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3月11日在广州市海珠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徐咏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海珠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我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的重要一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新型城市化发展为引领,坚定不移稳增长、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全面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加快发展促转型,区域经济迈入平稳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42.75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2.5%。税收收入155.64亿元,增长12.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63亿元,增长16.6%。固定资产投资593.26亿元,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2.26亿元,增长14.8%。商品销售总额3620.93亿元,增长3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1.31亿元,增长15.2%。海关出口总值23.18亿美元,增长12.5%。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三次产业比重为0.2︰14.6︰85.2,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7%,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0.4%。会展、现代商贸、科技服务和文化创意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4.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7%。琶洲地区举办展会201场、增长11.7%,10万平方米以上超大型展览总面积规模约占全国1/4;南丰国际会展中心、朗豪酒店、琶洲会展产业孵化基地(启盛园区)投入使用。乐峰广场等商贸项目开业。中国电信云计算中心等科技服务项目建成,金域医学检测中心成为业内领军企业,我区首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建成开业。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广新集团等5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南中轴电子商务大道列入全市重点扶持的三大集聚区之一;新增8家服务外包超千万美元企业,打造了中交四航院等省级服务外包示范企业。招商引资和引进项目实现新突破。引入1个世界500强、2个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实现金融领域总部企业零的突破。市级自主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增至19家,全市排名第二。市级总部企业增至28家。区重点企业增至105家。新增“三上”企业820家,增量全市排名第一。亿元税收楼宇增至4栋。建立全市首个重点项目督导视频实时连线平台,促进赫基、宝钢、东凌等总部项目顺利开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展“营改增”试点,1万多户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共减轻税负2.6亿元。实施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完成11宗市、区重点项目联合审批,共压减694个审批工作日。区领导带队暖企暖项目走访企业131家。制定实施扶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民营经济发展等6项政策。完成首届区长质量奖评审。表彰33家优秀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

(二)扎实推进城区建设。抓住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机遇,不断提升都会核心区功能。平台规划和土地管理全面推进。落实市“123”城市功能布局规划,编制《海珠生态城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海珠区2013年建设方案》。完成“三规合一”编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13公顷。海珠生态城8.9平方公里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市规委会审议通过,明确了“文化中心、公共服务、城市湿地”三大主要功能。建立区土地管理委员会议事机制,出台《海珠区规范土地储备征收出让工作实施意见》。花城绿城水城建设加快实施。完成万亩果园边界界桩和有效隔离工程,同步开展万亩果园湿地总体规划设计。海珠湿地二期开工建设。完成高快速路“净化、绿化、美化”整治。新增绿道15公里,全区绿道达141公里。成功举办第二十届市园林博览会(海珠会场)。整治万亩果园河涌,海珠生态城河涌整治一期工程进场施工,石榴岗河实现水质达标。强化污染源整治,查处违法排污企业243家。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环岛新型有轨电车系统试验段(广州塔—万胜围)动工。完成地铁八号线延长线同福西站等征地拆迁工作。开展“四馆一园”征地拆迁前期工作。区儿童公园一期、老人公寓等惠民设施加快建设。城区更新改造稳步推进。琶洲村安置房全部封顶。基本完成沥滘村改造房屋补偿安置方案意见征询及修改工作。小洲村、黄埔村“美丽乡村”试点创建工作通过市验收。城区管理进一步加强。区气象局挂牌成立,开展区域气象监测服务。治理大气污染,完成全部区属13家燃煤锅炉企业清洁能源改造、114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整治、527家餐饮业户油烟在线监控设备安装。深化垃圾分类工作,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开展布碎垃圾工业化回收处理,全区生活垃圾减量5.6%,217个社区通过市垃圾分类验收。推进环卫保洁模式改革,组建保洁服务保障中心,对重点区域、主干道进行自主保洁。成功创建3个首批市三星级卫生街道。清拆违法建设5.5万平方米,查扣“五类车”2.4万辆,整治“六乱”2.7万宗。

(三)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深化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服务管理创新发展。突出电子政务和城区智能化建设,5个街道率先建成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和“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加强社会组织培育管理,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直接服务居民群众23万人次。实行“社工+义工”联动机制。建立异地务工人员交流平台55个。打造市级“幸福社区”2个。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拓宽民意诉求渠道,建立“信访易”网上自助信访平台。全区信访总量下降6.5%。调解纠纷3117宗,成功率99.6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10”刑事治安警情下降8.5%。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抓好登革热、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控。成立减灾委员会,加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综合协调。平安创建和“两建”工作*推进。打造“平安细胞”,建成24个平安幸福出租屋小区、29所市安全文明校园。“两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市场监管“四个一”建设体系和42项子体系项目带动良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四)全面发展民生事业。全力兑现十件民生实事。全区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增长9.3%。社会保障落实到位。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放低保金3890万元、长者长寿保健金6240万元、重残补助金1040万元、贫困残疾人补助金169万元。提供医疗救助1.4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652万元。新增就业岗位7.55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目标完成率164%。“五大险种”参保人数208.2万人次,增长8.4%。筹集保障性住房200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1097户。新增养老床位648张,打造了松鹤养老院等服务品牌,已创建2个省级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沙园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敬老文明号。接收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18.2万人,建立6个省级退管服务示范点。群众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推动解决南华、凤安街、金顺等烂尾地块历史遗留问题。敷设、改造排水管网6867米。新增公园绿地6.3万平方米。完成1.35万平方米零散危破房改造任务。完成直管公房的维修排危、电线电路整改、小修养护58.6万平方米。开通广州市首条双层巴士旅游公交试验线。新增停车位5578个。累计创建省、市、区级餐饮服务示范单位274家、示范街区19个。完成20个社区金融服务点建设。建成5家“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制定实施《海珠区来穗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暂行办法》。基本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轻度智障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零的突破。区教育发展中心进驻东部新址,被评为广东省区(县)级示范性培训机构。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为1.5万名适龄儿童提供窝沟封闭等口腔保健服务,为1.4万名育龄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1.8万人次提供出生缺陷重点病种产前筛查诊断服务。推动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困难残疾人居家改造和康复服务。举办第三届岭南书画艺术节、首届广州海珠祠堂文化节。开展1022场经典电影社区行、500余场文化惠民活动。小海燕合唱团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金奖。区属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时段惠及群众48.8万人次。区档案馆新馆建成使用。广州塔创建为我区首个国家4**旅游景区。帮扶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湛江遂溪县、从化温泉镇工作全面实施,各帮扶单位在省、市第一轮扶贫开发考核验收中均获评优秀。工青妇、双拥、民防、民族宗教、保密、侨务外事、对台事务、贸促、修志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五)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定期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办复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其中,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2件,满意率84.6%,基本满意率15.4%;办理政协委员提案77件,满意率94.8%,基本满意率5.2%)。开展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调整全区行政审批及备案事项90项。取消、停征1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3项收费标准,减轻社会和企业负担3211万元。区“一站式”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开通服务,审批事项提前办结率为98.2%。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撤销、调整整合事业单位20个,精减事业编制1317个。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政府机关作风监督检查,探索建立廉政风险智能防控体系,25个业务窗口视频点纳入智能化管理平台,“机关作风曝光台”曝光的问题全部落实整改。成立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资产监管中心和“三资”交易监管中心,新设街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科。完成全区59个行政单位、235个事业单位、19个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清查和价值重估。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完成区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三公”经费实现零增长。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汗水,饱含着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在此,我谨代表海珠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驻区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我区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高端化和创新驱动水平仍需提升,专业批发市场等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需不断加强;城区服务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社会治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仍需提高,民生福利水平与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需要加快,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Page: 1 2 3 4较旧一篇: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较新一篇:2013广州市天河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