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7日在沭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 长 胡建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全市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活动要求,突出“工业强县、投资拉动”主题主线,坚定信心迎挑战,凝心聚力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好中有进、进中有超的良好态势。这一年,综合实力跃上了新的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543.5亿元,增长12.4%;财政总收入历史性突破百亿大关,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58.16亿元,增长19.2%,总量继续稳居苏北23县(市)首位、位居全省47县(市)第11位,比2012年末提升1位。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九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达19057元、10723元,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全面小康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有望在全市率先通过省定2003版标准考核验收。县域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第51位,比上年提升6位。这一年,载体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沭阳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苏北县份中首家“国字号”开发区。我县获批“国家级提花遮光面料开发基地”、“中国包覆纱产业基地”。昆沭工业园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省共建园区先进单位”称号。沭阳临港工业园成为市级经济开发区。“2158”工程标准化厂房建设达到1066.37万平方米。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累计达29.32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年,民生事业得到了显著改善。民生保障支出达62.78亿元,增长19.8%,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70.3%,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总投资105.2亿元、100大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实施到位。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及其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着力扩量提质,工业经济保持高位运行。一年来,全县上下*开展“百团百局”招商活动,扎实推进“两上双千”工程,千方百计上项目、扩投入,全力以赴提质量、增效益,工业经济发展呈现质效同升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10亿元、工业用电量25.5亿千瓦时,分别增长18.4%、13.4%。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9亿元,增长25.1%。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开工项目43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29个,竣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2亿元。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79家,累计达860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9家,工业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156家,比上年净增78家。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实施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7个,完成技改投入21.85亿元,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5家。国家级研发机构建设实现“零”的突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研发机构13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29家,占全市33%。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1.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3亿元,增长63%,占规模工业企业产值比重为19%,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397台(套),落实节能与循环经济工程项目13个。产业集聚水平进一步提升。继木材加工、机械电子之后,金属加工、纺织服装先后成为百亿级产业集群。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年新批外资企业20家,累计达77家。实际利用外资1.42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6.62亿美元,分别增长40.41%、24.8%。进出口检验检疫批次、货值分别占全市总量的47%、45%,在全市县区中首家成立市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业务办事处。

——突出统筹协调,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一年来,我们围绕城乡统筹,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承载功能,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城镇化率达50.74%,比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功能品位进一步提升。县城基础设施配套面积拓展到85平方公里,“明星县城”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功能更加完善。完成迎宾大道、人民西路等12项道路改扩建工程,实施台州路、大连路等4个重要交通节点渠化改造。总投资4.29亿元的县第二自来水厂一期工程启动运营,铺设排水管道32.39公里、污水管道41.36公里。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顺利推进,预计今年6月底正式点火,投入运行后烟气排放将达到欧盟标准,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特色更加显现。虞姬园、崇孝苑、中央滨水公园、柴米河湾生态公园等绿色生态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南湖公园成功创建国家3**景区。完成18项道路绿化工程,城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01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1%,一座宜人宜居宜业的生态型、园林型城市正在加速崛起。经济更加繁荣。完成房地产竣工面积125.6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62.81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17%、34.51%。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沭阳月星国际家居生活广场建成投入运营。规划建设汽车4S店2个,总数达9个,全年新增私家小轿车8836辆,全县私家小轿车保有量达4.33万辆。沭阳软件产业园入驻企业达168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3.44亿元,增长41.3%。管理更加有序。启动南苑小区、苏州花园等17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扎实开展农贸市场综合整治,引导业主划行归市、入室经营,继续加强营运三轮车整治管理,安装GPS定位系统,划定行驶区域范围。镇村规划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高起点、高质量实施贤官、韩山、马厂等3个新城总体规划编制,“1+3+N”新型城镇体系初见雏形。完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规划、2012—2017年区域供水规划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全年新建住房2.62万套,累计入住农户1.57万户。完成4235户危房改造,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完成柴塘灌区改造、小农水重点县等工程建设任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64万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205、245等国省干道沭阳段全面通车,344、326省道工程顺利推进,完成2条县道及4条省道、高速连接线工程。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项目145个、321公里,全省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投入1亿元实施古泊河船闸改建工程,标志着“宿连黄金航道”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改造宏林桥、赵集大桥等农村危桥27座,新建小农桥180座。220千伏七雄变、110千伏桑墟变等工程建成投运,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217公里。

——夯实发展基础,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年来,我们把“三农”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大强农富农惠农力度,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农业生产能力稳步增强。粮食生产实现稳产丰收,总产量达126.73万吨。依托立华牧业、三叶园林、益客食品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生态化、特色化发展,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9家,建成智能温室、恒温生产厂房7.6万平方米。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6个、绿色农产品8个。鼓励支持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全年发展家庭农场1459个。中国·沭阳国际花木城一期建成投入运营,全县花木种植面积达47万亩。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就业四大行动计划”。全年新增私营企业7084家、个体工商户4.69万户,分别占全市新增总量的39.9%、52.2%。“2158”工程入驻项目451个,吸纳3万人就业。设立5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全县各类网店总量达9000余家,年销售额达20亿元。新增“三来一加”项目3180个,新增从业人员8.23万人,项目累计6760个、从业人员24.48万人,帮助农民年增收28亿元左右。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累计流转土地94.3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乡镇达39个,比上年增加17个。农村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扎实推进1281个村庄环境整治,新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8个。新建湖东、青伊湖、庙头等3座地表水厂,铺设供水管网2878公里,解决8个乡镇25.6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农村改厕1万户。经过积极争取省里支持,在所有村居推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

——强化民生保障,各项事业实现均衡发展。一年来,我们坚持把更多的精力、财力、物力投向民生领域,切实抓好民生实事,推进“六大体系”建设,营造了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教育发展再攀新**。投入1.9亿元实施校安工程项目70个,重建、加固校舍14.1万平方米。完成40所农村中小学塑胶化运动场地建设。新建省优质幼儿园16个,南湖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沭阳开放大学获省政府批准正式揭牌。高考二本以上达线率34.4%,15名学生考取清华、北大,连续两年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新农合参合率达99.7%,20类重大疾病新纳入保障范围,支出补偿资金4.92亿元。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加快推进。县乡医院一体化运营取得新进展,9家乡镇医院被城区二级以上医院收购、托管。社保服务实现新提升。完成135万人社会保障卡信息采集工作。城乡居民保险实现参保登记、个人缴费、权益查询、待遇领取“四个不出村”,被评为全省标准化示范县。县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农村敬老院实现提档升级,改造投入累计达2000余万元,得到省政府领导和民政厅的高度肯定。文化科技再创新业绩。成功创建“中国书法之乡”。沭阳图书馆被命名为“国家一级馆”。沭阳县档案馆成功创建“国家综合二级档案馆”。江苏有线沭阳分公司挂牌运行,成为全省首家县级分公司。我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成为全市首家获此殊荣的县(区)。荣获“2011—2012年度人才工作先进县(区)”称号。扶贫开发取得新突破。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5.79亿元,增长35.6%,连续5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实行低收入农户“户户到”,15.69万人实现脱贫。

——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环境得到持续优化。一年来,我们加大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力度,有效化解要素瓶颈制约,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再造了政务服务新优势。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构建县乡村“三联代办”机制,在机关单位中推行周六上班、佩戴胸牌制度,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整合乡镇政法综治、便民服务、信访接待、矛盾调解资源,组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立领导干部重点税源企业挂钩帮扶制度,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做大做强。简政放权力度加大。精简行政审批、许可事项163项,保留32项,精简率达83.6%,保留事项全省最少。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撤销沭城镇建制,设立沭城、南湖、梦溪等6个街道办事处;按照“1+2”模式,推进小城市规划建设及周边乡镇区划调整。开展贤官镇“扩权强镇”试点,下放行政审批、执法检查等权限40余项。要素制约有效化解。获批发行13亿元企业债券,新增贷款72.28亿元,增长20.65%。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在全市地方金融机构中率先突破百亿大关。争取各类扶持资金66.1亿元,增长5.7%。争取用地指标总量继续与苏中、苏南保持同一水平,其中国家计划指标位居苏北23县(市)首位,在全市率先创建成为“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社情民意无缝对接。“书记网络会客厅”解决网民反映问题9.1万件,“12345”政府服务平台、网络问政、省长市长信箱群众诉求办复率达100%。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66件,政协委员提案370件,办复率达100%。信访工作连续10年保持赴省进京上访“零登记”。人防、统计、气象、外事、侨务、慈善、双拥、史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我们深深体会到,沭阳发展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城乡面貌发生的每一点变化、广大群众得到的每一点实惠,无不饱含着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无不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心血与汗水,无不见证着186万沭阳人民的坚韧与智慧。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机关干部,向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及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沭阳发展的县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小、均量低问题依然突出,面临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加快速度与转变方式的双重任务;经济发展缺乏大项目支撑拉动,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发展不可持续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占全市总量的1/3,城乡统筹发展任重道远;电力、交通、供水、治污等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补课”的地方还很多,保民生、促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4年泰州市海陵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济南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