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3年是江东发展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们克难奋进、创新突破的一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两强两品”战略,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千方百计惠民生促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转型发展的双重压力,坚持底线思维,抢抓工作主动,逐月分析进度、逐项细化措施、逐级落实责任,区域经济实现稳中有进。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6亿元,分别增长8.2%和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700元,增长10%以上。坚持扩大有效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增长20%。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2亿元,增长12%。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进出口逐步企稳回升,实现进出口总额56亿美元,其中出口49.5亿美元。招商选资实现量质齐升,合同利用外资4.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超过42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达30亿元,天平汽车保险全国销售总部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连续7年被评为市外商投资环境优秀区域。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及时修订并整合产业扶持政策,尽心尽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在全区上下形成了稳增长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全面启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

(二)扎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服务强区、创新强区战略,服务业发展能级和区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六大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巩固,实现税收27.6亿元,增长10.9%,占服务业税收的51.2%。金融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成立区金融业联合会,新引进国开行宁波分行、永赢基金等金融机构29家。现代商贸加速转型,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举办第七届宁波美食节,人气商气不断集聚。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文化创意、专业服务保持集群发展态势,宁波港东南物流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江东,宁波文化广场、宁波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开业,宁波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为全省首家省级产业园,6家企业入围市工业设计十强。电子商务加快发展,世贸通成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船货网等平台交易额增长较快。都市工业发展平稳,完成工业总产值80亿元。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总产值350亿元,增长29%。全面完成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楼宇整规和楼宇社区建设,7幢楼宇税收超亿元、62幢楼宇税收超千万元;总部企业数量、营业收入、税收贡献实现三年翻番,韵升集团等10家企业成为市级优势总部企业,宁波银行等4家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昆仑信托等6家企业税收上亿元,2家企业入选市高成长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明显增强,4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46家企业列入市创新型初创企业,科技服务业发展迅猛,区域创新综合指数位居全市前列。高层次人才进一步集聚,启动“江东英才300计划”,新引进各类人才7000余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引进实现突破。智慧城区建设扎实推进,“光网城市”全面建成。积极实施“营改增”试点,“个转企”、“小升规”工作成效明显。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稳步推进,创建成为省级“三资”管理示范区。

(三)加快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大力开展“项目提速增效年”活动,进一步强化组团服务,区块开发、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区空间发展战略有力推进。拆迁攻坚成效明显,完成房屋拆迁签约37.2万平方米、拆除47.1万平方米,惊驾地块等15个节点项目实现清零,拆迁签约和房屋拆除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宁丰1#等11幅地块顺利出让,浙江船级社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宁兴国际广场等12个项目竣工投用,项目竣工数和投用面积均创历史新高。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环球航运广场、宁波中心一期基本建成,门户区北区主体结顶,城市之光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江东核心滨水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宁波新世界广场实现围护桩施工。东外滩文化走廊形象加快显现,宁波财富中心基本建成。宁穿路区域和甬江东南岸区域整体开发模式基本确定。“三改一拆”专项行动有力推进,一批影响较大、群众反响强烈的违法建筑得到拆除,拆违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实现全年拆违任务翻番。城中村改造实现全覆盖,全区最后两个城中村桑家、仇毕全面启动改造,住宅签约分别完成98%和53%,安置房完成规划选址,南余、史魏家等5个城中村加快拆迁扫尾,余隘等安置房加快建设,朱一完成城中村改造。明一等旧工业区块改造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四)努力增进社会民生福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年民生投入达20.5亿元,增长10.2%,基本完成十项政府实事工程。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登记失业率为2.16%,超额完成“五大保险”扩面任务。住房保障工作顺利推进,完成724户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廉租住房实现应保尽保,戚隘桥等安置房竣工交付,安置居民2400余户,陈婆渡保障性住房25幢主体结顶。深化家院互融养老服务体系,区社会福利中心全面运营,新(扩)建8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省首批老龄工作示范区。创新开展残疾人庇护产品试点,区残疾人阳光安养中心建成投用。大力整合教育资源,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开办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曙光中学新校区投用,省等级幼儿园实现全覆盖,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和省体育强区。公立医院改革稳步实施,药品“零差率”运行平稳,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市第六医院成为省首批骨科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单位,创建成为省卫生应急示范区。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得到有效控制。着力培育主题文化,举办2013·宁波海商文化周活动,海商主题文化特色初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和阿拉宁波摄影节,《小巷总理》荣获全国群星奖,创建成为省文化先进区。圆满完成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全面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完成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区网络管理中心作为全国“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参观点受到高度肯定。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强。“平安江东”建设成效明显,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回应渠道,推行多元化调解模式,一批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得到化解。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加强,小餐饮持证率达85%以上。社区服务与治理水平有效提升,完成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创新“一委一居两中心”社区治理机制,改造16家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出台社区服务系列标准,“俞复玲365社区服务工作法”在全国推广,成为省首批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

(五)持续优化城区环境面貌。围绕生态区建设深化期的各项任务,强化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区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全面加强东部新城城市管理,深化保洁、绿化、市政和城市家具“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实现市场化作业全覆盖,全力打造城市管理样板示范区域。牢固树立“大城管”理念,深化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和智慧城管应用,扎实开展道路清爽等专项行动,违法户外广告拆除总量居全市首位,一批城市管理顽疾得到有效破解。完成园丁街等32条背街小巷和惊驾路主干道整治,丹顶鹤宜居示范小区创建工作通过验收。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在全市率先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强化房屋安全动态监测,老小区危旧房解危工作有序开展。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内河、建筑工地扬尘等综合治理,在全市率先完成S7变压器、燃油锅炉清零。积极推进交通拥堵治理,永达东路等8条“断头路”竣工通车,全面完成三年专项行动计划,累计建设数量、总长均居全市首位,完成建兴西路等8条主次干道建设,新增停车泊位3000余个,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城区交通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积极服务和保障轨道交通建设。有效应对杭甬高铁开通,铁路东站区域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安全有序的目标。全力应对“菲特”强台风带来的特大洪涝灾害,有序组织抢险力量和救灾物资,及时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六)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要求,扎实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年”活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整治文风会风,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高度重视区政协的协商意见和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1件、政协提案117件。*开展“六五”普法,全面推行行政机关合同管理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深化,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动承接上级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重大项目审批全程代办服务机制,审批事项进驻率、窗口签批办结率全市领先。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有效压缩。加大公共财政管理力度,31个部门实现了预算公开,公务卡强制结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管理得到加强,政府性债务和国有资产管理更加规范。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建设扎实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制度不断完善。深化“阳光工程”建设,健全审计监督机制,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廉政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档案、地方志等事业全面发展,国防动员、双拥优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接轨上海、山海协作、对口支援余姚灾后恢复重建和援青、援黔等工作扎实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区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奋发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江东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指标完成预期目标有一定压力,现代服务业能级亟待提升,统筹稳增长、促转型、增效益的难度加大。二是城区集聚辐射功能有待提高,重点区块、项目开发建设面临不少瓶颈制约,城区精细管理、生态环境整治仍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民生服务保障水平与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元,社会治理创新有待加强。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效能与改革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尚需完善。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4年海曙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5年地方(省、市)政府工作报告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