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彩页部分尤其璀璨美丽。譬如C.8子弹星团图片,由哈勃太空望远镜照片及X射线的观测结果等叠加而成。在科幻电影当中,这种情形出现在面前,我们会觉得这出于想象力,其实毫不奇怪。但事实上,它确实存在,在深遂的太空之中,可见的明亮与不可见的黑暗共存。
阅读这本书的最初目的,其实是想用现代科学去做古代思想的佐证。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当中,对于天象讨论的极多。天人合一,一阴一阳谓之道,二气交感、化生万物,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借助物理,我们已知宇宙确是在混沌之中得以开辟。这与传统观点不谋而合。随着物理学的继续发展,又将会给人类带来多少震惊?普通人类的生活,又将被物理这双看不见的手、乃至于暗物质、暗能量这些尚未解码的成分带向何方?
137亿年的宇宙生涯,几十年的人生。人类由何而来,又将向何而去。在这浩渺宇宙当中,有亿万个星系,地球只是这其中的一个星球。我们每一个人,不过栖居寸土之地而已。夜深人静之际,思量此中境况,宁不令人怅然。
《爱因斯坦的望远镜》读后感(七):从地球这个孤岛向宇宙洪洋而望
天文学之于我,是非常温暖的记忆。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在1986年初,当时的我还是个读小学低年级的小孩子。那段时间的的电视和报纸都报道了哈雷彗星要回归地球这个天文奇观。当时我家居然有《天文爱好者》,那是厂区图书馆对职工用比较便宜的价格卖过期杂志,每季度3本用线订在一起,我爸爸买了上一年的全年12期。拜《天文爱好者》所赐,我知道哈雷彗星有非常美丽的长长的尾巴,而且是76年回归地球一次。当时我的爸爸,非常激动呢,挤出非常拮据的工资去新华书店买了一个天文的单筒望远镜,在冬天那么寒冷的夜里,用自行车载着我到厂区大门外一个比较高的小山坡上,用那单筒望远镜在夜空仰着头不停的寻找,希望能够看到哈雷彗星。我们父女俩,在那些个万籁俱寂的冬夜,冒着寒冷,坚持了好多天。可是,我们根本没有找到哈雷彗星,我举着那个对我而言很沉重的单筒望远镜,冷风吹得我直打哆嗦,我仰头在望远镜中看到了很多变得很大的星星,可是就是没有哈雷彗星,连根尾巴也没有看见。事后我妈埋怨我爸,说他浪费钱去买个那么贵的望远镜,而且还险些害我得了感冒。但是我从来都没有遗憾,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段回忆对我而言,却是那么温暖和珍贵。在那时,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工人,连肉都只能一星期吃一次吧,物质生活很贫困,我的爸爸却尽力给我营造良好的探索自然的条件。
话题扯远了,只因手中这本《爱因斯坦的望远镜》让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漂回20多年前那寒冬深夜里父女俩在小山坡上举着望远镜仰头望着星空不停寻找的身影。究竟是什么导致我们当时没有找到哈雷彗星呢?或者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装备太简陋了吧。看看《爱因斯坦的望远镜》书中所介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斯隆数字天空勘测等等人类的技术结晶,甚至还有让人难以想象的星系透镜,这些仿佛很高深的天文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就通过这本通识读本以平易近人、妙趣横生的方式走到我们这些普罗大众的身边了。通过这些星系引力透镜,地球人们从地球这个孤岛向宇宙洪洋而望。
当然,看了《三体》1、2、3之后,再来看这本《爱因斯坦的望远镜》会更加有感觉。你会想起《三体》中未来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放在太阳系边缘的星际太空望远镜,你会想到在遥远的星系说不定已经有难以想象的文明在窥视这我们这颗脆弱的地球。或许,就如《三体》所说的真有宇宙黑暗的真相,那么地球文明像一个孩子。“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但是无论如何,我们总要张开眼睛,向外看个究竟!
《爱因斯坦的望远镜》读后感(八):物理学对宇宙研究的独特贡献
在天文学漫长的研究史上,人类每跨出一步,都会感受我们与宇宙的距离既在增近又在远离,这样的矛盾就好比宇宙的加速膨胀和引力作用的强烈存在一样。每当人类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宇宙面貌,同时又会发现许多新的未知。于是伴随着很多的设想,宇宙变得越发的不可穷尽。尽管如此,却无法阻挡科学家的脚步,纵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微笑。”但是求知欲绝对是上天对人类最好的恩赐。
上一篇:《激情墨西哥之旅》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三国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