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鼠疫》读后感10篇(3)

  这种存在感,由于时间带给我的体悟,使我个人认为,它依赖着个人的自性。存在和爱,或许有一天你感到它是不言自明的真理,如同荒诞的无可言说。我曾经也爱哲学,故事的沉淀积累提炼可以变成哲学,但终究还是变成故事。

  很多小说都述说着世事无常,但只有加缪真正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最能道出存在于人类世界的可笑的常识和愚蠢的信心。这里请允许我提一下芥川龙之介,他也具有同样的洞察力,观察到人类的虚伪和愚蠢。

  读过柳鸣九和徐和瑾的《局外人》。时间相隔久远,我只记得柳鸣九的版本更深情一些,序言什么的也相当入味,那本有附在《局外人》后面的中短篇,值得一看。徐和瑾的版本因为相对晚一些,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上可能更考究,而且更加通俗流畅。版本问题都无伤大雅,倒是《西西弗神话》的某些片段读起来比较艰涩。

  一家之言,勿作参考。

  《局外人/鼠疫》读后感(九):怀念加缪

  他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他将年轻的抒情与成熟凝练融合为一。他从“唯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自杀”入手,在死亡的光照下重新审视我们已接受的种种观念。他要求我们每个人都面对分裂:对永恒的追求和生命有限性之间的分裂来体验这个世界的荒谬。从认识他的那一刻起,荒谬就成了一种热情,一种就憾人的热情。人一旦察觉到这种荒谬,就必然会继续这无可奈何的追问,直到最后。不再有未来,挣脱“永恒”的枷锁,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刹那”,把自己投掷在一瞬即逝的冒险之上。

  可是从自1960年1月4日起,我们不得不用过去式来提及阿尔贝·加缪了,他的存在已为历史所包围,他的作品不仅是签名而已,还得标明日期了。加缪,那么一个充满活力与情趣的人–尽管他常常面无笑容,那么喜欢足球与舞蹈的人,已在他喜欢的地中海的天空的包围之下伴着马鲁林的红土永眠了。他如流星一般划过历史长河的半个世纪,抱着一个时代的希望与梦想–这个时代,他奉之为“在这个不可敬的历史中,用可敬的方式来努力于人的尊严的一代”。

  他的小说,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变得完全像自然现象一样的东西,我们会忘掉作者,它们会被人接受,就像石头和树木一样,只是在那里,只是因为它们存在。每次重读他的作品,都会感到那压人的、无以排遣的忧苦,贴住心灵,笼罩生活。

  “人并不能完全背负罪恶,因为并不是他创造了历史;但人也并不是完全清白无辜,因为正是他把历史延续下来。”加缪终其一生都在沉思这个困局。他开始确定人的清白,认为人是社会中的异乡人,是注定他要死的世界中的局外人,被那无可奈何的而又非人道的死亡阴影所以笼罩。“在那决定我们命运的无可改变的社会面前,没有任何道德、任何努力是先验有效的。”这就是加缪的形而上学的忧苦。

  阿尔贝·加缪1913年11月7日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的孟多维村。1960年1月4日13点15分,加缪车祸身亡。

  《局外人/鼠疫》读后感(十):真正的生活是荒谬

  这本小说篇幅不长,总共五六万字,八十多页。

  写的内容也是简单的故事,发生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如流水账一般的记录,像是叙述者的日记或内心独白,我们却无从得知他的内心活动——也许他对生活没有任何想法,也因此隐身了。说实话,我根本记不起这本小说的主角叫什么,还是写影评的时候重新翻了书才记起,主人公叫默尔索。但是他叫什么并不重要,无名无姓也并无影响。

  小说里事情的走向总是出乎意料、瞠目结舌,有很多让正常思维觉得不可理喻和无法理解的片段和反应,不管是行文风格、内容情节、人物性格,都让人感受到荒诞,似乎身处一个模棱两可、迷迷糊糊的世界,什么都无力改变,什么都抓不住看不清,思维和意识懒散松懈,无法振作起来生活和思辨。

  但是我依然在阅读的过程中跟默尔索的心理和举动产生了共鸣,感受到真实。因为它道出了生活真正的面目——模棱两可的,稀里糊涂的,甚至是荒谬的。有多少人无意识、不抵抗或无力抗拒地活着,被生活的洪流裹挟,正如同一个局外人观看着别人的生活,也观看着自己的。在机械化的日复一日中,有什么是自我的意识呢?默尔索也吃喝,也交谈,也跟女友往来,但什么是他真正的追求的呢?除了游泳,与社会相关、与人相关的似乎没有,他只是凭本能和对外界最基本的反应存在着,不思考,不挣扎,不纠结,正如千千万万碌碌无为的我们。

上一篇: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