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教父

作者:八月炸



    三地无物。国人对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修缮、重建、新建人物生前故居、官邸;或在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立石刻碑。一个孔夫子,全国有文庙;一个诸葛亮,多处武侯祠,就是明证。范蠡没有这样纪念性建筑物。他老家南阳没有,他生活、战斗过的浙、苏、鲁等地也没有。虽然华东等处有“蠡城”、“蠡口”、“蠡园”等,但除了地名,并无实际内容。“蠡园”中树起的不是范蠡塑像,而是美女西施。范公若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王国庆想,自己在这一点上会和范蠡的命运是一样的。他王国庆不属于历史人物,他身后不会有什么纪念馆之类东西。顶多,在他的家乡,山阳市西山县王家川,会有一后人指着他们家的房子说:“看,这就是当年省委书记王国庆家的老宅子!”有时候,王国庆也感叹自己生不逢世。以他的能耐,如果他和孙中山同期,或与小平同志他们同期,生于乱世,说不定他就能成为创造历史的英雄。可惜,他生在和平时代。能走到今天,也就很不容易了。

    王国庆也在想,范蠡在历史上为什么会是一个这样的待遇呢?大概是范蠡犯了古代为官为人的三个大忌。

    一是不愚忠。封建文化需要大臣的“忠”达不到“愚”不行。亡国可以,不忠君不行,这就是“标准”。符合“标准”的典型是贯彻“终身制”的诸葛亮。明明看出后主刘禅是个窝囊废,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蠡看出勾践阴险狠毒,“不欲功于臣下,疑忌之心已见”,不可再处,一甩袖子把相国辞了。“晚节不忠”,犯了大忌。生前身后遭贬,就一点不奇怪了。时至今日,应以新眼光审视“忠”字,提倡“忠于事业”的典型。范蠡正是这样的楷模。他不把个人进退荣辱系在某个人身上,而是寄托在事业上、对社会的贡献上。治国成功,又去经商,为世人树立了一个成功榜样。

    二是不清贫。传统文化,是歌颂“隐士”的。不居庙堂,就退隐山林,或吟诗作赋,或修道成仙,脱离百姓生活才高尚。“相国级”的汉初三杰之一、留侯张良功成身退,云游名山,修炼气功,后人倍加称颂。至今秦岭留坝尚有规模宏伟的张良庙,供人瞻仰追念。范蠡辞官,若真是“泛游三江五湖”,无所事事,名望恐怕不亚于张良。他不愿老死山林,毅然选择“士农工商”的第四等级职业,亲自饲养贩卖五畜,以“酒囊皮子”俗名,和“下里巴人”滚在一起,大**份,犯了“不清贫”的大忌。尽管人们羡慕他的富有,但却羞于谈他经商之道、致富业绩,更不用说为他树碑立传建庙了。重官轻商,是中国文明历史一大悲哀,也是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原因。在终于认识到“无商不富”的今天,更应该为范蠡这样的先行者“落实政策”。

    三是不检点。习俗文化很看重个人行为。尤其是“作风”是否清白。范蠡生前身后没有受到应有尊重,有一个致命原因,是传说他辞官后把美女西施带走荡舟于江湖。把世人瞩目之美女带走,这还了得!一向重视人品的国人,如何向这样不检点之人顶礼膜拜。

    功高遭妒,名高受谤。范蠡兴越灭吴,功垂青史;辞官经商,富甲天下;娶妻西施,举世瞩目。这种刺激性“传奇”把范蠡毁了,弄得身后连魂魄都不能回归故里。

    王国庆想,即使自己真的能功成身退、平安着陆,以他的不愚忠、不清贫、不检点,他王国庆的名声也好不到哪里去。


热门小说推荐:《重生野性时代》、《圣墟》、《武炼巅峰》、《飞剑问道》、《元尊》、《逆天邪神》、《都市超级医圣》、《都市奇门医圣》、《都市超级医仙》、《伏天氏》、《大道朝天》、《都市鬼谷医仙》、《明末好女婿》、《史上最强赘婿》、《三寸人间》、《凡人修仙之仙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