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3227日在广州市

荔湾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晏拥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荔湾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新型城市化发展为引领,统筹谋划发展战略,坚持为民,用心做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经济发展效益有新提高。

面对经济下行的不利局面,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力推进“三个重大突破”,积极采取措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5.65亿元,增长9.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万元,增长11.6%

保增长措施扎实有效。加快32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法人在地固定资产投资141.73亿元,增长14.1%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精心组织节庆活动拉动消费,完成商品销售总额3310.10亿元,增长24.2%。加大财税征收力度,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8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2%*开展“暖企、暖街、暖项目”行动,现场解决企业融资、用地等问题500多个。“立白”、“唯品会”、“哎呀呀”等民营企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7.05亿元,占GDP比重38.5%。认真落实企业上市扶持政策,唯品会、珠江钢琴2家企业成功上市。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16.5亿元,成功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75项。

“三大板块”建设全面铺开。着力构建“传统、现代、自然”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推进“岭南风情区”建设,粤剧艺术博物馆选址恩宁路,完成立项、设计招标和奠基工作。荔枝湾三期工程扎实推进,河涌延长至3090米;五秀桥节点工程顺利完成;西关美食文化博物馆动工建设;西郊沙滩泳场一期工程完工,成为广州市首个人工沙滩泳场。“白鹅潭经济圈”确定2.59平方公里为启动区,累计完成88万平方米土地收储和69万平方米土地出让;“广州圆”(塑交所二期)、佳创首丽斯酒店已封顶,立白大厦已动工。大坦沙岛地区更新改造规划获市批复,整岛开发正式启动。围绕“传承‘千年花乡’品牌、打造广州‘西肺’”的目标,全力推进20.5平方公里的“芳村花地”项目建设,概念性规划编制基本完成。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优化发展新型工业,广东中烟广州卷烟厂全面投入运营,烟草制品业累计实现产值176.9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2.0%;中华液晶城已封顶,广州国际医药港动工建设。以花地河为纽带,以唯品会、梦芭莎、广佛数字创意园等为龙头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广州电子商务(荔湾)产业园”被列入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西城都荟开始运营,财富天地广场、世贸服装城开始招商;广州酒家、皇上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市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试验区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招商选资工作成效显著。积极参加“百家企业羊城行”、“新广州·新商机”等大型招商活动,累计签约项目9个。完善科技创意企业知识服务平台,引进各类科技及创意企业136家。出台区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及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新增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327家,合计注册资金23.57亿元;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企业73家。“中石化五建”、“力迅地产”、“梦芭莎”、“绿瘦”等大型企业总部成功入驻我区。

(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有新提升。

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率先完成地铁六号线荔湾段5个站点征地拆迁和管线迁改,启动地铁八号线北延线土地征收工作。配合市推进贵广铁路、洲头咀隧道、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同德围南北高架桥、广佛放射线二期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完成芳村大道南扩建、芳村体育中心规划路三期、花地河东岸规划路南段、玉兰路延长线、黄大仙祠南侧规划路5条道路建设。开展龙溪大道快速化改造等9条道路项目前期工作,有效增强城市交通承载力。新建荔枝湾涌污水提升泵站、外江排涝泵站,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提高。

生态居住环境逐步优化。各项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按计划清退“两高一资”企业,完成第二批6家企业“退二进三”工作。成功创建1个省级环保宣传基地。增滘村、山村“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武广铁路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等15个绿化项目,推进大沙河花园等10项前期工作,完善“1+9”绿道网建设,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1.3万平方米。加快“三旧”改造,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茶滘、东漖、花地、西塱裕安围等城中村改造项目稳步推进;茶滘安置房已封顶,西湾路安置房项目顺利推进。

城市管理力度得到加强。顺利完成创文、创卫、创模三项复检工作。全国首个爱国卫生运动文化长廊揭幕仪式在金花街举行。持续整治“六乱”,设立流动商贩疏导区11处。严查严控违法用地,拆除违法建设8.2万平方米。进一步推进市容环卫工作,荣获“羊城市容环卫杯”第一名。有效实施餐饮业油烟整治“三百工程”。抓好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城市道路维护管理考核名列全市第二。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处理,冲口街“新快样本”试点工作和沙面街餐厨垃圾“直收直运”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垃圾日处理量比市下达的额度低4.1%。

(三)民生社会事业有新成效。

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兑现。一是新增公益性岗位3204个,举办培训班398期,共2.5万人参加免费培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保持在70%以上。二是完成岭南、西村、石围塘、东漖四条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23“幸福家园”人口计生服务阵地投入使用;建成“一站式”婚姻婚育服务中心。三是向符合条件的家庭、学生、患者提供社会救助,投入600万元为特困家庭免费更换旧电线和安装漏电开关;为31名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手术;向1266名重大疾病患者发放医疗救助金379.8万元;1652名困难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向400名困难优秀毕业生发放奖学金;为困难群众减免门诊挂号费1.3万人次,免收住院押金及提供体检项目优惠659人次。四是提升教育均衡化水平,10所学校运动场地完成无尘化改造,48所幼儿园达到广东省规范化标准。五是完善西村、石围塘、冲口、茶滘4条街道共40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优抚对象、低保、低收入妇女免费妇检2888人次。六是推进安置房建设,宝盛沙二期1138套安置房按计划完工并交付使用。七是改善出行环境,新建芳村大道南环翠北路口人行天桥,新设置停车泊位6316个。八是完成320幢、3.53万平方米的在册危房改造,完成8个内涝治理项目。九是完成755户肢体、听力、视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升全区23个工疗站软硬件水平,为符合条件的67位重症残疾人提供免费托养服务。十是修建35条健身路径;举办23场文体活动;组织放映电影513场、社区演出520场;派发文化惠民券2.15万张。

社会服务管理稳步推进。所有街道基本完成“一队三中心”建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进入实质**阶段。围绕“一街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亮点”目标,在全市率先开展“特色社区”建设,18个街道完成品牌社区建设,35个社区完成亮点社区建设。推进“幸福社区”工程,耀华、杏花2个市级社区和蟠虬、西关大屋、风雨亭、芳雅苑4个区级社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发挥社区服务站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新增29“广东省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社区”,社区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将全区195个社区划分为500个网格,以金花、逢源、桥中3条街道为试点,整合社区服务和执法管理资源,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得到提升。新增助理社工师97人、社工师22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平安荔湾建设扎实推进。“三打”工作成果突出,打掉欺行霸市团伙23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09个。以冷库行业和茶叶市场为试点稳步推进“两建”工作,制订五年行动计划。继续保持全区安全生产稳定好转态势,全区火灾发生率同比减少12%,消防安全四项指标实现“三降一平”。在全市率先建立“西关阳光驿站”服务机制,重点解决刑释解教三无人员融入社会问题。出台《荔湾区实施标准化战略奖励办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质量强区”及“食得放心”工程有效推进。

社会各项事业持续进步。2012年高考总上线率、重本上线率等十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中小学校安工程全面完成;成功通过“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评估。金花街吉祥社区、华林街兴贤社区、桥中街颐和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成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华林、龙津被评为广东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通过“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估;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并形成“荔湾经验”。组织开展“老广州民间艺术节”、“西关美食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全面推广西关文化旅游品牌,全年接待游客约3.7亿人次;建成东沙、石围塘、海龙和彩虹街4个文体广场和115个图书漂流驿站;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广州丝织行业博物馆对外开放。成功举办区第十三届运动会。《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颁布实施。全面完成阳春、从化扶贫“双到”工作阶段性任务。国防动员、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信访、民防、统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得到加强,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

(四)政府自身建设有新突破。

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整合12个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能,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局,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效能。积极推进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和指标体系。*开展政务公开和纠风工作,有效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率先在全市完成“六统一”工作,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

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8件、政协提案100件,办复率100%,办理质量和效率有新提高。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稳步推进。将反腐倡廉要求融入街道社区管理制度,实现社区、联社廉政监察站全覆盖。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和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得到强化。在全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评定为优秀。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严峻考验,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和各方面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荔湾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荔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二是现代商贸业态尚未形成;三是国资管理有待加强;四是公共服务管理任务繁重;五是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不大。我们务必高度重视解决这些问题。

二、201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年,是我区新型城市化发展全面铺开的关键年,也是我区加快发展促转型的经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民生幸福为主旨,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全力以赴推动经济“拐点提速”,不折不扣推行“3510”系列措施,构建“传统、现代、自然”三大板块新格局,争当城市转型的标兵、岭南特色的窗口、民生幸福的典范,努力建设美丽荔湾。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3%。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推进“三大板块”建设。

实现“传统、现代、自然”三大板块的有机融合,就是按照“只高不低”的原则完善产业政策,按照“只土不洋”的风格推进城区建设,按照“只减不增”的目标抽疏北片人口,努力实现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谋划。

传统板块——精心打造“岭南风情区”。传统,是经典,是魅力,是文化唯一性的体现,是荔湾有别于其它城区的根本特征。按照“串点成线,扩线成面”的原则,全力打造“一园、一区、一街”,凸显“十里荔枝湾,千年西关情”品牌。一是建设“西关文化大观园”,以华林寺、粤剧艺术博物馆、西关大屋、荔枝湾涌、荔湾湖公园、西关广场为依托,恢复城市记忆;二是构建“十三行商埠文化区”,以十三行博物馆、文化公园、沙面、黄沙、新风港、清平中药材市场为载体,再现“十三行”历史风貌;三是打造“老字号一条街”,挖掘泮塘路、龙津路、恩宁路、十甫路、上下九步行街的饮食文化购物资源,重塑金字招牌。

现代板块——加快建设“白鹅潭经济圈”。现代,是时尚,是实力,是地区首创性的体现,是荔湾参与城区竞争的核心底气。充分利用白鹅潭三江汇聚的地理优势,打造广州西部、面向珠三角的商业中心,发展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构筑繁荣的商贸格局。重点加快2.59平方公里白鹅潭商业中心开发建设工作,推进“广州圆”、立白大厦、佳创首丽斯酒店、国际医药港、万达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白鹤沙、新隆沙等地块约73万平方米的土地出让工作。以政府主导的方式,打破旧村、旧厂等权属界限,实施连片节约集约改造,加快大坦沙岛开发建设。

自然板块——从容开发“芳村花地”。自然,是生态,是潜力,是环境独特性的体现,是荔湾人民追求生态回归的美好向往。依托“百里河涌、千年花乡、万亩花地”资源优势,按照“增减挂钩”原则,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推进生态低密度大型综合商业设施建设,重点加快岭南V谷、沃野商业广场项目进度;全力推进“芳村花地”核心区建设,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大沙河段项目,打造“花卉产业总部基地、水秀花香城市品牌、广州西肺生态水城”。

(二)全力打好“经济年”攻坚战。

认真落实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把握经济运行脉搏,*挖掘经济增长“爆破点”,全面落实经济发展“3510(三个一、五个库、十个十)”系列措施,推动经济发展“拐点提速”。

提升经济发展活力。着力推进“三个重大突破”,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重点,全力推进总投资160亿元的“十大重点项目”建设。强化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完善总部、研发、设计、销售等产业链条,着力发展烟草制造、生物医药等“十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产业,加快广佛数字园等载体建设,扩大唯品会、梦芭莎等品牌企业辐射和带动效应,全力打造“一区多园”的电子商务集聚区,力争将花地河电子商务集聚区打造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连片改造提升信义会馆、1850创意园、922创意园,集聚发展创意设计、三维动漫等新兴行业,打造“珠江黄金西岸”。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高端发展沙面、康王路总部经济带,加快财富广场、世贸服装城等大型综合体投入运营。以广州国际茶叶交易中心、清平中药材市场等“十大转型升级市场”为试点,结合“两建”工作,狠抓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试验区试点工作,力争将步云天地鞋业市场及周边地区打造成为国际采购中心。

强化招商选资工作。建立“一支招商引资队伍”,着力抓好项目设计、对象搜索、主动推介环节,做好“敲门招商”。以“招商载体库”为依托,统筹中华液晶城、沃野商业广场等“十大招商载体”资源,举办香港、新加坡等“十场专题招商会”,选取优质企业,做好“选资招商”。与国内外知名招商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打造政府与中介机构招商联合体,做好“借力招商”。提升商务楼宇招商质量,吸引企业总部入驻,打造“十大亿元楼宇”。落实重点外地企业分支机构在地注册,狠抓法人落地。

*开展“暖企”行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注册、技术、人才、用地等问题,培育和引导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实施后备企业成长工程,鼓励企业合并重组,促成新增一批上规模企业。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扶持立白集团、唯品会、梦芭莎、哎呀呀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培育“十大百亿企业”。筛选行业骨干民企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扶持民营企业上市。

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实施“一条龙”代办服务,代办重点企业注册投产运行审批手续;按照“只简不繁”原则,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积极探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供VIP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服务,做到高效率运作。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等“十项配套政策”,留住区内优秀企业;建立扶持企业发展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实施标准化战略奖励,发挥企业龙头示范带动效应,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话语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国有资产盘活力度,推行资产运营动态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出租物业行为,力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推行以竞争促绩效的财政管理体制;强化公务支出管理,降低行政成本。

(三)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加快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内环路与环城高速之间的快捷路二期、站前路延长线前期工作;重点推进东沙路网建设,实施紫荆路延长线、玉兰路北延线、南漖路延长线项目;着力推进龙溪大道快速化改造等道路建设,加快实施黄沙大道荔湾涌桥等一批桥梁大中修工程。推进荔枝湾三期建设,完成西郊沙滩泳场二期、西关美食文化博物馆等节点工程。推进荔枝湾涌流域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启动上西关渠箱出水口排水改造等7项内涝治理项目建设,优化区内排水管网系统,全面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运用广州市实施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试点和“三规合一”政策,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成片改造、配套优先、分类处理、节约集约”的原则,稳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充分利用广钢重组契机,加快推进广钢周边鹤洞、东塱和西塱城中村改造工作。继续推进茶滘、东漖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五眼桥、坑口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进西湾路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启动中山七路广州卷烟二厂地块升级改造项目,打造西关高端商贸中心。盘活经济联社低效闲置用地,提高集体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加快生态城区建设。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实施荔湾湖生态修复升级改造工程,深化餐饮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尊重村落原有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民俗,精心打造山村、增滘村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庄。按照“生态化、艺术化、精细化”的标准抓好“一路一景”建设,完成大沙河花园一期、花地河沿线绿化美化工作,完善绿道网配套服务设施。

加大城市综合管理力度。全面完成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群闸联控、应急处理、三防会商视频监控系统,推进统一监控平台建设,快速处理城市管理突发问题。创新环卫管理体制,加大投入,提高保洁精细化水平。*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完成16座垃圾压缩站改造,确保50%的街道全面实施、100%的街道推广普及;加强与新加坡企业合作,创新垃圾分类处理运作机制。将社区服务、执法管理等人员融入网格,全面推广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四)切实加强社会建设。

认真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完善社区便民服务。加快幸福社区创建工作,重点打造4条街道品牌特色社区。二是关心“双低(低保、低收入)”家庭困难学生。为符合条件的“双低”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设立扶贫奖学金100万元,奖励“双低”学生400名。对户籍在我区入读全日制大学的“双低”学生实施学费补贴,本科补贴5000/学年、专科补贴3000/学年。三是积极扩大就业规模。帮扶就业困难的1.5万人实现就业,为1000人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受训人员就业率达60%以上。四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成南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00平方米业务场地建设。指定7间医院为“双低”人员、优抚对象免收挂号费和住院押金。五是加大教育设施建设。完成23幼儿园改造,达到广东省规范化标准。完成6所中小学的运动场地改造。六是加强助残养老工作。为600名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实现残疾人就业120名。按照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日间训练服务。七是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实施低洼社区的排水改造工程,解决约30万平方米的内涝问题。对20条、共21.9公里的河涌进行清淤。八是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完成2012年新增在册130幢、面积1.87万平方米的危房改造任务。九是优化交通出行环境。完成观涛路延长线(西桂坊-东沙大道)一期及立白大厦北侧规划路工程。十是丰富群众文娱生活。新增27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场地。发放文化惠民券2万张;组织社区惠民巡演500场。

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核心区。挖掘海上丝绸之路、一口通商“十三行”、“锦纶会馆”、“西来初地”等历史人文资源,对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大对“三雕一彩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征集粤剧文物,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精心策划“老广州民间艺术节”、“西关美食节”等民俗活动,做好“西关民俗民居风情”、“玉器文化节”等展示活动,增强群众文化自信和文化发展竞争力。继续办好广州“水上花市”活动,擦亮“迎春花市”品牌。组织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转化工作。创作出版一批反映荔湾历史风貌、彰显西关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巩固提升省特级和省一级文化站建设成果,发挥社区文体广场和文化室作用,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123”幸福社区工程。在每个街道创建1个品牌社区,打造2个特色亮点社区,扶持3个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社区。完成耀华社区、杏花社区2个市级试点幸福社区达标创建工作。进一步优化社区服务布局,借鉴新加坡、香港社区建设经验,拓展政府购买服务领域,扩大“为老服务”等品牌服务辐射范围。进一步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健全新型社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

全面创建平安荔湾。围绕“一强二升三降”总体目标,创新社会矛盾化解、公共安全保障、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突发事件处置等管理机制;完善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着力构建立体化现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挂牌分类管理制度,加强流动人员与出租屋管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化教育改革,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步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继续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稳妥推进公立医院资源整合和优化,加快建设中医药文化街区,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做好第九届“全国游泳之乡”迎评工作;进一步提升青少年业余训练水平,打造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继续承办中国沙滩排球全民健身中国行(广州站)赛事。推进优生健康惠民工程和幸福家庭促进计划,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强化依法行政和绩效管理。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重大事项,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重大事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完成大部门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发挥政府绩效管理考评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行政府雇员制,提高行政单位自身发展活力。

强化政风行风和廉政建设。切实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化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大各领域防治腐败力度,健全具有荔湾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各位代表,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荔湾的新发展,是时代和全区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敢想会干,为推动荔湾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附件:名词解释

附件

名 词 解 释

“拐点提速”:“拐点”是高等数学概念,应用到经济发展中,是指经济建设存在较大的增量空间,但如果按照现行的发展模式而不做变革,增量空间很难得到**。近年来,荔湾区处于转型发展的越坎爬坡阶段,GDP增速呈逐年下降趋势。经过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判,荔湾区GDP增速曲线有望于2013止跌转升,越过转型升级“拐点”,迎来荔湾的经济增长“提速”期。

“3510”:加快经济增长的三个一、五个库、十个十系列措施。“三个一”——制订一张《经济指标任务分解表》,建立一支招商队伍,完善“一条龙”服务平台。“五个库”——项目库、税源库、企业库、招商引资载体库、国有资产库。“十个十”——十个税收(区库)过亿街道、十大优势产业、十大重点项目、十场专题招商会、十大招商载体、十大转型升级市场、十项配套政策、十大(税收)亿元楼宇、十大百亿企业、十件民生实事。

“一强二升三降”:创建平安荔湾的总体目标。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破案率、起诉率、审结率、执结率、调解率上升,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满意度上升;重大刑事案件下降、重大群体性事件下降、重大安全事故下降。

“新快样本”试点工作:我区与《新快报》联合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在冲口街聚龙村杏花社区进行试点,实行“直收直运”,“垃圾不落地”。

“美丽乡村”:根据广州市实施的“美丽城乡行动计划”,推进建设“规划建设有序、村容村貌整洁、配套设施齐全、生态环境优良、乡风文明和睦、管理机制完善、经济持续发展”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幸福社区”:以居民为主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居民认同满意为标准,加快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加大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投入,建设“管理民主、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守望相助”的“幸福社区”。

“西关阳光驿站”:为缓解困难刑释解教人员的社会适应和生活就业压力,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程序等方式,开展落实户籍、救助救济、再就业培训、心理矫治等服务,帮助他们完成过渡适应期的缓冲机制。

政务服务中心“六统一”:即政务服务中心在“中心名称、场所标识、服务事项、审批标准、服务规范、监督评价”等六个方面的统一。

“增减挂钩”原则: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即,将农村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直接挂钩,若农村建设用地增加了耕地,城镇可对应增加相应面积建设用地。

“三规合一”:“三规”指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工作目标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相衔接,从规划内容、信息平台、协调机制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理顺“三规”关系。

抄送: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纪委办公室,区委各部、委、办、局,区人武部、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各人民团体,区各民主党派,市驻区有关部门。

荔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321日印发

较旧一篇: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