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朝廷》读后感10篇(2)

  这是命中注定的悲剧,无人能超越,当宫殿耸立时,它的倒下已不可避免。每个人都在欺骗着被深墙包围的两个人,但他们沉浸在这骗局中,因为没有这骗局,他们将无能为力。权力这般炫目,但它的内核竟然如此空洞。

  祝勇试图写出一种宿命感,通过这种宿命感,达成对封建社会的制度批判,这种过于理性的脉络显然是不合乎小说思维的。当代小说不是思想者,它是嘲讽者,它不应该堂而皇之,而是应该站在角落里去说风凉话,没有这种叙事风度,难免给人以僭越的感觉,仿佛历史不过是小说家掌中的玩物,这就难以达成深刻的真实。

  这是一本体现出当代文学努力与探索的严肃作品,在商品时代中,它见证着我们对美的坚持,这种精神值得尊重。

  《血朝廷》读后感(五):东方韵致的哥特童话

  读《血朝廷》这部气氛森然的作品时,惊讶地发现,竟然奇异地符合十八世纪欧洲“哥特小说”几乎全部的标准:庞大、幽深而阴暗的建筑里,到处布满了华丽、繁复、冷冽、浓郁的装饰细节,青年男女之间不乏残酷而暴虐的爱意与**,又受制于鬼魅的蛊惑,最终的结局必然是隐秘而酷烈的死亡。毫无疑问,作者祝勇像是一位“嗜血”的东方德古拉伯爵,他也许真的长生不老地活在历史中,尤其当一个个朝廷走向没落时,他正张开湿**的玄色翅膀,盘旋在那暮光笼罩的宫殿上方,悉心搜集、保存任何沾染上血迹的藏品。

  说到哥特小说,它并不是恐怖小说、色情小说的代名词。它追求阴郁、柔靡、酷烈的风格,探讨人在恐惧中所激发的癫狂和极致的欲望满足,而这种气韵延展到古老的中国朝廷中时,产生出了非常新颖的艺术效果。

  对于哥特小说来讲,首先,一座迷宫般的建筑是必须的。紫禁城的条件当然得天独厚,恢宏、静谧、充满精致的细节和纷纭的传奇。但只有像祝勇这样,掌握了最为精微传神的文字描刻技艺的作者,才能实现真正的“穿越”与复现。对他来说,紫禁城是一个双重意义的“博物馆”,不仅保存着尚存于世或业已消失的雕梁画栋、锦衣钟鼎,更保存了形器难以存放的,宫殿忧郁、浩瀚的夜色,冰凉而惨白的幽魂,青春的肉体在丝绸里窸窣的声响,粪便在尊贵的器皿中也难以掩饰的腐臭,泪水中充满角逐和妥协的咸腥味道,以及人们最先洗刷、最想回避,却也最为触目的,血的颜色。作者借李连英之口告诉我们,权力以及代表了权力的宫殿之所以熠熠生辉,全靠大量血液的悉心擦拭。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血淋淋地**给人看。而《血朝廷》给人的感觉则恰好相反,作者虽也写着悲剧,却把血淋淋的事实,细密地拼合成美好的童话给人看。就像哥特小说本质上是有童话性的,因为它在渲染惊悚和魔意的同时,想要突出的是人性最真实的感受和知觉。同样,在祝勇这儿,颈项上那圈密匝细白的刀口,肠胃中空虚的翻搅,膝盖在坚硬大理石上硌出的印痕,与签署不平等条约、改革维新这样重大的事件,具有等量齐观的历史意义。宏大空泛的历史进程,埋没不了渺小的个体散发出的情与欲的温度。一个恰好被置于重要政治权座上的普通老太太对于“清洁”的特殊需要,就能左右了帝国的前途!像《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叙述的那样,某个似乎细微的环节,竟然是在十字路口左右历史的最重要的原因。这种炽热的抒情性的叙述逻辑,是全世界具有理想主义热望的文人共同的诗意情怀。

  当然,从荒凉的修道院到古老的旧宫殿,从黑色的泡泡袖和蓬蓬裙到绚丽多姿的旗袍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形制转换。哥特童话中,东方韵致的注入,同时也加入了更为厚重的历史意蕴。在华丽的文本形式之下,祝勇写作的目的,终究是要揭开“历史的谜团”、“宫殿的真相”。在《血朝廷》的后记中,作者有非常诚挚的剖白,想要阐明真实界与形象界之间辩证的张力。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就可以释然。他信马由缰的想象和绮丽诡谲的文字,罗缕记存的并非“曾经到底发生过什么”的事实,而是关于历史本身的真相:人类历史并非总是善意的,它最大的乐趣就是吞噬、摧残鲜活**的肉身;而更为残酷的是,充满血淋淋的伤痛和死亡的历史,依然流露出令人痴迷而赞叹的美丽来。

  想起约一百年前,法国作家谢阁兰的《勒内•莱斯》,描绘一个异邦年轻人眼中的紫禁城,给当时的欧洲读者带去耳目一新的“异国情调”,但他毕竟还需要穿越认知的高墙。如果他们有幸能够跟着祝勇,进入这座神秘的东方宫殿的内部去尽情畅游,并惊讶地从中体会到并不陌生的哥特风情时,应该别是一番喟然浩叹吧!

上一篇:《幸福,光临当下》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今生何世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