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的残渣》读后感(七):折了很多角,在重看之前的收获
虽然抱着一丝好奇的心情,但也终究没想到这本书在db上拿到了将近9分的评价。
在图书馆借书的时候,只有一本的额度,在这本书与徐悲鸿讲艺术两者之间有点拿不定主意。最终觉得可能随笔散记比后者更能开阔人的思路,而且因为是要为论文服务,看到这本书是北大出版的而那个徐悲鸿版本的是九州的(没有说九州不好,九州现在出的书我觉得比一些出版社好太多了只不过是因为写论文的话思维定势就是要有一些学术机构的出版物)。。便暂且首先选择了冯峰先生的这本书。
借来一读,抱定的希望不大,却越往后越觉得有所收获。重复的地方有,不敢说就一定是排版编辑的问题,从冯的口吻上感觉他应该是一个对自己的作品比较负责的人,所以姑且推知这是一种隐隐奇妙我没发现也没打算去发现端倪的设计。。当然这是以并没有影响到我的阅读心情为前提的。可能如果这本书是我买来的话,多少还是会觉得有点,恩,怎么说呢。。。。
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从中得以看到当下艺术工作者开宗明义地(至少是我读了一些这方面书籍之后最能说明白问题的)阐述现在的艺术现状以及对国画看法,这些自我的表达最真实,最有说服力,当然也说到我的心里去——好像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有时候对于展览馆的一些所谓当代艺术,虽然觉得还好,有的还挺新奇,但是若是就此便称之为艺术,总觉得好像是缺了点什么。冯则在书中通过直观地对当代艺术设计的理解以及对工业化和反工业化的阐释,让我对这个“什么是艺术”的问题有了新的看法。艺术跟道德领域是很像的,标准问题是最让人头疼且无法把握的。可能最重要的,就是也如同道德一样,不管别人怎么说,首先一定要做到问心无愧。
《时间的残渣》读后感(八):有关《时间的残渣》部分观后感两三言
冯峰,表面看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大叔,没想到他对于工作,职业,生活,人生的理解及态度,对我而言竟如此熟悉与一致。冯峰是谁?从职业上讲,他是一个老师。却因其创作的项目对不同领域的涉猎而不断转换着自己的身份:画家、作家、医学爱好者、雕塑家、设计师......用他的话来讲:“年青时对小说很着迷,是个文学青年,文学给他开的脑。后来几年对建筑很着迷,还有一段时间对产品和家具着迷...我的职业是教师。其他的都是业余爱好。只是对做的东西感兴趣,因为它适合表达。”这个它就是指适合表达要做的东西的所谓业余爱好。
这时,一个疑问产生了。是因为先有了想做的东西,继而想到用适合它的方式来表达(指那些所谓的业余爱好),还是先接触到了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领域,继而想用创造的项目来体现?问题类似于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的疑问。
回归主题,冯峰不希望进入任何行业,不希望被这些东西界定和限制,因为一旦有些东西被界定,就觉得意义不大了。比如上诉外界给及的身份“画家、作家、医学爱好者、雕塑家、设计师......”,它有时候是一种光环,但有时候是一条绳索。“我要做的东西都是我自由的选择。不愿意被界定了外界给予的身份,”我想一方面是因为自由,另一方面,也许是他关于部分的理论。“其实所有领域都差不多,你喜欢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抽离出来不代表就跳到另一个领域去了,不同领域的艺术中,有一些相同的东西吸引我。是这些东西在吸引我,而不是某个行业或者身份本身”。
我想起与这相通的一个事情。前一阵子,我写了一篇有关信仰的东西。“...信仰,不是一门宗教或者政党的产物。任何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管是宗教,还是政党思想,在拥有独到的见解与精辟的理念同时,局限性也随之产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看清利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集百家之长,补一己之短。这样的信仰才是客观的,理智的,成熟的,全面的,经得住考验,并带领你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与冯老师有关部分的理论是相通的。
记得高中毕业时,班主任老师给我的留言是“博学的人比单一掌握某种学问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愿你做个兴趣广泛的人。”如今想想,老师是在鼓励我做个花心的人呢。想必冯老师亦是个花心的人。对学问的花心,对各行业各领域的花心,对世界的花心,对生活的花心。我亦赞同这种花心。
上一篇:《装X》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只有死鱼才顺流而下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