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博物馆读后感10篇(3)

  这样的不择手段是对死者的亵渎而不是纪念

  《沉默博物馆》读后感(九):沉默不是宿命,沉默是信仰。

  是在图书馆等人的时候,偶遇的一本小书。随手翻了很多书,唯独一翻开这本就被吸引住了。

  没有看过作者的其他书,但书名和开篇空冷的氛围很吸引我。

  而全书最吸引我的部分则是沉默修士和园艺师杀死多个少女的悬疑设定。

  主角第一次跟随少年去沉默修道院时写到,“唯有无边的沉默”。

  文中用沉默修道院影射这个小镇,用少年一步步踏上沉默修行影射自己逐渐与凡尘与兄嫂脱离慢慢融入全然与世隔离的小镇。

  可以隐隐感到少年与少女之间隐晦的情感,曾经暗暗希望少年会为少女放弃修行,虽然也知道这与全书精神是全然相悖的。就像希望主角能收到哥哥的回信一样。希望他们与沉默相抗,回到温暖的尘世之中。

  而少年至始至终未曾放弃沉默,而是拥抱沉默,走进沉默,将少女关在自己沉默的世界之外。沉默不是他的宿命,沉默是他的信仰。

  反观主角,他对于兄嫂未曾回信以及生病错过请假回家时间的态度都是有些过分迟钝的。以至于最后读到主角发现出不去这个小镇时并不会让读者太过讶异。说明他像少年一样,虽然是被动地接受这个空寂的小镇,但并不抗拒留下,甚至可以说他是愿意的。所以最后他出不去时,他就将母亲的书与哥哥的显微镜收藏进了博物馆,说明他选择留下,接受了他回不到尘世的事实。

  因此,全书读来总是清冷而乏温暖。唯一暖的是少女,她看起来开朗活泼、不谙世事。但其实她也不是全然无知,遇见少年的时候,她就应该知道了彼此没有结果的命运。但她至始至终没有戳破也没有挽留。却反而应合了全书清冷的氛围。最温暖的少女在沉默前也放弃挣扎,也可以说她没法温暖这个清冷的世外桃源,暖不了少年,暖不了自己的母亲。

  全书每个人物都被沉默笼罩,却未见一处过分的挣扎,像日本那一群跳轨的女高中生,看似无法理解的行径,不过是他们遵从了内心。也可以说,他们被某种怪力控制,却不自知,也不挣扎,选择顺从。像老妇的,所谓无论何种手段都要拿到遗物的态度,就是只求结果不问过程的强权。

  而关于园艺师,我的理解是其实他在以怪异的姿态与这个小镇叛逆着。他承袭了他的父亲他的爷爷,用他漂亮的斩刀杀死了多个少女,割下她们的**。他是个几乎全能的人物设定,不光是园艺师,他还是水电工、木匠师、打铁匠等等,光看他一个人帮助主角修建了一座博物馆就可以看出来。他无事的时候就打把斩刀消磨时光,可是他无数把斩刀在平时却全然无用武之地,这座小镇囚住了他,这座大宅囚住了他。所以他以这种方式宣泄,像他的祖辈一样,用病态的方式将少女们最美的姿态留下。所以当他知道主角试图与外界联络时,他相似讥讽一样,并不避让地在主角面前烧掉主角寄给哥哥的书信和礼物。我的祖祖辈辈都未曾出去,你又何必做无谓的念想,安稳地和我一道留下吧。

  全文笼罩着一种清冷的气氛,像明知温暖在侧,却不改空漠的态度,独自沉默地修行。沉默不是宿命,沉默是信仰。

  同时很喜欢这样的故事设定,有独到的趣味性。

  《沉默博物馆》读后感(十):对生命的特殊祭奠

  “沉默博物馆”,到底是怎样一个博物馆?作家小川洋子在自己的小说中构建了一座收藏日本某一个村落中每个死者遗物的特殊博物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每个人在思考“生命”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感慨。小川洋子笔下的这座博物馆便是为了记录一个生命存在过的证据而诞生的。

  这个独特构思的由来我想在小说中能够窥出一二,那就是贯穿于整个故事的一本书——《安妮日记》。《安妮日记》一书是作者安妮-弗兰克二战时期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而藏身于密室时生活与情感的记载。对照作家小川洋子的介绍可以得知其:早期作品多以描述人性阴暗面和残酷见称,但三十岁之后,她为《安妮日记》前往德国奥斯威辛集中营采访时,感受到了“人类可以那么残酷,却同时也那么伟大”。写作风格也为之转变,并且开始撰写与记忆有关的主题。《沉默博物馆》就是此类题材的代表作。

上一篇:《圣经的故事》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李逵日记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