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区长 霍慧萍

2014年1月5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六合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里,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依靠全区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提质增效中心,抢抓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和江北新区规划建设“两大机遇”,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薄弱指标提升、城乡面貌改善、青奥赛事筹备“三大攻坚”取得进展,“十大民生实事”推进有力,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0亿元,同比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含驻区企业下放数)62.72亿元,下降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亿元,增长1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0亿元,增长11.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37180元和16230元,增长12%和13%。

一、稳中求进,转型升级迈开步伐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推进工业重点项目145个,完成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9个,申报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31家,建筑业国家一级资质施工企业增至6家,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6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8%。竹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复验,雄州、冶山、马鞍市级农业园区挂牌,永鸿、润康、枫彩等75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85亿元。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7.49万亩、设施农业2.1万亩,生物农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5亿元,同比增长13%。金宁广场乐活城、紫晶环球购物广场开业,大厂街道生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化工电子商务交易额超600亿元,旅游业收入58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4%。

园区建设不断推进。出台项目异地落户政策,推进产业园区整合优化。南京化学工业园新引进英力士、沙索等超亿美元龙头项目4个,金陵亨斯迈、惠生丁辛醇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六合经济开发区围绕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引进重大项目15个,央企及世界500强企业4家。中山科技园主攻生物医药,签约工业项目35个,入园生物医药企业30家。雄州机电产业园被授予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和示范产业基地、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新材料产业园实施污染企业搬迁。

开放开发不断深化。签约项目83个,协议总投资26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完成外贸出口13.5亿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1.9亿美元。紫金科创特区新建人才公寓4.3万平方米,新增孵化面积7.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25家,新毕业13家,紫金(化工园)科创特区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选中央“千人计划”8人,培养高技能人才796人。建成全国首家技术转移中心商务区,组建企业研发机构108家,新增省市企业技术中心10家,新发展校企联盟5家,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6个,申报省市名牌产品24个,申请专利197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82件。

二、环保优先,生态优势初步显现

节能减排铁腕推进。通过“全国生态区”创建技术评估。完成“三高两低”企业整治13家,关停改造燃煤锅炉190台,关闭3座小高炉等一批落后产能装置,淘汰黄标车2508辆。实施节能循环经济项目42个、节能技改项目14个,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14个,45家清洁生产企业通过市级审核验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2.347吨标煤。建设污水主次干管106公里、到户支管168公里,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主城区和街镇建成区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5%和60%。

生态建设持续加强。滁河十期整治全面完成,六期、十二期启动实施,近期防洪治理有序开展。护城河整治全面推进,招兵河左岸整治完成过半,八百河整治开工。完成水利土方912万方,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和红光河血防、三汊湾闸拆建工程竣工。新增成片造林1.7万亩,村庄绿化95个,建成长江四桥北连接线和绕越东北段绿化带50公里。完成第二批村庄点环境整治1388个,创建三星级乡村10个,通过省全域验收。关停露采矿山5家,治理矿山宕口6个。秸秆禁烧疏堵结合,机械化还田39万亩。扬尘控制、渣土管理取得实效。

城乡面貌得到改善。“动迁拆违、治乱整破”推进有力,“百日攻坚”取得突破,全年完成征收拆迁240多万平方米。雄州主城11个重点地块完成动迁扫尾,西厂门等大企业周边城中村实施改造,浮桥、二运厂、人民商场、双客厂等遗留矛盾基本解决。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完成老旧小区整治出新21个,改造背街小巷11条,设置临时停车点600个,雄州等5个街镇试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人口33.15万,文明指数测评位列全市郊区组第一。竹镇—金牛湖美丽乡村示范区完成规划,核心区81个项目启动实施,首批6个“茉莉花园”乡村旅游点建成开放。土地综合整治12.5万亩,完成率达90%,搬迁农户8600余户。

三、全域统筹,功能布局逐步优化

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紧扣“三大主体功能区”定位,落实“六大板块”开发战略。六合新城板块围绕跨河东进,一期5.08平方公里加速建设,二期25平方公里启动规划编制,桥西苑安置房有序交付。化工园板块实施老城改造、环境整治,加快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经济开发区板块推进江北大道沿线和龙池街道城市设计,实施“园中村”搬迁。金牛湖板块完成新城规划,竹镇板块完善基础配套,龙袍、程桥、横梁、马鞍、冶山等新市镇新社区板块承载能力得到提升。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马鞍机场附属设施征地拆迁加快进行,宁天城际一期土建工程完成,宁启铁路复线实现无障碍施工。园东西路西延、双客路、中心路、新滁路建成通车,新浮桥交付使用,四坝泵站建成运行。扬滁公路南京段、北部干线基本贯通,马玉线、新程线全线施工,西部干线等6条干线公路景观绿化同步实施,建设农村水泥化道路169公里。公交资源完成整合,新投放镇村公交车70辆,开通公交线路36条,更新公交车211辆、出租车150辆,实现“村村通”。建成雄州、招兵河、长城变电站。农村改水“村村通”工程全面实施,铺设管网1103公里。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数字化整转2.8万户。铺设天然气管道58.7公里,新增用户2.1万户。

青奥筹备稳步推进。青奥帆船比赛基地主体完工,附属设施基本建成,金牛湖国际旅游度假中心主体封顶,省水上项目训练基地主体竣工。省道247六合至金牛湖段改扩建工程开工,沿线景观提升、环境整治启动实施,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有序推进,金牛湖环湖路开工建设,青奥治安检查站即将投用。金牛湖游客接待中心完成改造,生态停车场、综合购物中心等设施基本建成。成立区青奥工作指挥部,组建场馆运行核心团队,运行计划通过青奥组委审核。

四、以人为本,民生事业取得实效

社会保障能力提升。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11万平方米,竣工105万平方米,交付安置房5913套。完成棚户区危旧房改造1000套,新建公共租赁住房325套,竣工公共租赁住房780套。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588户,新增就业1674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次,2.7万被征地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基本养老、城镇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9.5%、98.5%和98.5%,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560元和48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每年500元,实现医保全市一卡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农地股份合作社30家,新建市级农民创业基地6家、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6个。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超亿元、尊老金820万元,慰问困难群众4.7万人次,新增养老床位670张。

文化事业取得进展。文化城“一城五馆”加快建设,第二文化馆综合楼建成,第一图书馆升级为国家一级馆,伊斯兰文化街区项目启动,累计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设施71处。打造“凤凰山艺术馆”、“百姓戏剧广场”等文化惠民品牌,“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邻里文化月”等活动持续开展,组织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030场,开展“迎青奥”群众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承办亚青文化交流音乐专场。城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790平方米,新建市级示范文化站1个、省四星级“农村书屋”2家,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街镇1个。

社会事业发展加快。雄州小学、棠城中小学、复兴路幼儿园基本建成,金陵中学龙湖分校开工建设,“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建通过督导认定。区人民医院开展三级创建,区中医院主体封顶,大厂医院异地建设进展顺利,携手鼓楼医院开展“院府合作”。计生奖励扶助政策依法兑现,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体系覆盖率达95%。区福利院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主体竣工,区残联和红十字会完成换届。“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志愿者活动逐步深化,档案管理不断创新,气象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人防、外事、侨台、科协、文联、工商联、地方志等工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五、履职尽责,理政能力得到提高

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承接市级事权202项,下放区级事权213项,行政审批“两集中、三到位”改革不断深化。优化城市房屋征收顶层设计,修订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办法。财政国资转型取得实效,城建、交通、新市镇集团挂牌运作,10家区级机关试点部门预算公开,实现区级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18家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区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零差率、服务价格等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水务布局优化和建管体制改革启动实施,街镇自来水和污水处理厂全面整合。

社会治理持续改善。顺利完成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通过“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区”验收,省级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93%和87%。深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迎亚青”百日安全质量集中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葛塘、横梁、龙池、金牛湖获评“市安全街镇”。“三访一化”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得到深化,“现代技防城”建设实现区域全覆盖,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运行体制逐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力,物价监管、治乱减负成效明显。法治建设十件实事推进顺利,“六五”普法通过市中期验收。企业信用管理不断推进,“诚信六合”加快建设。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80件,政协提案258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7.7%。依法依规行使权力,强化重点难点工作督办,行政问责不断完善。开展“百企走访”、政风行风述职评议活动,积极采纳政协社情民意,政务公开大力推进。办理区长信箱等各类来信1300余件、“12345”政府服务热线群众诉求2.7万件,政务服务工作位于全市郊区前列。在全市率先建立街镇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站,出台农民资金合作社监管意见。加强招投标、造价控制和工程现场管理重点环节监督,深化工程建设领域廉政监察,反腐倡廉惩防体系不断完善。严格落实改进作风建设相关规定,认真开展专项清理,“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4.6%。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人民在区委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克难奋进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广大创业者、劳动者、建设者的辛劳和智慧。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级各类驻区单位,以及关心六合发展、参与六合建设的各级领导、各位朋友、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六合发展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生态承载压力偏大,资源要素制约趋紧,能耗总量依然较高,治污减排任重道远,“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仍是百姓迫切期待。二是产业结构总体偏重,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比较少,龙头企业和高端项目数量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园区集约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还有很大空间。三是发展效益仍然偏低,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均量水平不高,绝对值和同比增幅落后预期目标,城乡居民收入等现代化薄弱指标攻坚仍是重中之重。四是能级提升步伐偏慢,城市影响力、竞争力与江北新区发展愿景存在差距,教育医疗均等化、公共服务优质化水平有待提高,在人的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等方面仍然大有可为。五是收支平衡基础偏弱,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乏力,收入总量全市最低,人均财力全市最少,“紧政府、宽民生、保运转”成为当前重大考验。六是职能转变力度偏软,作风建设存在薄弱环节,“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尚未根除,政府和市场、社会的边界有待明晰。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新一轮发展中认真加以应对和解决。

2014年目标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抢抓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和江北新区规划建设机遇,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牢把握改革创新主旋律,以产业高端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为重要支撑,以生态宜居为基本路径,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年”、“城市建设突破年”各项工作,全力办好青奥帆船赛事、八项民生实事,合力抓好城乡统筹发展、环境面貌改善,加速融入南京主城、苏南板块,奋力开创六合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4年全区经济社会预期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0亿元;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1935万吨标煤以内;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保持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和13%。这些目标的安排,是区委、区政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慎重权衡提出的,体现了稳中求进的要求,遵循了统筹当前和长远的原则,也融入了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完成这些目标会有一定压力,但只要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要着力做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调结构、促转型,推动经济高质增长。实施新型工业化。整合撤并街镇小型园区,培育壮大重点特色载体,大力发展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制造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工建设华能热电联产、风力发电,建成中国能建金具生产、柯菲平制药等重点项目,新增十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家。推进“百企升级”,实施两化融合重点项目1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启动化工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加快西坝港区对外开放,建设荣盛时代广场、荣鼎商业综合体及配套项目,培育区域性综合商贸圈。推动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23亿元,服务外包执行额2亿美元。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优竹镇等省市级农业园区,打造东、西部干线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完成舞彩生态农业、东沟现代农业、永鸿巴布洛等重点项目基础建设。新增设施农业2万亩、设施渔业1万亩、高标准农田6.9万亩,农机总动力达58万千瓦,实现生物农业销售收入28亿元。提升创新驱动力。完善科创特区综合配套,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引入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合力推进科技企业上市。紫金(化工园)、紫金(中山)科创特区新增孵化面积4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00家,新毕业12家。全年引进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48人,培养科技创业家2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2人,引进高端人才团队2个、“六合英才计划”4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750名。

二、美生态、严治理,保持绿色发展定力。促进空间“变绿”。巩固生态区建设成果,落实“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实施“932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确保“全国生态区”创建通过国家验收。促进经济“转绿”。突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等约束性指标,加快燃煤锅炉关停改造,淘汰小铸造企业落后设备。促进生活“增绿”。规范12座污水处理厂运营,建设雄州污水主次干管8公里、到户支管10公里,街镇污水主次干管及到户支管23公里,主城区和街镇建成区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0%和65%。强化扬尘防控、秸秆禁烧和黄标车整治,完成滁河近期防洪治理,实施皂河等主要河道及黑臭河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水利土方700万方,新增造林8000亩,林木覆盖率达25%。依靠机制“保绿”。出台《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建立区级生态补偿制度,抓好止马岭自然保护区等25处重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管控。

三、优布局、塑品质,提高城乡统筹水平。坚持规划引领。抢抓新型城镇化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战略机遇,结合江北新区规划布局,修编主城控规及街镇总规,启动跨河东进,实施灵岩山周边雄州新城区建设,打造江北地区城市服务核心区和六合新的城市中心。注重质量提升。实施滁河六期、十二期、化肥厂等地块房屋征收,启动大厂街道王山头危旧房改造、中央公园及大企业周边搬迁,完成房屋征收140万平方米,新增商品住宅上市面积85万平方米以上,城镇、农村家庭住房成套比例分别达94.5%和80%,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2%。实施新一轮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整治出新世纪花园等4个老旧小区,新增停车位1210个,实施横梁、马鞍、龙袍、冶山4个街镇垃圾分类。完善功能配套。强化马鞍机场、宁启铁路复线等重点工程服务,宁天城际一期建成通车。全面建成扬滁公路南京段、金牛湖环湖路,基本建成马玉线、新程线,建设干线公路210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00公里。建成新城大桥,推进西北片区、西南片区二期等市政路网改造工程,完成江北大道城市化改造和宁天城际六合段环境整治,实施远古水厂扩建及增压泵站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完善首批6个“茉莉花园”功能配套,谋划启动第二批“茉莉花园”。实施竹镇土地综合整治、金牛湖新城安置房等项目,争创全市美丽乡村示范区。

四、抓服务、强保障,办好青奥帆船赛事。确保场馆顺畅运转。按照“安全、质量、工期、功能、成本”五统一要求,抓紧工程扫尾、质量验收、场馆调试,确保金牛湖青奥帆船比赛基地、省水上项目训练基地和国际旅游度假中心按时竣工,整治青奥场馆周边环境,完成金江公路沿线景观提升等配套工程。扎实开展赛前测试赛、全国OP帆船邀请赛和全市联调联试活动,及时整改不足,完善薄弱环节。统筹青奥场馆赛后利用,传承青奥精神,留下青奥财富。确保赛事有序运作。健全奥帆赛事工作指挥体系,抓好核心团队管理和人员磨合培训,保证赛事组织运行各个环节“零故障”。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外事、宗教工作,广泛征集青奥服务志愿者,精心组织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编制落实赛时供水、供电、通讯、交通、安保等城市保障方案、应急预案。开展“迎青奥”安全质量专项整治,集中治理特种行业、建设工程、商务旅游、食品药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方面突出问题,保证赛事顺利举办、精彩圆满。

五、重内涵、续文脉,打响特色文化品牌。激活文化软实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推动《茉莉花》申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长芦“留左吹打乐”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加强竹镇民族女子高跷等非遗项目传承开发和保护基地建设。做好六合文庙、南门清真寺、六合古城墙、万寿宫保护修缮,推动“三大千年古镇”、“四大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增强文化竞争力。放大“四乡”品牌效应,推进雨花石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推动农民画等元素产业化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1%。开展金牛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竹镇市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冶山国家矿山公园、平山省级森林公园争创AA**景区。提高文化影响力。推广“百姓戏剧广场”、“社区大舞台”、“科学养生大讲堂”等大众文化品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000场,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一城五馆”和基层便民文化服务点建设,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886平方米,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实现全覆盖。

六、保基本、兜底线,筑牢民生改善基础。突出发展富民。新增就业8750人,实现再就业5900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中大学以上学历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突出保障惠民。城乡基本养老、城镇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每年600元,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体系覆盖率达95%以上。当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8万平方米、续建196万平方米、竣工110万平方米,新开工棚户区危旧房改造800套,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率达95%。推进竹镇国家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建设,区福利院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68张。突出实事利民。实验高级中学创建省四星级高中,区教师发展中心、棠城中小学、金陵中学龙湖分校、雄州小学建成使用,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区中医院,开工建设区精神病院、金牛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大厂医院和东沟、竹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新建,达标创建30家村卫生室。突出和谐安民。深化“平安六合”建设,强化应急管理,抓好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法治建设满意率和公众安全感分别达89%和90%。加快城市社区服务转型、农村社区自治转型,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提升到96%和92%。健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深化“诚信六合”建设。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

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任务繁重、意义深远。我们要确保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确保改革创新实质突破,确保帆船赛事精彩圆满,必须唱响改革创新主旋律,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坚持“两点论”,以狠抓落实的过硬作风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一是放权简政抓落实。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围绕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强市场”目标,坚决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通过权力下放、流程优化、职能转变,建设高效、便民、规范、竞争力强的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文化医疗教育、资源环境价格、民生保障等领域改革,纵深推进科技、金融、开放开发等体制机制创新。

二是高效勤政抓落实。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制定时间表,明确路线图,落实责任状,确保各项工作见人见岗、见岗见责,着力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健全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推行“条块工作法”、“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狠抓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要工作落实,着力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明确质量和创新“两个导向”,实行街镇园区差别化考核、机关部门个性化考核,着力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三是为民执政抓落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健全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群众参与度和决策科学性。促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发挥政府网站、新闻发言人、“12345”服务热线等平台作用,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加大基本保障财政投入,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供更多更好更优的公共产品。

四是依法行政抓落实。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等各方意见建议,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规范行政复议工作,完善行政调解制度,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实行政府部门聘用法律顾问制度,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整合执法主体,加强基层执法力量。

五是廉俭从政抓落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落实省、市、区作风建设要求,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扩大预算公开范围,推进决算公开,严控“三公”支出,用政府“紧日子”换取百姓“好日子”。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责权内控体系和电子监察系统,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着力惩治腐败行为,树立清正清廉清明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大计谋而后定,大势察而后行。稳中求进的光荣使命要求我们保持发展定力,改革创新的时代重任要求我们**发展活力。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区人民,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大力发扬顺境中乘势而上、逆境中迎难而进的优良传统,团结拼搏,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以科学发展的过硬成果谱写好中国梦的六合篇章!

较旧一篇:2014年南京市浦口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南京市溧水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