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2日在桐庐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桐庐县人民政府县长 方 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一个目标、五大桐庐”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78.55亿元(初步核算数,下同),比上年增长8.0%;财政总收入37.4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13亿元,分别增长10.1%和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9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986元,分别增长11.2%和11.5%;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一)坚持转型升级,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现代农业强基增效。*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新增粮食功能区1.01万亩,建设“一乡一业”现代农业示范区14个。建成县级特色产业村22个。提升标准农田3.0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7万亩,流转土地1.10万亩。大力发展“色彩农林业”,完成桐庐县色彩林业总体规划编制,新发展设施农业6000亩,建成林道189公里,完成林业产业造林1.23万亩。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45家、基地2.10万亩。“雪水云绿”、“天尊贡芽”被评为杭州十大名茶,“天尊贡芽”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业废弃物利用,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登记注册家庭农场88家。深化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成水利基础设施投资4.90亿元。我县治水经验入选“2013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工业经济转型提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完善医疗器械等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产值168.07亿元,增长21.5%。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78.33亿元,增长18.0%。新产品产值率达21.0%。深化企业综合评价和分类服务,推进实力企业培育工程,金鸿源公司销售产值突破20亿元。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支持针织、制笔、箱包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完成工业企业技改投资40.78亿元,增长38.2%。质量强县工作*推进,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2项,创成省级出口针织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现自营出口11.14亿美元,增长17.0%。
第三产业提速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7.04亿元,增长12.0%,占GDP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80亿元,增长14.9%。扎实推进省级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7.70亿元,增长19.3%。江南古村落风景区创成3**景区。旅游服务中心、全域旅游标识标牌系统启动建设。第二届中国休闲乡村旅游季活动成功举办,并荣获长三角最具影响力会展节庆品牌。中欧城、丝绸文化博览中心、赏石文化城、碧桂园等项目顺利落户。浙富小额贷款公司、民生银行开业运营。北京现代、一汽大众4S店建成营业。
(二)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活力全面增强。
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富春江科技城8个园中园建设全面启动,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72亿元、实现税收4.39亿元,分别增长73.5%和50.7%。迎春商务区新引进项目162个,楼宇入驻率达54.1%,被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完成总规编制,慢道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实施,石舍香樟营地建成营业。富春山健康城启动建设,“颐居乐”、江南国际养生中心等项目正式落户。
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实施 “61230”投资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60亿元,增长22.2%,其中工业投资59.20亿元,增长6.2%。55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38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新增建设用地5126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123亩,城镇用地“退二进三”工作全面启动。
“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全年新引进项目142个,其中十亿元项目5个、五亿元项目6个,十大产业占比达到6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9.30亿元,实到市外内资29.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0亿美元。大力实施“桐商回归”战略,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快递区域性基地相继落户,蜂网投资公司组建成立。成功举办第二届“君山引凤”科技人才周活动,实施“百名硕博进桐庐”行动,新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入选省“千人计划”专家1名,引进国家、省“千人计划”专家4名,硕(博)士人才63名。
科技创新继续强化。实施科技创新“双十”培育计划,推进规模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全覆盖,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7家、研发中心7家。新增省市名牌10个、著名商标11个。专利授权量1352件,中国杭州(制笔)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中心获国家批复,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成运行,成功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县,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称号。
电子商务方兴未艾。出台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成立全县电子商务协会,电商产业园投入使用,与阿里巴巴集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桐庐产业带”上线运行,入驻企业635家,荣获阿里巴巴年度最佳活力奖。深化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涌现出一马平川、玛典、安厨、横春等一批示范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体系初步建立,电子商务骨干企业网上销售额超过6亿元,增幅达200%以上。
(三)坚持城乡融合,美丽桐庐英姿初现。
生态文明成效显著。编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启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创建。开展“清水治污”专项行动,建立“河长制”,实施乡镇交接断面水质监测与保护,完成Ⅲ类以下水质河流治理11条,新建城镇污水管网32.2公里。顺利完成“四边三化”、“三江两岸”建设提升项目518个。基本完成首批72个行政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整治石材、造纸、铸造、印染、化工等行业企业260家。
城镇品位持续提升。县城建设“1618”工程顺利推进。*开展“三改一拆”专项行动,完成拆改总面积348.85万平方米。推进开元街、柴埠、浮桥埠等重大区块拆迁改造。春江西路综合整治、浮桥埠桥北路等重点市政工程全面实施,“四改联动”试点工作惠及住户2902户。开展县城“交通治堵”、“贴心城管”、出租车整治专项行动,中心镇“数字城管”全面建成启用。富春江水利风景区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卫生县城顺利通过复评考核。魅力城镇建设*推进,分水小城市综合排名从第27位上升至第22位,富春江镇荣获首届美丽浙江最美乡镇称号,莪山乡启动“中国畲族第一乡”建设。
美丽乡村*推进。深化美丽乡村全覆盖工程,推进10个市级精品村、32个中心村、120个培育村建设,荣获“中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称号。江南镇环溪、荻浦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完成21个“美丽庭院”示范村创建和162个村“珍贵大树进村”工作。组建全省首支村级规划员队伍。积极培育民宿经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年接待游客259.2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32亿元。开展农村“两权一房”抵押贷款和产权交易工作。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团和农村综合服务社试点工作。完善村级留用地开发建设配套政策,完成11个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积极探索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经济。落实“区县协作”、“联乡结村”项目157个,到位协作帮扶资金8371万元。
(四)坚持普惠共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保障全面深化。坚守“三个不让”民生工作底线,社会事业和民生支出达24.6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2%。“三位一体”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奖”。被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提高老年人春节慰问金、城乡低保、慈善助学和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标准,降低大病致贫困难家庭帮扶公益金享受门槛。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7%和92.8%。新增城镇就业4056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721人,大学生创业园被评为省级大创园和创业示范基地。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基本建成。518套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完成农村住房改造3300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260户。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施“教育卫生质量双提升”工程。修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创成省标准化学校9所,县职业技术学校创成省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城关初中等3所学校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改造提升公办幼儿园(教学点)10个。与上海瑞金医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杭州市一医院托管县第二人民医院成效初显。县中医院改扩建工程完成主体建设。建成33个农村文化礼堂。举办“潇洒桐庐杯”中国故事节美丽中国故事会和第五届“神州**”全国剪纸大赛。扶持书画产业发展,成立叶浅予书画院。城北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开展重点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现市级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全覆盖。正式启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
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继续举办“桐庐百姓日”、“政府开放日”活动。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新增“律师进社区(村)”服务驻点28个。建成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推广“楼下书记”模式,覆盖社区(村)28个。村级商会、慈善分会进一步扩面。开展“排查整治、强基促稳”专项活动,化解信访积案32件。110社会(应急)联动体系网络实现全覆盖,以“六网六机制”为抓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深化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安全生产三项指标保持“零增长”。
(五)坚持务实为民,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依法行政水平提升。全年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63件、政协委员提案227件,满意率均达100%。自觉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准则,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行政调解制度。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实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完善政府重大合同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策机制,强化合同履约管理。
重点改革*推进。实施五大领域36项改革创新项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精简率达27.8%,办理时间缩减50.5%。中心镇扩权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有序推进。首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推行企业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完成“个转企”676家。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提高公务卡使用效率。开展省级民间融资管理创新试点县工作,成立县金融服务中心。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县级重大决策执行监察平台系统建成运行。扎实开展“基层走亲”活动,丰富967000百姓热线功能,深化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县级各类会议活动减少503个,文件减少1498个,精简各类简报61种,“三公”经费下降20.6%。
同时,我们扎实推进国防、人民武装、人民防空等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开展工作。统计、地方志、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务、融资、气象等工作迈出新步伐。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发展成效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首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峰会、全省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现场会等先后在我县召开,“中国画城•潇洒桐庐”城市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群众,向驻桐各单位和部队官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桐庐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桐庐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全县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不够平衡,部分指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二是产业发展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好、高项目储备不足,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三是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与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增大,民生事业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四是乡镇、部门之间工作不平衡,“四风”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4年余杭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海曙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