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范文大全  >  个人范文  >  自查报告范文  >  农业自查报告范文精选

农业自查报告范文精选

发布时间:2019-04-22 12:28:21

(二)高效生态产业不断优化。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总量膨胀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例由20xx年的8.6:60.6:30.8调整为6.18:55.55:38.27,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一是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发展。按照园区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要求,突出发展高端、特色、绿色农业。冬枣、水产、畜牧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建成海参养殖池8.5万亩、海参育苗水体达到10万立方米、冬枣标准化基地2万亩,精品冬枣园6000亩、大闸蟹养殖池3万亩,奶牛、生猪存栏分别达到7324头、182580头,黄河口冬枣、海参、大闸蟹和现代畜牧四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新户镇天河湾生态旅游园区、百枣园采摘观光基地和义和镇优质苹果、设施果蔬采摘基地等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猛,黄河故道高效生态农业观光带已具雏形。澳亚万头奶牛牧场、晨阳菌业5万吨工厂化食用菌等一批大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全区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8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5家,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69个,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农作物及畜禽、水产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创建,目前全区共获得省著名商标认证5个、省名牌产品认证3个、三品认证60个,黄河口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二是环境友好型工业加速膨胀。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石化、盐化等传统产业,推动油盐一体化发展,全区原油综合加工能力达到750万吨,原盐产能达到200万吨;大力发展以石油装备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黄河口石油装备制造园已落户石油装备企业13家,实现利税1.22亿元;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格瑞特光伏电池片等一批高端项目相继落户,华锐风电3兆瓦机组成功下线,全区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35万千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实施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6家,20xx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61亿元,相比20xx年,增长110.4%。三是现代服务业实现新突破。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规模不断膨胀,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7亿元,相比20xx年,增长30.2%。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研发服务、融资担保、信息咨询等生产**业,引进发展了富海冷链物流、中海利兴物流等现代物流项目,全区物流运输企业发展到42家,综合性物流配送体系正在加快形成。重点突破生态旅游业,围绕黄河故道、神仙沟、滨海长廊三条精品旅游线路,精心打造黄河口旅游品牌,万亩槐林、军马场农博园、新户冬枣观光园、仙河蓬莱公园等景点建设提档升级,成功举办黄河三角洲湿地槐花节、黄河口槐花笔会、枣乡风新户行和山东河口湿地风情全国摄影大展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产业新突破。

(三)基础支撑能力日益增强。一是强化园区建设。把园区建设作为黄蓝经济区建设的集中突破区和先行区,全力抓配套、上项目、求突破。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进一步修订园区总体规划,完善基础配套,实施化工企业外迁,加快改造提升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商贸物流、高端制造、食品加工等现代产业。目前,园内入驻企业达到89家,20xx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6亿元,成为带动河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土地成方连片、便于项目和产业集中布局的优势,重点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化工、高端橡塑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目前,海防路、滨园路、明园路、兴园路两纵两横四条框架道路全线竣工, 110千伏变电站、雨污排、明渠、项目区填土、污水处理厂、热电联产、供水管网和通信网络等八大公共设施配套工程加快推进,招引落户过亿元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14.261亿元,高效生态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园区基本成型。二是深化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坚持把和谐城乡建设行动作为城乡规划建设的总抓手和着力点,以城带乡,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施了总投资40.17亿元的71项和谐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南融、北控、东改、西扩步伐。重点规划建设了15.6平方公里的湖滨新区,新建黄河路西延等道路5条,塑造健康养生岛等人工岛屿5座,鸣翠湖景观土方工程全部完成,水上主题音乐喷泉安装完毕,近期将形成景观向市民开放,拉开了开发框架,形成了景观雏形,已经成为生态景观的新亮点、城市发展的新引擎。黄河口文体艺术中心、便民服务大厅等一批便民工程竣工投用,河安小区、河阳新区等住宅小区建成入住,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21.6平方公里。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改造中低产田4.2万亩,治理骨干河道39.55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73.35公里,北外环、河仙路、国家级中心渔港等一批重大工程竣工投用,疏港公路、沿海防潮堤、环渤海高等级公路等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内接外链的现代交通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