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厨的春夏秋冬经典读后感10篇(2)

  看他的菜谱,十分简洁有力,对于厨房的实战与生活创意的激发,确实颇有助益。不过,黄小厨在做菜之余爱唠叨,在书中表达了不少自己的感悟,则像极了他在真人秀中的话唠模样。这些碎碎心意,固然有些挺有趣,比如把选排骨比喻成寻找对的另一半,或是将对于女儿们的热爱,揉进足够可爱的鹅场饭团中。而在相当的篇幅中,则显得多少有些絮叨,像中年大叔厨子在捏寿司饭团时滔滔不绝,抒发自己的伤春悲秋、人生感悟,没有那么多情怀的年轻人,则在对面不知道如何与之互动,便只能笑笑,想着那鲜美的鱼籽一定很是好吃。

  当然,瑕不掩瑜,如果热爱食物,热爱生活,《黄小厨的春夏秋冬》依然是值得一读的闲书,经历了时间历练的食物是珍贵的,大抵人生同样如此。

  《黄小厨的春夏秋冬》读后感(三):没有什么是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慰藉不了的

  雨后,在初秋的微寒中,踩着一地湿哒哒的雨珠,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想着晚上吃点什么。一阵凉风吹来,顿觉寒意遍及全身,急需要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慰藉一下。于是想到回家要做一锅乱炖,放一点胡椒粉,点几滴香油,搁一点味极鲜,然后和家人围在餐桌旁,热乎乎的边吃边聊。想着想着,脚步也变得兴冲冲的,归家的心情越发急切。是的,寒冷、孤单、想念,这些身体或内心的感受,都可以在食物中得到缓解,可以说,没有什么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慰藉不了的。食物,从来就不只是用来果腹,它能给予我们的实在太多。

  黄磊在他的《黄小厨的春夏秋冬》这本书中,讲述一食一味,一餐一情。在黄磊的笔下,除夕的盆菜让忙碌的人们慢下来,细细体会亲情爱情;元宵节的汤圆传达着家庭美满团圆,预示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龙抬头这日的水煮牛肉,在春天的开始带给人满满的元气和能量;小满这日的苦菜包子,让人想到知足常乐才更容易得到幸福;夏至这日的凉面,则让人想起炫目的青春,想起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时刻;入冬这天的八珍烤鸡,让人感受着大自然的无私馈赠。还有情人节的玫瑰考**,浸润着生活的浪漫,母亲节的鲜花饼,充满了亲情的芳香。一年四季,美食相伴,不同的节气、不同的节日,黄磊记录着美食与故事,感受亲情的美好和曾经温暖的记忆。

  黄磊一直是个有温度的演员,也是个有温度的儿子、丈夫、父亲,一餐一饭,在他的笔下,充满着惊喜与美好,传递着爱心与温情。

  在春夏秋冬的四季流转中,黄磊讲述着如何制作美食,讲述着美食故事。非常贴心的是,在这本书中,每一个故事后面,黄磊都会分享一种与故事相关的食物烹制方法,让人看着看着,唇齿留香。

  在食物的故事里,我们能感受到的是人生真谛。在谷雨吃着香椿鱼儿,黄磊感叹,“真心爱一道菜,爱一个季节、爱一个人,都需要在过程中感受它,并且珍惜这短暂而美好的心情,一切短暂的美好,都可以让你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生活,享受到乐趣”;在立夏吃着茭白,黄磊想到青春不该被消耗掉,反而应该有更多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年华似水匆匆过,我们更应该摆脱因循守旧,更应该热爱生活;在父亲节吃着父亲最拿手的金银蛋炒饭,黄磊悟到了父亲在意的并不是孩子多么有成就,而是儿女对亲情的回应,这回应可能是打一个电话、见面吃一顿饭这样质朴的举动。

  世间千般情感皆有温度,万种食材亦有性格。感受着四季轮回,品尝着世间冷暖,让我们每天好好吃饭,好好生活,没有什么是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慰藉不了的,也没有什么比吃好一餐一饭更为踏实和幸福了。

  《黄小厨的春夏秋冬》读后感(四):文艺男中年的厨房

  名人尤其是文人的厨房里除了油盐酱醋,总少不了一通**。每个谈吃的文艺青年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套路:有的是一份不肯流俗的倔强,如袁枚的精致匠心;有的是大快朵颐的安利,如“东坡肉”,还有汪曾祺的“四两砣”,读完他那段描写我分分钟就去下单了吉庆祥的云腿月饼。

  而《黄小厨的春夏秋冬》一开始引起我的关注,则因为它是一本以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时令为主要线索的食谱。作为一个民俗学出身的或曰比较传统保守的人,在工业化的今天,还能看到如此有“传统”风味的食谱,而不是板着面孔整齐划一地教人“几分钟做好一道快手菜”那种工具书,我好像很容易就被它打动了。人们在追求快节奏生活的同时,也更愿意回味那种名为“家”的味道。就像《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生活史》里说的,工业社会将人们的生活撕裂成两个世界,即冰冷的、强调效率和理性的生产世界,以及由女性主导的、温柔的家庭世界。人们日复一日在劳作中疲惫身心,又在忙碌之余通过回归家庭而得到宁静、舒适和温暖。

上一篇:《沉默入门》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水知道答案3》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