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让笔者感到悲凉的是,充满**的“决澜”画家们的作品,现在看起来其实相当平常。因为时势所迫,这些画家没有一个能够很好地拓展自己的风格,作为整体,他们的作品也对中国当代的美术缺乏系统性的影响。青年的**和热血,只在历史中激起了小小的浪花。读一读民国时先锋的失落史,可以让我们明白,不但要有热血冲杀的勇气,也要有面对“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之勇气。
《民国美术先锋》读后感(三):渐行渐远的艺术范儿
“我们只是被年海底波涛/挟着飘去的可怜的épaves(沉舟),/不要讲古旧的romance(浪漫)和理想的梦国了,/纵然你有柔情,我有眼泪。” 一九二八年九月,诗人戴望舒在刘呐鸥创办的《无轨列车》杂志上发表了这首题为《夜是……》的诗歌。这本以发表具有心理分析特点的小说和体裁自由、以意象表现为主的现代派诗歌杂志,在上海仅出版了四个月就遭到查封。但是,它的查封却并没有阻断上海新文艺的进程。此后,施蛰存、戴望舒和刘呐鸥再办《新文艺》和《现代》,继续倡导现代派文学创作。
以文学的现代化为先导,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摩登(现代)运动,它广泛涉牵到文学、艺术、电影等各个领域。上海摩登了,1930年代中国特有的都市文化由此而诞生。而此时,活跃于上海的先锋美术团体决澜社的兴起,只不过为她添了一个绝好的注脚。
决澜社,这只被扔进现代绘画艺术的“筐”,由此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后,它的命运一再多变,在波谲云诡的历史风云里,几经浮沉,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当我们试图透过时间的望远镜,重新寻辨出它曾经有的足迹,我们发现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除了那残存的烟尘外,更有的是一丝无奈的感喟。
臧杰所著的《民国美术先锋——决澜社艺术家群像》正是这样一部试图通过对决澜社群像的塑造而回归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情境中,让我们重新认知历史面相的书。它的副标题是——“重返30年代”,他的“重返”不是一般意义上还原和重述,而是试图给我们提供应有的历史参照与现实反思,以求文化的延续。
臧杰自谦说自己是一个**的文艺青年,我们透过他诗性、锐利并略带**的文字,似乎一下子就可以捕捉住那曾经有的艺术青春。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倪贻德、庞薰琹、张弦等决澜社的中坚还是傅雷、陈抱一等影响现代美术的核心人物,都是带着强烈的人文情怀而介入到艺术领域。他们所追求的正是艺术自身那份独有的精神,内心激荡着的是要摆脱平庸与庸俗艺术的**,他们要让中国的美术走上一条崭新而阔大的道路。
然而,理想虽然美好,道路毕竟崎岖。决澜社这群艺术家,最终在历史境遇中不得不面对大历史的无情而陷进个人的悲欢离合的际遇中。历史对于他们,仿佛成了一杯苦酒,只留在岁月的年轮里独自品尝。
臧杰有意选择了用个体素描的方式来绘写出这群决澜社艺术家的群像,目的则是要告诉我们,艺术最重要的是忠实于个体,而当个体无法抗拒历史的洪流时,艺术的烟花便一触即散……
我见过臧杰一面,那是三年前在青岛日报社良友书坊里。他叼着一个烟斗,话语不多,一面招呼我们坐下,一面拿出上好的茶叶来为我们泡茶,一举一行都极富艺术家气质。
《民国美术先锋》一书,在我读来,总带有几分苍凉。臧杰从故纸堆里打捞出的这些历史碎片,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现着历史的本样。
中国的现代艺术,总在曲折中缓慢前行。不是传统过于强大,而是我们内心太过虚弱。我们透过决澜社同仁所走过的那段历史侧影,我们所见的是伴随着现代化进程,中国先锋艺术经历的种种坎坷。那段曾经为我们所遗忘的历史,却有过如此的**狂飙,我们剩下的却只有那声深重的感喟。
民国那些艺术范儿,渐行渐远,但他们敲碎的历史现实却离我们越来越近。
载《信息时报》2012年2月5日
《民国美术先锋》读后感(四):齐鲁晚报书评:重返1930年代
重返1930年代
作者/韩青 来源/齐鲁晚报2011年6月4日书坊周刊 B5版
才子写的书好看,除了表达的才情有趣之外,往往还因为对于人们习见的事情,才子能提供新的关注视角与价值解读,让人读来耳目一新。尤其是现世才子穿越时空去会晤过往才子,惺惺相惜之际,另有许多史论学识层面的评价标准,随之一一浮现——《民国美术先锋:决澜社艺术家群像》(新星出版社)即是这样的书。
上一篇:天下没有坐着吃的午餐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上流社会》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