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眼,被书中的语言吸引。 没有哪一本讲唐诗的书籍会有这样优美的语言:“在唐诗的形式锻炼之下,唐代诗人的笔墨也被打磨、淘洗得晶莹剔透,容不下罪恶丑陋的渣滓;在历史的严苛冷峻之下,也过滤、淘汰了欺世盗名的成分,大美、至善、纯真兼容并存,这是最完美的艺术”,那华美的辞藻、深刻的哲理,让人反复揣摩,爱不释手,这样的语言绝对要出现在摘抄本子上,珍藏下来,记在心间。
第三眼,被书中的内容吸引。 这绝不单单是一本讲唐诗的书籍。书中,以唐诗为基础,加入了历史、文学史的内容。例如,在讲到李白的“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时,作者欧丽娟老师适时地加入了对典故“绝笔于获麟”的解释,不仅补充了圣人孔子的故事,加深了知识的广度和厚度,同时还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李白终其一生的坚持和努力。欧丽娟教授不仅为读者讲述了中国古代文人、圣人的故事,同时还加入了西方文学家、哲学家的故事或观点,如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亚当斯密、法国作家加缪、欧洲哲学家海耶克等等,这样的介绍为我们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让我们放眼世界,获得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正像欧老师自己所写:“为了挖掘、阐发唐诗中既美丽又深刻的人性内涵,这本书并不走通俗性的、介绍性的方向,像入门导读一样的蜻蜓点水,也不做感性的赏析,停留在对唐诗有多美的一般说明上,而是要带领大家重新理解那些耳熟能详的诗人,以及脍炙人口的名篇,去挖掘原来所没有看到的,澄清积非成是已久的 ,探测一直所不知道的。”
这样一本书,像一杯红酒,不适合快读,更需要慢慢地、细细地品味,需要读进心里,慢慢感受唐诗的韵味以及诗人的人格魅力。请这样读唐诗吧。
《唐诗可以这样读》读后感(四):作者自序:在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链上古今共鸣
在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链上古今共鸣天地逆旅、光阴过客,此乃万物的生活本质,只看时间、空间的久暂短长。唯历经几番播迁,在壅塞泛滥的书柜深处,至今犹然矗立着一本小书,《唐诗三百首》。
作为一般古典文学爱好者最常接触的入门书,这本年深日久的《唐诗三百首》却是坊间粗制滥造的消耗品,校对脱误、注解简略,还带有粗暴的画线,加上破损的扉页,总体而言,就是先天来自漫不经心的业者,后天又遇到漫不经心的读者,注定要在世间灰飞烟灭。
但是,我永远记得乍然相遇的当下,翻开扉页后简直光芒万丈,如获至宝。周遭是年节夜晚的爆竹喧阗、笑语盈耳,父执长辈家的门庭内外,同辈的小朋友们都在玩耍嬉闹,我则因为那小小的书架而独留室内,并且从零落的几本书里发现了稀世奇珍,时间霎时定格,于是遗忘了这个世界的热闹与寂静、繁华与荒凉。
当时并不懂什么叫作印制精良、装帧精美,只清楚意识到,在凌乱的画线间、缺角的页面上,分明映现了一个和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意境,那些字句虽然看不懂却又迷人至极,宏大、深沉、优雅、精致,和这个白话的世界何其不同!
固然那时还只是入学不数年的孩童,并不知道何谓“文学”,但已经过早地感到真实世界是如此粗糙浅俗,一切都过于直接而有限。只有书本例外,却可惜文字所点燃的光总是在最后一行熄灭,留下莫名的空虚。然而,不断擦亮火柴的小女孩竟在这偶然的不可思议的瞬间,仿佛瞥视到白话世界之外的另一层存在,浓缩的、凝练的、深邃的、华丽的,一种无以名状的无限。甚且合上书本之后并没有消失,继续安顿在心里。
即使后来在成长过程中慢慢读了一些书,于文字里寻求救赎,也明白文学为许多苦闷的心灵提供了一条出路,却又隐隐觉得白话文学之为文学,同样停留在这个世界里,或许多一点美的意象,多一点善的感悟,也多一点真的揭露,仍然是对“这个世界”的咀嚼复制,不是质性的蜕变,一旦所处理的是虚荒谬失的现代乱象,更是不堪入目。可唐诗明白示现:*并不需要用叛逆的、感官的方式来填补,那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彼身,同样落入粗糙庸俗之流,即使包装了艺术。
我们需要美,但更需要正派大气的美;需要艺术,却更需要坚定向上的艺术,这都非建立在求真存善的基础上而不可得。在唐诗的形式锻炼之下,唐代诗人的笔墨也被打磨、淘洗得晶莹剔透,容不下罪恶丑陋的渣滓;在历史的严苛冷峻之下,也过滤、淘汰了欺世盗名的成分,大美、至善、纯真兼容并存,这是最完美的艺术。只要一卷在手,便可以升华,抵抗现实的庸俗粗糙,填补存在的空虚荒寂,甚至碰触到永恒,于是可以真正地呼吸,不再感到窒息。
上一篇:《从沸腾到癫狂》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史铁生散文选集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