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3年1月14日在济南市历城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济南市历城区区长 吴承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一年,也是全区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争当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的目标要求,突出主题,贯穿主线,圆满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力历城、生态历城、文明历城、幸福历城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预计(下同)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0亿元,增长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09亿元,增长17.03%。着力扩大投入,*开展“项目服务年”活动,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9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增长23%,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市首位。着力扩大内需,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亿元,增长17%,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三位。着力提高开放水平,完成进出口总额27.6亿美元,总量居全市第一位;新增注册企业2400家、个体工商户4489户;引进内资1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分别增长15%和11%。投资、消费、出口稳步增长,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紧紧围绕打造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引导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向实体经济领域聚集,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8:46.4:47.8调整为5.6:45.8:48.6。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粮食单产实现“十连增”。投资4.2亿元,实施现代奶业、现代林业、节水灌溉等国家和省市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3个,南水北调工程历城段、省濒危树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唐王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展开。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出台花卉苗木产业扶持政策,新增花卉苗木8000亩。完成土地流转2.4万亩,全区粮经作物种植比例由2007年的7:3调整为3:7。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明显加快。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达到207家。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增长20%。宝世达等11个项目列入省级转方式调结构重点项目,东港印务等57个项目列入省级创新计划。临港开发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签约落地和在扩建项目31个,超过前五年总和。节能减排扎实推进,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在全市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中总分排名第一,被评为“全市节能突出贡献单位”。服务业支撑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增强。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175家、达到375家。新引进企业总部8家、金融保险机构7家。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分别实现地方税收1.25亿元和5.27亿元,分别增长81.6%和35.7%。物流业加快发展,零点物流自动化分拣中心等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盖世物流、佳怡物流分别荣获第九届中国国际物流节最佳物流园区奖和品牌价值物流企业奖。旅游业实现综合收入35.2亿元,增长17.3%。全区服务业完成增加值335亿元,增长10.5%,打造服务业首位经济迈出新步伐。
(三)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按照“发展更好、城市更靓、管理更优、生活更美”的要求,扎实推进老城改造、新区开发,强化精细化管理,努力营造生态宜居环境。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拓展。全区共计完成城市地块拆迁34万平方米,村庄拆迁15个、总面积76万平方米,实现净地出让1156亩,新开工房地产面积400万平方米、累计达到680万平方米。城市建设呈现出“多点布局、点面开花”的良好局面。老城区东风陶瓷市场和农科院地块拆迁全面完成,策划多年的区招待所和全福立交西南角地块拆迁全面展开。唐冶新区一次性开工7个大项目,建筑规模15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70亿元。雪山片区积极破解遗留问题,四村整合全面启动。济钢片区刘家、侯家安置区建设全部完工。滨河新区安置区建设全面展开。柳埠、西营小城镇建设分别列入了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和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城市功能形象明显提升。加强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四供两排”问题,配合实施花园路、西周南路等供热管网工程,新增供热面积90万平方米。投资1.7亿元,完成盖家沟输变电等四项电源线路改造工程。大力推进济乐高速济南连接线征地拆迁和港西路改建等工程,圆满完成华能路大修和孙唐路、温梁路提升改造工程,新建改建城乡道路70公里。城乡环境面貌实现新变化。全面启动迎“十艺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容貌治理、污水垃圾处理等专项整治行动,拆除各类违法违章建筑6万多平方米,完成荒山绿化2.4万亩,新增园林绿地45万平方米,荣获省级“绿化模范区”和“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区”称号。辖区内河道全部落实“河长制”,投资1.24亿元,对16条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投资1亿元,完成14个街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并投入运营,彻底解决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外运问题,群众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落实上级奖补资金3500余万元、受益农户5.5万户。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60所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工作。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加大财源建设和综合治税力度,全区财政收入过亿元街镇达到9个,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基本实现区直部门全覆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出台驻区金融单位评价奖励办法,加大服务驻区金融机构工作力度,荣获 “全市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模范单位”称号。配合市政府顺利完成综合保税区行政村划转、土地征用等任务。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狠抓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工作,被评为“全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
(五)保障改善民生力度加大。始终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年初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53元,分别增长11.2%和11.5%。城镇新增就业9758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完成3.7万人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45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3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200元和2600元。新农合筹资标准达到300元,报销比例大幅提高。进一步完善阳光民生救助体系,投入救助资金5720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23万户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加大农房建设力度,唐冶七村整合等18个项目实现开工,惠及群众1.4万户。全面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对全区184个经济薄弱村、难点村、后进村展开一对一结对帮扶,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30万元。
(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投资1.6亿元,大力推进校舍安全、办学条件标准化等四大工程,历城职专、二职专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专利申请、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才引进等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抢抓迎“十艺节”重大机遇,启动区文体中心规划建设,加快街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五项工程”建设,区、街镇、村居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全面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人才队伍、服务能力建设,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扎实推进人口与计生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9‰以下。制定实施全民健身五年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化平安历城建设。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和“五五”依法治区纲要,提升法治区创建水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全力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和农村“三项制度”建设,全面完成村居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和乡村其它债务清理工作。强化应急管理,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行动,不断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民兵预备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老龄慈善、红十字会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12345市民服务热线,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统一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全区“争当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动员大会的部署要求,围绕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城市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任务,区政府各位区长分别牵头任职相关指挥部总指挥,身处工作一线,狠抓工作落实。深化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制度改革,对全区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和公布,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和执行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有序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国际环境发生新变化、国内经济运行出现新情况,面对各种不利形势,全区上下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就,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驻区单位、驻区部队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历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增强了我们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决心。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低等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城市发展不充分,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社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政府依法行政、服务效能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安排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部署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绘就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开启了科学发展的新征程。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在全省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要求历城努力“争当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这为我们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历城作为省会最大的市辖区,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牢固,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科教、人才、智力密集。历城人民勤劳智慧、务实苦干、乐于奉献。在历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全区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奠定了我们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在全市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走在前列。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从外部环境看,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但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然具有许多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全国上下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我国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审时度势、科学应对,把握机遇、奋力进取,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努力谱写历城发展的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争当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的目标要求,继续坚持“五个不动摇”,全力推进“四个新跨越”,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走在前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9‰以内。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在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上奋力突破。要将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全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着力在重点产业上求突破,在规模总量上求扩张。一是大力发展生产**业。着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引进全国性和地方性商业银行,培育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提升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进新加坡普洛斯、意大利维龙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做好机械装备物流园区的策划招商,加快零点、郭店、临港等物流聚集区建设,着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全国性物流节点。二是加快发展生活**业。大力提升商贸服务业,加快鲁商商贸城等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抓好维尔康、盖世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提升改造。大力发展旅游业,科学利用“南山北水”自然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游和生态、文化、乡村、森林、湿地等专项游。启动南部山区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促进南部山区旅游景点住宿餐饮、会务接待、休闲购物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省内外知名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搭建更多平台。三是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坚持把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作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的重要手段,结合城市发展和产业导向,加快总部楼宇的开发建设、功能改造和招商选资,吸引各类总部企业入驻发展。完善财政奖补政策,扶持本地骨干企业加快成长为总部企业。加强与境内外大企业沟通联系,大力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国内知名企业、上市公司等到历城设立总部、研发中心、财务中心,引领服务业提档升级。
(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上奋力突破。要把工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做大增量、优化存量并重,努力推动工业由大变强。一是做大优势产业。重点围绕全区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努力促进新能源、新医药、冶金钢铁、机械装备、化工等优势产业膨胀发展,尽快培育形成2-3个支柱产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巩固扩大新能源产业优势,力争年内力诺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加快市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抓好省级“四个一百”项目培育。二是做强骨干企业。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强强联合、资产重组、上市融资等途径,打造更多成长性好、竞争力强、规模效益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超过3家、过十亿元企业超过20家。加快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企业家人才队伍与商会建设,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培育一批“新、特、精”小巨人企业。三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驻区高校、科研单位资源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抓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优秀人才培育,*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创新成果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加快培植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创新型企业,力争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努力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六连冠。四是加强园区载体建设。进一步突出临港开发区、济钢片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作用,加快道路、供电、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退城进园”,引导重大项目向园区布局、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提高园区投资强度和产业密度。临港开发区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扩大高端物流、现代制造、空港服务等临空产业,积极争创国家级欧洲工业园,力争“十二五”末进入全省省级开发区第一梯队。同时,充分挖掘整合董家、郭店、荷花路等街镇已有工业园区闲置资源,创新招商模式,融引资、引技、引智于一体,加快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努力使原镇村工业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强农惠农、富民增收上奋力突破。要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在全省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一是加快省会南部生态经济区发展。按照“绿色发展、科学发展、有序发展”的要求,完善推进机制,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对接,积极作为,加快突破。突出规划引领,进一步完善柳埠、西营、仲宫三镇控制性详规和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全面完成农业、水利、交通、环保等专项规划,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突出产业发展,启动南部山区绿色产业园规划建设,推进柳埠、西营“省级乡村旅游休闲体”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省级乃至国家级旅游名镇。全面抓好31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夯实南部山区发展基础。二是加快临港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立足临港周边区域产业特点和基础优势,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济南张而草莓文化科技园、唐王现代农业示范园、遥墙清荷湿地公园等重点农业园区建设,整合各级财政扶持资金集中向园区投放,引导城市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建设的规模、档次和水平。力争用2-3年时间,将临港都市农业园区打造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三是综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继续实施国家级小农水重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奶业项目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管理,大力发展高端品牌农业,努力打响历城特色农业品牌。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组织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扩大农民转移就业规模,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在拓展空间、提升功能上奋力突破。当前我区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的关键阶段,必须以全新的视野和科学的态度,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化水平,让城市更好地承载发展、造福市民。一是努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坚持新区开发与老城提升同步、外延扩大与内涵提升并举,以重点片区突破、重大项目实施带动城市发展全局。老城区以改造提升为重点,全面完成区招待所等重点地块的拆迁任务,做好利农地块、全福立交西北角地块等一批储备项目的策划招商工作,为老城区开发建设提供后续保障。唐冶新区要以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地块的招商为抓手,加快推进银丰唐郡、鲁商凤凰城、帝华国际广场等落地项目开工建设,做好新增经营性用地的招拍挂工作,确保年内完成投资40亿元,实现开工面积150万平方米。滨河新区、雪山片区、济钢片区要全力抓好华山安置一区、田园新城二期和雪山四村安置区建设,全面完成侯家、刘家两村拆迁任务,策划好经营性地块的招商工作。二是着力增强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启动辛祝路北延、机场路改造等道路建设,全面完成辛甸中街和港西路改造提升,配合推进济乐高速连接线、机场指廊等省市重点工程。*实施城市交通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城市拥堵问题。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实施花园路市政设施改造和东区净化水厂、唐冶热源厂等重点项目,提升城市供热、供电、供水、供气保障水平。三是统筹推进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坚持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来抓,积极稳妥地推进柳埠镇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和西营镇省级示范镇创建工作,鼓励其它有条件的街镇率先实施小城镇建设工程,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旅游名镇、商贸重镇,使其成为改善民生、提升形象的新亮点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农村人口、产业发展向小城镇聚集,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小城镇延伸。确保完成1.5万户农房建设任务。四是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整合城管、执法、园林、市政、公路、交通等部门资源,构建“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优化区与街镇城管执法体制,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实施“公路管理提升年”活动,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向精细化转变,努力使市容更整洁、交通更顺畅、景观更怡人。
(五)加快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在文化惠民、文化强区上奋力突破。要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努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彰显历城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活力。一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全面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街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大院等基层文化阵地,推动公共文化资源更多地向社区和农村倾斜。高标准建成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传媒中心等文化单位于一体的文体中心,全力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单位。二是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充分挖掘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整合利用。大力发展文化实体经济,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与工业、农业、科技等相关产业融合,推动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咨询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三是促进城市文明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和“四德”建设活动,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以办好“十艺节”为主题,*开展送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扎实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六)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上奋力突破。要突出抓好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是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认真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突出抓好钢铁、电力等重点行业及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物减排,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生态建设。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市为抓手,抓紧抓好荒山绿化、绿色通道、森林公园、湿地保护等工作,完成荒山绿化2万亩,退耕还果1万亩,发展花卉苗木6000亩。实施飞跃大道、凤鸣路等节点绿化提升,新增绿地50万平方米。严格落实“河长制”,全面抓好11条城区内河道综合整治。加强南部山区饮用水源地和风景区的生态保护,重点做好对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地及小清河流域断面的水质监测,启动临港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三是*持久地抓好环境治理。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坚决禁止乱占耕地、乱搭乱建,集中治理南部山区乱砍乱伐和乱采山石等行为。全面关停花岗石矿和采石场、石灰窑,搞好卧牛山整治和破损山体治理,修复生态地貌。全面取缔辖区内小冶炼和小塑料加工企业,抓好秸秆综合利用、禁烧和森林防火工作,努力使历城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七)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在体制创新、开放转型上奋力突破。要把深化改革作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坚决打好深化改革这场硬仗,努力形成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全市重点领域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意见》及实施办法,主动对接承接各项改革任务,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推进措施,切实担负起改革发展的重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更大的决心和力度,破解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继续推进医药卫生、投融资、国资等其他领域改革,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二是全方位扩大开放。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努力扩大进出口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确保外资外贸稳定增长。创新招商理念和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提高招商实效。继续实施“项目服务年”活动,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临港开发区欧洲工业园的优势,加大对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全区经济的外向度。三是全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坚决纠正各种影响发展环境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各类案件,为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营造良好的环境。
(八)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在改善民生、创新管理上奋力突破。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在抓发展、抓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进一步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是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任务目标。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标准化等四项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条件,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启动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善居民健身设施,提高全民健身水平。继续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支持发展慈善、红十字等公益事业。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落实拥军优抚政策。推动人防、统计、档案、史志等事业协调发展。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困难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次。三是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贯彻落实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以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衔接转换政策,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0万人以上,参保率达到96%以上。健全全民医保体系,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工作。进一步加强阳光民生救助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救助机制,规范救助程序,提高救助实效。努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见附件)。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发挥好人民团体、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管理作用。加强和改进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做好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畅通信访渠道,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着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深化平安历城、法治历城建设,增强群众安全感。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突出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做好防火、防汛、防疫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全面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解放思想、高点定位,在提升境界标准上达到新高度。要紧紧围绕“争当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的目标要求,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找准定位,树立更高标准,确立更高目标。要努力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打破常规,积极探索符合省会特点和我区实际的新思路、新举措。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决心,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承担风险,善于破解难题,努力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改进作风、完善机制,在推动工作落实上实现新突破。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要求,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本领用到促发展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部署要求,着力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强力攻坚,在主导产业培育上努力突破,在建设和谐社会上扎实苦干,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提速提效。要建立健全主体清晰、责任明确、问责严厉的工作推进体系,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目标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转变职能、勤政为民,在提高服务水平上再上新台阶。要树立人民至上的信念,把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首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健全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投向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等领域,推动公共服务向深度发展、向广度拓展。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下大气力治理“庸懒散”,严厉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服务差、效率低等问题,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四)依法行政、廉洁自律,在打造阳光政府上取得新成效。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完善重大决策调查研究、专家论证、听证公示等制度,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要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把廉政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加大机关效能建设和行政监察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赋予新的使命,新的目标孕育新的希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勇于开拓,奋力拼搏,为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较旧一篇:2013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荔湾区2013年政 府 工 作 报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