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15日在佛山市禅城区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东豪

各位代表:

我代表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区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工作部署,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民生显著改善,和谐禅城建设再上新台阶。2012年全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208亿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0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0亿元,增长9.2%;完成辖区税收总额173亿元,增长8.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亿元,增长10.3%。

过去的一年,我区主要完成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夯实基础工作,市民幸福感持续提升

一是民生保障有新提高。全年拨付省市民生实事资金13.7亿元,资金安排总量及财力占比均居全市领先地位。学前教育补贴、“平安钟”免费安装、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数字图书馆等10件民生实事按照目标要求顺利完成。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十分钟文化圈”活动站点48个,祖庙博物馆成为国家4**景区。“三打两建”及各类重点整治*开展,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形势稳定。二是市容市貌有新提升。环卫、园林绿化、拆违、户外广告整治等工作初现成效,祖庙路等重点区域市容市貌维护成效明显,“创文”工作顺利通过“国检”。三是服务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推行政府办事预约服务,“一按灵”服务事项达538项,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率达到30%。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7.3%,位居全市前列。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04元和16732元,分别增长8%和13%。

二、全面加快城市升级,现代化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全年启动城市升级项目68项,立项55项,动工47项,完工14项,实现“一年见成效”目标,并为城市三年提升奠定了清晰的框架基础。一是旧城区改造进展顺利。岭南天地一期开门迎客,升平-莲花片区2、3、8号地块动迁基本完成,南浦村片区改造全面铺开,仁寿寺提升项目加快推进,澜石片区改造项目第一期地块交付使用。二是交通建设力度加大。祖庙路、建新路、锦华路等16条老城区道路改造提升相继完成;绿景路与南海大道的交通节点完全打通;东平路拉通工程、桂澜路南延线基本建成;季华路升级改造、魁奇路贯通工程、绿景路西延线等项目动工建设;一环西线辅道南庄段、轻轨广佛环线张槎站等多个项目扎实推进。三是生态建设卓有成效。中山公园敞开绿化空间,与汾江河景观融为一体;佛山大道、岭南大道、火车站区域及地铁出入口等重要节点景观持续提升;绿岛湖中心湖附属河网和绿化工程全面完工,汾江河及内河涌整治有效推进,亚艺公园水质明显改善。

三、成功推动“大国资”整合,实现公有资产保值增值

出台了“17号文”(佛禅府〔2012〕17号),推动“大国资”整合。理顺全区公有资产关系,顺利构建起“四级管理、二级运营、三大板块、六大平台”的公资监管新体系。通过资源整合,改变公有资产相对分散的状况,实现优化盘活和保值增值。区直公有资产净资产达100亿元,全年到位融资资金38亿元,“大国资”的“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大国资、全覆盖”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为城市升级、产业优化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大力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活化和服务优化,不断营造更有利于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在全年区政府158个决定事项中,涉及政策制定、制度建设、方案优化的达40多项,占全部事项的1/3,逐步形成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的工作格局。二是调整旧改用地政策。出台“9号文”(佛禅府〔2012〕9号),提升旧改中产业项目比重,引导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全年纳入“三旧”改造的项目达53个,其中产业项目40个,占项目总数的75%。三是各项改革*推进。完善大部制改革,有效调动干部积极性。实施公安系统改革,力促警力下沉,全年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5.8%。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本实现工程建设、企业注册登记、产权登记等领域的并联审批和联合审批。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教育等六大领域公共事业改革试点工作,医疗组团联网运营顺利启动,教育提升发展计划初见成效。深化强镇扩权改革,调整区镇财税分成,激发了镇街发展活力。

五、全力加快产业载体建设,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绿岛湖都市产业区、张槎都市型产业区等重点区域建设顺利启动,智慧新城、欧洲工业园、新媒体产业园、华南电源创新科技园加快建设,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中国家居博览城、中国国际水暖卫浴城、普君新城等项目先后建成。投资总额达300多亿元的30个重点产业项目同期启动,王府井百货、万科综合体、绿地中心、星星广场、宏宇大厦等16个项目动工建设,沿季华路在建或拟建大型项目达24个,季华路现代产业经济轴初步形成。IBM、国药集团、中石化、格力电器、日立电梯、中西达一新药等一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影响力的项目落地生根,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

六、妥善解决一批历史难题,发展信心得到提振

以“利益平衡、多方共赢”理念和“敢于碰硬”的勇气,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把以前想做、不敢做、难于做的事一件一件做成。积极稳妥处理升平-莲花片区、澜石片区改造中的棘手问题,成功解决绿景东路、桂澜路南延线、东平路等项目建设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化解南浦村片区改造、魁奇路东延线建设的重大难题,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干一件成一件”的信心得到提振。

各位代表,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凝聚了全区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在此,我代表禅城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以及关心和支持我区建设的各级领导和老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人民解放军、武警驻禅部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亟待健全;适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城市形态还没有形成;人才资源相对不足与中心城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3年的工作安排

2013年是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强中心”战略、城市升级等中心任务,抓落实、出成效的关键之年和攻坚之年。经过去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区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为突围发展坚定了方向和信心;经过上一轮的转型升级,我区产业低端环节逐步转移,为加快发展腾出了空间;经过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一老一新”城市发展格局确立形成,一批重点工程项目铺陈展开,为从容发展注入了动力。

与此同时,外部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实现全区经济明显好转仍存在不少困难;区域竞争日益激烈,我们面临中心地位和传统优势逐步削弱的巨大挑战。因此,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清形势,勇于担当,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新台阶。

2013年工作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把握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坚定不移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聚焦“强中心”战略,以城市价值提升为目标,以产城互动为形式,以交通建设为抓手,全力构建现代化城市框架,全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彰显禅城历史文化独特魅力,持续增强禅城的吸引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2013年的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均完成市下达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增强发展动力为核心,加快产业提升步伐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去年我区在产业载体建设上取得了良好开局,绿岛湖都市产业区、张槎都市型产业区等区域开发建设不断加快,特别是季华路沿线一批重大项目落子布局,初步形成集聚效应。下一步,我们要瞄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在优化服务、项目引领、创新驱动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努力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企业服务。树立帮企业就是促发展的理念,增强“服务无止境”的意识,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更加主动地开展企业服务。大力营造“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机制,努力协助企业解决增资扩产、技术攻关、人才引进等问题,支持优势传统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壮大。创新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协同工作机制,促进项目早动工、早建设、早投产。不断提升科技、人才、财税、行政等配套服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培育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土壤,吸引更多的资源要素集聚,推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禅城扎根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把握城市升级快速提升环境竞争力的契机,着力构建符合中心城区城市形态、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专利、品牌、标准化建设,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发展与壮大并重,加强产业的建链、补链、强链。发挥IBM、世纪互联、鹏博士、安德里茨等龙头项目的引领作用,集聚发展新IT、新电源、新材料、机械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以国药集团、中西达一新药、迪安医学检验等项目落户为契机,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中医药等产业集群。加快祖庙商圈、东方广场商圈及季华商圈的错位发展和融合发展,吸引金融、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高端产业形态集聚。

强化项目引领。坚定以“三旧”改造促进产业提升的战略举措,全面整合土地、品牌、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加快主题产业园区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绿岛湖都市产业区、智慧新城、欧洲工业园、华南电源创新科技园、新媒体产业园、城北主题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建设。聚焦季华路王府井百货、万科综合体、绿地中心等24个现代产业项目,树立标杆,打造现代产业经济轴。

二、以提升环境竞争力为重点,*推进城市升级

坚持“政府引领,市场推动、社会参与、多方共赢”的原则,发挥市场作用,凝聚更多资源,共同建设美丽舒适家园,全面实现“两年有改观”的目标。

优化城市格局。全力推动“一老一新”核心区建设。以人居环境和区域竞争力“双提升”为目标,加快祖庙老城区改造步伐,着力提升中心城区的城市品质和岭南文化独特魅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资源配置,全面加快禅西新区开发建设,加速新兴产业、社会资源和创新人才向西部集聚。注重统筹协调,加快禅西新区与中心城区相融并进。

提升建管水平。充分利用“三旧”改造政策,重点围绕“一点五线三面”推动城市升级。加快季华路升级改造、魁奇路西延线、绿景路西延线等项目建设,贯通东西路网,助力禅西发展。着力推进魁奇路东延线、一环西线辅道南庄段、轻轨广佛环线张槎站等项目建设,拓展对外交通。持续推进升平-莲花片区、南浦村片区、澜石片区改造,继续抓好旧城道路“五位一体”改造,全面提升环境竞争力。全力配合佛山中轴线建设,启动东货场改造提升,加快祖庙东华里、仁寿寺、梁园等历史文化街区资源整合,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推动“创文”工作常态化,深化城市管理多个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完善数字化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强水环境整治。“外行看街道,内行看管道”,城市建设的先进性和文明程度取决于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我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5座,污水处理能力达60.4万吨/天,基本满足全区需要,但由于管网建设滞后,“污水进不来,处理吃不饱”,水体黑臭现象依然突出,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和区域竞争力。因此,要以对市民、对社会、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加大“水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做好禅城“水文章”。按照“先截污、后景观”的步骤,计划投入12.75亿元,至2014年建成覆盖全区的污水收集系统,实现配套污水管网覆盖率、污水收集率及污水进厂浓度显著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活化内河涌水系,实现主干河涌水体不黑不臭、持续变清,全力打造宜居禅城。

三、以活化体制机制为突破口,着力推进改革创新

经过多年发展,禅城经济社会已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管理模式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满足发展的新要求。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创新的强区之路,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效率与公平等事关全局的重大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让群众办事简单方便”为原则,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为核心,*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一批、下放一批、向社会转移一批行政审批职能。开展“三个集中到位”改革,实行行政审批首席代表负责制,优化行政审批运行机制。深化企业注册登记和建设工程等重点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并联审批、集中审批、联合审批。创新房地产产权登记模式,实现房产证和土地证同时办结出证。探索重大项目的“提前介入服务”模式,做好贴身服务。继续办好网上办事大厅,力争可网上申报的审批事项达90%。

推进公共事业改革。按照“以人为本,保障基本;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改革创新,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重点推进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改革试点工作,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全市公共事业领域改革探索经验。做实政府支撑,建立符合禅城实际的公共资源投放机制,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做强市场支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为市民提供高端优质的服务。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组团联网运营,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路径;创新办学管理体制,构建“一级办学、一级管理”的办学管理制度,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特色化的教育需求;同时鼓励在市政公用事业、公共交通、人才和就业服务、社会养老等领域积极探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

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全力促进社会事业新发展

民生连着民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脚踏实地解决好市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问题,提高市民群众幸福感。

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实施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加强教育财力保障,加快新四中、佛山市外国语(国际)学校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快“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构建“首诊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秩序。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加强流通管理,确保辖区粮食安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文化民生,打造禅城文化品牌。

推进和谐禅城建设。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多渠道、多模式发展社会养老事业。提高居民住院医保待遇水平,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体系,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扶持培育社会组织,推进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社会服务机构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严防邪教组织渗透破坏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力争刑事报警下降15%。在有效巩固“三打”成效的基础上,*抓好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抓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不断完善信访和矛盾化解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切实办好10件民生实事。一是大力改善河涌水质,美化沿涌景观,提升水环境;二是构建15分钟社区服务圈,打造区级社会服务综合平台;三是继续落实户籍人口子女学前教育补贴,补贴范围扩大到学前三年;四是鼓励和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实行新增床位补贴和日常运营补贴;五是做好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发放工作;六是建设“e按灵”市民之窗自助服务终端,提供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七是加强粮油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打造“放心粮油”服务平台;八是开展流动人口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九是开展“健康村”创建工作;十是全覆盖推进村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五个有”工程。

五、以提效能树形象为抓手,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强化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信守服务承诺,虚心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强化制度执行,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建设学习型政府。着眼新的实践,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解决促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放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不断提高谋划发展、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改进服务方式,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服务质量。以公共事业领域改革为契机,深化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向更加注重服务转变。

建设法治型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认真落实“两代表一委员”民意联络制度,确保决策科学、民主、透明。坚持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促进执法严格、公正、文明。

建设勤政型政府。继续发扬拼搏奉献精神,调动全体公职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实际行动树立形象。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强化务实高效理念,深化政府行政绩效管理,提高执行力,力促各项重点工作落实。

各位代表!

中流击水勇无畏,千帆竞渡强争先。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协力,埋头苦干,以更强的信念、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全力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较旧一篇:2014年汕头市南澳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佛山市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