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读后感(八):如樱花般**
三岛由纪夫书中体现出生命力强劲,让人觉得美好,但是想到结尾又不禁寒蝉一下,感叹句:变态的日本人。作为中国人,我们是可以欣赏樱花、烟花,但是不会和日本人那么疯狂的热爱吧。一年只是为了那么一周/片刻的热烈绽放之后便是无尽的凋零。这些短暂而轰轰烈烈的对象,为了片刻美好而不顾一切的疯狂都被日本人十分推崇,在传统中国价值观里面这种不顾后果的激进只会更让人觉得恐怖。
三岛对人体的描述非常细致,特别对有力健硕身躯的描绘,让人仿佛眼前便显现出那具精健的躯体因为健康和汗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散发着生命力。生命力的无尽向上和美好,然而对于人生和死亡的追求却突兀的转向异样决绝。对于死亡如此热情的奔放就和樱花一样。
他自己也很好的诠释了樱花的形象,自己最后也是踏上了忧国一样的结局。好似一个人提前若干年就准备了自己他人赴死的脚本,到时候不过是触发了脚本的先决条件,所以读着忧国更让人觉得有几分胆颤。
读着忧国让人不由得想起日本另一部主题一致但是风格和方向完全相反的书——人间失格。太宰治的颓废压抑让人感受不到生命的气息,完全是三岛的反向极端。两人分别代表了日本战前和战后两派人的极端。前者是异常的激进,后者是一派凋零后的萧条和颓然就像樱花盛开前和盛开后一样截然相反。
对这种**的唯美有些难以消化。
《忧国》读后感(九):第一篇就理解无力
缺少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实在读不进去三岛由纪夫的《忧国》。仅第一篇“鲜花盛时的森林”,笔者三四次拾起却读不进去,意象空灵抽象,言之无物,没有情节,人物扁平单调,硬着头皮读完却只感到主人公对大海的执着和对男人的飘忽不定等等感情,在我看来就是矫情造作,无事生非。语言倒是美感十足,不知是否得益于译者翻译的高深。后来在百度上查到这篇是作者16岁的处女作,也属于唯美主义的创作,不由得想起大学时读的 art for arts' sake 瓦尔德的 巨人的花园。第二篇 《忧国》比较有可读性,故事叙述清晰,只是太过血腥残忍,没有背景交代,到底是怎样的绝望和信念支撑让夫妻俩面对自杀如此坦然和决绝,男主角的剖腹自杀太过惨烈,透过纸张似乎闻到了浓重的血腥味。不想,这样的自杀方式竟也是三岛的最终归宿。第三篇“剑”,看了一小部分,实在读不进去,都没弄懂里面出现几个人物,主人公想干什么,有何追求,果断弃之。 最后一篇《拉迪盖之死》短小精悍,描述诗人的回忆。只是为何作家或诗人都看起来像是疯子一般,没有安眠药无法入睡,饱受失眠困扰,抽烟,酗酒,居无定所,蓬头垢面,不修边幅。不禁要问,这样的诗人内心是如何浩瀚深刻足以写诗。且读科克托的《天使乌尔特比兹》 前两句: 天使伍尔特比兹之死, 是天使之死。伍尔特比兹的 死亡,是天使之死。 又如 第九节:最明智的方法,就是在最值得的时候成为疯子! 《鸦片》 我辈俗人,欣赏不来。总之,本书的阅读让人倍感煎熬与压抑,不想,三岛和太宰治的写作风格竟有如此相似之处,也是比较有争议的作家,抑郁症患者的荒诞之语。 是这本书的原因还是自己静不下心来,阅读很难集中精力,颇有挫败感和慌乱感。
《忧国》读后感(十):三岛切腹的两大剧本——《忧国》与《剑》
如果说《忧国》提供的仅仅是关于三岛之死的肉体剧本,那么《剑》就是关于三岛之死的精神剧本。
对于三岛的切腹,《忧国》断然是不可忽略的作品,我个人最爱《忧国》的切腹段落,那些对于肉体美的描写,对于肉体毁灭时所引发的热血、痛苦和死亡所带来的自我存在感,仿佛樱花散落,而作者在自演的电影中,也将其美发挥到极致。然而如果要理解三岛的死,或去探求三岛的死,更让我震惊的是《剑》,三岛将自己对于《叶隐》的理解全部融入,最后以次郎的死戛然结束。而写于1963年的《剑》,最终同写于1960年的《忧国》一道,在1970年被作者本人所亲自上演。
读了《叶隐入门》之后再读《剑》,就可以十分明显的感觉到《剑》就是三岛架构于《叶隐》之上的一个属于自己死亡的精神剧本。作者将自己所有的理想和美学融入:对热烈活泼生命力的赞美;谦恭、沉静、持重;男子之肉体美与意志美;行动的纯粹和明快;壬生对于次郎的那种模糊的暗含男色的情爱...甚至是三岛对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和严厉的爱国主义的赞赏,也*其中。《剑》中的次郎无论是作为个人意义上的习剑高手,还是作为领导剑道集训的队长,都在实践着武士道精神和严厉的爱国主义,当然爱国主义这个词在这里太大,“国”这个字应该在这里换成“剑道部”比较合适。
上一篇:《梵高传》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太平轮一九四九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