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告白:我和我妈妈》读后感10篇(5)

  《迟到的告白》孩子对于以往生活的梳理会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无法避免的就是妈妈同性恋的身份。《我的T妈妈》在第一时间能够吸引我,也是因为她首先从子女的角度来讲述身为同性恋的母亲。将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关注看成一个整体的话,年轻的同性恋群体可能吸引了90%的目光,对于老年人的关注真的很少很少,而从子女的角度讲自己的同性恋妈妈的我还没有看见过,以前看过国内一部电影《光棍儿》讲农村老男人里面有提到过一点点农村老年男同性恋群体。同时社会对与男性同性恋群体的关注也是远远高于女生,性别的歧视等等让女同在社会上的生活更加艰难。我很佩服阿女,因为她能在19岁就认清自己的性向;能在32岁(推算)有勇气带着两个孩子逃离家暴的丈夫用自己的能力撑起这个家;而且在生活中能够勇敢追求自己喜欢的人(虽然感情上貌似有点渣),起码在脱离丈夫之后的生活也算是比较肆意和自由了,在规则和社会的重重压迫之下还能过得比较随心就是这辈子最大的胜利了吧。而且当作者的侄女说出他们谈恋爱我们为什么要阻止和干涉时,对比之前作者对他的长辈的采访,我真切的感受到台湾时代的进步,年轻人的思想真的在转变了。

  书中描写的女儿和母亲的关系有一些不是很明白。在离开原先的家之前,女儿一直以为母亲会丢掉自己所以没有安全感因此和母亲之间有了点隔阂。但是这些不安全感为什么没有随着和母亲妹妹一起的离开而消失呢,并且一直延续了下来。作者作为母子关系中的索取方,是不是对母亲的要求有一点点过高了。而且父亲作为家庭中的过错方,因为死亡就能把所有的怨恨带走,甚至在女儿被父亲**之后,女儿还在悲痛的回忆中去计较般的寻找一丝温情,去寻找父亲所作所为的他因,去给父亲的家暴给出理由,甚至去责难自己是不是没有给父亲台阶下,作者自己也说“我的恨从来都不是因为父亲对我做了什么,而是来自我妈的不问”。这个点就很奇怪,让我想不明白。是因为在情感上对母亲太在乎而对父亲的忽略吗?或者说作者其实不是在责难母亲,而是在后悔自己在父亲家暴过程中的不作为,即没有能力制止父亲也没有能够保护母亲?

  不得不说这本书中提到的家暴之经常,之频繁和广泛真的是令人发指。作者的外婆经常被外公打骂到在厨房藏农药想自杀,作者的母亲被父亲家暴到之后带着女儿逃离,之后作者和母亲的家也成为了母亲朋友被家暴之后的港湾。女性地位之低下看得心痛。在纪录片中作者问妈妈的姐姐知不知道妹妹被家暴,姐姐说大狗也要看主人,打也要等到我走了之后再打,闹了一晚上好吵。问舅舅,舅舅说不嫁人怎么办,嫁都嫁了怎么办。这就是乡土社会最原始最真实的田野调查,幸好阿女能够有勇气逃走。但是即使走掉了,也没有能够离婚,这直接导致了两个女儿的教育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对比现在大陆还想倡导离婚之前有两个月的冷静期的政策都是不知道家暴对女性的生命有多么严重的威胁。女生要在这种传统氛围浓厚的环境下自由的生活下去真的是太艰难了。但是有些被家暴的女性们没有像“外婆”一样去“寻死”而是很果断的离婚,也是社会进步女性自我抗争的开始,起码已经有一些人行动起来去维护的利益,不管怎么样还是有一些希望的光芒。

  作者在书中说

作为我妈妈的小孩,我的确有着非常痛苦的成长经验,然而那痛苦并不是因为我的母亲,而是因为其他人的歧视

  看到这句话是我的愤怒大过了伤感,都已经发展到2018年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歧视现象呢,歧视同性恋,歧视女性,歧视剩女,歧视艾滋病,歧视残疾人,真的是关你屁事啊,咸吃萝卜淡操心。人人平等去追求各自的幸福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好吗,怎么那么喜欢戴有色眼镜看人呢?love and peace希望终有一天没有偏见,没有stereotype,真正能够实现众生平等。

  《迟到的告白》是一本在艰难生活中依旧寻找幸福的书,作者对以往生活细节的描述精准到记得小时候煮粥用的电饭煲,虽然作者的家庭在社会中属于比较边缘的种类,但是这样的生活也值得我们关注,边缘的家庭中流行的仍然是最主流的爱,母爱亲情友情爱情等等仍然会在生活中交叉去谱写感情的起起伏伏。

  谢谢黄女士将这样一个温暖的故事带到我面前。

上一篇:比尔·盖茨的遗产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三體 Ⅲ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