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在淮阴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区长 朱晓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面对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的发展任务,区政府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决战重大项目,决胜全面小康”工作主线,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攻坚克难,创新实干,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亿元,增长1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89亿元,增长18.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增长18.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22024元和10298元,增长9%和12%;基本实现2003版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一年来,我们牢记发展使命,谋跨越争进位,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求突破,经济运行呈现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工业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全年完成省口径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15亿元,总量继续位居全市县区前列;净增列统企业49户、总数达到387户,开票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41户,入库税金超千万元企业19户;发放科技创新券115份,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户、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个,新创省著名商标3件、省名牌产品2件,发明专利申请数255件,专利授权数658件,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24亿元。农业农村蓬勃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成功获批,“淮阴黑猪”成为国家工商地理证明商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突破100万亩、达到 120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荣获“亩产吨粮县”称号,创成“全国农机安全监理示范窗口”和“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区”;流转土地6.5万亩,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3户、家庭农场62个; 8个农村乡镇财政收入超8000万元,村平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万元;刘老庄地区“十二五”帮扶规划全面启动,1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目标,3.12万低收入人口脱贫。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13亿元,综合大市场被列入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工程重点项目和市十大重点工程,义乌商贸城二区、乐天玛特购物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大润发超级购物中心、凯迪拉克等4个汽车4S店对外营业;农家店覆盖所有乡镇和80%的行政村;常熟农商行淮阴村镇银行落户我区,金融机构全年新增存、贷款分别达到19亿元和17亿元;惠济祠、天妃坝等大运河申遗点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场认定,樱花园吉祥游乐场、码头韩信主题公园等旅游项目建成开放。
一年来,我们坚持项目为纲,增投入创优势,发展动力切实增强。牢牢抓住项目这个发展“牛鼻子”,主攻大项目,推进大开放,建设大载体,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项目招引成效显著,扎实开展“工业重大项目扛红旗大比拼”等活动,全年组织实施超5000万元项目54个,新开工日久胶带、富士电梯等超亿元项目31个,新竣工裕华塑胶、兴甬铝业等超亿元项目28个,纳入市重点项目总数、新开工亿元项目总数均位居全市县区第一;总投资50亿元的淮安盐**储气库被列入省重大项目库,胜克机电等22个超亿元项目被列入市重大项目库,总数位居全市县区前列;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等政策机遇,向上争取项目263个、到位资金7.2亿元。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组织赴香港、台湾等地区开展专题招商,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5个,注册外资到账6772万美元,开工项目外资到账4619.6万美元;积极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加快新增长点培育,全年新增胜杰液压、康尔达食品等有出口实绩企业14户,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52亿美元,总量位居全市县区第一。园区建设再上台阶,淮安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全面启动,一、二期“退二进三”扎实推进,三期建设步伐加快,四期控制性规划正在完善,新增道路8.5公里以及供水、供热、燃气管道44.5公里;工业新区新增探矿许可权9.3平方公里、探明矿区2.5平方公里,新铺采输卤管线22公里,产业空间不断拓展;完成王营、徐溜等7个乡镇工业集中区 “三规融合” 修编,建成标准厂房42万平方米,袁集、丁集等9个乡镇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超亿元。
一年来,我们致力夯实基础,强功能树形象,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全力推进一体化发展,城乡形象实现新提升。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全年组织实施城建交通重点项目192个,银川路盐河桥等路桥工程建成通车,淮海路盐河桥、城西港区加快建设,新增城区道路15公里;古黄河七期风光带等绿化工程竣工,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3%,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5平方米;体育健身中心对外开放,慈缘禅寺、人防指挥所主体建成,威尼斯、迎春嘉园等商住小区全面交付使用,英祥·承德公馆、幸福城等城市综合体项目进展顺利,城市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城市环境更加整洁有序。乡村面貌不断改善,实施集镇建设项目110个,码头牛羊肉城二期、赵集商贸城等一批商贸项目投入使用,古寨六塘美墅、吴集黎明村等农民集中居住点建成;*开展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完成 1455个自然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码头村先后入选“江苏最美乡村”、“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通过省级生态区技术评估,省级生态乡镇实现全覆盖;有序推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实施洪泽湖大堤加固除险等九大水利工程,维修改造泵站70座、农桥115座,新增高标准农田10.7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内外交通更加通畅,盐河航道综合整治、韩侯大道等大交通工程竣工,237省道淮阴段、码南线(码头镇-南陈集镇)道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丁集公交枢纽站投入使用,建成农村公路50公里,新开通3个乡镇镇村公交线路,新建乡镇一体化候车亭9个。
一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推进爱心淮阴建设,着力兴办惠民实事,致力促进社会和谐,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省星级人力资源市场投入使用,新增私营企业1386户、个体工商户2718户,转移农村劳动力48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基本形成;完成各类社会保险提标扩面任务,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380元和260元提高到410元和290元;投入3亿元改造城区自来水和污水管网,淮沭河水厂一期投入运行;为城区残疾人和65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免费乘车卡10462张;建成保障性住房1107套,改造农村危房500户。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新建淮阴小学、刘老庄八一幼儿园等13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成教学楼78栋、塑胶运动场56片,所有学校完成信息化改造和教育装备升级,创成三星级高中2所、省级优质幼儿园8所;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建成,徐溜、王兴惠民医院投入使用,荣获“全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和“全省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称号,成立全国首家工商注册“计生家庭农场”;成功举办母爱主题散文大赛、中国象棋国际名人赛、纪念新四军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殉国70周年、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等文体活动,荣获“全国象棋之乡”称号;加大文明创建力度,皇甫辉勇等5人分别当选全国、省、市道德模范;军地互办实事30件,夺得省级双拥模范区“四连冠”。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淮阴”建设扎实推进,技防城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启动建设乡镇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18个,连续七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区”;依法完成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开展食品安全放心行动,顺利通过“全省药品安全示范区”验收;全省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在我区举办,应急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
一年来,我们加强自身建设,优服务抓效能,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始终致力于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狠抓效能提升,政府执行力、公信力不断增强。法治建设*推进,率先完成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100%;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327 件;切实加强政府投资、债务、合同以及招投标流程监督管理,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政府运行更加有序。行政服务不断优化,阳光淮阴建设扎实推进,政风行风面对面活动得到群众认可;梳理压缩9类区级审批事项,办理时间压减50个工作日;启动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创新服务机制,实施市场准入与监管制度改革,成立工业企业应急资金互助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业务,优先推介本地名特优产品,较好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廉政建设切实加强,扎实开展安置房房源和过渡费清理、城乡低保核查工作,努力杜绝民生领域腐败问题;清理规范创建达标活动以及机关办公用房,基层负担切实减轻;全面启动“三公”经费监管和公务卡制度改革,建立“三公”经费一体化监管模式,健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深化 “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此外,社科研究、机关事务、统计、物价、消防、气象、通信、新闻、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老区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档案、地方志、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省委帮扶工作队全体队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人民团体、政法干警、武警消防官兵,向投身淮阴建设的投资者和企业家,向关心支持淮阴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少,支撑跨越发展的重特大项目还不多;城乡发展依然不平衡,农民持续增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十分繁重;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对照反对“四风”要求,少数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有待于改进和提高。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起始之年,也是淮阴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尤为重要。纵观国际国内形势,虽然我们面临着宏观形势错综复杂、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等新挑战,但我们更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精神的*贯彻,省委、省政府支持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等政策措施的*实施,以及市委、市政府跨越发展决策部署的*推进,将进一步**改革红利、市场潜力和创新活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台创园、淮安高新区、综合大市场以及刘老庄地区扶贫开发、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等品牌影响和政策效应正叠加显现;全区干群多年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为淮阴加快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打下了扎实基础。只要我们积极应对、抢抓机遇、拼搏实干,就一定能够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根据区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部署,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淮安领先、苏北前十、全国百强”目标定位,全面深化改革,突破重大项目,提升镇村实力,大力改善民生,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5%和12%左右,完成市定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改革创新,突出“三全面”,增添发展新动力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深化改革各项部署,结合实际,稳步推进,通过改革促发展、增活力。健全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推动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有偿退出机制,建立土地流转准入监管制度,新增农经综合服务大厅5个以上,选择1-2个有条件的乡镇率先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年力争新流转土地5.5万亩,培育省级示范合作社5户、家庭农场50个以上。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新增小额贷款公司1户。实施区级公立医院改革,努力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健全符合淮阴实际的住房保障体系,新增廉租房20套,新建公共租赁房30套、经济适用房30套。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简化办事程序,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机制。
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抓住省政府推动科技资源向苏北集聚机遇,加强对接争取,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兴办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品牌创建、技术标准、专利申报四大战略,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订,全年力争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户,创建省著名商标2件,专利授权数850件。完善人才工作激励机制,着力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快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年内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22名。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开放型经济龙头地位不动摇,在加快对外开放中扩总量、稳增长。加强与中美地方经贸合作代表机构、芬兰绿色产业中国合作促进会等中介机构合作,集中力量主攻欧美日韩和港资、台资企业,*上海、青岛等外资密集区开展驻点招商,加快集聚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好项目,全年新引进3000万美元项目2个以上,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5亿美元以上。继续实行“十天一会办”工作机制,加快默克莱德二期等在建项目进度,推动裕隆置业等在谈项目尽快落户,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外资到账。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全力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确保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以上。
二、坚持量质并举,突出“三提升”,构建产业新体系
坚持扩大总量和转型升级齐抓,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企业竞争能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左右,省口径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长15%以上。积极发展百亿元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资源整合,招引关联项目,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安良特高压、凯德亚食品、太平洋四期等项目尽快产生效益,力争钢铁机械、食品加工、盐硝加工三大特色支柱产业开票销售收入占全区总量的65%以上,力争食品加工产业成为首个超百亿元产业;加大项目招引,培育做大光伏太阳能、机电科技、软件等新兴产业;推进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增强整体竞争力。完善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激励政策,帮助30户区级龙头企业和乡镇骨干企业制订发展规划,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品牌培育、嫁接重组,推动万邦国际再上市,全年力争新增开票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0户、超10亿元企业2户,努力在开票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上实现零的突破;促进中小微企业扩产增效,全年力争新增入库税金超千万元企业3户、百万元企业15户以上,净增列统企业30户以上。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坚持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刘老庄地区、黄河故道“一核一片一带”为重点,突出品牌打造、科技推广、量质并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全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23万亩以上,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5%以上。举全区之力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构建科学高效的运转推进机制,积极引导资本、土地、人才、科技等优质资源向园区集聚,加快道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15平方公里核心区,力争早日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导区。*推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土地治理等七大类38个项目,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带。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户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全年新创国家工商地理证明商标2件以上。抓好水闸泵站、农桥农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和农业机械化生产,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综合保障能力。
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坚持以综合大市场为龙头,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1亿元以上。围绕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标,加快综合大市场建设步伐,启动实施金融服务中心、物流中转站等功能配套项目,力争珠江嘉园、轻纺家园两个安置小区主体竣工,提高综合大市场承载力;积极扶持欧蓓莎国际家居购物中心、义乌商贸城等市场发展壮大,新开工恒达商城、奔驰4S店等超亿元市场和物流项目6个,新竣工轻纺城、婚纱城等超亿元市场项目6个。突出打造城市商圈,重点抓好西马路口片区、银川路片区等商贸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大企业大集团来淮设立研发、销售、结算、物流等分支机构。推进农超对接和供销“新网工程”建设,力争农村连锁网点突破1000个。加快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码头古镇旅游景区建设步伐,因地制宜发展垂钓、采摘等休闲旅游项目。
三、坚持主攻项目,突出“三强化”,推动发展新跨越
按照“一马当先、一路绿灯、一抓到底”的要求,全力以赴主攻重大项目,千方百计狠抓有效投入,以项目和投入保障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强化招大引强。把全区上下的兴奋点充分向重大项目聚焦,更加注重对项目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科技含量等关键指标的考核,推动项目招引和建设实现更大突破。坚持以商引商、中介招商、小分队招商,大力招引龙头型、基地型和延伸完善产业链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20个以上,其中10亿元项目2个。抢抓各类政策机遇,积极谋划争取一批符合政策和产业导向的基础性、民生类项目。加大重大项目督查考核和会办推进力度,建立领导领办、项目秘书等制度,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张时间表”的“四个一”工作机制,下大力气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间,做到服务项目“一路绿灯”,全年新开工超亿元项目20个以上,其中5亿元项目5个以上,10亿元项目2个以上;新竣工超亿元项目20个以上,其中5亿元项目5个以上,10亿元项目1个。
强化载体建设。加大淮安高新区、工业新区、乡镇工业集中区三大载体建设力度,提升各类园区集聚、服务和创新能力。围绕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目标,加快淮安高新区“二次创业”步伐,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人才驱动、招大引外、品牌服务四大战略,科学规划园区功能布局,重点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核心区和商务商业配套区;尽快建设万邦香料科技园等孵化平台,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户以上,万邦香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创成国家级,三年内力争50%以上规模企业建立独具特色的研发机构;设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金,吸引高层次人才到高新区创业;突破一批龙头项目,全年新开工和新竣工投资超亿元项目各10个以上,省口径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占全区总量一半以上,新增工业列统企业10户以上。工业新区围绕突破盐硝深度加工,加强与市盐化新材料产业园的对接和合作,积极推动实施创新日化洗涤用品、30万吨氯碱等项目,开工建设淮安盐**储气库项目。坚持把工业集中区作为突破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年内完成丁集、南陈集等乡镇工业集中区“三规融合”修编,新建标准厂房42万平方米,每个乡镇力争新引进超亿元工业项目2个以上,培植列统企业2户以上。大力发展以创业点为支撑的村级集体经济,全年力争新建村级创业点30个,30%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其余村平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15%以上。
强化要素保障。牢固树立101%服务理念,重点在要素保障上下功夫,倾力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强化银政企对接,积极发挥统贷平台、工业企业应急资金互助会、科技小贷平台作用,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狠抓农村土地综合整理,不断拓展发展空间。重拳处置闲置、低效用地,全力争取点供和独立选址用地计划,保障重大项目落地。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引导中小企业向标准厂房集中。强化企业用工指导和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校企对接,引导督促企业规范用工行为。加快刘老庄110千伏、朱集110千伏、新渡220千伏变电所建设,不断提高电力保障水平。启动老张集至涟水机场连接线和429、330、503省道淮阴段等对外交通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王三线(王营镇-三树镇)改造,尽快建成红色大道至机场、西部大通道等城乡道路,全力构筑经济发展大通道。
四、坚持城乡统筹,突出“三加快”,建设美好新家园
认真落实“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的总体要求,*开展美好家园建设行动,抓好城市品味提升、美丽乡村打造、生态环境优化,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城市建设。围绕打造宜居宜业的淮安新北城目标,全年投入135亿元以上,实施各类城建交通项目180个以上。按照“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新型特色空间拓展区”的战略定位,聘请专业设计团队,精心研究城市空间规划、产业布局、功能配套和生态设计,努力在规划建设和发展形态上主动融入主城区。坚持以“一体两翼”引领城市建设,老城区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组团开发的原则,稳步实施房屋征收搬迁,推进城中花园东、盐河花园西、荷花公园北、供电小区等地块开发,竣工商品房50万平方米以上,推动老城长高变靓;东城区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淮安高新区一、二期“退二进三”步伐,力争宁连路以东30平方公里范围内在建路桥全面完工、循环贯通,新开工海通花园银座等7个商住小区和东城美居等4个安置小区,启动实施邻里中心、长江路综合体等项目,建成慈缘禅寺和韩信文化广场,为产业发展开辟空间、形成配套;西城区重点在打基础、拉框架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水、电、气、路以及绿化配套,启动实施奔盛化工等地块开发,开工建设金鼎商业大厦等项目,尽快将西城打造成淮阴西部新城区。
加快镇村建设。准确把握城乡一体化的内涵,继续推进四大美丽集镇组团建设,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规划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重点抓好渔沟、徐溜、南陈集等中心镇建设,培育发展棉花庄大福、丁集七一等一批示范村。积极创建特色名镇,码头镇、刘老庄乡分别加快创建全国特色旅游名镇和全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渔沟镇、徐溜镇力争进入全国重点镇行列。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多渠道筹集资金,着力完善集镇市政管网、道路绿化等公共配套设施,加快棉花庄旺达商务公馆、刘老庄农贸城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小城镇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合理规划布局农民集中居住点,完成村庄规划20个,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加快实施区域供水工程,铺设供水管道45公里。推进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新增3条镇村公交线路,建成3个候车亭。
加快生态建设。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力争创成国家级生态区。*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不断优化市民居住环境。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成片造林6000亩,新建农田林网2万亩、绿色通道11公里。扎实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完成2200个自然村庄环境整治和古寨乡全域村庄环境整治,争创省级康居乡村2个,力争所有乡镇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80%的村创成生态村。落实环境倒逼机制,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启动实施紫光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加快青园污水处理厂、华能电厂脱硫设施等减排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共同家园。
五、坚持执政为民,突出“三致力”,实现民生新改善
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抓手,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和小康建设成果。
致力促进群众增收。积极拓宽创业、就业、社保、帮扶等增收途径,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合理增长。充分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支持,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500户以上、个体工商户3000户以上。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服务,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以上、转移劳动力5600人以上。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继续做大“爱心淮阴”慈善救助金规模,为困难弱势群体送去更多关爱。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个,投入使用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坚持“造血”与“输血”相结合、项目帮扶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加大刘老庄地区扶贫开发力度,力争5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 目标、1.1万名低收入人口脱贫。
致力发展各项事业。优化配置公共资源,统筹发展各项事业,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巩固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启动东城中小学等重点工程,完成淮师二附小扩建工程,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使用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淮安市口腔医院。完善区、乡、村三级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幸福淮阴、阳光计生”品牌。继续办好中国象棋国际名人赛、母爱主题散文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扎实推进文明城创建工作,创新开展各类送文化下乡活动,城区数字电视实现全覆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精心承办十八届省运会相关比赛。强化全民国防教育,认真做好双拥工作。积极支持科普、妇女儿童、工会、青少年、老龄、红十字会等事业发展,认真做好机关事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区志、社科研究、新闻、消防等工作。
致力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政府重要责任,树立底线思维,着力构建新型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平安淮阴”、“法治淮阴”建设,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大征地、房屋征收、涉法涉诉等重点问题解决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充分发挥阳光淮阴·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全面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加强互联网等媒体监管,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净化网络环境。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力度,预防和依法惩治违法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年活动,不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跨越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将进一步提振精神,锐意改革,创新实干,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改革创新,建设有为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将落实上级改革部署与淮阴实际紧密结合,在激发内生动力、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民计民生、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突破,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研究市场经济、金融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科学研判形势、准确把握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管理公共事务、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应对资源要素约束和诸多困难挑战,以创新思维谋发展、广阔视野解难题、市场手段破瓶颈。完善重大决策程序,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政府决策更加民主科学。
坚持真抓实干,建设高效政府。将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把主要指标、重点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项目、具体节点,坚决查处不落实、慢落实、假落实等行为,确保区委决策、人大决议有效落实,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发扬“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新时期淮安精神,坚持凭实绩说话、靠实干立身,勇于负责、敢于担当,重点在发展实体经济、主攻重大项目、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争先进、比贡献。精简各类会议、文件,提倡少发文、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腾出更多时间*基层一线调查研究,*项目现场会办推进。进一步强化效能考核,加强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对每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重要项目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都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一抓到底,确保成效。
坚持从严要求,建设清廉政府。积极投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要求,力诫虚报浮夸和形式主义,反对急功近利和盲目攀比,真正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以务实举措和过硬成果增强政府公信力。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努力从源头上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举债程序,规范举债行为,强化风险预警。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其他各项制度规定,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切实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努力树立清正廉洁、执政为民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淮阴发展正处在继往开来、跨越突破的新起点上。让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改革创新,奋力拼搏,坚定不移向着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大步迈进,共同创造淮阴更加美好的明天!
较旧一篇:2014年淮安市淮安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淮安市涟水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