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的读后感10篇(2)

  三刷胭脂了,何为爱?何为婚姻?第一次,认为没有爱情。葛芬之于叶成秋是年轻的遗憾,之俊之于叶成秋是年轻的活力,之俊与叶世球是得不到的**,陶陶与叶世球是荷尔蒙的分泌。第二次,以为爱情至上,先是葛芬与叶成秋的爱情,然后是之俊与叶世球的爱情,再是之俊与叶成秋的爱情,陶陶与叶世球的爱情。第三次,释怀爱情,释怀婚姻。爱情不可能成为逃避婚姻的理想方式,而是选择一个人共同分享,面对人生的艰辛和快乐。年轻人只有快乐,不想结婚,老年人只有艰辛,不能结婚。中年人耐不住寂寞,熬不过孤独,才想结婚。

  阅读是睁开更多的眼睛,不是按照书中人物的方式去做,被推着拽着走,或是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人云亦云,而是因此而知道,也许有别的思考或行为方式可以参考和选择。

  《胭脂》读后感(三):现实主义的力作--《胭脂》)

  《胭脂》这本书是作家张翎最新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她的小说曾获得包括中国华语传媒年度小说家奖、新浪年度十大好书榜等奖项。

  作者以生命力为主题创作的短篇小说,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作者作为一位作家,在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里不懈追求的点滴收获。这些文章却能细腻地描写出一个的感情世界和比较真实的生活。由此可见,作者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笔法功力。特别注重环境的描写和气氛的烘托,把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中,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品味。

  这本书收录了有《胭脂》《心想事成》《都市猫语》《家贼》四部近年新作。《胭脂》讲述了三个故事:“穷画家与阔**的故事”、“女孩和外婆的故事”以及“土豪和神推的故事”。三个故事用一幅画作勾连起从民国至当代三代女人的爱情以及在那个特殊时代中与命运顽强的奋斗故事,也是她一贯赞叹生命力的文学主题思想。

  另外,书中的两部小说《心想事成》和《都市猫语》,是写中国当代都市小人物生活,描摹出小白领、北漂男等社会边缘人的选择之艰。其中一篇《家贼》的故事虽然短小,故事发生在国外的中产阶级家庭。

  读这本书,让我觉得作者写出的文字不是简单写出来的,而是从作者的灵魂深处自然流露出来的。我们知道文学是表现人生、生活和心灵深处的东西。这些文字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发现、感受并呈现出来是多么的重要。我觉得,文学有赞美并吟诵人间的快乐与幸福,也会面对精神上、情感上的困惑时,我们内心所承担的孤独、痛苦、绝望,似乎总是比幸福要长久更多也更沉重得多。所以就需要借助文学的力量,来表达人们的伤痛与内心的苦楚,也许文学是最能表达我们的内心世界的最佳方式吧。不仅是在大地上、天空中,还在清水间、在文字的间隙,总之是那种很细腻情感,而且缭绕着一股自然的气息。与泥土的气味不同,与阳光也不同,它没有这些味道那么浓烈,那么挥之不去。而是清淡的、清新的,像阳光下的湖水,像山间的溪流,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次净化,而不是颤栗,之后是一种博大的宁静。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的参悟和理解是非常令人佩服,爱和悲悯的情怀。我觉得作者对于文字感受能力似乎是天生的,她的作品并没有过分地雕琢,而是信手拈来,随心所欲,这也是与她的文化气质十分相近。爱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永恒的纯净的生命色彩,值得赞颂讴歌,对爱的追求,富有人类美学的价值。

  《胭脂》这本书,作品的题材触及精神,真情实感,富有哲理或意味,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意义,版式尺寸小巧,这本书中的每一篇作品,都凝聚着作者对人生的热爱,文字精炼,文采飞扬。在这本书里,用生花妙笔,写出了五彩斑斓的世界。

  《胭脂》读后感(四):《胭脂》:经由《余震》和《死着》,张翎扳倒了命运

  写作如同建房子,经由打地基、砌墙、建屋顶的全部过程后,你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会是什么——窗户在哪儿?光线从哪儿照进来?这是美国作家理查德·耶茨在小说《建筑工人》中借由一位故事提供者与其捉刀人的讨论表达的创作思考。耶茨用照进房子的“光线”比喻小说所蕴含的观点、真理或启示。

  而作为读者,本不必刻意寻找窗户和光线,房子里的一切都已被作家精心布置了反光点。除非,你身处张翎的《余震》《阵痛》或是《死着》的房子里。看书名就可知她建的房子死角多过光线。听过张翎的声音会使人困惑:那么质地清脆的欣欣然生动的人,为何要把房子建得这么哥特,在死角挣扎苟活的人简直就是她的人质。更困惑的是,从她的房子走出来,为何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屏住呼吸,推开她下一座房子的窄门?

上一篇:《卑鄙的圣人:曹操》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梅酒香螺嘬嘬菜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