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幸福地生活》读后感精选10篇(4)

  文学相比学术的好处在于,它收起那副看似刻板的面孔,呈现出万千丰富各异的表情。而在看这本小说时,我似乎可以透过字里行间阅书识人,按图索骥般将我所认识的作者与不相熟的部分统统充实完善,然后一点点捉**到她的影子——她的感性、她的幽默、她的睿智和她的喜怒哀乐。《幸福》中对童年“散养”生活的生动描述、对离家出走的可爱刻画、对异域旅行的美好回忆以及对三三两两姐妹聚会的所思所感,无不勾起我亲切温暖又憧憬向往的真情实感。大概文学和女性是感性的代名词,而作者相比多数文学女作家的特别在于,她的思维方式和经验是逻辑和理性的。因此在阅读中,我经常被《幸福》中精辟的提炼、本质的概括和各种高度抽象的表格所折服,这种理性的写法恐怕只有一个学术型的作者才办得到吧。

  更促使我想写些什么的原因是这本特别的书带给了我一些特别的思考和感触。

  《幸福》时常会让我联想起《青年文摘》。记得上中学那会儿情窦初开,特别喜欢《青年文摘》中“情感风铃”专栏的故事,我时常被那些秘而不宣的**情感所吸引,也每每为失之交臂的爱情故事而扼腕,当看过各种匪夷所思的不幸福结局之后,我总结出一条规律:《青年文摘》如果登载了爱情文字,那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定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因为作为一本又红又专的期刊是不会引导我等青少年对爱情有所期待的。当年不识愁滋味的我,自作聪明地以为那些不幸福的故事只是出于教化和制止早恋的用意,于是天真地想象“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才是所有故事真实的结局。如今站在奔三大军排头的我,身边形形**、分分合合的故事接连上演,理想、现实、爱情、面包、忠诚、轻浮、责任和欲望在生活的餐桌上觥筹交错,似醉非醉的我终于意识到:原来那些结局不完美的故事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就像当年那些令我叹息的故事一样,《幸福》中的每个人似乎都被都市生活所累,历经情感的蹉跎坎坷,身上透出些许遗憾和纠结。我不禁怅惘:究竟谁在幸福地生活?!

  幸福,其实这是人类给自己设下的圈套。对于这个人类永恒的困境,米兰·昆德拉曾在他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给出一种答案:“人类的时间不是一种圆形的循环,是飞速向前的一条直线。所以人不幸福,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求。”是的,如果幸福的定义是对重复的渴求,那么每个人都有面临不幸福的危险。因此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绝对幸福的世界,但好在,我们可以从甚至相互对立的相对幸福中找到生活的意义。

  每一天都是新的,都有未知的故事发生,这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谁在幸福地生活》读后感(九):理性、爱情与女人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的存在,简直有点难以想象,一个教授社会学的感情丰富且八卦的女学者,写了一本小说集,哦,神呐,这是多么奇妙的组合啊!

  理性

  恩,理性,这词儿用得有点忒高了,但不得不说,整部书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理性分析,作者可以把结婚的理由、生孩子的可能性、迄今为止遇到的相亲对象统统地分类统计,将他们划入一个个的象限之中,可以用不同的法系来区分不同的结婚对象,即使什么都没有,也要头脑风暴一下女主角的自身条件。

  作者的学术背景使得本来应该是愁肠百转的爱情故事,一下子变得充满了理性,充满了思辨和逻辑(PS:不知道作者年轻的时候是不是深受周国平的影响。。。),但是,这让这其中所有的故事显得如此的真实,不是每个朦胧羞涩的爱情故事主人公都不用上班,不用照顾家里人的感受,那些树影婆娑的浪漫场景固然得有,但是所谓生活,不就是下了班想着今天吃点啥,晚上睡觉前看看门窗关没关好,爱情看起来总是很美好的,但是少了这份理性,总让人感觉缺了点什么,就好像是压在枕头下的橡皮泥,色彩缤纷但是,干瘪得没有形状。

  爱情

  好吧,这东西我也不懂,但是这就好像是我们年轻时的其他梦想一样,你知道它的美好,也知道它的不易,但是你就想去追寻,我们都追寻过,在每个生命的某一段时间里,我们就像发了疯的去追寻,好像那是埋藏在你基因中的一段代码,早在远古就已经写下了人类的使命——“追求爱情,是人类获得幸福的唯一方法”。

上一篇:《富爸爸穷爸爸实践篇》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花冠病毒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