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8日在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区长  周旭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虎丘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区政府、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再创辉煌”主题,坚持“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法治保障”方针,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80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9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1亿元,增长18.2%。工业经济提档升级,实现总产值2735亿元,增长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增长4.4%;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4.2%;技术改造投入占工业投入比重达68.8%。我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市第一家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服务业量质齐升,七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加快,保险金融创新集聚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明显,狮山路沿线“退二进三”8家企业完成签约,信汇达城市综合体、龙湖时代天街、金鹰商业广场、绿宝二期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离岸接包执行额均增长5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商贸业稳步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亿元,增长15.6%。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营业收入、接待游客人次分别增长23%和20.8%,房车露营公园、马山游客中心等成为旅游新热点,中国刺绣艺术馆获批国家4**景区,科技城文化科技产业园荣获省首批文化科技产业园称号。生态休闲农业迈出新步伐,高效农业面积达到1.83万亩。镇、街道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狮山街道、枫桥街道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超过25亿元,浒墅关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功能不断优化。

2.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稳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一期竣工、二期开工建设,全国股转系统路演分中心和中国移动研发中心落户,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推进,中科院地理信息与科技文化产业基地实质性启动。科技金融加速融合,我区成为全国首家“保险与科技结合”综合创新试点、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科技投融资资本规模超过120亿元,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晋升为省首批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统借统贷”平台运行良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省第二个具有专利纠纷诉讼案件管辖权的县(区)。全年专利申请量突破13000件,增长20%,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38%,万人拥有发明专利21件。全省唯一国家商标专利事务所分公司落户。新增国际商标3件、中国地理标志1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区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4%。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新增科技型企业476家,新获批高新技术企业6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4%,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6%。区内企业获得部、省、市各类科技资金2.1亿元。全区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其中国家级4家,列全市第一。创新成果转化*推进,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43项,新建各类政产学研联合体30个,成立航空科技“千人计划”研究院,区内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21家。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累计集聚各级领军人才380人次,其中国家“千人计划”32人,省创新团队7家,科技创新团队数量列全市第一。以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核心区的“中国(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国家批准。我区连续四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称号。

3. 生态建设取得突破。制定实施生态总体建设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水质提升工程,清淤河道15条、22公里,建成污水泵站除臭设施6套,完成通安、东渚、镇湖水源地1187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实施守护蓝天工程和数字化环保工作,制定应对大气重度污染措施,全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0.5。实施山体覆绿和宕口整治,新增绿化250万平方米。开展“四大整治、四大提升”行动,完成79个商品房小区环境专项整治,新增5个省级生态村,兴贤路、玉山路成为市级市容管理示范路。“两河一江”高新区段环境整治任务率先完成。加快城市生态化试点,“绿色生态小镇”启动建设。狠抓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完成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验收工作,1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金太阳工程”进展顺利。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成12.4万亩保护地的确认和规划上图工作。

4.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不断激发体制活力。持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提升区服务业发展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文体局、交通运输局等机构职能,推动科技城与东渚镇、西部生态城与镇湖街道“区镇合一”发展。纵深推进“三集中”、“三置换”,农民集中居住率提高5个百分点,镇村企业向工业园区、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度均超过80%。加强监督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国有资产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深化国企改革,推进苏高新集团、苏高新股份、苏高新创投改革重组,在体制机制、经营管理、发展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稳定外贸增长,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完成进出口总额360亿美元,增长2%,其中出口240亿美元,增长9%。“苏蒙欧”铁路运输专线、东盟跨境卡车航班等进出口通道加快建设,外贸物流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10%,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达40.9%。“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区累计设立境外投资企业71家。苏盐合作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产业梯度转移取得成效。

5. 城乡发展统筹推进。规划水平不断提升,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4个、城市设计3个、专项规划6个,交通、通讯、水电气及绿化环保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开发建设力度加大,老镇改造、“城中村”改造、动迁安置等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共征收企业385家、民房4303户。重点工程建设加快,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完成铺轨,2号线规划设计和3号线线位方案确定,南环快速路西延、中环快速路高新区段、马涧路西延、中心城区道路“三线”入地等工程进展顺利,建林路、嵩山路、何山路西段等道路改造完成,大运河“四改三”横塘段开工建设,上方山石湖生态园建设强力推进。公交线网不断完善,新辟公交线路2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6条次;全面完成公共自行车系统二期工程,全区共建成站点172处,投放自行车4180辆。加大对新型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区财政用于生态补偿、扶持富民载体建设等经费近7000万元,促进村集体经济快速增长。

6. 民生质量持续提高。扎实推进7大类惠民实事工程。落实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开工建设富民载体30万平方米,全区富民载体总量达190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万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2.36万元,增长15.8%。推进就业创业工程,全年帮扶4577名失地人员就业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022个。创新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新增各类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分红达1.48亿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区医保纳入市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9.9%,重大疾病险、意外伤害和身故险参保率达99.9%,全区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70元提高到630元,“5560”以上被征地人员保养金标准由每人每月590元提高到680元。实施5大类计生特扶家庭帮扶政策,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均等服务提质工程,实施“五免三送一奖”制度,扩大优质服务项目覆盖面,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被列入全国试点。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年发放各类困难对象救助及补贴4780多万元。新增公共租赁住房2279套、限价商品房300套。

7.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优化调整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资源布局。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狮山南片学校、浒墅关中心小学等加快建设,实验初中本部迁至科技城,全区学校在建、改扩建总投资超过10亿元。新增省、市优质幼儿园5所。公办小学人事权收归区直管。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加大公共医疗卫生投入,全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44元,科技城医院、高新区人民医院二期、东渚和镇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阳山敬老院三期加快建设,明基医院正式运营。每千名户籍人口拥有医疗床位9.14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35张,均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区文体中心开工建设。第六届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镇湖街道获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万佛塔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社会治理不断加强,落实信访包案制度,探索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启动“政社互动”试点。建立苏州城区首个区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培育社会组织及社区自治组织,全区社会组织达471家。开展“六五”普法,推进“平安高新区”、“法治高新区”建设,累计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1个、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72个,城市与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为93%和89%。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应对、快速反应、妥善处置各类事故。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年组织评估项目66个,我区被评为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区和省社会治安安全区。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明显,综合测评指数连续三年排名全市前列。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成绩,新区一中、阳山第二社区分别获得省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示范单位、省民族工作示范社区称号。优抚安置政策有效落实,全民国防教育广泛开展,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成效。工会、共青团、妇联、外事、侨务、对台、南北挂钩、对口支持、国家安全等事业*推进。区工商分局荣获“全国工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8. 政府建设得到加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机关服务“五个零”要求,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不断完善行政服务体系,探索开展政府部门“公述民评”活动,定期接受群众及服务对象监督。持续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上运行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累计达6184件、便民服务3757件,实现了对政府权力的有效规范和监管。积极回应“寒山闻钟”论坛,进一步加强“12345”便民服务平台建设,部门答复实现零问责。开展“政企(社)直通车”活动,为企业和基层解决实际问题195个,建成社区便民服务站4家。推进依法行政,开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数学建模”试点。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政府工作制度,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参政议政作用。创新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办复人大代表建议97件、办成率75.3%,办复政协提案153件、办成率90.2%。人事管理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稳步推进。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坚持厉行节约,公车运行、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支出继续下降。加强对资金使用和权力运行重点领域的审计,注重保障性安居工程、村庄环境整治等领域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把廉政建设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各个领域和环节。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努力的结果,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政府、管委会,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区部队、武警和消防官兵,向工商、税务、海关、国检、国土、质监、金融、供电、公安、交警等驻区单位,向在区内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向所有参与、支持、关心我区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主要是:在外部经济缓慢复苏、低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外贸形势依然严峻,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压力较大;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科技与经济的融合还不够紧密;城乡一体和社会事业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民生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社会建设和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后,我们一定加倍努力,全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2014年工作任务

根据区委(工委)扩大会议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再创辉煌”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城乡一体、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保持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市下达任务。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八个方面下功夫、抓落实。

1. 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认真落实好苏州市委关于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意见,围绕区委(工委)提出的“六个突破”要求,在知识产权服务业、“新三板”中小企业培育基地、保险金融、人力资源服务业、综保区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构筑新的发展优势。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二期建设,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能力。按照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要求,加快全国股转系统路演分中心建设,集聚优质挂牌企业参加路演、培训,汇集各类金融服务机构,打造中小型科技企业加速发展的新平台。*推进“保险与科技结合”综合创新试点工作,重点抓好安邦保险、人保大楼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保险金融创新集聚区。充分发挥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建设全国一流的高端人才服务高地。全方位对接上海自贸区各项改革措施,推动综保区转型升级,探索拓展电子商务、融资租赁和内河港口物流业务,形成经贸新亮点。继续推进科技城和东渚镇、西部生态城和镇湖街道“区镇一体”改革,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以区带镇,以镇促区,形成区镇协调发展合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优化国有资源配置和监管,提高国有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充分激发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为重点,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外贸增长。支持企业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力支持苏盐合作园区发展,加快拉开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加大产业转移成效。

2. 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扩大有效投入,加强分类指导,引导企业资金投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快建设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产业项目,突出抓好100项总投资超过1160亿元的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超过280亿元。保持招商引资的良好势头,按照“扩大欧美、巩固日本、提升港台”思路,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着重在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上下功夫,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提升发展“2+3”产业,做大做强新一代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新能源、轨道交通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电子商务、信息消费、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布局,在占领产业制高点、扩大市场应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取得新突破,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争取达到55%。全力推进七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突出抓好20多个总投资超过560亿元的重点服务业项目,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0%。加大房地产建设和销售力度,实现房地产开工建设面积450万平方米,投入和销售分别超过150亿元。改造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和企业信息化提升工程,全年技改投入达到110亿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高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推进重大项目储备库建设,加快谋划一批技术先进、影响力大、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切实加强对项目的跟踪服务,提高项目转化率。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挂钩联系,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落实,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银企对接力度,积极争取信贷政策。*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争取增量、盘活存量,加大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最大限度满足发展和建设用地需要。

3. 在完善创新体系中增强核心驱动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发挥重大科技载体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抓好医疗器械产业园三期、中科院苏州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中国移动研发中心、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工研院等创新项目建设,促进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苏州研究院等科技载体的成果转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做强财富广场等创业投资集聚区,健全担保、保险、创投等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搭建高水平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更大力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和集聚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队伍、高层次的技术研发队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队伍,全年新增科技领军人才80名以上。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研院所创新引领作用,促进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集聚,引导和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全区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98%。发展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企业间良性互动,引导企业介入高校院所早期研发,提高产学研对接成效。加强与外资研发机构的合资合作,促进外资企业技术和人才溢出。认真开展技术标准化工作,有效推进质量强区工程。

4. 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营造优美宜居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生态功能区规划建设。完善环太湖生态旅游布局,加快推进太湖湿地公园二期、西京湾生态农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太湖湿地生态休闲带、大阳山休闲旅游带。全力配合做好上方山石湖生态园建设,通安镇、浒墅关镇争创国家生态镇,浒墅关开发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提升水生态环境,完成20条、21.8公里河道整治,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格水源地管理和保护,进一步彰显青山绿水生态优势。持之以恒开展绿化造林,提高宕口整治覆绿水平,全年新增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强化绿色发展,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深化“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和“能效之星”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节能。狠抓工业废气、建筑扬尘等源头治理,努力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责任追究机制,依法依规加强处罚力度,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的推广和运用,节约利用水资源,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争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5.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以苏州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推进科技城高端要素集聚,在科技创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等方面抢占发展制高点;推进狮山商贸片区深度城市化,完成狮山周边城市设计,加快建设以高端服务经济为引领、高品质居住为主导的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中心;推进浒墅关产业片区提档升级,高水平实施老镇改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拉开西部生态城建设框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产业,打造集生态、创意、特色于一体的魅力之城。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建设南环快速路西延、中环快速路高新区段、马涧路西延、太湖大道三期等重点工程,完成大运河“四改三”驳岸工程,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通车运行、2号线启动建设。稳步推进“三集中、三置换”步伐,全年开工建设安置房208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农民集中居住率达到80%。深化“三大合作改革”,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体系,更加重视集体资产的优化整合和配置,鼓励和支持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转型发展、联合发展、异地发展,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快富民载体建设步伐,新建富民载体不少于30万平方米,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0%以上。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承包地流转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经营主体以本地农民为主,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优化城乡生产力布局,巩固城乡一体的就业社保机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 在办好民生实事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做好民生工作,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加大民生投入,重点做好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教育、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5大类20项实事工程,全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有效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对2000名失地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开发1000个公益性岗位,援助1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实现本地人就业不少于10000人,区内“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稳步提高各类社会保障待遇,巩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成果,实施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完善意外伤害及身故险。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实施小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完成龙景花苑、阳山花苑、马涧二区三区、玉华苑等综合改造,新建惠丰花园二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10个小区、3575户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新增50处公共自行车站点,投放1500辆公共自行车,建设立体停车库;新增新能源公交车81辆,投入运营比例由11.5%提高到30%以上;新组建4个社区居委会,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平台全覆盖;实施中心城区智能交通项目改造,增加92个辖区路口电子警察和电子监控,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7. 在繁荣社会事业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大力发展惠民、便民、利民的社会事业,持续提升教育、医疗、卫生及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苏州实验中学新校、狮山南片学校、镇湖小学、秦馀小学等学校建设,完成实验初中、新区一中、新区三中、阳山实验初中、实验幼儿园、学府幼儿园等学校改扩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苏州科技城医院、高新区人民医院二期、第七人民医院扩建、东渚和镇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建立全区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世代服务体系向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转型,扩大流动人口免费公共服务覆盖面。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全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2700张。大力扶持镇湖刺绣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区文体中心、中国丝绸文化博览园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着力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和金融的融合,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发展一批新兴文化业态。促进文化惠民,精心办好形式多样的特色主题文体活动,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重视网络舆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推进“政社互动”,夯实基层基础,城市与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98%和95%。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筑牢安全生产基础,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加强兵役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8. 在转变职能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重点环节,确保在为民、务实、清廉上取得实效。不折不扣贯彻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优化办事流程,通过“减、转、放、免”等措施,把该放的权力放开到位,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法制化、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提升政府服务和管理效能。加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加大对审计结果的公开和整改力度,完善公开、透明、规范的财政预算制度,确保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均公用经费比上年下降10%。加大工作考核奖惩力度,有效防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严格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司法机关、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着力提高办成率和满意度。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做好新一年工作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以务实的举措和过硬的成果,全力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再创新的辉煌!

较旧一篇:2014年苏州市姑苏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启东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