金30亿元;“引银入铜”设立银行和延伸分支机构11家;成立小额贷款公司44家、融资担保公司15家。围绕对外开放建平台。苏州对口帮扶*推进,与贵阳、遵义等市结为友好城市,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厦门大学等6所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与贵阳海关、省检验检疫局分别签署合作备忘录,获批在大龙开发区设立保税仓,检验检疫部门进驻,已规划建设对外经济商务区,构建高效服务对外开放平台。

(三)产业结构提升转型、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4 : 29 : 45.6优化为23.1 : 29.9 : 47,二、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76.9%,提高2.3个百分点。新型工业发展巩固提升。完成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630亿元、实现利润11.7亿元。完成工业投资310亿元,增长26%,其中纳入省级重点调度项目324个,占全省的25.6%。全市12个工业园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0.6%,其中黔东工业聚集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30亿元、增加值100亿元,分别占全市的68.2%、65.2%,聚集效应更加凸显;新开工产业项目340个,轻重工业比从29 : 71调整为33.7 : 66.3,结构更加优化。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大力实施“三个万元”工程,*推进“三品”战略,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建成万元田15.2万亩、万元山15.7万亩,创建园区高标准产业基地79.2万亩,新增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5个,非粮占比达到85.2%,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3%,完成一产增加值149.7亿元,增长6.5%,获中国驰名商标2个、贵州著名商标8个。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接待旅游人数达到25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4.5亿元。梵净山景区进入国家5**景区预备名单,九龙洞、苗王城、万山国家矿山公园、思南石林创建4**景区。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市第三届旅发大会和纪念黔东革命根据地创建暨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80周年座谈会。新开通深圳、上海、杭州等航线。创淘、武陵山商城等成功申报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10家电商企业入驻淘宝网·铜仁馆,京东商城项目洽谈进展顺利。笑哈哈国际商贸物流城、西南商贸物流园等大型商贸市场开业运营。

(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镇建设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更加扎实。松铜高速建成通车,全市高速通车里程达到400公里。沿德高速、安江高速、沪昆高铁铜仁段、铜玉高铁、铜仁南高铁站加快推进,德江至务川高速开工建设,铜仁凤凰机场完成改扩建。观音滩、木瓜溪等12座骨干水源工程加快建设,鱼粮、小云南等4座水库大坝封顶,新开工建设马岩、老山口等6座骨干水源工程,解决35.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电网建设改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分别完成投资6.2亿元、78.4亿元。城市建设提升提速。启动城市建设三年大会战和中心城区十大功能提升工程,推进五城联创,实行规划严管,完成铜仁市城市总规、中心城区15平方公里控规、中心城区风貌规划、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8县县城总规和17个示范镇总规、控规等,新建和改造城市主干道165公里、城市公园和广场11个、农贸市场3个。出台支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意见,完成房地产投资144.3亿元。实现乡镇规划委员会全覆盖,乡规委的设立在全国先行。完成21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和100个农村集中建房点规划,集中建房点共竣工近8000户,集中建房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市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0亿元,城镇化率提高到41%,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4.7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38.3万人,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快速推进。

(五)民生事业创新发展、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全市财政民生支出203.5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8%,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全市减少贫困人口22万人,实现思南、德江两县和瓦溪乡等14个乡镇“减贫摘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7.8万人,发放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9亿元。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264.4万人次,新农合参合率98.8%。实施教育“9+3”计划和“4+2”突破工程项目986个;建成山村幼儿园1358所,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8%;化解中心城区学校“大班额”60.2%,提升14.2个百分点;川硐教育园区骨干工程基本建成,铜仁学院、铜仁一中等学校实现搬迁。完成三甲以上医院全省医学检验互认,新建计生服务站88个,完成13所乡镇卫生院达标工程建设,城镇、农村计生失独家庭补助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340元、170元,人口计生实现“双降”。建成保障房4.7万户,完成农危房改造6万户,实施生态移民搬迁2.9万人。环保十件实事全面完成,获批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铜仁经验”形成机制,社区网格化管理顺利推进。*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铜仁建设有力推进,安全生产平稳可控,群众安全感达到95.9%。

(六)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三个开刀”专项整治和“科长大评议”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狠刹“四风”,“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0%,压缩5%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支出。启动第二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7项。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和事前调研制度,设置市长会客厅,开通政府微信平台、市民服务热线。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特邀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列席市政府常务会、城规委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014年提案办理工作在省“两会”期间被省政协表彰。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协商,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开展民生特派工作,勤政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同时,民族宗教、国防教育、统计、双拥、档案、气象、人防、科普、老龄、外事侨务、住房公积金管理、保险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文学艺术、残疾人、红十字、计生协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来的艰苦奋斗,全市发展格局更加科学,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我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元,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00公里,这些都是标志性的阶段成果。特别是我们努力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增强新动力,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今年县县通高速,沪昆高铁铜仁南站建成通车,铜仁东1000万吨货运站及大龙货运站启动建设后,将大幅提升我市客货运输能力。力争年内贵阳经襄阳至郑州高铁开工建设,特别是铜玉高铁建成后,将向北延伸到凤凰、张家界、襄阳,向南延伸至黎平经从江到广州,与环省高铁遵义—德江—思南—印江—江口—铜仁相汇合,并且环省高铁在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有望提前启动,“十三五”规划期内努力实现县县通高铁。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完成、黔北机场获批,一市两机场已成定局。乌江航道、锦江航道疏浚通航后,水运即可通江达海。环省高速、环省高铁的快速推进,推动我市高速、高铁、航空、水运四网基本成型,为融入全国综合交通网络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将从公路时代直接迈向高铁时代,奠定铜仁百年发展的大格局,打开迎接大企业、引进大项目、规划大产业的时间窗口。二是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已经形成。黔东工业聚集区、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乌江生态经济走廊“两区一走廊”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已基本成型,“三个组团”的聚集能力、规模效应已经显现。“5个100工程”的规划布局和不断推进,整合了资源,形成了要素聚集高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围绕高速、高铁、机场、水运码头等重要交通节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城镇,使城镇体系布局更加优化。农村集中建房顺利推进,农村要素资源不断汇集,形成了镇村联动发展的新模式。三是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以锰汞为主的冶金化工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食品产业、石材产业、能源产业已渐成体系,文化旅游业正在提速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三个万元”工程、种养加一体化正在引领农业转型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电子商务正在向铜仁高新区、梵净山环线一带悄然布局,融合“一二三次产业”的六次产业形态悄然落地,很多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幅不断拓宽,产业链不断延长。四是城镇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全市已形成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美丽乡村集中建房点四级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体系,在全市规划构建了“一轴两带两组群”的城镇空间布局,并同步推进玉屏大龙同城化发展,德(江)思(南)印(江)组团发展 二号首长。在中心城区初步形成了“一核两轴五区九组团”的空间功能布局,规划建设了“四纵九横”城市骨架路网,在这个大的空间布局下,按照“产城互动、景城融合、教城一体”的推进模式,按照“规划先行、拉开路网,建设新区、提升老区,产业支撑、产城一体”的原则,更加优化了城镇空间布局,提升了中心城区发展要素的聚集能力。五是用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领发展的格局牢牢定型。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正在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森林覆盖率达到54.9%,名列全省第2,清新的空气,清甜的山泉,青翠的树木,清洁的土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助推我市加快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一些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产业和企业,越来越多地选择我市作为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和大健康疗养地或抗衰老总部基地。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有机食品等养生大健康产业和体育健身特别是户外运动、生态旅游等服务业,把生态优势转变成生态产品、生态产业,推动形成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是我们从“边城”变成“前沿”的过程,是武陵**变成发展高地的过程,是发展要素加快流动形成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我们有区位更有区位优势的过程,是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融合聚力的过程。

“五大格局”的形成,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谋划,得益于“四大新动力”的和谐共振。一是深化改革**新动力。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推出了100多项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任务。通过深化改革改出了资源、改出了资金、改出了效益、改出了活力,进一步放活了市场,优化了环境,增强了内生动力。二是扩大开放积聚新动力。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开放带动战略,瞄准重点地区、重点对象,开展广泛的区域合作,引进大批企业落户铜仁,加快了发展转型。检验检疫部门入驻铜仁,大龙保税仓开始筹建,正在争取建设航空口岸和海关入驻,即将构建起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平台。三是要素聚集催生新动力。黔东工业聚集区强势崛起,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迅速壮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深度融合,中心城区和县城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农村集中建房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资金投放、技术创新更加节约集约,促进发展要素聚出了规模优势、聚出了核心竞争力。四是以“八争”为突出特点的干部精气神迸发新动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干部创业热情,“三个开刀”整治活动促进作风大转变,增比进位增强后发赶超信心,大规模的干部培训和“普十五”教育使万众素质得到提升,特别是“八争”工作促使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落地建设,使更多“铜仁经验”在全国全省得到肯定和推广。全年争取项目1303个、投资规模246.1亿元;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64.2亿元;争取融资规模280亿元和1.5亿美元;争取改革试点31个;争取政策支持23项;争取引进人才591人;争创经验树典型79个;召开省级以上现场交流会或座谈会50多次。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就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们要多为百姓点赞、多为基层加油、多为干部鼓劲!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铜部队、武警和消防官兵、人民警察,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省直各部门各单位、兄弟市州,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铜仁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多,增收难度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仍然艰巨;固定资产投资重大项目后续不足,大项目大企业少,实体经济“两头受挤”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增比进位的稳固性仍需加强,发展基础仍需夯实;行政审批有待进一步精简提速,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面对困难,我们必须牢记使命,敢于担当,毫不懈怠,扎实有效解决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厚望。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5年商洛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5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