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吃书”的阅读,讲究的是心境,是火候,是饥饿的平衡感。不能过饱,看着都撑,丧失了阅读中“代入”的快感,对浓油赤酱的生猛描写提不起兴趣,简直暴殄天物;也不能太饿,只怕看到高潮处抓心挠肝,口水眼泪齐流,恨不得以爪抠墙。
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书,读过胡子的《去他的巴西》和这本《胡吃乱想》,一个有点二有点傻有点二傻子的胖蜀黍形象顿时赫立眼前。当然这只是外形上的,人家可是北大文学博士,肚子里装了多少苗家酸汤豌豆尖回锅肉可就不得而知了。胡子的书,简单粗暴,直入主题,他写的肉,让人能在三九天看出一身畅快淋漓的热汗,他写的菜,在炎炎夏日就是一杯清凉的绿豆汤,口齿生津。
但是乱想那部分,我有种上当的感觉,和胡吃部分没啥关系啊,还是我一开始自己就非要把这两部分联系到一块去?序里面一直都在说吃啊吃的,最后说句认真的乱想就可以了么????幸好乱想这部分也算有趣,但是我还是感觉怪怪的。
《胡吃乱想》读后感(八):那个西苑
胡子在书中提到的西苑早市,是离我母校最近的一个农贸大市场。那个时候我的川籍室友大一到大四都是六点多起床,听CRI,读英文,有时候还会去逛西苑的早市。
我从未去过西苑早市,但时长路过。我的室友,一个和胡子一样对于美食宠溺顺从的觅食者,时长兴奋的从西苑归来。有时候是水果、有时候是干货,还有的时候是极其便宜的衣服,比如瑜伽裤之类。我多次享用过她带回来的吃的。她时常能淘到宝贝,就像胡子可以淘到莲雾、雪莲果、土鸡一样。我从没有跟她一块去看看的想法,我这样一只懒虫,经常在她们中午12点回宿舍时,给我吹响起床的号角。
大学时,每次路过西苑,到处都是画着“拆”,转角买箱包的小店,一直在广播着“好消息,好消息,铺面到期,清仓甩卖”。后来,他们真的陆续消失了,原本很城乡结合气象的西苑,变得更加破败不堪。再后来,西苑地铁站拔地而起。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去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西苑早市。
超市和菜市场带给我完全不同的风土和感受。每次进入超市我都有一种祖国多么繁荣昌盛的感觉,如此多的货品,琳琅满目,各种减价促销更新换代,各种进口与高科技。而菜市场呢──鲜活人生。给我与人交流,相互了解的舒适与新鲜。
我很感谢贵州女婿胡子对于贵州菜系的重视与钻研。我太爱以酸辣为代表的贵州菜了。希望能看到胡子关于贵州菜更*有意思的东西。在42平米的房间,源源不断流出菜香与美文,让我羡慕、让我祝福。
期待下一本。
《胡吃乱想》读后感(九):爱逛菜市场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
前不久听豆瓣时间的《醒来》专栏,听到胡续冬说相声般讲诗歌,夹杂着各种方言和“山寨西班牙语”(“山寨西班牙语”是胡老师的自嘲,我不懂西班牙语,但听起来感觉胡老师说的还是挺有味道的),才第一次知道胡老师。同样说希梅内斯,梁文道说过但我听完就忘了(只记得他介绍了《小毛驴和我》,但《小毛驴和我》的作者是谁几乎没有留下印象);听胡续冬说,一直说到《银儿与我》,也翻译成《小毛驴与我》,我才反应过来:哦,原来《一千零一夜》说过,我怎么完全对作者没印象……但我现在已经不会忘记希梅内斯这个渣男才子了。
不久后听看理想的八分专栏(就是以前的开卷八分钟,但那时候我没看过),又听梁文道介绍这本书,方从图书馆借来看了。翻开书,胡夫人的序也跟说相声似的。
这种相声风格的杂文,喜欢的人会喜欢,不喜欢的人会觉得庸俗。我觉得,做一个接地气的文学博士,诗人,没什么不好。
所以我还是挺喜欢这些杂文的。写的内容果真无比寻常,但又写得热火朝天,让人一读就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了胡老师热火朝天的厨房和热火朝天的生活。
听过了胡老师讲诗歌,读过了胡老师“每篇只能换3平方厘米房子”的专栏随笔,我现在好奇的是,他的诗歌不会也像相声吧?不会都是这样的打油诗吧?
夏日炎炎似火烧,涨价猪肉吃不了。心怀凉拌折耳根,京城木有鱼腥草。回头也找来读一读。
《胡吃乱想》读后感(十):不称职的吃货
其实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吃货,从来就吃不出一样菜的好坏,只能简单的以好吃或不好吃作出简短有力的评价,从来就说不出更深层次的道道来。口味也很简单,依然维持着童年时期嗜好甜食的偏爱,数十年如一日,怪不得现在长成了这副人人见我都期期艾艾的说“其实减个肥也不是很困难”的模样。
上一篇:且听岛语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外汇交易指南》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